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大尺度进江海船逐年增多,其中装载危险品的船舶占有相当大的部分,要确保进江海船安全航行,其引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港口、船公司或船舶经营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对进江海船要求夜航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由于受到航道条件,通航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江海船夜航的条件还不成熟,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是摆在广大驾引人员面前的课题.本文就夜航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阐述江海直达运输的地位与作用,分析江海船舶的安全隐患,提出改善江海直达运输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典型的高风险海事事故,内河船舶碰撞事故致因因素众多.为了明确内河船舶碰撞事故致因因素,分析内河船舶碰撞风险,选取2013年至2017年长江内河航道419起船舶碰撞事故报告作为文本挖掘语料,将语料库中的人为因素、船舶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以及管理因素作为目标数据,利用R语言和文本挖掘方法,获得包含特征值和特征值权重属性的高维稀疏的原始特征向量空间集合,对tf-idf公式进行平滑改进,解决了文本识别过程中无法识别统计较为生僻的专业名词的问题,提升了文本挖掘方法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适应性.使用统计对其进行降维,获得最终33个维度的文本特征项,确定了船舶碰撞风险致因因素.通过实验验证了文本挖掘得出的船舶碰撞致因因素置信率达到了81%.以碰撞过程中的4个步骤为主线,构建基于"人-船-环境-管理"系统的船舶碰撞风险贝叶斯网络结构,计算贝叶斯网络结构中各节点的条件概率表,进行船舶碰撞风险建模.结合贝叶斯网络实现内河船舶碰撞事故的风险预测,并通过反向推理确定了人为因素是船舶碰撞事故致因中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水上飞机起飞安全,研究起飞过程中的水上飞机与船舶的碰撞危险度.基于水上飞机与船舶的运动特点和安全需求,在已有船舶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将水上飞机滑行阶段和爬升结合起来,构建水上飞机三维动态领域;引入动界概念,根据目标船与水上飞机领域、动界的位置关系,建立滑行阶段水上飞机与船舶的碰撞危险度模型;综合考虑水上飞机与船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碰撞危险,建立爬升阶段水上飞机与船舶的碰撞危险度模型.以湛江某水上机场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确定水上飞机起飞过程中与船舶的碰撞危险.采用三维动态领域计算水上飞机与船舶的碰撞危险度,既涵盖了滑行过程,又涵盖了爬升过程,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可为水上飞机起飞避碰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船舶碰撞作用下钢套箱-群桩组合防撞结构的工作机理和防护能力,以余信贵大桥防撞设计为背景,采用显式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建立船舶-组合防撞结构碰撞计算模型,进行不同工况下船舶撞击防撞结构仿真分析,对碰撞相互作用过程、撞击荷载、船舶及结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心碰撞时的碰撞荷载峰值、持时、冲量和桩顶位移比偏心碰撞时大;中心碰撞时船舶动能大部分转化为系统内能,偏心碰撞时船舶动能大部分保持在自身;典型中心碰撞工况下,船艏及组合防撞结构局部发生塑性变形,但未超过材料强度极限。该防撞结构具有较好的防撞吸能和导向能力,可以保护桥梁结构免受撞击,降低碰撞船舶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传统船舶碰撞风险计算方法在繁忙受限水域的应用局限性问题,运用突变理论提出了1种考虑时空紧迫度的船舶碰撞风险计算方法。根据2船实际船舶领域叠加区域数值和2船同方位发生碰撞时的船舶领域叠加区域数值,建立船舶碰撞空间紧迫度计算模型;基于2船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的矢量关系,建立船舶碰撞时间紧迫度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突变理论建立了考虑时空紧迫度的船舶碰撞风险计算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实验,将该模型与最小会遇距离(DCPA)和最小会遇时间(TCPA)及基于时空距离的碰撞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船舶动态风险计算模型在复杂受限水域中能反映船舶碰撞风险变化量,且碰撞风险变化幅度较小,克服了DCPA、TCPA以及基于时空距离的碰撞风险评估模型在复杂受限水域中非线性描述风险变化的不足,可为船舶避碰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船舶碰撞风险的定量分析对于深入理解事故规律、避免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干线江苏段2012—2016年945起船舶碰撞事故或险情数据为例,对6个区域进行碰撞风险评估研究,建立相对事故贝叶斯模型,分析通航水域、航行状态和会遇情景3个指标下不同航行情景的相对风险关系.利用共轭贝叶斯方法,对江苏段船舶碰撞风险进行建模分析.研究发现,根据专家意见和事故数据进行风险评估的结果并不十分一致,深水航道、顺航道航行等普遍认为风险较低的情景,数据分析显示风险较大,这与数据的不完整性有关.当未来有更多数据时,可以对结果进行迭代更新,不断提升评价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跑道间距对独立平行进近时的飞行安全有较大影响,研究独立平行进近时碰撞风险随跑道间距变化的规律可以评估在不同跑道间距下实施该运行模式的飞行安全.针对现有方法在碰撞风险计算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碰撞盒理论的二维位置误差模型,对飞机进近阶段的位置误差进行二维正态拟合,得出用于计算碰撞风险的二维位置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构建了碰撞风险与跑道间距的关系曲线.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分别运用一维位置误差模型、CRM模型、二维位置误差模型对跑道间距1035 m时的碰撞风险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显示,二维位置误差模型计算所得的碰撞风险更加接近国际民航组织制定的安全目标水平.   相似文献   

