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景岳全书·杂证谟》治疗虚损的学术思想及方药应用特色。[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景岳全书·杂证谟·虚损》记载的方药进行归纳,分析所用药物的药性、药味、归经、功效,结合其对于虚损病因病机及临证思维的相关阐述,总结张景岳治疗虚损的学术思想及方药特色。[结果]《景岳全书·杂证谟》中治疗虚损的方剂共55首,其中补阵方使用频次最多,其次为热阵和寒阵;治疗虚损的药物共计95味,性味上以甘温、甘平为主;归经上,以归肾经和脾经居多;功效上,以补虚药为主,清热药和温里药次之。张景岳治疗虚损以阴阳为纲,谨守病机,辨证施药;遣方用药精专严谨,畅行温补,不废寒凉;重视培补五脏,脾肾并重,精气并调;尊阴阳互根之理,育阴涵阳,补阳配阴。[结论]作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景岳治疗虚损遵循倡用温补、五脏为本、脾肾并重、精气并补、阴阳互济的辨证思想和用药思路,其学术思想对临床辨治虚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妇人规》中治疗月经不调的用药规律。[方法]本文通过统计《妇人规》中"经脉类·经不调"的方药使用频次,整理分析,探讨其用药规律。[结果]《妇人规》"经脉类·经不调"平均每首方用药8味,用药精简;治疗血虚经乱时使用补益脾气方剂数最多;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有熟地、当归、人参、白术、茯苓。[结论]《妇人规》调经以详审病因病机为基础,以后天之本为重点,依据药性选药,用药精简,严谨组方,对后世月经不调的诊疗思路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朱丹溪与张景岳临证处方用药特点。[方法]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朱丹溪和张景岳医论所载方药的功效、归经、四性、五味进行统计对比,分析评价。[结果]朱丹溪使用补血、补气药比张景岳少;补阴、清热、化痰药比张景岳多;使用胃、大肠、膀胱经的药比张景岳多,而使用心、脾、肾经的药却比张景岳少;使用寒性、苦味药比张景岳多,使用热性、甘味药较张景岳少。[结论]朱丹溪和张景岳都以辨证论治指导临床用药,而非朱丹溪偏于滋阴,张景岳偏于温补。  相似文献   

4.
陈静  李岚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10):1098-1103, 1106
[目的]挖掘分析《景岳全书·小儿则古方》中的临床用药规律,总结验证张景岳的儿科学术思想。[方法]选择《景岳全书·小儿则古方》中小儿内服方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及规范标准建立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6、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等软件进行药物使用频次及其性味归经频次频率分析、药物关联分析和高频药物因子分析。[结果]筛选出中药内用方168首,涉及中药163味,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高频中药共24味;内服方药归经以脾胃经最多,药味多辛、甘、淡,药性温热之数超于寒凉之数;关联分析得关联图粗线、细线链接共9条,如“甘草-人参”“茯苓-甘草”“茯苓-人参”等,Apriori算法则提示药组关联规则10个,如“白术-甘草”“白术-茯苓-甘草”“白术-茯苓”等;因子分析得方剂组件9个,涉及平肝熄风、和胃消食、理气健脾、温肺化饮等方剂。[结论]《景岳全书·小儿则古方》用药规律展现了张景岳治疗儿科疾病重视顾护阳气、补益脾胃、辨治脏腑、虚实有数等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何若苹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何师诊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112首处方,提炼方药信息,建立相关数据库,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及组方规律,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如关联规则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法等探究何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潜在用药规律。[结果] 收集的112首处方中涉及药物共173味,其中频次≥20次的中药28味。药物中使用频次以补虚药、清热药为高;药性多为温性,其次为寒、平性;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中肝经最多,肾经次之,心脾胃再次之。关联规则分析表明常用药对有山茱萸和泽泻、生地和泽泻、生地和山茱萸、山药和泽泻、牡丹皮和泽泻、泽泻和山茱萸等。聚类分析高频药物可以得出6个核心药组,体现了何师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多运用补益肝肾、疏肝理气、交通心肾、行气活血等治法。[结论] 何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丰富,以调补肝肾为主,兼阴阳并补、滋阴清热、补益心脾、养心安神、疏肝理气,多运用补虚药、清热药,药性多为甘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李东垣《脾胃论》学术思想及其用药规律,以期指导临床。[方法]运用文献法对《脾胃论》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其学术思想,并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其所记载的方剂进行系统整理,通过Excel进行中药分类统计,最后分析总结其使用规律。