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喷动床技术在烟气脱硫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结构、特点等方面简介了近年来出现的几类喷动床,包括典型喷动床、多喷头喷动床、喷动-流化床、带导向管的喷动床、内循环喷动床等。对喷动床技术在烟气脱硫中的应用和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叙述了粉末-颗粒喷动床半干法脱硫和喷雾-喷动床半干法烟气脱硫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影响脱硫的因素等;并对这两种脱硫方法的共性和个性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喷动床脱硫技术具有流态化性能好、传热传质效率高、脱硫效果好等突出优点,特别适合于中小型燃煤锅炉烟气脱硫。  相似文献   

2.
喷动床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叙述了近年来出现的几种改型喷动床,包括多喷头喷动床、喷动流化床、带导向管的喷动床、性粒子旋转射流式喷动床、射流喷动床的研究与进展。它们在传统柱锥形喷动床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喷口、导向管、流化气、惰性粒子或增加喷动气速等方法,来克服原有喷动床应用的局限性,拓展其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3.
喷动床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介绍了流化床的一个分支——喷动床的发展与现状。首先简述了喷动床的发展史,然后着重讲解了有关喷动床的几个基本概念,并对喷动床的流动特性及其与传统流化床的异同点作了描述。给出了一些喷动床的床型变化及应用实例,并提供了一份有关喷动床研究的较完整的文献清单  相似文献   

4.
喷动流化床流动形态变化的试验研究国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个可视化的半圆柱喷动流化床试验台上研究了喷动流化床的流形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喷动气量和流化气量的改变,床内会呈现不同的流动形态:固定床、带射流的流化床、喷动床、充气喷动床和喷动流化床。同时研究了量小喷动速度和最小喷动流化速度随喷动管内径、颗粒粒径、静止床高的变化规律,归纳了预测量小喷动速度和最小喷动流化速度的试验关联式,绘制了喷动流化床的流形划分相图。  相似文献   

5.
导向管喷动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喷动床改进床型,通过阻断喷动区与环隙区气固接触来提高颗粒循环的规律性与稳定性。本文采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方法对于直径150mm的柱锥式导向管喷动床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导向管直径对于喷动床内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从环隙区死区分布、颗粒速度分布、固体循环量等方面分析了具有不同直径导向管喷动床的运行状态。结果表明,加入导向管在减少床内死区的同时也降低了运行时的固体循环量,对于本次采用的喷动床结构尺寸与运行参数,只有在导向管直径为40~60mm时才能保证床内具有良好喷动状态,综合考虑各因素,选用直径50~55mm的导向管最为合适。对于具有类似结构与运行条件的柱锥喷动床,导向管直径可考虑选为无导向管运行时喷动区直径的1.2~1.375倍。  相似文献   

6.
张少峰  吴静  刘燕  赵斌 《化工进展》2005,24(12):1405-1408
在双喷嘴矩形喷动床内,以空气为喷动气体,研究了最大喷动压降与操作压降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实验表明:双喷嘴矩形喷动床的最大喷动压降和操作压降与颗粒粒径、床层高度及表观气速有关,而操作压降还与床体结构有关。在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得出了双喷嘴矩形喷动床最大喷动压降的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7.
吴静  张少峰  刘燕 《化工机械》2005,32(6):350-352,366
在双喷嘴矩形喷动床内,以空气为喷动气体,研究了最小喷动速度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实验表明,双喷嘴矩形喷动床的最小喷动速度与颗粒粒径、床层高度及操作温度有关。并在综合考虑床层高度以及气体和固体颗粒的物性的基础上,得出了双喷嘴矩形喷动床最小喷动时雷诺数的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8.
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体动力行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引 言喷动床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工业领域中 ,如石油裂解反应 -再生器、煤和农业废弃物气化和燃烧 ,喷动床还被应用于粮食和药品的干燥等[1] .因此 ,喷动床设计应满足不同应用的要求 .喷动床内气相反应物的反应时间和停留时间依赖于床体几何结构和运行参数 .尽管已有许多的实验对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喷射区、环形区和喷泉区内的气固两相流动流体动力特性 ,然而由于喷动床内气固两相流动的复杂性 ,人们对床体几何结构和运行参数对喷动床动力学的影响至今并不清楚 .因此 ,床体几何结构和运行参数等对喷动床动力学的影响成为…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喷动干燥床技术研究的进展,介绍了喷动干燥床的工作原理和系统设计要求.并对喷动床干燥聚碳酸酯粉料效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喷动床反应器气固流动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对喷动床流动特征参数关联式进行了扼要介绍,继而着重总结了近年来喷动床内气固流动模型(喷射区气固稀相流模式、环隙区气体渗流模式以及固体颗粒流模式)、以及喷动床放大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最后,提出了未来喷动床流动模型工作的突破点和相应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