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设施大棚环境友好技术实践天津宝坻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施节水灌溉技术、CO2气肥技术、电子除雾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十大环境友好型技术实践与示范,改善了蔬菜品质,保证农产品产量,实现了设施大棚中果、蔬、菌"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的目标,对推动宝坻区设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16年3—7月,选用在重庆本地表现优良的缓释肥、"有机—无机"复合肥三种(万植、沃夫特、百事达),在节肥20%~40%处理下,研究其在玉米轻简一次性施肥上的产量效果。结果:全肥与节肥植株生长情况没有差异;节肥20%与全量施肥产量差异不显著,节肥40%时减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万植、沃夫特、百事达均适宜于玉米轻简化一次性施肥,生产上采用节肥20%,可以获得预期产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控失肥具有提高化肥利用率、节肥省工、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等优点,通过对"红四方"牌控失肥在优质稻上的应用表明,控失肥能显著提高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比正安县习惯施肥有效穗提高6.1%,产量提高11%,每667 m~2新增纯收入142元,是实现"化肥零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微生物肥料在节肥条件下对烟草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应用Biolog-ECO技术,研究了金农肥中肥和德根贝在0%、10%、20%、30%节肥水平下烟草根际微生物碳代谢特征。结果表明,金农肥中肥和德根贝的根际微生物,对4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均随节肥量的增加而下降;主成分分析表明,在节肥水平下,金农肥中肥和德根贝的根际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方式不同,金农肥中肥偏好代谢中间产物及次生代谢物,而德根贝偏好糖类、脂肪酸和脂类;金农肥中肥和德根贝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优势度在各节肥水平下均显著高于全量施肥(P0.05);从减少化肥施用量对根际微生物碳源代谢能力、碳源利用多样性的影响来看,金农肥中肥和德根贝的节肥比例均以不高于20%为宜,且德根贝表现更优。本研究结果为烟草生产上微生物肥料和节肥能力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国家重点推广的农作物高效、节肥、环保施肥技术,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广东省重点推广的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两者联合运用,不但能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提高产量,而且大幅度提高水稻的抗病虫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稻米的食用安全性等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6.
长效尿素的研制生产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德忠  曹承绵 《土壤通报》2003,34(2):111-114
长效尿素为添加抑制剂的尿素新产品,抑制剂包括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它们可有效地减缓尿素水解进程,延长肥效期,提高氮素利用率,使农业达到增产、节肥和省工的综合效益。本文介绍了长效尿素的研制、生产、农业应用效果和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研发蔬菜控释肥,运用控释技术设定肥料在作物生长季节的释放模式,使养分释放与作物养分吸收同步,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省工、节肥、增产的目的。湖北宜施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日本控释材料,开发出系列控释肥,进行多点试验、示范;经过实践获得优选配方,节肥9.8%~10.6%、增产7.2%~11.7%的效果,为广泛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园红黄壤细菌群落基因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温度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不同培肥措施下闽东地区红黄壤茶园定位实验地的土壤细菌群落基因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措施对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都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单施无机肥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不利于保持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综合培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丰富度和基因多样性提高幅度最大。聚类分析表明,不施肥与单施无机肥的细菌群落结构最为相近,而"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和"无机肥+豆科绿肥"培肥模式的细菌群落结构与其它施肥处理间的差异性较大,其中"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尤为显著,说明套种豆科绿肥对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无机肥+有机肥+豆科绿肥"培肥模式的茶叶产量和茶叶营养物质累积量最大,这进一步佐证了此培肥模式能促进茶园生态系统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垫江坪山镇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 000公顷左右。是需肥量较大的作物之一,为了实现减肥增效的目标,总结出了"1+3+3"的控肥增效技术模式,即"1":普及应用一项核心技术措施;"3":把握3个关键需肥时期;"3":掌握3项配套技术。通过"1+3+3"的综合农艺措施最终达到控肥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 )高新技术 :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 ,包括农业智能化、网络化、实用化、国际化的农业信息技术。积极拓展新领域 ,跟踪海洋、航空航天、核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 )节本增效实用农业技术的集成、组装和配套 :包括农业科技各单项技术之间的集成、种—养—加配套、产前—产中—产后配套。大力发展以大幅度提高单产、品质、效益的增产技术 ,研究开发直接应用于农、林、牧、渔有效提高综合生产力的关键技术。( 3)大力研究开发以保护农业环境和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技术 ;节水、节地、节肥、节能等资源节约型的农业技…  相似文献   

11.
