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23例原发气管癌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原发气管癌放射治疗的意义及加腔内放射治疗后能否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方法 原发气管癌23 例,其中单纯放射治疗13 例,术后复发或残留行放射治疗10 例。结果 (1) 全组1 ,5 ,10 年生存率分别为65 .2 % ,26 .1 % ,5 .9 % ,中位生存时间为25 个月。术后复发或肿瘤残留再放射治疗与单纯放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2 个月与23 个月。根治放射治疗组与姑息放射治疗组的1 ,3 ,5 年生存率分别为76 .9 % ,46 .2 % ,46 .2 % 与30 .0 % ,20 .0 % ,10 .0 % 。肿瘤局部控制率为30 .4 % (7/23) ,其中单纯外照射1 例,加腔内放射治疗4 例,术后+ 放射治疗2 例。(2) 病理类型对生存率无明显影响。(3) 第1 程放射治疗后局部未控复发再放射治疗7 例,未治7 例,其1 ,3 ,5年生存情况前者分别为6/7 ,3/7 ,1/7 ,后者1 年为2/7 ,无2 年以上生存者。结论 (1) 对不能手术、术后复发或肿瘤残留的患者,放射治疗是主要的、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2) 加用腔内放射治疗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3) 复发后再程放射治疗仍可缓解症状延长部分患者寿命。  相似文献   

2.
肛门癌61例治疗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肛门癌的治疗结果。方法1958年8月至198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肛门癌61例,43例接受了单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8例,根治术10例。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疗后生存率。结果本组病例总的5年生存率为44.3%,不同期别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T1N081.8%,T2N068.5%,T3~4N025.0%,T2~4N1~2M010.0%,T2~4N0~1M10.0%。肿瘤的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23例单纯放射治疗的T1~2N0的病例5年生存率为78.3%,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6.8%,61.0%(14/23)的病例保留了肛门功能。6例局部复发的病例中3例经补救治疗后获控制。结论早期肛门癌T1~2N0放射治疗可以达到与根治术相同的治愈率,并能够使大约2/3的患者保存肛门功能。放射治疗复发病例可以行手术补救治疗。对T2以上的病例应进行有计划的综合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3.
52例肝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对肝癌的疗效及应用规律。方法 采用SRT治疗52例肝癌患者。结果 4周后复查CT或B超,治疗结束后1~4周复查肝功能、AFP、γ-GT。病灶直径〈2cmCR6例,PR2例,NC、PD均为0例;3~5cmCR9例,PR6例,NC、PD均为0例;5~8cmCR3例,PR13例,NC4例,PD0例;〉8cmCR0例,PR5例,NC例,PD1例。AFP阳性者AFP及γ-GT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肝功能损害不明显。结论 SRT是治疗肝癌较理想的放疗模式,肿瘤体积越小疗效越高,且并发症少。肿瘤消退有效率84%,有关SRT的有效剂量及量-效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临床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4.
翁仲颖 《浙江肿瘤》1996,2(3):149-150
本文报道对中晚期子宫颈癌17例采用动脉经疗VNAP方案同时应用放射治疗的方法和结果。化疗方案为:长春地辛4mg第1天及第8天;阿霉素40mg/m^3第1天;消瘤芥20mg/日第2天至第6天;顺铂20mg/日第2天至第6天。放疗采用^60Co后装腔内放50Gy;^60Co外照射B点50Gy。治疗结果CR13例;化疗反庆有血液系统2例4度反应;消化系统3例呕吐反应3度,有5例发生3度腹泻。随访至199  相似文献   

