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究天幕裂孔切开术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天幕裂孔切开术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颅内压变化,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免疫功能及血清t-PA、PAI-1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治的颅内压和应激性溃疡、脑动脉梗死及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1~7d血清和脑脊液t-PA、PAI-1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治疗组术后3d、7d时务低格及脑脊液t-PA、PAI-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IgG、IgA、IgM水平和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术前,CD4~+/CD8~+值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天幕裂孔切开术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确切,对患者免疫功能及t-PA、PAI-1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的血清及脑脊液中t-PA和PAI-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观察50例重型颅脑损伤及50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t-PA和PAI-1,进行不同的分组比较分析.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组脑脊液及血清t-PA、PAI-1在伤后24 h、3 d、1周、2周和3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CS(3~5分)组脑脊液及血清中此2项指标在伤后各阶段明显高于GCS(6~8分)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良好组(n=28例)脑脊液及血清t-PA、PAI-1伤后各阶段均明显低于预后恶劣组(n=2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t-PA、PAI-1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脑实质损伤的严重程度,同时与预后呈负相关.临床上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t-PA、PAI-1的检测,可以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在临床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10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行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对照组53例行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将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脑积水、术后脑梗塞、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合并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评价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开展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共录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4例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处理为参照组(n=32)例,以及治疗组(n=32),参照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合并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治疗效果评价指标选择术后3天颅内压、髓鞘碱性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良好率。结果治疗组术后3天颅内压、MBP水平、ALB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数值上与参照组对比,均呈现更优水平,且P0.05出现,数据统计价值显著存在。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合并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方案,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有效手术方案。方法对86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脑疝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清除病灶必要时内减压后,术中轻抬颞叶,直视下切开天幕1-2cm扩大天幕裂孔使脑疝复位。结果预后较好6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9例,死亡率22.1%。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加天幕切开术可以降低创伤性脑疝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实施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采用清除血肿及大骨瓣减压进行处理;观察组5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天幕裂孔切开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环池显露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62.71%,明显高于对照组44.07%(P<0.05);观察组环池显露率77.97%,明显高于对照组61.02%(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47%,明显低于对照组27.12%(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效果确切,环池显露率高,减压更为充分,脑疝组织解剖复位佳,有效的降低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蕈型颅脑损伤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达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5):110-110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GCS评分及预后。结果治疗组的GC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优于常规开颅手术,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肖宗健 《中外医疗》2012,31(18):66+68-66,68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对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36例,设立为观察组,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其余32例设立为对照组,应用常规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的GCS评分、预后情况、死亡原因等。结果术后随访显示,观察组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GCS评分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好,患者死亡率低,预后好,并发症少,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更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病人30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常规开颅减压术(A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脑疝复位术(B组)及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小脑幕裂孔切开术(C组)三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比3组疗效。结果:预后:A组与B组、B组与C组、A组与C组分别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01)。死亡率:A组与B组、A组与C组分别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01)。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并发症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O.01),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更适合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小脑幕裂孔切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治疗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小脑幕切迹疝患者在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的基础上加行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治疗组26例),并与30例常规手术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治疗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中脑周围池显现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治疗小脑幕切迹疝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能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t-PA,PAI-1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含量及t-PA/PAI-1比值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53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t-PA、PAI-1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中t-PA、PAI-1及t-PA/PAI-1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患者血t-PA、PAI-1水平及t-PA/PAI-1比值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ecoagulationandfibrinolyticactivityinpatientswithacutecerebralinfarctionisabnormal Toinvestigatetheirchanges ,wemeasuredtheconcentrationofD dimer (DD) ,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 (t PA) ,plasminogenactivitorinhibitor 1(PAI 1)andplaminogen (PLG )activityinplasmaandcerebrospinalfluid METHODSSubjectswererandomlyselectedfrom 35consecutiveischemicstrokepatients (2 1menand 14womenwithameanageof 6 3years)admittedtoourhospitalwithin 72hoursafteronsetfromApril 2 0 0 0toFebruary 2 0 0 1 Ofthes…  相似文献   

13.