甘肃灌区既是农作物优质高产区,也是典型的干旱缺水地区。随着灌区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土地流转逐年深入,节水节肥显著、增产增效突出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始在该区推广和应用。但受灌溉制度滞后、施肥体系陈旧,以及可供选择的专用水溶性肥料缺乏等诸多因素制约,技术应用成效受到一定影响,推广速度缓慢。立足不同生态区域特点,结合测土配方技术,围绕高值经济作物和区域优势主导产业,面向不同土地经营主体, 研发并生产速溶性好、肥效显著的专用水溶肥,研究并确定指导性强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参数,集成提出水肥一体化综合技术体系,并建成可供参考的技术高效应用模式,借助政策引导,强化技术培训,重视示范区建设和带动,是推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甘肃灌区快速应用,实现农业持续高效和生态安全双赢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结合当前农业"双减"生产要求,为科学高效使用缓/控释肥技术,选取番茄和玉米作为试验作物,用缓/控释肥989控久丰替代部分肥料投入量,在设定节肥基础上,通过试验测产分析与肥料用量核算,研究了989控久丰的肥料效应。试验表明,989控久丰在番茄上实现增产2.60%,减少化肥用量300 kg/hm~2,在玉米上实现增产9.0%,减少化肥用量190 kg/h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今后应进一步加大示范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3.
肥料养分控释的技术、机理和质量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从肥料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的"供—求"平衡关系出发,阐述了养分控释的重要意义;列举了养分控释的主要技术途径及其作用机理,并从控释材料来源、设备选型、控释效果等方面对各种技术途径进行了评述;在控释肥质量评价方面,说明了引入土壤因子的重要性,认为把"肥—土"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有利于更客观、更合理地评价控释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万伦 《土壤》1997,29(4):200-204
通过对甘肃省旱俄农业生态环境、基本特点研究,提出培肥增产对策;优化土壤环境,提高旱作土壤稳定性和抗逆性,中物质投入,培肥地力,促进低产土壤良性循环;调整作物布局,提高生物转化输出数量、质量;筛选最佳模式和措施方案,提高综合实施效果等抗旱、增产、培肥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环境友好农业生产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中德技术合作"中国华北地区集约化农业的环境战略"项目实施过程中,为鼓励农民采用节水、节肥、节药环境友好方式生产安全优质设施蔬菜,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与环境而开展的生态补偿的实践进行论述,结合项目的实践从补偿原则、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形式、补偿环节、补偿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绿箱政策,有利于推动环境友好技术的应用。环境友好农业生产的生态补偿应以项目(政府)补贴为主导,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以骨干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补偿对象,以技物结合为主要补偿形式,以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统计数据,分析了2000~2016年河北省氮磷钾养分用量动态变化。利用河北省小麦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氮磷钾3414"试验结果(n=3358),深入分析了小麦氮磷钾养分适宜用量及节肥潜力。结果表明,河北省氮磷钾养分用量以2014年最高,为335.6万t,之后呈现下降趋势。调查数据表明,河北省小麦养分用量现状为N 223.9 kg·hm~(-2)、P_2O_5 151.2 kg·hm~(-2)、K_2O 59.8 kg·hm~(-2)。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分析,河北省小麦单位面积养分推荐用量为N 155.9 kg·hm~(-2)、P_2O_5 117.2 kg·hm~(-2)、K_2O 92.5 kg·hm~(-2),与农户用肥现状相比可节肥12.58万t。其中可节氮14.55万t,占小麦氮投入量的28.4%;节磷4.94万t,占小麦磷投入量的28.4%;钾需增加投入6.91万t。小麦单位面积节氮、节磷潜力以石家庄市最大,邢台市最小。  相似文献   

17.
