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持续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脓肿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12例脊柱结核脓肿患者及时采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冲洗引流、局部灌注化疗药物,术后继续抗痨、抗感染治疗,重点做好置管冲洗引流的护理,保持冲洗引流的通畅,正确指导功能锻炼等.结果 住院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引流管道在位通畅,未出现堵塞、交叉感染及窦道形成.结论 穿刺置管冲洗引流、局部灌注化疗药物可有效的将椎间盘内的坏死组织和脓液充分引流,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抗痨治疗,减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 对30例外伤致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在C型臂X光机透视下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行心理护理,体位训练.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有无并发症发生,指导康复锻炼.结果 30例患者术后2~3天均可下床活动,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由于骨质疏松症导致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皮双肾盂穿刺顺行性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治疗恶性肿瘤合并输尿管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恶性肿瘤合并输尿管梗阻患者,采用CT扫描定位后行经皮双肾盂穿刺,穿刺成功后在透视监视下顺行性置入双输尿管支架管。置管后定期检测肾功能。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CT引导下经皮双肾盂穿刺成功率为100%,顺行性双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成功率为90.6%,成功置管的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比率为100%,肾功能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为4天(2~13天)。29例成功置管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6.3个月。一过性血尿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结论CT引导下经皮双肾盂穿刺顺行性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治疗恶性输尿管梗阻成功率高,可以逆转输尿管梗阻引起的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创病灶清除后灌注冲洗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脓肿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4例脊柱结核脓肿患者作为研究主体,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均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32例患者。甲组患者均进行全身化疗,在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进行病灶清除,对原结核的病灶部位以及脓肿部位进行灌注冲洗局部化疗。乙组患者均进行全身化疗,在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进行病灶清除。对比甲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4.37%)明显高于乙组患者(56.25%),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X2=4.655,P=0.031)。结论:CT 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创病灶清除后灌注冲洗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脓肿的疗效确切,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T透视引导经椎弓根胸腰椎椎体病变穿刺活检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在21个月中,我们对27例椎体病变患者进行CT透视引导经皮经椎弓根共轴针法椎体病变活检,获取组织和液体标本送检.结果 27例中25例得到明确的组织病理学和病源学诊断,2例资料不足.这种方法活检的准确性92.6%,敏感性96.2%,特异性96.2%.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 CT透视引导经椎弓根共轴针胸腰椎椎体病变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诊断技术,有助于胸腰椎病变性质的确定和治疗方案的确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对肝脓肿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时的护理配合,并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使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脓肿患者40例,对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并配合相关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40例患者均在CT引导下成功穿刺,并置入引流管,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其它全身症状逐渐缓解,患者2周后拔除引流管,未出现置管相关并发症。患者经敏感抗生素治疗14天左右,均治愈,康复出院。结论对于肝脓肿的患者来说,在应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密切的护理配合,能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相关并发症产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晓春 《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918-4919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体会。方法 20例老年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在C形臂X线机下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后监测生命体征,指导患者康复训练。结果患者均疗效显著,未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对胸腰椎体骨折患者的康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2003年7月~2012年5月期间,对4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进行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肝右叶34例,肝左叶11例。结果:45例患者全部治愈,穿刺置管成功率达100%,无出血、胆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留置引流管时间4~9天,穿刺置管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天。结论: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具有效果显著、安全、操作简便、廉价、微创等优点,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穿刺活检对脊柱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21例脊柱病变患者,包括胸椎9例,腰椎11例,骶椎1例,采用DSA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方法获得病理诊断。结果21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取材,穿刺活检阳性率为90.47%,未发生并发症。结论DSA或CT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率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脊柱病变的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DSA引导、监视下应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我科21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术中、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21例手术患者效果显著,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配合有效的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及护理能保证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患者26例,均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92.4±30.7)min,术中出血量为(685.1±219.3)mL,术后24 h的伤口引流量为(327.4±48.1)mL,骨折愈合时间为(17.9±3.2)周。术后患者发生脊柱曲度异常改变1例,感染2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5%。患者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椎管容积率均明显大于术前,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的Frankel分级评定情况明显好于术前(P<0.05)。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并重建脊柱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侧脑室引流管在结核性脑膜炎脑积水治疗中放置时间及拔管时机进行评估,观察临床转归.