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探讨食管癌放疗前后血清TGFβ1 水平改变与放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酶联方法对30 例明确诊断的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TGFβ1 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改变与病变长度、部位、X 线分型、近期疗效及转移复发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放疗前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β1 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 0.01),放疗后血清TGFβ1 水平改变与病变长度、部位、X线分型无关( P>0 .05) ,与近期疗效及转移复发密切相关(P< 0.01)。认为血清TGFβ1 水平可以作为监测食管癌放疗疗效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食管癌放疗前后血清TGFβ1水平改变与放疗疗效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酶联方法对30例明确诊断的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TGFβ1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改变与病变长度、部位、X线分型、近期疗效及转移复发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放有食管癌患者血清TGFβ1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放疗后血清TGFβ1水平改变与病变长度、部位、X线分型无关(P〉0.05),与近期疗效及  相似文献   

3.
刘超  陈双 《浙江肿瘤》1999,5(4):200-20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受体(TGF-β1RⅡ)在肝细胞癌蛋白水平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ISAB法)分别检测30例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TGF-β1RⅡ的表达。(结果)TGF-β1RⅡ染色,在肝癌组织以阴性(14例)和弱阳性(10例)为主;在癌旁组织以弱阳性(8例)和阳性(11例)为主,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GF-β1RⅡ在肝癌组织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患者血清中TGF-β1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表达意义及其与癌胚抗原(CEA)、肿瘤分期的关系。方法以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TGF β1的含量。结果患者组血清TGF β1(40.36±17.60ng/ml)高于对照组(19.2±7.98ng/ml)(P<0.01),TGF β1的含量随着肿瘤分期增加而升高(P<0.05)且与血清中CEA含量有关(r=0.392,P<0.01)。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清TGF β1含量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血清、尿中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胃粘膜组织切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染色的阳性率,并与正常人及胃癌患者作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血清、尿EG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与胃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胃粘膜组织切片EGFR染色阳性率的统计分析结果与体液EGF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血清EGF水平与胃粘膜EGFR表达有同步性;伴有Ⅱb型肠化者的血清EGF水平较其他类型肠化者有更高水平表达(P<0.05)。中度与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间血清、尿EGF水平与胃粘膜组织切片中EGFR染色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6例胃癌病人血清、尿液EGF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胃粘膜组织切片中EGFR染色的阳性率,并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胃癌患者血清和尿EGF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3.72±1.83μg/L与1.77±0.60μg/L,P<0.01;18.44±17.88ng/mg与5.19±6.37ng/mg,P<0.01),胃粘膜组织切片EGFR染色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73%与11%,P<0.01)。胃癌病人中,EGFR染色阳性者血清EGF水平显著高于EGFR阴性者(P<0.05),但两者尿EG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胃癌患者血清、尿EGF水平与胃癌大小、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癌症患者血液高粘状态对肿瘤血管内和远处转移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96例恶性肿瘤患者与100例正常人进行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检测,同时对52例恶性肿瘤血管内和远处转移患者与44例非转移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的对比研究。结果:恶性肿瘤组ηb(80S-1)、ηb(20S-1)、ηP、ESR、K值、ET、EM、RE、R-ηb(80S-1)、R-ηb(20S-1)和Fib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5);HCT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癌症转移组ηb(80S-1)、ηb(20S-1)、ηP、HCT、ET、RE、R-ηb(80S-1)、R-ηb(20S-1)和Fib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ESR、K值、EM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认为:血液流变性增高与恶性肿瘤有直接关系,当肿瘤转移时血液流变性和纤维蛋白原增高则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TSP、VEGF与大肠癌血管生成、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小板反应素(thrombospondin,TS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和大肠癌血管生成、远处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7例大肠癌手术标本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TSP1和TSP2mRNA表达,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计数(microvessel count,MVC)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 大肠癌MVC和VEGF表达的程度呈正相关(r=0.438,P=0.002),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5)。