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非生物型人工肝,是指不包括生物部分构成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常用的方法包括血液透析、全血/血浆灌流、血液滤过、血液置换等。非生物型人工肝的功能以解毒为主,部分非生物人工肝还兼有补充体内需要物质和调节机体内环境紊乱的作用。临床研究证明,通过使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内毒素、炎性细胞因子等各种毒性物质,对合并  相似文献   

2.
段钟平  陈煜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235-3235
人工肝脏简称为人工肝,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替代或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从而协助治疗肝功能不全,肝衰竭或相关疾病的方法。人工肝技术主要用于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支持治疗,为自身肝细胞再生及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或作为肝移植前的暂时维持手段及移植后的肝脏最初无功能状态时的短期替代,人工肝按照组成及性质主要分为非生物型人工肝、生物型人工肝、组合生物型人工肝三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在门脉高压症大出血断流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有肝肾功能障碍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而被迫行门奇静脉断流术的15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后24h内生命体征平稳后采用德国贝朗DiapactCRRT型连续性血液滤过仪进行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治疗,于每次治疗前后抽血检测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氨指标,并观测患者肝昏迷程度变化情况。结果共治疗15例23例次,治疗后患者白蛋白显著增加(P<0.01),血氨、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凝血功能显著改善(P<0.01),转氨酶改变不明显(P>0.05),肝昏迷程度减轻。结论利用人工肝技术进行血浆置换和血液灌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肝功能状态,促进患者苏醒,为患者度过术后肝衰竭难关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危重病,人工肝是其中的一种治疗手段,人工肝可分为生物型和非生物型两种。非生物型人工肝只能使肝性脑病患者意识恢复,但不能提高生存率[1 ] 。原因在于这种治疗方法只单纯提供肝脏的部分解毒功能,而不能提供生物合成和分泌代谢等肝脏其他功能;而生物型人工肝可以比较全面地发挥肝脏解毒、生物合成和分泌代谢等功能,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195 6年Sorrentio等1次提出了生物型人工肝脏(bioartificial liver,BAL )的概念[2 ] ,此后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2 0世纪80年代后,随着肝细…  相似文献   

5.
人工肝技术是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指血液净化和血液吸附技术,溶解在血液中的炎性物质和毒素被吸附到具有丰富表面积的固态物质上,从而将血液中的炎性物质和毒素清除。人工肝技术是通过血液排毒换血的方式把患者含有毒素的血浆换成健康的血浆,每次约换掉全身50%左右的血浆。人工肝是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有效手段,它是利用血液净化技术对重症肝病患者的血浆进行交换或处理,清除体内毒素、胆红素等有害物质,并通过输入新鲜冷冻血浆各种凝血因子,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凝血机制。血浆分离器分离出来的血浆再通过膜孔更小的血浆分离器将分子量大的蛋白除去,留下分子量小的蛋白,加上血浆等补充液输回体内,能暂时替代肝脏的代谢、解毒和合成功能。为严重肝病患者提供体外功能支持,助患者度过危险期。根据病情选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浆吸附等方法单用或联用。伴有肝性脑病时选用血浆置换加血浆灌流;伴有肾功能衰竭时,选用血浆置换加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伴有高胆红素血症时,选用血浆特异性胆红素吸附;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时,选用血浆置换加血液滤过或血液透析;1~2次/周,血浆置换3000~5000 ml/次。治疗前据病情常规用地塞米松、肝素。治疗中进行心电监护、严密生命体征监测,跨膜压和动静脉压监测。人工肝的护理是整个人工肝质量中最重要的部分,做好人工肝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才能使人工肝治疗得以顺利进行,使患者获得成功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新千年人工肝辅助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津荣 《天津医药》2004,32(4):216-216
与人工肾的情况相同,人工肝也是需要一种有效安全的肝脏辅助系统以辅助肝衰患者过渡到肝脏移植或自身肝脏再生。总览以往和目前在临床应用中的人工肝主要分为生物型和非生物型系统。但研究结论认为只有生物型系统的人工肝可显著延长急性肝衰患者的生命。目前在欧洲和美国均有功能良好的生物反应器得以应用。生物反应器主要还是应用  相似文献   

7.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手段.其作为肝移植围手术期治疗的适应证也得到了公认。近年在人工肝研究方面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尚无一种人工肝能完全替代肝脏的全部功能。现有的动物实验及早期临床应用清楚地表明.生物型人工肝不仅能为肝衰竭患者提供强大的解毒、生物合成功能以及稳定内环境、阻断恶性循环,而且为肝细胞再生提供了条件和时间。  相似文献   

8.
彭丹  何金秋 《云南医药》2003,24(5):416-418
肝脏具有合成、代谢、解毒、排泄等功能 ,是人体功能最多、最复杂的器官之一。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 ,重型肝炎 (以下简称重肝 )的病死率极高 ,达 80 %以上[1] 。一、人工肝的发展和类型 人工肝脏又被称为人工肝支持系统 (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 ,ALSS) ,简称人工肝。人工肝的研究始于 2 0世纪5 0年代。 195 6年Sorrentino证明了新鲜肝组织匀浆能代谢酮体、巴比妥和氨 ,首次提出了“人工肝脏”概念。在人工肝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 ,临床上的应用经历了物理型、中间型、生物型、混合型四个阶段[2 ] 。 1、物理型人工肝其主…  相似文献   

9.
生物人工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解毒、生物合成、代谢等多种功能。众多因素所致的肝衰竭必然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和毒性物质大量堆积.影响肝再生,并形成恶性循环,故病死率极高。生物人工肝治疗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代偿肝脏功能的体外辅助支持治疗,为肝衰竭患者等待肝移植或肝再生的自然恢复争取时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重型肝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传统内科治疗疗效差。血液灌流、血液透析为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中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我院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鸟氨酰门冬氨酸治疗重型肝炎19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37例患者为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住院治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操作指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内应用的人工肝技术是一整套包含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血浆灌流、分子吸附循环系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等方法联合应用治疗重型肝炎的技术和治疗方法。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单用或联合应用以上技术。  相似文献   