10.
桥墩防船舶撞击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道路交通和航运事业的发展,桥梁日益增多,船舶吨位日益增大,船舶航速也越来越快,这将给桥梁的安全带来新的问题,因此桥墩防船舶撞击问题的研究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际意义.目前中、美、欧洲等国的设计规范均对桥墩防撞设计做出了相关规定,然而分析发现:各国规范仍大都采用简单的静力设计法,没有反映出船桥碰撞的冲击动力本质;近年来,船桥碰撞有限元分析技术在重大桥梁工程船撞设计专题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工程师使用则极为困难,很难推广至一般桥梁设计.鉴于此,从桥墩自身结构和桥墩防护结构两个方面对桥墩防船舶撞击研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提出了船桥碰撞冲击动力学理论研究的三个设计因子以及相应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11.
匡冠生 《交通科技》2003,(Z1):10-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的相关条款,讨论进江海船在航行、进出泊位以及信号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以保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2.
桥梁防撞结构的设计需要研究桥梁遭受船舶撞击时的动态响应并获得准确的碰撞力.运用LS-DYNA软件建立了1座分离式桥墩模型和1艘3 000 t级的散货船模型来模拟船桥碰撞的过程.为了考虑流体在碰撞过程中的作用,计算时分别以不考虑流体影响、附加质量和流构耦合3种计算模型来分析、比较流体对船桥碰撞响应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的计算模型的系统能量变化和船舶碰撞力基本一致,流体的存在对碰撞力的影响较小;桥墩的水平位移响应要滞后承台约0.2s,附加质量模型的桥墩和承台水平位移比其余2种模型要略大;附加质量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流构耦合模型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但附加质量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其计算用时仅为流构耦合模型用时的2/5.   相似文献   

13.
上海长江大桥船撞安全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上海长江大桥船撞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碰撞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上海长江大桥在船舶撞击下的动力反应进行分析,获得船舶撞击力和结构的动力反应;对大桥的防撞套箱的防撞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对船舶撞击力的消减效果、对桩基础的保护效果等.本文的数值模拟结果为大桥基础设计和防撞套箱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刘勇 《交通科技》2003,(2):59-61
《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有关船舶碰撞举证的特殊规定,是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体现不仅与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趋势相一致,更适应了船舶碰撞举证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不同的船舶失控位置和桥梁跨度下船桥的碰撞规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文中运用船舶在风流条件下漂移量建模,以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不同工况条件和不同时刻船舶位置的船桥碰撞概率,并加以分析研究,以指导船舶驾引人员的实际操控。  相似文献   

16.
船舶碰撞荷载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多年来.随着交通量的迅速发展.船舶碰撞桥墩的事故日益增多,桥墩的防撞设计越显重要。文中介绍了桥梁船舶碰撞荷载的一些计算方法,并举例作了应用说明。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高速客船为代表的水路客运迅速发展.至1998年底,长江上游就有中外合资、国营、私营、合营等多种经济成份的高速船公司13家,拥有69艘不同类型的高速船.长江上游高速客船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现有的航行秩序,加之长江上游山区河流自然条件的限制,随着高速船舶数量的增加,给高速船与普通船之间、高速船与高速船之间的航行会让带来新的课题,碰撞事故时有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1995年至1998年4年间,长江上游高速船舶共发生一般以上事故26件,其中碰撞事故16件,占事故件数的61.5%.高速船舶的航行会让问题已引起各级管理部门和高速船公司的高度重视.本文就此对长江上游高速船舶的航行会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船舶动态的控制是由操纵系统来完成的.尤其是船舶在海上航行中的避碰,全部是由车、舵的协同达到避让的目的.<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规定:如须避免碰撞或须留更多时间来估计局面,船舶应当减速或停车或倒转推进器把船停住.  相似文献   

19.
如今船桥碰撞风险已逐渐成为桥梁工程界所面临的尖锐问题之一,因此对其进行概率分析与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外常用的6种船撞桥概率模型进行比较,选择戴彤宇模型作为基本模型并对其中的碰撞影响系数及几何概率积分区间进行一定的修正,利用正态分布的原理计算得到船撞桥的总概率。将失控船舶与非失控船舶分开考虑并分别计算它们与桥梁发生碰撞的概率,以便全面细致地揭示失控船舶与非失控船舶对事故发生的影响,根据所得概率与常用规范确定是否采取保护措施,并运用工程实例说明了该修正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桩土作用下船桥碰撞时桥墩的受力特性及影响因素,以南京长江三桥北主墩为背景,选取3类共5种桩土模型,采用ANSYS软件建立船桥有限元模型进行碰撞分析。研究不同桩土模型下的船桥碰撞动力性能差异、船舶航速和质量对桥墩船撞动力性能的影响,并比较采用相关经验公式和各国桥梁设计规范评估撞击力时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当船舶航速和船舶质量较小时,3类桩土模型得到的撞击力差异不大;撞击力与船舶航速近似成线性函数关系,与船舶质量成幂函数关系;船桥碰撞动力性能随船舶航速和质量的增加而增大;经验公式与各国桥梁规范中,使用Knott公式计算撞击力较为准确,使用我国铁路桥涵设计规范会导致抗撞评估偏于不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