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局灶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IGF-Ⅰ表达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 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IGF-Ⅰ蛋白及mRNA表达。 结果:正常组织有极低水平的IGF-Ⅰ表达,脑缺血后表达主要位于半影区,随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半影区表达逐渐增强,IGF-Ⅰ蛋白及mRNA表达在再灌注24 h为169.64±6.97、168.64±6.28,48 h为168.86±5.39、170.86±5.07,并达高峰。 结论:内源性IGF-Ⅰ表达增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在低压性缺氧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其视网膜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Wistar大鼠暴露于低氧环境(9%~7%O2)2h后,分别在3h、24h、3d、7d和14d,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视网膜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暴露于低氧性环境后的3h,24h和3d,成年大鼠视网膜IGF-ⅠmRNA和蛋白质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在7d和14d其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缺氧可以使成年大鼠视网膜IGF-Ⅰ的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3.
于靳 《医学综述》2012,18(6):849-85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家族是一类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多肽生长因子,其中IGF-Ⅰ及其受体(IGF-ⅠR)是体内极其重要的生长因子。研究表明,其在某些肿瘤中特异性高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泌尿系肿瘤中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所以对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有益于泌尿系肿瘤的早期诊断、免疫治疗或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在)在大鼠肝肌纤维母细胞(MF)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1到4代的MF(P1-4)用于研究。用Northern blot RNA印迹杂交法测定IGF-ⅠmRNA的表达。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核素掺入法分析DNA合成。结果 P1-4 MF表达了IGF-Ⅰ特有的mRNA的转录产物,IGF-Ⅰ和较少量的胰岛素能增加MF的DNA合成。IGF-Ⅰ与IGFBP-2或-3重组体同时作用能抑制IGF-Ⅰ刺激MF中DNA的合成。但是用IGFBP-2或-3对MF做预孵育后则进一步增强了IGF-Ⅰ刺激MF中DNA的合成。结论 IGF-Ⅰ在MF增殖的调节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可能与急性和慢性肝损伤过程中发生的肝纤维化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和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宏才  李威 《广东医学》2007,28(9):1530-153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系统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中有重要作用,IGF系统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及其水解酶,其中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Ⅰ R)最为重要,介导着IGFs的主要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探讨纳米材料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 mRNA表达的影响.②方法通过原位杂交、斑点杂交及定量分析技术分别检测银系纳米材料组、稀土纳米材料组与对照组WI-38及Hela细胞IGF-Ⅰ mRNA表达.③结果银系纳米材料组、稀土纳米材料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均有IGF-Ⅰ mRNA杂交阳性信号表达.膜上斑点杂交经吸光度扫描表明,WI-38细胞及Hela细胞银系纳米材料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F=12.4~31.2,tD=1.2~1.8,P>0.05);而稀土纳米材料组吸光度值较对照组均显著性降低(tD=3.2~4.6,P<0.01).④结论银系纳米材料对IGF-Ⅰ mRNA的表达无影响;而稀土纳米材料对IGF-Ⅰ mRNA的表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0例肝癌癌灶组及其自身对照的癌周组织中IGF-ⅠR的表达,并分析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IGF-Ⅱ表达的关系。结果:肝癌IGF-ⅠR均呈较高表达,在肝癌癌灶为80.0%(24/30)及癌周组织表达43.3%(1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8.53,P<0.01)。肝癌癌灶组中IGF-ⅠR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数目、大小、HBsAg阳性等无明显相关(P>0.05)。中、低分化程度肝癌组织中IGF-ⅠR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组肝癌(P<0.05),且与IGF-Ⅱ表达具有正相关关系。结论:IGF-ⅠR在肝癌中过度表达,且与肝癌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生长期山羊颅骨冠状缝受牵张力作用后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时空表达。方法选用12只生长期山羊,用自制牵张器按0.4mm/d的速率扩张颅骨冠状逢。在牵张结束后第0、2和4周分别处死4只动物,取骨缝标本作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另取2只未进行缝牵张的动物作为对照。结果bFGF与IGF-Ⅰ在牵张骨缝组织中均呈高水平表达。bFGF主要在成纤维样细胞与成骨细胞中表达,IGF-Ⅰ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新生骨小梁边缘的成骨细胞和埋入新骨基质中的骨细胞,在骨缝扩张的0~2周这两种生长因子的表达最强。结论张应力可刺激颅骨缝细胞分泌bFGF与IGF-Ⅰ,这两种骨生长因子在骨缝牵张成骨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鲑鱼降钙素(calcitonin,CT)对离体培养数成骨细胞(osteoblast,OB)的作用,初步探讨CT对OB增殖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表达的影响,为促进骨修复和再生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取新生24hSD乳鼠颅盖骨.采用酶消化法培养OB,经酶解消化后得到原代OB,进行体外培养并鉴定.将体外培养的OB用不同浓度(1×10<'-12>~1×10<'-8>Smol/L)的CT处理,采用MTT法(噻唑蓝染色法)观察OB的增殖;Gomori钙-钻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RT-PCR方法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mRNA的表达.结果 经细胞鉴定后证实其系OB;MTT法检测表明.CT浓度为1×10<'-12>mol/L时就可以刺激OB增殖,且随CT浓度升高其增殖能力增加,呈剂量依赖关系;Gomori钙一钻法检测结果 表明随着CT浓度的升高OB分化能力增强;经RT-PCR法检测表明,IGF-Ⅰ mRNA可在乳鼠OB内稳定表达,半定量分析表明.随着CT浓度的升高,IGF-ImRNA的表迭量逐渐增加.结论适当浓度的CT可以促进体外培养OB的增殖;部分机制可能与CT促进IGF-ImRNA表达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和IGF-Ⅰ组:培养液中加入IGF-Ⅰ,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ng/ml。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HK2细胞E-钙黏蛋白、角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和纤连蛋白(FN)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IGF-Ⅰ刺激使HK2细胞形态由椭圆变为梭形。