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评定分光光度法测定蜂胶中总黄酮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建立测量过程不确定度评价的数学模型,根据GB/T24283-2018《蜂胶》中的分光光度法测定蜂胶中总黄酮含量,对检测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类和量化。结果当样品总黄酮含量是2.37×10~4mg/100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644mg/100g(k=2),其结果可表示为(2.37±0.06)×10~4 mg/100 g。结论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称量,在实验时,应注意称量操作的准确性,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以石油醚洗脱杂质测定巴西绿蜂胶胶囊中总黄酮的方法。方法样品经乙醇提取,用聚酰胺粉吸附,分别用石油醚、苯不同溶剂洗去杂质;经甲醇洗脱后,在波长360 nm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巴西绿蜂胶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采用石油醚作为洗脱剂,总黄酮含量在1.9897~23.8761μg/m 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浓度-吸光度回归方程为Y=0.02976X-0.00741,相关系数r2=0.99954。方法精密度为1.0%,平均回收率为96.5%。与用苯洗脱杂质结果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及稳定性好,线性范围宽,减少了苯对检测人员和环境的污染,可用于保健食品中总黄酮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以酸化聚酰胺粉吸附黄酮测定巴西绿蜂胶粉中总黄酮的方法。方法 将酸化聚酰胺粉吸附总黄酮, 经甲醇洗脱, 用经酸化的标准溶液制备标准曲线, 测定样品中的总黄酮。结果 采用酸化聚酰胺粉吸附黄酮, 总黄酮在2.137~21.370 μg/mL(r=0.99956)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9% (RSD=0.7%, n=9)。结论 该方法有效提高总黄酮的洗脱效率, 回收率良好, 能够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国产和酒神菊属蜂胶样品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方法以芦丁作为对照品,参考《2003版保健食品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和GB/T 20574-2006《蜂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比色法》,采用UV-VIS和HPLC分析技术检测酒神菊属蜂胶和国产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采用UV-VIS法测得酒神菊属蜂胶总黄酮含量为3.11%~8.03%(均值为6.04%),低于国产蜂胶总黄酮含量为3.00%~16.30%(均值为9.97%);采用HPLC法测定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芹菜素、乔松素和高良姜素等黄酮类成份,酒神菊属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总含量范围为1.562%~6.432%,国产蜂胶黄酮类化合物总含量范围为2.238%~13.621%。结论 UV-VIS和HPLC法下测得的总黄酮含量相近,但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上百种,所以以芦丁计检测蜂胶中总黄酮含量值得深究,同时有必要建立更合理的方法评价蜂胶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文中建立一种测定蜂胶制品中总黄酮的方法。试验样品溶液经过聚酰胺粉吸附,真空泵抽滤处理后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做显色剂,以芦丁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于波长510 nm处测定蜂胶中总黄酮的含量。经过T检验分析表明,该方法和国家标准《GB/T20574-2006蜂胶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比色法》无显著性差异,但准确度和精密度高。该方法更适用于蜂胶胶囊等脂溶性样品中总黄酮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超声热浸-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蜂巢蜜中总黄酮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快速提取测定蜂巢蜜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超声热浸紫外分光光度法。蜂巢蜜、蜂胶、蜂皇浆、椴树蜜的超声热浸提取液用聚酰胺柱层析去除杂质干扰后,用分光光度法在360nm波长处测定总黄酮含量。此方法回收率均在90%以上,变异系数均低于2%,具有良好的准确度。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试剂用量少,操作简单等优点,蜂巢蜜中总黄酮含量为14.97mg/100g,虽仅为蜂胶产品总黄酮含量的0.87%,但与其它蜂产品进行比较,总黄酮含量至少高出蜂王浆、洋槐蜜、椴树蜜一倍。蜂巢蜜作为一种新面市的保健食品,在黄酮类活性物质含量上表现出更高的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疆产蜂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GC-MS 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新疆产蜂胶中总黄酮的最优化提取工艺,测定新疆产蜂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鉴定总黄酮的组成。方法: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新疆蜂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以芦丁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在最大吸收波长502nm 处对其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成分。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5%、料液比1:9(g/mL)、提取时间48h、提取温度50℃,在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含量为10.82%;并鉴定出了5 种黄酮类化合物。结论:该提取工艺和鉴定方法合理、简单,可作为提取与开发新疆产蜂胶总黄酮的方法和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总黄酮含量分析法快速评价蜂胶原料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分光光度法测定蜂胶原料中的总黄酮,检测结果(Y)与重量法测得的蜂胶含量(X)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134,回归方程:Y=1.2109X 5.0418蜂胶的检出限为0.762μg/mL,在黄酮含量30%及6%的加标水平下,回收率分别为97.7%及99.6%。