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对于儿童手足口病患者采用全面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方式对其临床疗效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时间段内选择至我院就诊的儿童手足口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就诊的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治疗,后者在相同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护理和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差异。结果 3天后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整体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7.5%、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干预后3天检测患者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显示研究组内患者的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童手足口病患者采用全面护理及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降低相关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苷(GL)辅助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和其对患儿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将入选的90例HS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全部患儿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同时予GL静滴,疗程均为7~10天。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入选患儿和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治疗前,三组入选者血清IFN-γ水平和两组患儿血清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仅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患儿血清IL-10水平。治疗结束时,两组患儿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与其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变,且该两组患儿血清IFN-γ水平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其治疗前,且治疗组患儿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血清IL-10水平,治疗组有效率(9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GL治疗HSP疗效确切,其可能通过抑制IL-10分泌,使Th1/Th2趋向平衡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膦甲酸钠注射液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伐昔洛韦治疗,用法:2次/d,连续服用7d;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膦甲酸钠注射液治疗,用法:1次/d,连续滴注7d。比较两组疗效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更短,且治疗后皮肤损伤面积更小(均P0.05);治疗后2组IL-2、IFN-γ水平均升高,IL-4均降低;且观察组IL-2、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膦甲酸钠注射液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疗效较佳,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且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于慢性湿疹患者采用全面护理的干预方式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至我院就诊的50例慢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的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后者则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比较治疗结束时组间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前患者的免疫功能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经干预后组间的Th_1、Th_2均显著降低,而Th_1/Th_2明显升高,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IL-2细胞因子表达显著升高,而其他炎症细胞因子则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变化趋势更加明显。结论通过全面的护理和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和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靳三针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急性荨麻疹(AU)的疗效及对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Toll样受体2(TLR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U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给予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靳三针治疗。观察2组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检测TLR4、TLR2表达和白细胞介素(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风团个数、瘙痒程度、水肿程度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76.36%(P0.05);治疗后2组TLR4、TLR2表达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IL-4、TNF-α、IL-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靳三针联合地氯雷他定可有效改善AU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TLR2,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采用综合护理的干预方式,对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至我院住院部就诊的6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的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相同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模式,比较组间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3.3%)显著优于对照组(80.0%)(P=0.019);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3.3%)显著高于观察组(1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采用综合护理的干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脾氨肽口服冻干粉与氯雷他定联合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月,于我院住院部与门诊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儿中选取100例,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采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IL-18、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低于对照组的30%,差异显著,P 0.05。结论儿童慢性荨麻疹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与氯雷他定治疗的有效性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尖锐湿疣患者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CO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ALA-PD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IL-8、IL-12水平。结果: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8,P0.05);观察组TNF-α、IL-8明显降低,IL-2、IL-12明显升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00%(P0.05)。结论:在CO2激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ALA-PDT疗法能够显著提高尖锐湿疣患者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炎症反应程度和自身免疫功能,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急性发作期108例小儿湿疹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其中对照组54例单纯用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54例则实施双歧三联活菌联合西替利嗪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及CDS+/CD4+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IL-17、IL-33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A、IgM、IgG水平显著升高,IgE水平显著降低(P 0.05),其中观察组患儿IgA、IgM、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gE水平显著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湿疹的临床治疗中,在西替利嗪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实施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及质量,同时对改善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凉血润燥汤联合卡泊三醇软膏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风燥证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因子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4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风燥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应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研究组52例应用凉血润燥汤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统计2组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h17细胞因子及血清TC、TG水平,记录2组治疗前后皮肤屏障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71.15%(P0.05);2组治疗后PASI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2、IL-23及TC、T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皮肤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角质层含水量和皮脂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皮肤TEWL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角质层含水量和皮脂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血润燥汤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风燥证患者,疗效确切,同时能明显降低外周血Th17细胞因子及血清TC、TG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消银合剂对寻常性银屑病进行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白介素(IL)-6、IL-8、IL-2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寻常性银屑病进行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消银合剂,对照组给予复方青黛胶囊,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PASI评分的变化,并测定30例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及1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6、IL-8、IL-20及TNF-α的水平.结果 ①治疗8周后,两组PASI积分均明显下降,治疗组PASI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5).②治疗组有效率63.33%,优于对照组33.33%(P<0.05).