不同浓度的IGF-Ⅰ作用于HK2细胞48h后E-钙黏蛋白和角蛋白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α-SMA、波形蛋白和FN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IGF-Ⅰ在体外能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MyoF)转分化,并促进其合成细胞外基质(ECM)。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家族系统中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re-ceptor,IGF-ⅠR)最为重要,其为一种糖蛋白跨膜受体,属于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成员,在多种肿瘤中上调表达或增加激酶活性从而介导肿瘤发展、浸润以及抗细胞凋亡等;同时,IGF-ⅠR 还与多房棘球绦虫、线虫、血吸虫等致病因素有关,这些特性使IGF-ⅠR 成为一个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抗肿瘤、抗寄生虫靶向治疗潜在靶点。本文对近年来以 IGF-ⅠR 为靶点的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在下颌牵张成骨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 12只成年山羊行双下颌骨牵张成骨术 ,在牵张结束后的第 1、2和 4周分别处死 4只动物 ,取牵张区新骨组织用免疫组化检测 b FGF和 IGF- 的表达。另选 2只同龄山羊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下颌骨牵张后 b FGF与 IGF- 均呈高水平表达 ,b FGF定位于间充质或成纤维样细胞、成骨细胞以及新骨基质 ,而 IGF- 则主要定位于成骨细胞。结论  b FGF与 IGF- 可能在下颌骨牵张后的新骨生成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和钙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组(OVX)、去卵巢补钙组[Ca,50 mg/(kg·d)]和去卵巢加大豆异黄酮组[Isof,100 mg/(kg·d)],10周后测骨密度和尿液钙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测骨骼组织IGF-Ⅰ表达,原位杂交法测骨骼组织IGF-Ⅰ mRNA的表达.结果去卵巢组大鼠尿钙显著增高,而骨密度降低,骨IGF-Ⅰ和IGF-Ⅰ mRNA表达显著低于sham组.大豆异黄酮组大鼠尿钙丢失减少,骨密度升高,IGF-Ⅰ和IGF-Ⅰ mRNA表达增加.单纯补钙组与去卵巢组比较,各指标恢复不明显.结论大豆异黄酮表现出类似雌激素的作用,能够调节IGF-Ⅰ等生长因子的表达,减少尿钙丢失,可用于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大鼠颅缝闭合前、闭合中、闭合后的基因表达。 方法选择出生后 6、12、16、30d的SD大鼠的后额缝和人字缝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mRNA不同时间点在后额缝和人字缝的表达。 结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mRNA在 12、16d的后额缝呈高表达 ,30d表达消失 ;而在人字缝的各个时间点都没有表达。 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调控颅缝闭合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放射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INS、IGF-Ⅰ及IGFBP-3的表达水平.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158.06±47.82),与对照组( 57.30±33.21)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IGF-Ⅰ及IGFBP-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各期血清INS、IGF-Ⅰ及IGFBP-3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高胰岛素血症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检测血INS有助于发现子宫内膜癌高危人群,从而有利于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原位及异位内膜的表达,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及侵袭机制.方法:取4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和25例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标本作为病例组,另取20例正常妇女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GF-Ⅰ、IGFBP-3的分布及表达.结果:正常内膜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均有IGF-Ⅰ、IGFBP-3的表达,IGF-Ⅰ在异位组和在位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IGFBP-3在正常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的表达强于异位组和在位组(P<0.05).结论:IGF-Ⅰ、IGFBP-3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生长与维持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ALP)的合成和钙化结节形成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IGF-Ⅰ分别刺激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对硝基酚磷酸盐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ALP活性;Von Kossa染色测定钙化结节数目.结果一定浓度IGF-Ⅰ能明显增加大鼠成骨细胞数量(P<0.05),在0.1~100.0 ng/ml这种作用与IGF-Ⅰ的浓度呈正相关;经IGF-Ⅰ刺激,大鼠成骨细胞ALP合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IGF-Ⅰ刺激,大鼠成骨细胞钙化结节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IGF-Ⅰ能增加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数量,促进成骨细胞ALP合成和钙化,提示IGF-Ⅰ可能直接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和正常妊娠孕妇胎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表达,以及新生儿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从而探讨胎盘组织IGF-1和IGF-1R表达与新生儿HOMA-β和HOMA-IR的相关性。结果显示:GDM组孕妇胎盘组织IGF-1和IGF-1R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DM组孕妇分娩新生儿HOMA-I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HOMA-β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分析显示孕妇胎盘组织IGF-1和IGF-1R表达与新生儿HOMA-β呈负相关,而与HOMA-IR呈正相关。说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胎盘组织IGF-1和IGF-1R表达增加,导致新生儿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大肠癌、鼻咽癌、乳腺癌和肺癌共160例患者及50名正常人相应组织中IGF-Ⅰ的表达情况。结果:IGF-Ⅰ在上述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1.1%,46.9%,38.7%,23.3%和20.0%;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0.0%,0%,10.0%,40.0%和300%。肝癌组织中IGF-Ⅰ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恶性肿瘤和正常组织,并与血清AFP有一定关系。结论:IGF-Ⅰ在恶性肿瘤尤其是肝癌的发生演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乳铁蛋白(L F)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 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mRNA的表达及其对该模型骨量的影响,探讨LF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学机制.方法 将70只6月龄雌性SD(Sprague-Dawl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