玉米精量节肥防治面源污染高产栽培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三元二次回归组合设计试验研究探索出 1套稳定玉米产量不变而精量节肥防治面源污染高产栽培模式 ,并建立了玉米栽培密度、施N量和施P量的数字模型 ,确定了P肥按穴基肥深施 ,N肥以速效攻穗为主的深施 (10cm以上 )化肥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土壤通报》2020,(3):725-732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农业生产和资源环境矛盾突出,但日本通过科技和政策的带动已经成为世界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农业生产和环境协调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在日本现代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也同样由于过度追求产量,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环境污染。而后出台的一系列农业环境政策极大推动了农业的转型,如日本政府于1992年提出了"环境保全型农业"理念,并颁布许多法案和措施来推动其发展进程,成立了"环境保全型农业对策室"专门负责推进环境保全型农业政策的实施和相关技术的试验与论证。此后颁布的环境三法,《家畜排泄物法》、《肥料管理法》以及《持续农业法》,使化肥及有机肥的合理安全生产、管理及施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下来,为日本的节肥增效奠定了法律基础。技术层面,日本通过推广优质品种,采用土壤复壮、机械深施和缓控释肥料等技术实现了农产品高品质和低投入,其中日本农协对技术传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有机食品和生态农户的认证制度使得环保型农业生产模式得到大规模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转型升级。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和日本存在相似之处,解决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瓶颈问题可以借鉴日本在节肥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政策经验,如化肥和有机肥的规范化管理,对公众的宣传教育以及环保生产认证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以绿色农业理念为基础,针对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环境资源特点、产业优势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当地玉米、小麦两大主栽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肉牛健康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农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监控等技术的组装配套,研究总结形成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即种养结合型模式"玉米-牛-沼-肥"、大田设施配套型模式"小麦-菇-肥-果(葡萄)"、小型养殖场型模式"牛-沼/蚯蚓-肥/饲料",并对模式的原理、特点、技术集成要点及效益进行阐述分析。对该3种模式在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示范验证,农田节水30%,秸秆养殖利用率达到60%,牛羊良种化率提高30%,奶牛母犊牛生产率达88%,减少化肥施用量20%,减少生活能源支出55%,减少农业废弃物排放75%,提高农业综合效益36%。  相似文献   

20.
不同覆盖类型下减量施肥对油菜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覆盖与缓释肥(节水节肥)技术对西南旱地油菜生长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了由3种栽培模式(传统平作栽培、秸秆覆盖和沟垄集雨节水栽培)和3种施肥模式(习惯施肥、减施缓释肥、不施肥)组成的双因素大田定位试验,比较分析2a不同降水年型下覆盖与缓释肥技术对油菜生长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2016-2017年苗期降水异常偏多,2017-2018年偏少。苗期降水异常偏多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大于季节性干旱,2017-2018年苗期根冠比2016-2017平均增加83.55%。多雨年型(2016-2017)下产量及其构成值均低于季节性干旱年型(2017-2018)。单一的节水技术在季节性干旱发生时无显著的增产效应。季节性干旱和降水异常偏多均会影响油菜品质,且多雨会进一步降低了含油量及某些脂肪酸含量;干旱对脂肪酸构成影响更大。2 a节水节肥处理总耗水量均较习惯栽培加传统施肥显著减少,节水节肥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习惯栽培加传统施肥高8%~40%,并显著增加肥料利用效率。综上,单一的节水或节肥技术难以满足西南旱地油菜生产面临的复杂环境,通过秸秆覆盖和沟垄集雨与缓释肥集成的双节技术,能适宜不同降水年型下的油菜生产并兼顾环境效应,缓解生育期降水异常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实现节本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