参附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TF,TM,t-PA,PAI-1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组织组织因子(TF)、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表达情况以及参附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分成4组:对照组、休克组、林格液组、参附液组。对照组常规饲养,其余3组大鼠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休克组不予治疗,林格液组用3倍失血量的林格液治疗,参附组用含参附注射液(10 mL/kg)和林格液组成的3倍失血量的液体治疗。治疗后2 h取肝脏组织,-70℃保存,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中t-PA,PAI-1和TF,TM mRNA的表达。结果:①休克组肝脏组织TF,TM,t-PA,PAI-1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②林格液组肝脏组织TF,TM,t-PA,PAI-1 mRNA表达与对照组及休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③参附液组肝脏组织TF,TM,t-PA,PAI-1 mRNA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休克组及林格液组比较表达有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休克状态下肝脏组织及内皮细胞损伤持续存在,参附注射液可使凝血活性下降,同时又可防止纤溶过度亢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激动素对博莱霉素A5(BLM-A5)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模型组与治疗组大鼠经穿刺向气管内注入BLM-A5(5mg/kg),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组于灌注BLM-A5的第1d开始腹腔注入0.5%激动素(0.5mL/100g),每日1次。分别于第3、7、14、28d处死大鼠,取肺组织病理切片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肺部炎症和纤维化情况,ELISA方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肺组织和血浆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PAl.1含量。结果模型组第7d肺泡炎最明显,到28d时肺纤维化最严重;治疗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均较模型组显著减轻,但仍较对照组严重(P〈0.05)。模型组第7d时HYP含量开始升高,28d最高;各组变化趋势与肺纤维化变化相一致。模型组肺组织u-PA在第3d开始下降,至7d时最低,14d仍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28d时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血浆u-PA水平在第3d开始下降,至7d时最低,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14d后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t-PA在肺组织和血浆中的含量变化与u-PA基本一致,但在14d时模型组血浆t-PA含量仍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肺组织PAI-1在第3d开始升高,至7d时最高,14d时仍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28d时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肺组织PAI-1水平较模型组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至14d时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血浆PAI-1在第3d开始升高,至7d时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但14d后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激动素通过抑制肺组织PAI-1生成,使u-PA、t-PA含量升高,减轻了博莱霉素A5所致的大鼠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前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血t-PA、PAI-1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HOMA指数均明显下降,血T-PA水平明显升高,同时血PAI-1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格列美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除改善血糖控制外,还能改善患者的纤溶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以GCS评分分组(20例GCS≤12分患者为中、重型颅脑损伤组、16例GCS>12分患者为轻度颅脑损伤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神经系统疾病手术患者19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检测脑脊液和血清的ET-1浓度。结果中、重度颅脑损伤组血清ET-1浓度高于轻度损伤组( P <0.01)和对照组( P <0.01);轻度颅脑损伤组血清ET-1浓度高于对照组( P <0.01)。中、重度颅脑损伤组脑脊液ET-1浓度高于轻度损伤组( P <0.01)和对照组( P <0.01);轻度颅脑损伤组脑脊液ET-1浓度高于对照组( P <0.05)。所有研究对象中,血清ET-1浓度高于脑脊液( P <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ET-1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与颅脑损伤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纤溶活性改变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对38例脑梗死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进行检测,并观察梗死体积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浆PAI-1和PA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PA水平比对照组降低;梗死体积较大的患者PAP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梗死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的水平异常,既提示了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又可能是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血浆PAP的升高则反映了纤溶系统被激活的程度,其临床检测有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溶栓和抗凝等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5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试验组(n=37)和对照组(n=22),试验组患者行双侧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单侧开颅手术或保守治疗,术后3月对比2组患者GCS评分以及生存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GCS评分为(10.21±0.8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78±1.64)分(P〈0.05);试验组预后良好率、死亡率分别为35.2%、21.6%,对照组为18.2%、3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好于单侧开颅手术,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气腹对高血压病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96例患者,根据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和患者的既往病史,分为高血压病组25例、非高血压病组31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采集患者气腹前后的血样标本,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组织因子活性(TF: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四种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情况。结果①气腹前高血压病组TAT、PAI-1、t-PA高于非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气腹后,高血压病组TAT、PAI-1较气腹前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非高血压病组TAT、PAI-1、t-PA均较气腹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气腹后血浆凝血分子标志物变化程度的比较:高血压病组驻TAT、驻PAI-1与非高血压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非高血压病组驻t-PA与高血压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气腹过程使高血压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增强而纤溶功能受抑制,增加了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术前应使用抗凝药物防治术后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20.
陈祥华 《黑龙江医学》2010,34(10):770-772
目的探讨逐瘀通脉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评定其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逐瘀通脉胶囊;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8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疗效评定;测定t-PA和PA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病死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ESS)、生活能力(AD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逐瘀通脉胶囊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