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结合甲苯减量型超纤合成革加工工艺中聚氨酯含浸、甲苯减量工序要求,根据水性聚氨酯结构与耐甲苯性能之间的关系,以芳香族多异氰酸酯与耐溶剂型多元醇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能耐甲苯减量的超纤含浸用水性聚氨酯。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差示量热扫描分析(DSC)等,对聚氨酯膜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将该系列水性聚氨酯乳液应用于超纤革基布的甲苯减量试验中,对基布的减量失重率、厚度、柔软度等进行了测定与表征,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该基布的表面形貌与截面结构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调整超纤基布含浸、凝固工艺,探究含浸-凝固工艺对超纤基布最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性聚氨酯耐甲苯性能与极性、交联度等有关;PBA的耐甲苯性能优于PTMG,但引入PTMG有利于提升减量后超纤基布柔软度,且当PBA与PTMG的物质的量比控制在1∶1时,合成的水性聚氨酯综合性能良好,应用于超纤革基布甲苯减量后所得的基布柔软丰满;增加含浸次数、改变含浸浆料组成、采用湿法凝固工艺等均可有效提升超纤基布的厚度、柔软度等性能。以水性聚氨酯代替溶剂型聚氨酯,降低了有机溶剂的使用与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
合成新型多氨基支化结构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CS-HCA)并用于超纤合成革的改性,探讨了其对超细纤维合成革性能影响。抗菌实验结果表明:在pH=6的弱酸性条件下,0.05%质量分数的合成产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99%;染色实验表明:当改性产品的用量达到0.6%~0.8%(以基布质量计)时,上染率达到最大值95.3%;超纤合成革经改性后其透水汽性提高20%;15 min的吸水性增加21.5%,24 h的吸水性增加25.4%,卫生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由细菌引起人体病变和超纤革性能损坏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开发具有抗菌功能的超纤革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从超纤革用抗菌剂和超纤革抗菌改性的方式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超纤革用抗菌剂的种类、超纤革原料(聚氨酯、纤维、革基布)抗菌改性以及超纤革抗菌后整理;概括了目前超纤革抗菌性能研究中仍需解决的问题,并对超纤革抗菌性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李琛  王冬  仲鸿天  董朋  付少海 《印染》2024,(1):36-39+43
针对现有水性聚氨酯含浸超纤革工艺的缺点,从基布改性和传统工艺优化二方面改进了超纤革的水性含浸工艺,研究了水性聚氨酯固含量、浆料黏度、整理及烘干方式对含浸超纤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性聚氨酯固含量为25%、浆料黏度为2 000~3 000 mPa·s时,采用等离子体改性基布,含浸后盐溶液破乳,红外照射预烘后再高温热风烘干,制备的含浸超纤革符合QB/T 2888—2007中B类绒面合成革的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5.
海岛型超细短纤维的生产及在高仿真超纤皮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海岛型超细短纤维的类型、生产方法及其物理性能,重点介绍了纺制海岛型复合纤维的喷丝板。阐述了海岛型超纤非织造基布生产及超纤皮革的后加工技术,重点介绍了用于超纤非织造基布碱减量加工的圆鼓抽吸洗涤装置。  相似文献   

6.
聚氨酯因其综合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皮革、合成革、纺织等行业。然而传统的溶剂型聚氨酯存在有机溶剂挥发污染环境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而且无溶剂型聚氨酯也因成本太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因此,水性聚氨酯逐渐替代溶剂型聚氨酯并进一步实现高性能、高品质、功能化、多样化的合成革产品。本文从超纤革的制备和超纤革的功能化整理方面介绍超纤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主要从基布、上浆、减量、染色4个方面阐述超纤革的制备,从纤维改性、聚氨酯改性以及超纤革功能化3个方面阐述超纤革的功能化整理,并对功能化水性聚氨酯超纤革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以及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结合定岛超纤合成革加工工艺中碱减量工序要求,以脂肪族多异氰酸酯与耐碱型多元醇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耐黄变、耐碱性水性聚氨酯。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差示量热扫描分析(DSC)等,对其膜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将该水性聚氨酯乳液应用于超纤合成革基布的碱减量试验中,对基布的减量率、厚度、柔软度等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该基布的表面形貌及截面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R值(—NCO/—OH摩尔比)为1.4及IPDI与HDI的质量比控制在1∶1时,合成的水性聚氨酯综合性能良好,应用于超纤合成革基布碱减量后所得基布柔软丰满。以水性聚氨酯替代溶剂型聚氨酯,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与排放,减少了污染。  相似文献   

8.