③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组血清IL-6、IL-8、IL-20及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 8周后,患者组血清IL-6、IL-8、IL-20及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IL-8、IL-20及TNF-α水平分别与PASI评分之间均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消银合剂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IL-6、IL-8、IL-20及TNF-α血清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M3S护理管理模式联合优化个体护理对ICU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APACHEⅡ评分及不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48例ICU重症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用优化个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1M3S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退热时间、止咳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IL-6、IL-8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及不良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外周血IL-6、IL-8表达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外周血IL-6、IL-8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APACHEⅡ评分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M3S护理管理模式联合优化个体护理有助于改善ICU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其APACHEⅡ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值得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太极拳运动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IL)-4的影响。方法 9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被分为对照组,太极拳组,跑步组。对照组每日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口服,共90天。太极拳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并进行太极拳套路锻炼。跑步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并进行中等强度的跑步运动锻炼。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治疗90天后,太极拳组有效率85.71%,跑步组有效率62.07%,对照组有效率57.69%。治疗前,太极拳组患者血清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IL-4水平(P0.05),太极拳组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P0.05)。治疗结束后,太极拳组患者血清IL-4水平显著低于其治疗前血清IL-4水平(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血清IL-4水平(P0.05),而且太极拳组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血清IFN-γ水平(P0.05),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跑步组患者与对照组人群治疗前、后血清中IFN-γ和IL-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太极拳运动可以调控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细胞因子IFN-γ和IL-4水平,重建T辅助细胞亚群(Th1/Th2)平衡。太极拳运动是治疗慢性荨麻疹较为理想的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性科学》2021,(3):120-123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就诊的125例生殖器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0)。两组均接受泛昔洛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加用疏风解毒胶囊。对比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水疱消失时间、结痂时间、皮肤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4、IL-12、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IL-4、IL-12、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联合泛昔洛韦分散片治疗生殖器疱疹,可促进患者的症状缓解,增强疗效,控制炎症反应,还可抑制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左西替利嗪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儿血清IgE及IL-18、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某医院就诊的86例CIU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加用孟鲁司特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瘙痒、风团数目和风团直径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治疗后白介素-18(IL-18)、免疫球蛋白E(IgE)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可降低CIU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加快临床症状消退,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对过敏性紫癜患者实施泼尼松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曲靖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8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接受泼尼松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将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接受相应用药后,两组血清IL-23、IL-34、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P 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用药后APTT、PT均显著高于用药前(P 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FIB水平明显低于用药前(P 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5.12%,显著超过对照组的75.61%(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1%(P 0.05)。结论 针对过敏性紫癜患者实施泼尼松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麻疹患儿家属疾病认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某医院收治的74例麻疹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疾病认知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疾病认知总知晓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0%,低于对照组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提高麻疹患儿家属的疾病认知水平,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头孢地嗪联合氧氟沙星对淋病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作用分析。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淋病患者118例实施研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118例患者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59例,为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地嗪治疗,为观察组患者给予头孢地嗪以及氧氟沙星的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复发情况、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TNF-α、IL-10及Hs-CRP),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6.61%,与对照组的84.75%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是0,与对照组的14.81%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的TNF-α、IL-10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各自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TNF-α、IL-10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是6.78%,与对照组的11.86%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头孢地嗪与氧氟沙星联合治疗淋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给予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粉尘螨舌下含服治疗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T淋巴细胞表达Th1/Th2细胞因子[IL-2、IL-4、γ-干扰素(IFN-γ)]之间的平衡以及血清IgE水平的作用.方法 粉尘螨变应原皮试强阳性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72例,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粉尘螨滴剂,对照组应用咪唑斯汀缓释片,在研究前、后分别测定血清Th1、Th2细胞因子IFN-γ、IL-2、IL-4的表达,同样检测血清IgE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IFN-γ、IL-2表达均增加,而IL-4表达及血清IgE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IFN-γ、IL-2表达均增加,而IL-4表达及血清IgE水平也降低,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IFN-γ、IL-2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4及IgE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可纠正Th 1/Th2表达细胞因子功能的失衡,可能与其疗效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银屑平丸治疗血热证、血瘀证、血虚证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h17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血热组、血瘀组和血虚组3组证型,3组患者均予以银屑平丸口服治疗8周,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及外周血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23和IL-6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血热组总有效率86.11%,血虚组总有效率81.58%,血瘀组总有效率65.71%,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PASI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证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PASI积分比较,血热组和血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热组与血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证型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细胞因子IL-17、IL-23和IL-6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证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血热组与血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证型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热组与血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热组与血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平丸治疗血热证、血瘀证、血虚证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确切,以血热组与血虚组尤甚,且能明显降低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IL-23和IL-6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