TSP2mRNA表害和MVC(r=-0.362,P=0.01)、VEGF表达(r=-0.322,P〈0.05)有明显的负相关。TSP2mRNA表达率在远处转移病人中低于没有远处转移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小鼠放射性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雄性C57BL小鼠,全肺1次照射13Gy,不同时间取肺组织HE染色、Mason染色、VG染色观察肺纤维化形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肺组织内TGFβ1的表达。结果照射后8个月局部灶性纤维化形成。照射后36小时TGFβ1表达下降;照射后2个月TGFβ1表达升高;至照射后8个月,略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结论TGFβ1的表达在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血液EGP的变化及其与组织EGFR基因表达上调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32例喉癌患者术前血清EGF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定量分析21亿癌组织EGFRmRNA水平,并取10例声带息肉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喉癌组血清EGF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喉癌组织EGF mRNA水平显著高于声带息肉组织(P〈0.01)。结论 喉癌组织中高表达的EGFR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与方法应用ELISA法研究了18例癌性渗出液(MOF)中内源性IL-2、IL-6、IL-8、IFNγ和TFNα的生物学活性,并与恶性肿瘤病人(MTD)血清、正常人、结核性胸膜炎(TBP)和肝硬化病人(CRS)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MTD血清中IL-6活性高于与正常成人组(P<0.05);IL-2和IFNγ活性亦低下(P<0.5)。MTD血清中IL-2、IL-6TNFα活性显著低于TBP(P<0.001);IL-8和IFNγ活性亦降低(P<0.05)。MOF中的IL-6、IFNγ水平显著高于TBP组(P<0.01;P<0.05);IL-2却明显降低(P<0.05)。MTD血清中IL-2、IL-6低于CRS组(P<0.05);MOF中IL-6、INFγ水平高于CHAD组(P<0.001;P<0.05);IL-2和IL-8则低于CRS组(P<0.05;P<0.01)。结论MTD血清和MOF中IL-2、IL-6、IL-8和IFNγ活性反映了MTD抗肿瘤免疫的功能状态。IL-6和IL-8活性对于MTD预后的估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4例随访5年以上乳腺癌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蛋白表达。结果:TGFβ1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等无显著相关性。与乳腺癌预后呈负相关,TGFβ1阴性患者的术后五年生存率为74.19%,明显高于TGFβ1阳性患者的50.91%(P〈0.05)。将TGFβ1与腋淋巴结转移状况合并,可增大预后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Li X  Tang Z  Zhou G 《中华肿瘤杂志》1998,37(1):12-14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在肝细胞癌(HCC)和癌周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EGF与HCC侵袭和转移的关系,为在分子水平干预肿瘤血管形成,预防HCC复发和转移打下基础。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对43例HCC手术标本的癌和癌周组织中VEGF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相对定量研究。结果肿瘤组织中VEGFmRNA的表达率为79.1%(34/43),癌周组织表达率仅为20.9%(9/43);肿瘤组织中VEGFmRNA表达水平癌栓组(0.6979±0.2363)和包膜不完整组(0.4702±0.2883)分别显著高于无癌栓组(0.3436±0.2391)和包膜完整组(0.2870±0.2510,P<0.05);肿瘤组织中VEGFmRNA表达水平大肝癌组(0.4072±0.2884)与小肝癌组(0.3734±0.290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VEGF在HCC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血管形成与HCC浸润和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TGFβ1与Smad4基因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初步探讨TGFβ/Smad信号通路中TGFβ1与Co-Smad(Smad4)与HCC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及原位杂交法(ISH)检测41例HCC组织切片中癌与癌旁TGFβ1、Smad4蛋白、Smad4 mRNA的表达,5例外伤性肝破裂手术切除标本作正常对照。比较HCC组与对照组及HCC癌组织与癌旁组织TGFβ1与Smad4蛋白、Smad4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TGFβ1呈阴性表达,Smad4蛋白、Smad4mRNA均呈阳性表达;TGFβ1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8.0%(32/41),在癌旁组织中为95.1%(39/41),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Smad4蛋白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8.8%(20/1),在癌旁组织中为78.0%(32/4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0.01);Smad4mRNA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1.2%(21/41),在癌旁组织中为73.1%(30/41),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005);与正常肝组织比较,HCC组织中Smad4蛋白和Smad4mRNA阳性表达均显著降低(<0.05);Smad4mRNA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在病理分级Ⅰ、Ⅱ级与Ⅲ、Ⅳ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0.05),Ⅲ、Ⅳ级阳性表达较Ⅰ、Ⅱ级降低;癌旁组织中Smad4蛋白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吸光度及Smad4mRNA的阳性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HCC组织中(<0.05)。HCC中Smad4蛋白、Smad4mRNA与TGFβ1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0.05),但均无显著相关性(>0.05)。结论:TGFβ1过表达、Smad4表达缺失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检测42例肝癌病人血清中AFP、γ-GT、HBSAg及抗-HBC结果发现:①γ-GT在AFP低浓度时诊断价值较大(AFP低浓度时γ—GT的阳性率为19%,而γ-GT低浓度时AFP的阳性率仅为2%)。②HBSAg阳性的肝癌病人其血清HBSAg的效价多维持在低水平;③同一标本的AFP与γ-GT无相关性(P>0.05);④几例转移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出现了HBSAg滴度与γ-GT浓度动态反常现象;⑤抗-HBC的出现将在肝癌血清学诊断上有辅助作用(阳性率达67%)。  相似文献   