用甲酸对超细纤维合成革进行预处理,以双环噁唑烷5-羟甲基-1-杂氮-3,7二噁唑(3,3,0)辛烷为交联剂,胶原蛋白为改性剂,对超细纤维合成革进行改性以提高其透水汽性。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最佳的改性条件:胶原蛋白用量为基布干重的14%,噁唑烷用量为7%,反应时间4.5h,反应温度43℃。改性后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透水汽性提高了76.45%,抗张强度增强了42.9%,撕裂强度增强了62.36%。通过FT-IR和UV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检测,结果表明:胶原蛋白通过噁唑烷成功接枝到基布表面;SEM图显示改性后的基布内部纤维更加疏松;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改性前后的基布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改性后的基布表面更加光滑平整;接触角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基布的接触角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9.
非织造布壁纸是一种绿色环保壁纸。对用于制作相同面密度壁纸的短纤水刺基布与双组分超纤纺黏水刺基布的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其拉伸断裂强度、透气性、快干性、抗污性、吸声性和吸墨性。研究表明:短纤水刺基布的拉伸力学性能略低于双组分超纤纺黏水刺基布,但后者的纵横向强度比略大;短纤水刺基布透气性好于双组分超纤纺黏水刺基布,但后者的防螨性更优异;短纤水刺基布水分蒸发率小于双组分超纤纺黏水刺基布,后者有更好的快干性;短纤水刺基布接触角大于双组分超纤纺黏水刺基布,前者抗污性能较优;短纤水刺基布和双组分超纤纺黏水刺基布均可作为吸声材料,后者吸声性能更好;两者的吸墨性均为良好。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天然皮革的结构特点,并与超细纤维合成革性能进行对比,指出超细纤维合成革与天然皮革相比,卫生性能及染色性能差异是由于天然皮革具有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以及纤维中具有大量的活性基团。分别从仿天然皮革的三维立体结构、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和水性聚氨酯进行改性仿天然皮革的物质组成、超纤革制品的后整理3个方面,综述了超细纤维合成革仿天然皮革的研究进展,并对超细纤维合成革仿天然皮革技术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主要通过将真皮的加脂工艺应用到酸解后的超纤革基布中,取代超纤革的上柔工艺,选择使用皮革加脂剂,利用酸解基布获得的官能团,二者相互结合作用,增加基布的肉感,提高产品的密实度以及基布的卫生性能。本文主要探讨加脂剂的种类、加脂时间等工艺参数的变化,对加脂后产品的性能、克重以及柔软度的影响,分析产品的透湿透气等卫生性能的变化。研究表明,经过加脂实验,超纤革手感软度均有提高,卫生性能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2.
针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存在吸湿性及透水汽性差的问题,选用栲胶等填充材料及牛蹄油等柔软剂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进行亲水交联改性。探讨了交联剂种类、交联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及体系pH 值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处理基布相比,交联改性基布的吸湿性提高了35.66%,透水汽性提高了53.23%,基布的抗张强度得到提高,增重增厚十分明显,且改性不影响其柔软度。扫描电子显微镜、水接触角、比表面积、综合热分析及X 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交联改性基布的纤维松散程度明显提高,基布润湿性增加,比表面积增大,纤维规整度发生变化,且交联改性后基布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超细纤维合成革(简称超纤革)是替代天然皮革的理想材料,但超纤革的透水汽性能与天然皮革相比仍存在差距,有待提升。文章概述了超纤革的制备过程,分析了超纤革的性能及其在透水汽性能方面的不足,并从超纤革的主要组分,即超纤革基布和聚氨酯树脂入手,探讨了超纤革透水汽性能研究的最新进展;总结了对超纤革基布的水解、增加活性基团和亲水剂等改性方法,阐述了对聚氨酯树脂的填料、接枝聚合和共混等改性措施,探讨了对超纤革的后整理改性选项,最后提出了超纤革透水汽性能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海岛超细纤维的分析,研发了针刺、水刺、复合、碱减量工艺,解决了海岛超纤合成革基布生产中后碱减量工艺流程长、一次性投资成本高及产品表面粗糙、门幅收缩程度大、易折皱、手感硬等问题,开发的针水刺复合海岛超纤合成革基布产品的性价比高,为高仿真合成革生产商提供了更多选择,大大降低了合成革生产企业进入超纤合成革生产的门槛,扩大了超纤合成革的产能,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5.
