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直肠癌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中医护理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生存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中医护理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有效促进了胃肠功能恢复,减少了并发症,改善了生活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吴菜萸敷脐联合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早期活动联合维生素B1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吴茱萸敷脐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4%,对照组为8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术后怠者采用吴茱萸敷脐联合穴位按摩疗效确切,可缩短肛门首次排气与排便时间,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晓峰  李美丽 《光明中医》2016,(13):1930-1932
目的分析探讨穴位贴敷与按摩对于腹部非肠道手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2月之间收治的88例腹部非肠道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穴位贴敷与按摩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腹胀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部非肠道手术患者术后给予穴位贴敷和按摩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术后腹胀症状,疗效可靠、无其他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加香腹膏敷贴对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病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穴位按摩及香腹膏敷贴治疗,分析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胃肠减压时间,均较对照组要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3%,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3.3%,并发症发生率20.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加香腹膏敷贴治疗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雷火灸足三里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的中医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雷火灸足三里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的中医护理,3d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12.5%)、恶心呕吐发生率(27.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足三里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中医护理能够显著恢复患者妇科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足底按摩联合腹部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腹部热敷、早期康复锻炼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足底按摩联合腹部按摩,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流质饮食恢复时间、术后正常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天的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底按摩联合腹部按摩可有效改善腹部手术患者胃肠道蠕动,增强胃肠道动力,改善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7.
杨晶  宋宗惠  李春梅  陈亚亚 《光明中医》2023,(12):2391-2394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腹部按摩在冠心病便秘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配合腹部按摩,干预2周后,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Wexner便秘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得分。结果 干预组患者Wexner便秘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配合腹部按摩对冠心病患者便秘症状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同时能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董海英 《光明中医》2023,(3):558-560
目的 探讨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85例乐安县中医院妇科就诊并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天和第3天胃肠动力恢复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可促进妇科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套扎(RPH)术后第1天卯时餐后和睡前30~60分钟始应用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按摩对预防RPH术后患者便秘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行RPH术治疗痔疮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术后第1天09:00~12:00和14:30~17:30时间段不定时应用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护理,实验组在术后第1天卯时餐后和睡前30~60分钟应用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护理,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第1次排便时间和蹲厕时间。结果:实验组第1次排便有效率90.0%,对照组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蹲厕时间有效率92.0%,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第1天始卯时餐后和睡前30~60分钟应用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按摩,能有效促进RPH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预防和减少RPH术后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多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将4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实施多穴位按摩。结果 2组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穴位按摩可缩短患者腹部手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灸疗联合穴位按摩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的效果.方法:将6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按手术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手术后第1天开始实施灸疗联合穴位按摩,2次/d,连续3-5 d;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情况、腹胀发生率、应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的比率.结果: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术后腹胀发生率及使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的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灸疗联合穴位按摩能有效促进术后肠蠕动的恢复,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腹部按摩促进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腹腔镜手术患者93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穴位贴敷及腹部按摩,观察两组胃肠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术后,观察组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术后,观察组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4.89%、6.38%,同对照组56.52%、32.61%比较,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贴敷联合腹部按摩有助于促进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也能减少腹胀、恶心呕吐等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吴茱萸敷脐对阑尾炎术后肠蠕动的促进作用。方法:100例阑尾炎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吴茱萸敷神阙穴配合穴位按摩组)50例,对照组(穴位按摩组)50例,分别观察记录肠鸣音出现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试验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lt;0.05)。结论:吴茱萸敷神阙穴操作简单,方便易行,能促进肠蠕动,无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4.
费益  孙峰  杨百芬 《新中医》2016,48(9):202-20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对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2例胃肠道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46例。西医组予以西医治疗与常规护理措施,中西医组在西医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加穴位按摩、腹部按摩与中医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中西医组术后腹痛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短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干预可促进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对胆囊结石患者术后肠功能、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胆囊结石患者11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穴位按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20天为1个疗程,均护理2个疗程。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焦虑抑郁情况、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期间结石复发。结果:观察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期间结石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可缩短胆囊结石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结石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常规护理干预对脾胃虚寒型消化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8例消化内科收治确诊为脾胃虚寒型消化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如指导患者慢走、慢跑、太极拳、腹部按摩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观察比较2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消化不良指数(NDI)评分及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后,2组胃脘隐痛、饱胀、神疲倦怠、畏寒肢冷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NDI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N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GAS水平较干预前降低(P<0.05)、MTL水平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GAS、MTL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常规护理干预可缓解脾胃虚寒型消化功能障碍患者症状,恢复胃肠道消化能力,改善血清胃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吴茱萸散敷脐联合足底穴位按摩应用于腹泻小儿对其病情症状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4例腹泻小儿,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开展常规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吴茱萸散敷脐联合足底穴位按摩。记录2组患儿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1周末腹泻严重程度;记录2组患儿腹泻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正常进食时间及正常排气排便时间。结果 2组患者在干预前的腹泻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重型腹泻人数要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腹泻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及发热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正常进食时间及正常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散敷脐联合足底穴位按摩应用于腹泻小儿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病情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穴位按摩配合吴茱萸烫熨治疗骨折患者术后腹胀、便秘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骨折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吴茱萸药熨结合腹部按摩)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30例。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护理外,于术后第一天进行腹部按摩10min结合吴茱萸药熨腹部20min,每天2次,连续治疗5d;对照组则采用骨科术后常规护理。两组实验对象均于术后进行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胃肠蠕动的恢复情况、腹胀发生率。结果:将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促进胃肠蠕动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腹部穴位按摩配合吴茱萸烫熨治疗可预防骨折患者术后腹胀、便秘的发生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多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为6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术后除给予常规护理外还实施多穴位按摩。观察两组病人肠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穴位按摩可促进妇科经腹手术病人肠排气,缩短肠排气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改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近一年收治的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符合研究需求者7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综合评价胃肠道功能恢复等级、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恢复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护理满意度,对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等级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胜过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临床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护理干预,有利于积极促进胃肠功能和关节功能恢复,加强患者的满意度,最终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建议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