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泮托拉唑针剂预防应激性溃疡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对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外科重症及大手术后的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0.4g静注,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80mg静注治疗,观察胃液的性状、pH值、隐血及手术前后BUN水平。结果:观察组胃内pH值高于对照组(P<0.01),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BUN值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预防性使用泮托拉唑针可降低外科重症及大手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降低溃疡的严重程度,有利于胃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预防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经济效果。方法将27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90例,泮托拉唑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5~10 d,奥美拉唑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不使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均治疗观察1周,比较3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及患者病死率。结果奥美拉唑组、泮托拉唑组及对照组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分别为14%,10%和29%,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56,669和0。奥美拉唑组、泮托拉唑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奥美拉唑组成本-效果比显著低于泮托拉唑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均能为脑出血后抑制胃酸,预防应激性溃疡,泮托拉唑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法莫替丁与泮托拉唑预防重度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经济效果。方法将240例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法莫替丁组80例给予法莫替丁治疗5~40 d,泮托拉唑组80例给予泮拉唑治疗5~10 d,对照组未使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对比其应激性溃疡的预防用药成本及发生率。结果法莫替丁组、泮托拉唑组与对照组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14%,9%和26%,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成本-效果比法莫替丁组为94.14,泮托拉唑组为1 104.6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后应用法莫替丁与泮托拉唑均能抑制胃酸,预防应激性溃疡,法莫替丁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预防COPD机械通气患者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于本院住院的COPD机械通气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大黄经胃管鼻饲,对照组应用泮托拉唑针80 mg静滴,每日1次,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比较,两者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对胃液pH影响较小。结论香砂六君子汤预防COPD机械通气患者应激性溃疡的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洛赛克针剂预防重症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将确认为脑出血的4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病例均按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加用奥美拉唑+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于发病24h内加用西咪替丁注射液+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组均用2周。观察治疗期间2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情况,并测定空腹胃液pH值。结果治疗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13%,对照组为35%,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第3,6,9天的空腹胃液pH值大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奥美拉唑能更有效地抑制胃内pH值,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在消化性溃疡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本~20lO年1月-2011年1月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4例,随机分为泮托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进行治疗,其中泮托拉唑组采用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治疗效果,记录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泮托拉唑组的总有效率与奥美拉唑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泮托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的不良反应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O.05)。结论:泮托拉唑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上与奥美拉唑一样有效,且不良反应更少,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泮托拉唑40mg,每日1次,口服。胶态果胶铋0.2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44例,泮托拉唑40mg,每日1次,口服,云南白药0.5g,每日4次,口服。疗程均为28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1%,显著高于对照组63.5%。结论:云南白药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泮托拉唑联合醋氨己酸锌治疗消化性溃疡,对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消化性溃疡伴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活动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先给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1周后试验组给予泮托拉唑40mg、1次/d,醋氨己酸锌300mg、3;k/d;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40mg、1;k/d继续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程4周,胃溃疡疗程6周后观察内镜下溃疡愈合率、Hp转阴率、愈合S2期的获得率。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病例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O.05)。试验组溃疡愈合S2期获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用醋氨己酸锌治疗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方案,醋氨己酸锌在提高溃疡愈合质量上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组)和时熙组(西咪替丁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组)各63例,治疗周期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治愈21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7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6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泮托拉唑联合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四联疗法,对照组采用标准三联疗法(泮托拉唑联合甲硝唑、阿莫西林),均治疗4周后评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左金丸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左金丸对因束缚一水浸应激引起的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左金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预防性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大鼠均灌胃生理盐水,其余4组分别灌胃奥美拉唑水悬液,左金丸低、中、高剂量水煎剂。连续灌胃5d。