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中药大多是植物、动物、矿物药,性平毒性小,流传着中药“有病冶病,无病健身”,中药治疗属“自然疗法、安全、药食同源”等观点。然而,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提出了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即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下品多毒,不可久服?”,如大戟、芜花、甘遂、乌头、狼毒等。这里仅就中药引起的精神神经不良反应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多数人认为中(草)药及其制剂没有或很少有不良反应。其实不然,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治病,又能致病,中药也不例外。近年来,中(草)药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很多,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大量应用,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死亡。笔者查阅有关资料,结合工作实际,现将中药不良反应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以供临床参考。1中药不良反常见表现形式[1]1.1毒副作用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经过炮制,大部分毒性变小。但少部分仍有毒性,毒副作用涉及多器官、多系统。如马钱子、川乌、草乌、附子等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含强心甙的药物如蟾酥、罗布麻叶、万年青…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传统中医药对毒性药概念的认识,从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到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方面,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及毒性机理,并提出了确保中药安全用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传统中医药对毒性药概念的认识,从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到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方面,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及毒性机理,并提出了确保中药安全用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中文文献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了解文献报道中有关中药注射剂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方法:以国内公开发行的3种药学期刊中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为基础,兼顾随机对照试验和病例对照试验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是双黄连注射液。结论:中药注射剂的各种不良反应日益多见,必须提高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自 195 2年至今在专业杂志上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文章有 10 0 0余篇 ,病例近 4 0 0 0例。产生毒副反应的中药涉及 4 6 0多个品种 ,其中单味药 2 39种 ,中成药和制剂 2 2 1种[1,2 ,3] 。因服用单味药死亡的2 2 9例 ,中成药 2 8例 ,中药注射剂 30例[2 ] ,实际死亡例数远不止于此。因而 ,充分认识中药不良反应的严重性 ,纠正人们观念上的错觉十分必要。现将有关中药不良反应文献汇集 ,从几个方面进行综述。1 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1.1 中毒反应中草药的毒性作用往往是多系统的[4 ] ,如苦楝根皮或树皮可因长期服用蓄积而中毒 ,对胃粘膜有一定刺激…  相似文献   

7.
于晓梅 《齐鲁药事》2013,32(3):172-173,184
通过检索相关毒性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综述了毒性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及其发生原因,通过总结、归纳毒性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及监管措施,以保障临床中药使用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中药的应用历史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临床应用经验,相对于人工合成的化学药而言,多数中药具有作用缓和、毒性低的特点。但客观地讲,凡是药物都具有两重性,既可治疗疾病,又可产生不良反应。事实上,人们对中药毒性早有认识,早在一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把所收录的365种药物,按无毒、有毒和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常用中药注射剂常用辅料的作用与导致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17种我院常用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与近30年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我院中药注射剂常用辅料的安全性状况。结果:我院中药注射剂常用辅料主要作为等渗调节剂、填充剂、保护剂、增溶剂、抗氧化剂、pH调节剂等发挥作用,其中以聚山梨酯80、乙醇、丙二醇、维生素C等辅料为代表,分别存在外周神经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肝毒性、肾毒性、刺激性等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注射剂中常用辅料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密切相关,临床用药时应予以注意,正确制订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岱  赵倩  张侠 《淮海医药》2003,21(4):336-337
一般认为 ,中药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甚至有“纯中药制剂无不良反应”的说法 ,使许多人对中药不良反应有所忽视。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及人们对药源性疾病认识的提高 ,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本文综合近年来的文献报道 ,对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其成因作一初步分析。1 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中成药不良反应涉及多系统 ,以皮肤反应和神经、消化系统损害为多见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以皮肤反应和过敏性休克为多见 ;中草药不良反应以神经、消化、循环系统为多见 ,发生频数较高的有乌头类中药、曼陀罗、雷公藤、斑蝥等。1.1 神经系统反应 速效伤…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安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因滥服中草药导致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日趋增多。专家为此呼吁:必须提高人们对中草药肾毒性的认识。据专家介绍,多年来“中药副作用少”的说法使人们对某些中草药的肾毒性缺少足够的认识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英  徐波 《青岛医药卫生》2004,36(3):221-221
中药的成分多是动植物及矿物质组成,属于天然物质,中医治疗疾病所用的药,多是经过一定的加工炮制,而且多采用复方应用。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临床中药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和中毒反应,这些反应轻者会给病人带来痛苦,重者会造成生命危险。现就临床中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中药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中药中毒病例屡见报端。在此,笔者仅就造成中药毒性的因素及对应方法,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2000~2008年中药不良反应文献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文  陆军  蔺涛 《中国药房》2009,(6):461-463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对100种杂志刊登的933例中药制剂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共涉及中药制剂156种,给药途径5种,其中静脉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78.46%。不良反应中以全身性反应发生率最高,达57.77%。结论:应加强有关中药安全用药知识的普及、规范临床合理应用中药及其制剂,实施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干预。  相似文献   

15.
乳香与没药为常用的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中药,临床中常将两药同时使用,使其疗效增强.对乳香、没药的毒性认识自古有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探讨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加深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引起人们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方法:对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中药材及制剂质量控制不稳定,成分复杂,体内代谢动力学参数不明确,个体差异等。完善质量标准,开展药动学研究和药理毒理研究,是减少和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相关对策。中药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各个部门应共同协作,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和国际对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影响到用药人群对中药的认识和信心。该文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及其出现的原因和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对策,如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与控制,提高中药加工技术和标准,加强对医师、药师的用药指导,注意剂型的变化和给药途径,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建立不良反应信息系统,发展中药安全性评价,以及加大中药使用安全知识的宣传等。  相似文献   

18.
常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表现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水生  严国鸿 《海峡药学》2007,19(9):114-116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特有的中药新剂型,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抢救急危重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给药途径的改变,其安全性等已不同于传统中药,本文通过对收集整理近几年来国内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描述了几种常见品种的不良反应表现,分析了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与机制,以期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的治疗效果而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谢华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8):204-206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增多的原因,找出应对措施。方法解读中药不良反应概念,结合中药不良反应的若干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只是药源性疾病的一部分,不能混为一谈。中药不良反应应与药品质量事故、用药不当、使用方法不当、使用假药劣药有着本质的区别。结论正确认识并科学、客观地评价中药不良反应,正确理解中药的毒性,加强临床药学与合理用药指导,中药仍然是相对安全的,只有正确认识才有利于中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统一和规范对中药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以大量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为依据,较为系统地阐述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作用、习惯性、耐受性、成瘾性、致癌作用、致畸作用等有关内容。结果中药的不良反应是常见的,有时是严重的,切不可掉以轻心。结论中药不良反应应引起医患双方的高度重视,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