5.
52例下咽癌患者,切除肿瘤的同时切除了患侧甲状腺32例,2例术后病理证实肿瘤累及甲状腺。以放免法测定其中20例患者手术前、术后1个月时T3、T4、TSH、Ca、AKP、PO值,手术前后T3、T4值改变有显著性差异。分析了下咽癌侵犯甲状腺的方式,甲状腺部分切除的指征,术后内分泌的改变及对组织愈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下咽癌手术与甲状腺关系的探讨(附5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2例下咽癌患者,争除肿瘤的同时切除了患侧甲状腺32例、2例术后病理证 实肿瘤累及甲状腺。以放免法测定其中20例患者手术前、术后1个月时T3、T4、TSH、Ca^++、AKP、PO值,手术前后T3、T4值改变有显著性差异。分析了下咽癌侵犯甲状腺的方式,甲状腺部分切除的指征,术后内分泌的改变及对组织愈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术前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对食管癌术前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与术前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直接手术有困难的食管癌224 例,随机分为加速组108 例和常规组116 例。加速组采用3 野照射技术,每次2 Gy 每日2 次,间隔6 ~8 小时, D T40 Gy ,20 次,2 周;常规组前、后对穿照射,常规分割方式, D T40 Gy ,20 次,4 周。放射治疗与手术间隔3 ~4 周。结果 加速组和常规组1 ,3 ,5 年生存率分别为89 .7 % ,61 .2 % ,45 .3 % 和79 .7 % ,45 .5 % ,28 .8 % ( P= 0 .001) ;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8 .1 % 和97 .4 % ;加速组和常规组术后放射治疗反应分别为轻度占9 .4 % 和33 .6 % ( P= 1 .52 ×10 - 5 ) ,中度占38 .7 % 和38 .9 % ,重度占51 .9 % 和27 .4 % ( P= 0 .000 2) ;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 .0 %和25 .7 % ( P= 0 .081) 。加速组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难度及远期放射损伤。结论 术前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较常规分割放射治疗能明显改善食管癌的生存率,而不增加手术难度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AFP在肝细胞癌及卵黄囊瘤以外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血清甲胎蛋白(AFP)对肝细胞癌(HCC)和卵黄囊瘤(YST)以外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我院自1982年以来,对HCC和YST以外恶性肿瘤病人进行了AFP检测,结果发现阳性(>20μg/L)者74例。其中胃癌48例(48/1027),结肠直肠癌11例(11/835),食管癌2例(2/421),胰腺癌3例(3/104),肺癌6例(6/736),卵巢癌1例(1/289),胆囊癌2例(2/31),肾癌1例(1/57)。24例胃癌和4例结肠癌病程中发现肝转移者分别为14例(58.3%)和3例(75%)。结合文献与本文病例分析结果表明:HCC和YST以外恶性肿瘤,其血清中增高的AFP是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因此,AFP检测对此类肿瘤有诊断价值,并可作为患者术后疗效监护指标。由于AFP有免疫抑制作用,此类肿瘤易发生肝转移而预后不良,属高度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Ⅰ期胸腺瘤的前瞻性临床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认Ⅰ期胸腺瘤根治术后是否常规行放射治疗。材料与方法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1981年8月至1996年1月,29例根治术后Ⅰ期胸腺瘤患者入组研究。单一手术组13例,术后放疗组16例,年龄≤65岁。肿瘤在包膜内生长,大体与镜下包膜未受侵。术后放疗组病例,在术后4周内接受放射治疗。放射源8MV-X线。多为2个前斜野加楔形板照射,放疗区域为原瘤床区。淋巴细胞为主型照射DT50Gy/5周,上皮或混合细胞型DT60Gy/6周。生存率统计为卡—迈曲线。结果两组均无复发或转移,术后放疗组无严重放射副反应。单一手术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均为92%,术后放疗组均为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2例死于其它疾病。放射治疗未缓解MG。结论Ⅰ期胸腺瘤无需术后放疗。放射治疗与控制MG无关  相似文献   