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24h,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采用“束缚一水浸”应激法制备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胃体形态学观察,测量胃液PH值,计算胃溃疡指数(UI),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左金丸中、高剂量组大鼠胃液PH值明显升高,MDA水平显著下降,左金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胃溃疡指数显著降低,血清SOD含量明显上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左金丸可以预防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并能促进胃溃疡的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胃液PH值从而降低胃黏膜攻击因素、增强自由基清除能力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舒宁胶囊对老年胃溃疡患者胃酸及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治疗的老年胃溃疡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抑酸护胃根治幽门螺杆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胃舒宁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液pH值水平及血清胃蛋白酶I(PGI)、胃蛋白酶II(PGII)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胃液pH值水平较治疗前上升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液pH值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GI、PGII及PGI/PGII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PGI、PGII及PGI/PGII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舒宁胶囊可抑制老年胃溃疡患者胃液pH值水平和胃蛋白酶活性,对老年胃溃疡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健胃汤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治疗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健胃汤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模型治疗作用及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SD雌雄大鼠,幽门结扎法手术造成胃溃疡模型。并随机分成给药组、对照组,观察其溃疡指数及胃分泌变化。结果:健胃汤组溃疡发生率,溃疡指数明显下降,胃液分泌量、胃总酸排出量和胃蛋白酶排出量均明显减少,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胃汤对幽门结扎法胃溃疡模型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胃液分泌,减少胃总酸量及胃蛋白酶排出量,从而达到保护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甘草酸铋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SD大鼠和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复制3种实验性胃溃疡动物模型(大鼠幽门结扎致胃溃疡模型、大鼠乙醇致胃溃疡模型和小鼠束缚水浸应激致胃溃疡模型)。将大鼠分成甘草酸铋700,350,175 mg·kg-1剂量组、甲氰咪胍(200 mg·kg-1)阳性对照组和0.1%EDTA空白对照组;小鼠分成甘草酸铋980,490,250 mg·kg-1剂量组。测定胃黏膜损伤指数、胃液分泌量,胃液酸度,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胃组织前列腺素(PGE2)相对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甘草酸铋能使胃液量、胃酸浓度 、胃黏膜损伤指数减少(或降低);血清NO含量和胃组织前列腺素含量增加。结论:甘草酸铋对实验性胃溃疡具有一定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胃酸分泌、改善胃黏膜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信法丁治疗危重病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信法丁治疗组53例[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16~70)岁,平均25.4岁]和西咪替丁对照组51例[男性26例,女性25例,年龄(18~71)岁,平均26.7岁]。两组均给予病因、对症及支持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信法丁注射液4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12h1次,连用5d。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注射液40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12hl次,连用5d。观察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好转情况,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信法丁治疗组显效49.1%,有效62.3%,无效7.5%,总有效率92.5%;西咪替丁对照组显效13.7%,有效47.1%,无效39.2%,总有效率60.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黄左金丸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9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急性脑血管意外相应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再给予奥美拉唑,西咪替丁;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大黄左金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胃液pH值,潜血试验。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在治愈率,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大黄左金丸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应激性溃疡有比较肯定的治疗效果,能促进溃疡愈合,降低了脑血管意外危重症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蒙药如达溃疡散抗胃溃疡的机理。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本方对大鼠胃溃疡的发生和胃液、胃酸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如达溃疡散能明显抑制溃疡的发生,降低溃疡指数,抑制胃液的分泌,降低胃液总酸度,升高胃液PH值。结论:如达溃疡散具有抗胃溃疡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胃酸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慢性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探讨加味四逆散对应激模型大鼠胃液pH、胃黏膜溃疡指数(UI)、胃粘膜病理形态及胃组织胃泌素受体(GASR)和空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II型受体(VIPR2)mRNA表达的影响,阐明加味四逆散干预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的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奥美拉唑组、加味四逆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心理性应激方法建立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经加味四逆散等干预后,检测胃液pH并评估胃黏膜溃疡指数(UI),常规HE染色镜下观察胃粘膜形态学改变,RT-PCR法检测胃组织GASR、空肠组织VIPR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逆散方各剂量组、奥美拉唑组大鼠胃液pH不同程度升高,而胃粘膜溃疡指数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与奥美拉唑组比较,加味四逆散中、高剂量组胃液pH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胃粘膜溃疡指数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胃粘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胃粘膜弥漫出血、溃疡糜烂,较正常组损伤明显,加味四逆散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胃粘膜损伤较模型组不同程度减轻。正常组及各治疗组胃组织GASR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升高,空肠组织VIPR2mRNA表达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加味四逆散中、高剂量组胃组织GASRmRNA表达均较奥美拉唑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中药高剂量组空肠组织VIPR2mRNA表达较奥美拉唑组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四逆散可显著减轻应激性胃粘膜损伤程度,抑制应激所致胃酸分泌,并可改善胃组织GASR、空肠组织VIPR2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三仙"不同炮制品对实验大鼠胃酸、胃液、胃蛋白酶分泌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末次灌胃后采用大鼠幽门结扎法造模,3h后观察各组大鼠胃液、胃酸、胃蛋白酶分泌的变化。结果:和空白组相比,养胃舒颗粒组的胃液量增加(P〈0.05),生品的中剂量组胃液分泌量增加(P〈0.05);养胃舒颗粒组的胃酸(PH)降低(P〈0.05),生品的中剂量组胃酸(PH)明显降低(P〈0.05);养胃舒颗粒的胃蛋白酶活性升高(P〈0.05),生品的中剂量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生品的低剂量组胃蛋白酶活性升高(P〈0.05)。结论:三仙的生品具有促进大鼠胃酸分泌、增加胃液分泌量、促进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