12.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中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伦理 《药品评价》2007,4(1):23-24
人工肝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肝功能损害或肝衰竭.通过替代肝脏解毒作用.清除血液中的多种毒素.从而达到改善机体内环境.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人工肝支持系统主要包括:血浆置换、血液/血浆灌流、血液滤过、分子吸附再循环(MARS)以及缓慢持续血液透析滤过等。由于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对象绝大部分均为有严重肝功能不全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其病情危重,并发症也较多。而几乎所有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均为有创性治疗.故在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时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因此.正确认识人工肝治疗的并发症.及时予以正确的处置,将有利于提高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疗效.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通过猪肝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建立猪肝细胞型生物反应器,与日本KM8800型血浆交换仪共同构建生物人工肝体外支持系统,在体外研究了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血浆生化指标及药物转化代谢的影响。结果 该型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浆中的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胆碱酯酶、血糖、胆固醇及糖化血清蛋白的水平有所下降,对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脂水平增加,氨茶碱浓度迅速下降。结论 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系统能参与糖、蛋白、脂肪的代谢,有较好的生物合成和生物转化功能,对重型肝炎有一定的肝功能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组合性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钟  丁义涛 《江苏医药》2000,26(7):544-545
自Kiley等(1958年)首次报告使用血液透析治疗肝衰竭以来,人工肝的研究已历经40多年。人工合成肝辅助装置(血液透析、吸附剂、血液灌注)和生物性肝辅助装置(肝体外灌流、人体交叉循环、血浆置换)虽能改善肝衰病人一些临床症状,但不能提高其生存率。近20年来,由于细胞培养技术的改进,出现了由人工合成材料和生物材料相结合的组合性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HybridBioartificialLiverSupportSystem,HBLSS)。近年来,该装置已用于动物和Ⅰ/Ⅱ期临床试验,取得良好效果[1]。本文就HBLSS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既有多种生物合成功能,又有其它任何器官不可替代的解毒作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血液净化技术——人工肝支持系统(人工肝),是能够替代肝脏功能,用以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体外人工器官装置,我们应用的单纯血浆置换具有简单、易行、有效等特点,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范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方法。但至今为止,人工肝护理在国内还未有成文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供参考,这就给我们临床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科从今年4月开展了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17例,按整体护理程序探索实施过程的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肝可改善机体内环境,临床有望用于辅助治疗肝功能不全、肝衰竭以及相关肝脏疾病。生物人工肝是临床应用的发展方向。本文简要介绍生物人工肝的应用和注册进展,分析目前生物人工肝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人工肝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型肝炎、肝脏功能不全和肝脏功能衰竭临床上相当常见.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病死率居高不下。肝脏移植因为供肝短缺、费用高及技术因素的限制.在我国还远未普及。人工肝就是在此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介于内科与外科治疗之间的一套以血液净化为基础的实用性很强的治疗方法。近年我国人工肝技术发展迅速,在非生物和生物人工肝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等方面都取得较大进展.但与其它新型技术发展的过程一样.人工肝也面临一些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商红卫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1):89-89,91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灌流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作用时间.方法 在人工肝血浆灌流治疗重型肝炎的过程中,每30min检测一次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一直到治疗结束,治疗时间参照HA血液灌流器的说明书中推荐时间为2h.结果 人工血浆灌流治疗30min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62.7±31.6)μmol/L较治疗前(227.3±5.81)μmol/L显著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无明显下降.结论 应用HA血液灌流器治疗重型肝炎,血浆灌流有效时间大约30min.  相似文献   

19.
组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组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价值、组合模式。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血浆置换组、组合型人工肝治疗组。组合型人工肝治疗组分治疗 1组、2组。记录每只乳猪分离出的肝细胞的数量和活性 ,观察各组患者临床表现的改变及转归 ,检测治疗前后TBil、DBil、PT、血氨等指标。结果 每只乳猪收获肝细胞 1 0 0~ 1 50g ,细胞数为 0 76~ 1 1 4× 1 0 1 0 ,活细胞占 92 % ,体外培养 1 2小时后活细胞占 90 % ,治疗结束后活细胞占 80 %。组合型人工肝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血氨下降 ,昏迷程度减轻 ,肝性脑病苏醒率 (50 % )高于其它两组 ;肝功能改善 (血清TBil、DBil、TBA低于治疗前 ,P <0 0 5) ;PTA高于治疗前 (P <0 0 5)。治疗 2组晚期重型肝炎存活率 40 0 % ,高于人工肝治疗 1组 (2 0 0 % )、血浆置换组 (2 0 0 % )、对照组 (0 )。结论 由血浆置换、血浆灌流和生物人工肝组成的组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组合模式能部分替代肝脏功能 ,治疗过程安全有效 ,能提高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丁义涛 《江苏医药》2001,27(7):481-481
人工肝的研究已有 40多年的历史 ,早期的人工肝虽能改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但不能提高其生存率。 80年代以来 ,由于细胞学、生物工程学的发展 ,出现了以培养肝细胞为生物成分的生物人工肝 (BioartificialLiver ,BAL) ,并与原有的解毒装置如活性炭一起构成所谓的组合性生物人工肝 (HybridBioartificialLiver,HBAL)。尽管近年来各种人工肝系统发展很快 ,但只有HBAL的出现与日渐成熟 ,人工肝才有望成为肝衰竭理想的辅助支持治疗手段 ,为患者等待肝移植或通过肝再生而自然恢复争取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