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结核性脑膜炎中、重度脑积水患者226例,分为改良脑室引流组(治疗组)127例和常规脑室引流组(对照组)99例,全部病例均行规范的全身抗结核、脱水及激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局麻下改良脑室外引流,对照组按常规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行脑室注射抗结核药物,引流两周后行24h夹闭导管试验,按拔管指征评估拔管可能性,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127例中,引流时间窗符合拔管指征者76例,提前拔管19例,延迟拔管32例,导管放置时间(27.6±17.3)d,3例继发颅内感染,总有效率为74.8%(95/127),颅内感染发生率2.3%;对照组99例中,引流时间窗符合拔管指征者56例,提前拔管29例,延迟拔管14例,导管放置时间(18.9±15.2)d,7例继发颅内感染,总有效率为69.7%(69/99),颅内感染发生率7.1%.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5,P >0.05),两组脑室外引流导管放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3,P<0.05),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P <0.05).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合并中、重度脑积水患者应早期行侧脑室外引流,配合脑室内注射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可使部分患者避免V-P分流手术.改良脑室外引流能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妥善评估侧脑室引流管在结核性脑膜炎脑积水治疗中放置时间及拔管时机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诊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4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21例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3例择期应用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和椎管前后径,12个月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个月时伤椎椎管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椎椎管前后径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可在短时间内解除脊髓和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确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手术治疗重度(Cobb角≥90°)脊柱侧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2008年以前先经前路松解,后期经后路椎弓根螺钉或钩固定手术(A组29例)和2008年以后采用全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手术(B组29例)治疗的重度脊柱侧凸患者的完整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和SRS-24评分的差异.结果 A组主弯Cobb角由(96.3±4.7)°矫正到(28±4.5)°,术后矫正率为(69.5%±4.1)%,B组主弯Cobb角由(98.4±5.8)°矫正到(25±3.7)°,术后矫正率为(72.3%±3.5)%.两组影像学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SRS评分分别为(350.4±38.7)min,(2 210±165)mL,(94 230.8±3 422.1)和(17.54±0.20)min;B组分别为(253.0±30.7)min,(1210±185)mL,(75 620.8±5432.1)元,(19.74±0.30)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全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手术治疗任何病因的重度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于省略前路脊柱松解术,手术风险小,并发症与满意度高且住院费用相对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非融合性棘突间弹性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刘华渝  郭庆山  宗兆文  赵玉峰  唐颖  沈岳 《四川医学》2010,31(10):1439-1441
目的评价采用非融合性棘突间弹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9月间,采用美国通用国际医疗器械公司提供的非融合性棘突间弹性固定器Coflex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患者13例,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5例;均采用减压、髓核摘除、棘突间弹性Coflex植入固定治疗。结果 18例腰腿痛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患者全部得到了随访,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3.5个月,采用VAS(0~10分)评分:术前9.6~6.7(平均8.5),术后0~5.3(平均4.1);术前椎间高度为(10.2±0.64)mm,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为(11.5±0.71)mm。结论术前正确选择合适的患者,术前作好周密的准备,术中规范仔细的操作,术后科学的康复,非融合性棘突间弹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是可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和非典型脊柱结核的MRI特征及其在脊柱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和随访证实的38例脊柱疾病的MRI资料(早期和非典型脊柱结核31例,其它疾病误诊为早期脊柱结核7例),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师共同分析所有病例的MRI图像特征。结果早期脊柱结核,MRI上可见椎体终板和邻近终板下骨质局限性破坏;椎间盘信号不均匀,其内可有干酪样物或小脓肿形成;椎旁软组织肿胀和硬膜外小脓肿形成。非典型脊柱结核包括连续或跳跃性骨质破坏、单椎体病灶,骶骨破坏并椎旁实性软组织肿块形成,孤立椎弓受累。结论早期和非典型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变化多样,MRI可清楚显示早期脊柱结核的椎体和终板破坏、早期椎间盘炎、硬膜外小脓肿和椎旁软组织肿胀等病理特征以及非典型脊柱结核的病变情况,有助于脊柱结核与肿瘤和化脓性脊柱炎的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老年结核性脓胸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老年结核性脓胸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手术,仅有纤维膜形成者,行脓胸清创术及纤维膜剥离术;病程稍长,已形成纤维板者,则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观察手术的一般情况、肺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时间25~150min,平均55rain;术中出血30~1500mL,平均145mL。92例(76.67%)完成胸腔镜手术,22例(18.33%)辅助小切口手术,6例(5.00%)中转开胸。术后胸腔引流3~25d,平均6d。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9.17%,治疗后均痊愈,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肺总量(TLC)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或辅助小切口治疗老年结核性脓胸,能达到清除病因、闭合脓腔、恢复肺功能的目的,对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影响小,是治疗老年结核性脓胸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对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我们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的35例高危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前合并各种疾病者33例(94.3%)。结果35例全部成功施行穿刺引流(100%),无出血、胆瘘等并发症发生。35例治愈出院(100%),无死亡病例。21例(68.6%)3mo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恢复好。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可迅速缓解高龄患者急性胆囊炎引起的危急症状,避免急诊开腹手术带来的风险,具有微创、方便、安全等优势,明显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鞘内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方法将40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结核治疗、脱颅压药物及激素应用、支持对症治疗。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鞘内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3个月后观察2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鞘内置管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方便、安全,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对45例椎体压缩程度〉75%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根据椎体压缩骨折形态,选择单侧或双侧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测量术前、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并采用视觉模拟数字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随访18~48个月,平均21.7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8.7±3.1)%恢复至术后的(5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为(50.2±2.7)%,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及ODI评分术前分别为8.1±1.4、91.1±2.3,术后分别为2.6±0.9、30.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分别为2.1±0.5、26.1±5.1,与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1例术后发生其他椎体骨折。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