以锆鞣剂为交联剂,选用填充剂及柔软剂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进行交联改性。以基布的吸湿性、透水气性、柔软度及机械性能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填充剂及柔软剂的种类、用量及复配工艺进行优化。试验表明:用1%德赛坦RST、5%铝单宁、5%BA栲胶、10%德赛宝SO、10%INGRASSANTE M65、5%合成牛蹄油改性后的基布性能最佳。与空白基布相比,改性基布的吸湿性提高71.11%,透水气性提高10.05%,且机械性能及增厚增重率明显提高。采用电镜分析(SEM)、原子力显微镜分析(AFM)、接触角及比表面积对改性前后基布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基布纤维排列松散,表面结构变化明显,润湿性增加,比表面积增大。  相似文献   

16.
超纤革贴面使用离型纸转移的方法,真皮涂饰使用水性喷涂,在表面效果和环保方面,真皮效果较好,本文针对二者的不同进行应用研究,将皮革涂饰工艺和干法贴面工艺分别在改性基布与未改性基布的应用,四种工艺进行对比,通过手感、透气、透湿等卫生性能的对比,以及剥离强度,撕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力学强度的区别,系统的分析涂饰工艺在超纤革中应用的效果,实验表明涂饰工艺在卫生性能方面优于干法贴面,在物性强度方面可达标,涂饰工艺可在超纤革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将有机膦FP作为交联剂,采用胶原蛋白改性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通过蒸馏水、丙酮溶液和稀碱溶液对改性产物进行洗涤,采用恒重法定量分析胶原蛋白对基布的作用方式,根据SEM、AFM、DSC和接触角检测结果,综合考察胶原蛋白对基布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改性体系pH值为4.0和7.0时,胶原蛋白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作用方式均主要是共价键的结合方式,其次是物理吸附沉积方式,最后有少量胶原蛋白以氢键和电价键方式进行结合,且改性体系的pH对其作用方式影响较小。通过对比未改性基布与改性基布洗涤前后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程度、热稳定性能以及润湿性,发现洗涤对改性基布的卫生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但洗涤后基布的卫生性能较未改性基布仍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根据防护鞋用超纤合成革的功能要求,探讨了超纤合成革基布和干法贴面聚氨酯(PU)膜的防水透湿机理,设计了防护鞋用超纤合成革基布的结构,并选择亲水聚氨酯树脂作为超纤合成革的面层树脂和控制PU膜的微孔孔径,以达到防水透湿的要求。同时介绍了防护鞋用超纤合成革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9.
随着超纤革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愈发普遍,为了有效发挥超纤革的优势特性,改善其卫生性能与舒适性,许多学者进行了超纤革基布交联改性研究,先以酸水解法预处理超纤革基布,再用交联剂进行改性处理,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超纤革基布纤维的活性基团,获得了理想的性能优化效果。据此,本文概述了超纤革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优势及现状,综述了体育领域用超纤革基布交联改性及其卫生性能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超纤革贴面通常使用离型纸转移工艺,真皮涂饰则使用水性喷涂工艺,在表面效果和环保方面真皮涂饰工艺更好。文章在改性与未改性基布上分别应用真皮涂饰工艺和干法贴面工艺,通过对不同工艺产品透气性、透湿性等卫生性能,剥离强度、撕裂强度、断裂伸长等力学性能的研究,系统分析了涂饰工艺在超纤革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涂饰工艺在卫生性能方面优于干法贴面工艺,在物性强度方面可达标,可应用于超纤革的贴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