[结果]《脾胃论》主要学术思想为脾胃为元气之本“,火与元气不两立”;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顾护胃气。全篇共记载方剂63首,中药101味。单味中药使用频次,最多的为炙甘草,人参、陈皮次之;从功能分类来看,补气药使用频次最多,其次为解表药与理气药;从药物配伍来看,共有32首方剂中补气药与理气药同用,其中陈皮与炙甘草联用次数高达21次,陈皮与人参20次,陈皮与黄芪15次。[结论]《脾胃论》是李东垣脾胃学术思想之集大成者,其用药组方以补气、升阳、理气为主,重视调达气机。以补气药缓补脾胃之气为多,同用风药以达到升发脾阳、胜湿、开郁之效,并佐以理气药,使其补而不滞,其学术思想及遣方用药特点值得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温病代表医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及王孟英四人对虚劳病的辨治及用药规律,以期为此病的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通过收集并整理四位温病医家医案中“虚劳”篇或“劳伤”篇所载的首诊及复诊处方,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及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软件(V3.0),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功效、高频药物组合,并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处方共计295首,涉及中药166味,高频药物28味(频次>20次);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入肾、脾经为主;药物以补虚药最多,其中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其次为利水渗湿药、收涩药;得出高频药物组合28组(频次≥30次);药物关联规则8条;5个聚类方。[结论] 温病医家以甘温之品从脾肾入手辨治虚劳,重在补益中焦气血,对于后期阴阳亏虚明显者,填补肾之阴阳。善以血肉有情之品从补益奇经论治,补益同时注重收涩药的运用,补涩兼顾。尤其对于真阴耗竭之证,创“甘寒育阴”法以填补真阴,为温病医家辨治虚劳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吴燕平教授治疗妇人脏躁症的经验。[方法]分别从病因病机、治法、用药分析等方面论述吴师治疗妇人脏躁症的临床经验及学术观点,对治疗本病的遣方用药、随证加减及中医调理方面的特色予以总结,并举案例佐证。[结果]结合女性生理特点及其他兼症,辨其脏腑,审证求因,吴师认为本病属虚实夹杂证,与心肾关系密切,其病机为阴虚阳亢,治则以滋阴潜阳、补益肾阴、清心除烦为先,使得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精血互生。用药组方多从心肾入手,标本兼治,同时予以心理疏导。[结论]吴燕平教授采用滋阴潜阳、交通心肾的综合治法,以平为期,以自拟方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妇人脏燥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症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收录的中医诊治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和个人经验类文献,提取方药信息,建立用药数据库,应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出的145篇文献中共有215首处方,涉及235味药,18类功效,共计2 644药物频次。使用频次位于前50的药物累积频率达75.55%,使用频率前7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解表药、理气药。药性依次以温、平、寒为主,鲜见大寒大热之药;药味以甘味为最,苦、辛次之;归经以肾为最,其次为肝,再次为肺和脾。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关联性强的主要为五子衍宗丸方中的子类药物组合,其他还有子类药与补虚药的配伍组合。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10个聚类方,集中体现出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症在补益精血的基础上辨证运用泻火坚阴、解毒导浊、活血通精、理气解郁等治法。[结论]中医治疗男性不育症谨守"正虚邪实"的病机本质,用药以补虚为基本组方配伍,包括补肾健脾、滋补肝肾,兼顾清热、解毒、活血、利水、理气等,契合病机。多种数据挖掘技术结合能更全面和客观地反映男性不育症临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崩漏门》组方用药规律与特点。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崩漏门》中所用方剂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以及方剂的功能、主治、归类等所出现的频次、频率;运用文献学方法分析其组方用药规律与特色。结果《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崩漏门》共用方15首,其中补益方使用频次最高,占73.33%。15首方剂共用药物49味,其四气五味应用频次前三为温寒平,甘苦辛,分别为61.24%、20.16%及14.73%和32.18%、29.21%及29.21%。归经上,归肝经药物应用最多,占22.14%,脾肺经次之为18.32%、12.21%;功效分类上,补益药应用频次最高,其次为风类药、祛湿药,占50.00%、16.66%、15.15%。结论《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崩漏门》认为虚、热、瘀是崩漏发生的主要病机,其治崩漏,不在固涩,而在治本,即补脾、调肝、清热、化瘀。其组方用药特点体现在崇古不泥,灵活务实;重视温补,慎用涩止;崇尚调肝,注重清热化瘀。  相似文献   

11.