16.
抗VEGF抗体及抗flt抗体对人喉癌HEP-2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志宏  黄维国  金岩 《癌症》1999,18(1):50-51,97
目的:观察抗VEGF抗体及抗flt抗体对HEP-2人喉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VEGF对HEP-2细胞的作用及作用方式。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抗VEGF及抗flt抗体分别加入HEP-2细胞的培养液中,培养5天后测HEP-2细胞的活性(MTT法)。结果:不同浓度的VEGF抗体作用于HEP-2细胞时,浓度从10μg/ml至1μg/ml时,对HEP-2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当VEGF浓  相似文献   

17.
癌性渗出液中IL—2,IL—6,IL—8,TNFα和IFNγ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与方法 应用ELISA法研究了18例癌性渗出液(MOF)中内源性IL-2、IL-6、IL-8、IFNγ和TFNα的生物学活性,并与恶性肿瘤病人(MTD)血清、正常人、结核性胸膜炎(TBP)和肝硬化病人(CRS)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MTD血清中IL-6活性高于与正常成人组(P〈0.05);IL-2和IFNγ活性亦低下(P〈0.5)。MTD血清中IL-2、IL-6TNFα活性显著低于TBP(P〉  相似文献   

18.
肝癌病人血清学检测的综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42例肝癌病人血清中AFP、γ-GT、HBSAg及抗-HBC结果发现:①γ-GT在AFP低浓度时诊断价值较大(AFP低浓度时γ-GT的阳性率为19%,而γ-GT低浓度时AFP的阳性率仅为2%)。②HBSAg阳性的肝癌病人其血清HBSAg的效价多维持在低水平;③同一标本的AFP与γ-GT无相关性(P〉0.05);④几例转移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出现了HBSAg滴度与γ-GT浓度动态反常现象;⑤抗-H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5种血清急相蛋白在2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治疗前白血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α_1-酸性糖蛋白(α_1-AG)明显高于正常(P<0.001)。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α_2-巨球蛋白(α_2-M)及β_2-微球蛋白(β_2-MG)与正常对照无差异(P>0.05)。白血病患者CRP又明显高于非恶性血液病患者(P<0.01)。完全缓解后CRP、α_1-AG、α_1-AT、β_2-MG下降至正常,明显低于未缓解者。急相蛋白在未缓解者仍持续高于正常。α_1-AG与α_1-AT的水平与外周血白细胞数相关。认为血清急相蛋白特别是CRP其次为α_1-AG和α_1AT对鉴别恶性与良性血液病有一定意义,动态观察能反映白血病细胞负荷及预测其治疗转归。  相似文献   

20.
应用放射免疫法对67例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患者及30例非恶性疾病患者进行SF、β2-MG、CEA测定。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组SF、β2-MG、CEA的阳性率分别为25.81%,13.1%,15%。其联合测定的综合阳性率为43.3%,其中SF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恶性疾病患者(P<0.01)。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SF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而β2-MG、CEA测定值无意义(P>0.05)。作者认为,SF测定对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诊断及疗效估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