10.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肿瘤临床初步报告:附2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1 例肺肿瘤。肿瘤体积8~388 cm 3。鳞状细胞癌10 例,腺癌7 例,小细胞癌2 例,恶性黑素瘤肺转移1 例,骨肉瘤肺转移1 例。 S T A R1000立体定向计划系统制作计划,直线加速器8 M V X 射线实施治疗。 B E V 方向5~8 个非共面照射野, P T V 一次治疗剂量5~10 Gy,总剂量为25~50 Gy。 S R T 疗程为1~2 周。结果 6 周后 C T 复查, C R 率48% , P R 率43% ,总有效率91% 。结论  S R T 临床应用可提高肿瘤局部的控制率。 S R T治疗剂量与亚临床淋巴引流区的常规放疗剂量应一同计划设计。 S R T 的合理应用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随访。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肉芽肿与中线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肉芽肿与中线淋巴瘤两种疾病的关系。方法自1989年12月至1995年3月共收治恶性肉芽肿及中线淋巴瘤各23例。两者在发病年龄、部位及首发症状相似。前者有73.9%单用放射治疗,后者有69.5%用放射治疗和化疗联合。病理类型前者为炎性坏死性肉芽组织,后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性13例,B细胞性1例,未分型9例)。结果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2.6%和65.2%,2年生存率分别为82.6%和73.9%。结论两者不应视为同一疾病。  相似文献   

12.
原发于纵隔大B细胞恶性淋巴瘤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于纵隔大B细胞恶性淋巴瘤的特性和治疗方法,材料与方法,1980年至1992年,收治36例原发纵隔大B细胞恶性肿瘤瘤。所有病理材料复核和免疫组化检测,接受局部野照射15例,大面积不规则野照射21例,照射剂量〉45Gy23例,≤45Gy13例,29例合并化疗。结果 随访63-213月,5年生存率61.1%,5年无瘤生存率58.3%;10年生存率,58.4%,10年无瘤生存率55.5%,获  相似文献   

13.
眼眶原发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眼眶原发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15 例眼眶原发恶性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Ann Arbor 分期:Ⅰ A 期11 例,Ⅱ A 期4 例。放射治疗剂量30 ~58 Gy ,3 ~6 周。结果 1 ,3 ,5 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4 .1 % ,92 .3 % 和92 .3 % 。3 ,5 ,10 年生存率分别为100 % ,90 % 和75 % 。有5 例疾病进展。结论 放射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推荐放射治疗剂量为35 ~45 Gy ,3 .5 ~4 .5 周。不需行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对恶性程度高及有眶外侵犯者应加化疗。  相似文献   

14.
眼眶原发恶性淋巴瘤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12 例眼眶原发恶性淋巴瘤的放射治疗结果,复习文献,讨论眼眶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1958 年至1997 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眼眶原发恶性淋巴瘤12 例,Ⅰ期8 例,Ⅱ期4 例。10 例行单纯放射治疗,2 例行放射治疗加化疗。放射治疗主要为局部照射,照射剂量 D T30 ~60 Gy 。结果 局部控制率100 % ,5 年生存率86 % 。文献复习显示,眼眶原发恶性淋巴瘤75 % 为低度恶性,单纯放射治疗局部控制率平均97 % ,5 年生存率62 % ~93 % ,远处复发率为20 % 。结论 局部放射治疗是眼眶原发恶性淋巴瘤有效的治疗方法,低度恶性放射剂量 D T 30 ~35 Gy ,中、高度恶性 D T 36 ~40 Gy 。  相似文献   