《备急千金要方》蕴含大量的药证、方证信息,本文以妇人方中月水不通门为对象,运用数据挖掘结合文献分析的方法,总结概括了月水不通门30首方剂的用药组方特色;月水不通的病机以瘀血内结为核心,夹有寒热痰气等邪,常伴有气血虚损,症候以月经不通伴有腹中积聚、癥瘕、腹痛、带下等为主,用药组方以破血逐瘀随症配伍温经散寒、消癥散结、荡除邪热、逐痰利水、补益气血等为空;制服方法对临床应用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妇人规》的研究,总结张景岳辨证论治妇科疾病的学术思想特色,如经病形成有多因,调经之要须辨证;妊娠胎气不安,证本非一,治亦不同,辨证祛病;安胎要法,祛其所病,便是安胎,因病而药之,不可拘泥;产后有虚证、不虚证、全实证及虚实夹杂证之别,产后应明辨虚实,因证而治病。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妇人规》的研究,总结张景岳辨证论治妇科疾病的学术思想特色,如经病形成有多因,调经之要须辨证;妊娠胎气不安,证本非一,治亦不同,辨证祛病;安胎要法,祛其所病,便是安胎,因病而药之,不可拘泥;产后有虚证、不虚证、全实证及虚实夹杂证之别,产后应明辨虚实,因证而治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古籍治疗近视的组方用药规律。 方法 在《中华医典》(第5版)和《中医方剂大辞典》数据库中,以“近视”“不能远视”“能近怯远”“近觑”为检索词。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建立标准化方药数据库,运用Origin 2022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运用Python 3.8.1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网络分析、k-modes聚类分析。 结果 纳入45首方剂,包含85味中药。方剂功效以补益肝肾和养心益智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药使用频次最高,药性以温、微寒、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肾、脾、肺、心经为主。高频药物共计18味,依次为茯苓、人参、远志等。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8组药物组合。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将18味高频药物分为3类。 结论 中医古籍治疗近视以补益肝肾和养心益智为主,用药甘温平和,补而不滞,可为近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抑郁情绪的用药组方规律,探讨抑郁情绪的病机和治法特点。[方法]在运用贝叶斯网络技术处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235首抑郁情绪治疗方剂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分类、使用频次、药性及各种治法的使用频次、配伍频次分析。[结果]抑郁情绪的用药可分为辨病用药和辨证用药,辨证用药以益气药和补(温)阳药的使用频次最多;抑郁情绪治疗药物的药性以味甘、辛,性温热为主,归经涉及五脏系统;益气、补(温)阳、安神是抑郁情绪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论]抑郁情绪属虚寒性疾病,阳气亏虚、升发无力是主要病机,益气温阳法是抑郁情绪治疗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抑郁情绪的用药组方规律,探讨抑郁情绪的病机和治法特点。[方法]在运用贝叶斯网络技术处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235首抑郁情绪治疗方剂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分类、使用频次、药性及各种治法的使用频次、配伍频次分析。[结果]抑郁情绪的用药可分为辨病用药和辨证用药,辨证用药以益气药和补(温)阳药的使用频次最多;抑郁情绪治疗药物的药性以味甘、辛,性温热为主,归经涉及五脏系统;益气、补(温)阳、安神是抑郁情绪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论]抑郁情绪属虚寒性疾病,阳气亏虚、升发无力是主要病机,益气温阳法是抑郁情绪治疗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医诊治肾癌的文献,探讨肾癌中医辨证论治规律和理法方药诊疗体系。方法:选取1979年1月—2013年3月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诊治肾癌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 SPSS 18.0统计软件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型、方剂和药物进行分析和归类。结果:研究共得出肾癌证型21个,其中脾肾气虚证、湿热瘀毒证、气血两虚证、痰瘀互结证为常见类型;证候实性病机主要以血瘀、火热、水湿、毒邪、痰浊为主,虚性病机以气虚、阴虚和血虚为主;脏腑病位主要在肾、脾、肝、肺、胃。共得方剂79首,其中成方40首,自拟方39首,多为补益剂和祛湿剂;共得中药232味,总用药频次1016次,按功能分为41类,进一步合并为18大类,其中补虛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最为常用,共占72.40%,补虚药为第一位,其中主要是补气药,清热药居第二位,以清热解毒药为主;药物主要归经为肝、脾、肾、胃、肺经。结论:肾癌所表现出的证型、组方用药功效、性味和归经与其病因、病机密切相关,中医诊治肾癌用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肾癌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就仲景《金匮要略》中虚损类病证的辨治规律及方药运用特点进行了阐述与分析。主要体现在:病证结合辨虚损.重视脾肾及体质因素;治虚以补益脾肾为主,侧重甘温扶阳;据病情缓急,邪正消长,辨证而治;治久虚着意缓调,用药以甘补见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近现代医家关于骨痹(骨性关节炎)内治方药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对来源于近现代各医家关于骨痹内治方药的原始文献信息进行采集、整理,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同时结合中医药理论及方证对应法分析骨痹内治方药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到骨痹内治方剂174首,用药201味,其中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的累计频率达到70.8%;四气中温性、平性、寒性3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93.05%;五味中甘、辛、苦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93.33%,药物应用频次以当归、牛膝、甘草、白芍、川芎、续断、杜仲为最高;通过系统聚类形成了4个聚类方。【结论】(1)骨痹内治方药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辛甘苦燥,甘温并施;平调脏腑,标本兼顾;补中有泻,泻中有补;虫类搜剔,力宏效专。(2)总体用药药味以甘、辛、苦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归经以肝肾脾为主。药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为主。(3)通过以方测证得出的骨痹病的基本证型有4个,分别为风寒湿痹型、风湿热痹型、肾虚血瘀型、肝肾亏虚型。(4)虚、瘀、痰、邪是致病的主要因素,总的治法治则以补益温通为主,兼以祛瘀化痰,祛风湿通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妇人诸疾卷收录83方,认为其选方用药具有以下特点:收录方剂多为历代效方,或当代验方,且适时增补续添新方;方中用药多为补益温散之品,偏重调理气血;剂型以丸、散、汤剂为主,药物根据不同要求分别精细炮制,且制剂时添加辅料亦根据功效有所改变;服用时以煮散法为主要方法,调服法则根据辨证选用不同汤饮送服。在学术上继承了汉唐重视胎产的特点,并初步形成了"妇人调其血"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