15.
呼吸运动对调强放疗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静态调强放疗治疗肺癌等运动幅度较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运动体模系统模拟呼吸运动 ,测量不同运动幅度及不同运动方向对基于多叶光栅的静态调强放疗射束半影、剂量分布及绝对剂量的影响。结果 :靶区运动明显增加了射野在运动方向的半影 ,导致了低剂量区面积增大及高剂量区不确定性的增加 ,但70 %~ 90 %的等剂量线变化不显著。虽然不同情况下各测量点的剂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但若将运动等不确定性因素考虑在内 ,多次测量后总体变化幅度均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结论 :靶区运动加宽了射束的半影 ,但在适当补偿运动等影响靶区确定的因素后 ,应用静态调强放疗治疗周期性运动的肿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转移瘤常规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在4种预后因素(年龄、疗前KPS评分、有无远处转移及是否单发转移灶)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配对选择两组病例,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常规放疗组40例,常规放疗组80例,常规放疗组采用全脑照射30~40Gy/3~4周;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常规放疗组中,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采用单次照射27例,分次照射13例,单次靶区平均处方剂量为13.4Gy,分次照射方法为5~10Gy/次,每周2次,总量达15~30Gy。结果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常规放疗组与单纯常规放疗组比较:1年生存率分别为50%,20%;1年局控率分别为73%,15%;治疗后KPS评分好转的比例分别为88%,56%;疗后1~3个月头部CT、MRI示,影像学上有效率分别为80%,50%,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明显差异(P<0.01)。在死因分析中,发现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常规放疗组死于头部的比例为22%比单纯放疗组49%的低(P<0.05)。而两组病例的放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结论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结合治疗脑转移瘤,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17.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176例由病理学证实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分为4组:单纯全脑放疗(WBRT)组、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外科(WBRT SRS)组、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组、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WBRT SRT)组.SRS治疗单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8~20Gy,总剂量20~32Gy;SRT治疗单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2~5Gy,总剂量25~60Gy;WBRT1.8~2Gy/次,总剂量30~40Gy.结果四组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7.0%、87.7%、86.5%和78.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0,11.0,11.5和10.0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33,8.33,9.33和7.67个月;颅脑无新病灶生存期分别为4.11,8.57,9.03和6.12个月.在死因分析中,WBRT组死于脑转移的比率为57.6%,较其他三组高.而WBRT SRS组的晚期放射反应的发生率为12.2%,较其他组高.结论肺癌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是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失败后再行挽救性全脑照射或立体定向放疗.对于多发脑转移,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WBRT SRT)在提高生存率以及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肺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肺转移瘤的疗效、生存率和副作用。方法对42例肺转移瘤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单次剂量3~8Gy,每日一次,共照射5~18次。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108个病灶消失33灶,缩小61灶,总有效率为87.0%;1,2年生存率分别为65.3%和32.8%。肿块大小为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放疗期间5例出现1~2级放射性肺炎。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肺转移瘤有良好的疗效,并发症较少,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同步化疗加放射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28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疗各64例.单纯放射治疗采用192Ir高剂量率腔内加体外放射治疗,开始体外全盆腔照射,5次/周,2 Gy/次,盆腔平面中心剂量26 Gy-40 Gy,2.5-4.0周完成;然后中间挡铅,4个野照射,4次/周,2 Gy/次,宫旁剂量20 Gy-25 Gy;同时腔内治疗,1次/周,66y/次,A点剂量为30 Gy-36 Gy.同步化疗加放疗组在放疗开始给予DF方案化疗即DDP50 mg/m2 dl 5-Fu 4.0/m2静注96 h,每4周重复,共3个周期.结果 两组3、5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73.4﹪和59.4﹪,B组分别为51.6﹪和43.7﹪(P<0.05).早期放射性直肠反应发生率A组为15.6﹪,B组为12.5﹪,膀胱反应发生率A组为6.3﹪,B组为4.7﹪.A组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B组,A组的骨髓抑制和消化的道反应明显低于B组,但患者经一般处理均能耐受.结论 同步化疗加放射治疗官颈癌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分析 2 0年放射治疗后诱发的 2 6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首发肿瘤包括食管癌 3例、鼻咽癌13例、鼻腔癌 1例、宫颈癌 8例、直肠癌 1例。放射源用60 Co及深部X射线。采用常规的分割照射 ,照射剂量为DT40~ 90Gy。 2 6例放射治疗后 2~ 2 0年在原照射部位出现了继发恶性肿瘤 ,其中 3例食管癌继发了纵膈肿瘤。 13例鼻咽癌继发硬腭鳞癌、扁桃体癌、软腭低分化腺癌。 1例鼻腔癌继发恶性坏死性肉芽肿。 1例直肠癌继发前列腺癌。 8例宫颈癌继发了膀胱癌、直肠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