从而为蜂胶原料的质量评定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3种测定三七花、茎叶中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为三七地上部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3种不同检测方法对三七地上部分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三七花和茎叶中,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其方法学考察良好,且两种方法测定结果高于滴定法所得结果。三七花和茎叶中维生素C平均含量无明显差异,其中采用HPLC法测得的结果分别为11.76mg/100g和11.39mg/100g。结论:三七花和茎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均适用于三七地上部分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蜂胶成分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蜂胶成分含量,为蜂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国内外7种不同蜂胶,分别测定其氨基酸、多糖、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钙、铁、锌、硒、多酚、黄酮、对香豆素、肉桂酸、阿替匹林—C等成分含量。结果:所测蜂胶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最低为26.6mg/100g,最高为164.08 mg/100g;多糖含量差异也较大,最低为0.07mg/g,最高为6.88 mg/g;维生素B1含量较维生素B2低;维生素C含量较稳定;维生素E含量波动较大,最低4.3mg/100g,最高67.4 mg/100g;钙、锌含量相对较稳定,铁、硒含量差异较大,最高可达到2—3个数量级;所测蜂胶多酚、黄酮类物质、对香豆素等含量均较为丰富;肉桂酸含量差异较大;巴西蜂胶阿替匹林—C含量最高,为2.30%,部分国产蜂胶也检测出一定量的阿替匹林—C。结论:不同产地蜂胶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会对其生物活性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芹菜榨汁预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对芹菜榨汁过程中微波法、弱酸盐法、稀碱法、中性盐等预处理方法对芹菜汁成分的影响。发现不同预处理方法产生的芹菜汁成分不同,其中弱酸盐漂烫法处理为较优的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保留芹菜有效成分,每100g新鲜芹菜所榨汁中:黄酮含量20mg以上,可溶性膳食纤维可达0.3g,固形物>2.5g,总糖>2g。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不同大孔树脂及聚酰胺对金银花黄酮的吸附解吸性能。通过比较XAD-16、AB-8、D101、HP-20、NKA-9、HZ841和聚酰胺等七种树脂对金银花黄酮的动、静态吸附解吸情况,表明采用NKA-9分离后金银花总黄酮的含量最高,达到70.05g/100mg,其次为HZ841,分离后黄酮含量达到58.35g/100mg。从吸附量和解吸率考虑,XAD-16具有较好的效果:静态饱和吸附量为31.16mg/g树脂,解吸率87.78%;动态饱和吸附量为20.71mg/g树脂,解吸率100%,经XAD-16分离后的黄酮含量达到57.34g/100mg。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福林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酒神菊属蜂胶和国产蜂胶中的酚酸含量的差异。 方法 采用福林酚法(Folin-酚法)测总酚酸, 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 765 nm下检测样品的吸光值;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总酚酸, 以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咖啡酸苯乙酯、阿替匹林C为对照品, 优化HPLC洗脱条件, 利用标准品的进样量和色谱峰面积进行线性拟合, 线性回归方程以计算各个单体的含量。结果 Folin-酚法下, 酒神菊属蜂胶总酚酸含量为5.71%~14.68%, 平均为11.34% (n=14), 国产蜂胶总酚酸含量为5.87%~28.99%, 平均值为16.98% (n=12); HPLC法下, 酒神菊属蜂胶总酚酸含量为2.13%~9.20%, 均值为5.71% (n=14), 国产蜂胶总酚酸含量为1.69%~9.13%, 均值为5.05% (n=12)。结论 2种蜂胶都含有比较高含量的酚酸类成分, 不同测定方法下酚酸类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选择合适的方法用于检测蜂胶中的酚酸类成分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采用塑料取胶器、尼龙纱网、覆布以及从框梁缝隙刮取4种取胶方式采集蜂胶,分析不同取胶方式所得蜂胶样品的乙醇提取物含量、8种黄酮含量、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取胶方式对蜂胶品质的影响很大;尼龙纱网方式收集所得蜂胶的品质最好,3个品质指标均极显著的优于其他取胶方式;塑料取胶器和从框梁缝隙处刮取的蜂胶品质次之,两种取胶方式间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的优于覆布取胶;采用覆布方式收集所得蜂胶的品质最差。由此提示,通过缩小取胶器空隙可以提升所采集蜂胶品质。  相似文献   

15.
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胶类食品中吡啶甲酸铬含量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准确称取一定量试样于容量瓶中,加入纯甲醇定容至100 mL,室温下超声提取30 min,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其中的吡啶甲酸铬含量。采用改进方法吡啶甲酸铬的线性范围2~200μg/mL,加样回收率为87.3%(RSD<1.6%)。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三种不同干燥方式(微波干燥、热风干燥、冷冻干燥)对甘薯叶物化特性的影响。方法 以新鲜甘薯叶为原料,探究三种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基本成分(水分、蛋白质、总膳食纤维、粗脂肪、可溶性糖、总酚、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物化特性(色度、微观结构、胆固醇吸附能力、持水力、持油力和葡萄糖吸附能力)和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率、ABTS法自由基抑制率、总还原力和.OH清除能力)以及酚类物质的组成等影响。结果 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基本成分的影响中,利用热风干燥的甘薯叶水分含量最高,为7.96 g/100 g;冷冻干燥含水量最低,为7.29 g/100 g;冷冻干燥的蛋白质含量、粗脂肪、总酚、总黄酮以及绿原酸含量最高,分别为31.39 g/100 g、3.43 g/100 g、50.73 mg CAE/g DW、18.49 mg RE/g DW、7.05 mg/g DW;热风干燥的总纤维含量最高,为28.8 g/100 g。不同干燥方式对甘薯叶理化指标的影响中,利用冷冻干燥的甘薯叶色泽品质明显优于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热风干燥的胆固醇吸附能力和持油力最强,分别为0.23 mg/mL,1.54 g/g;冷冻干燥的持水力和葡萄糖吸附能力最优,分别为7.33 g/g和12.00 mmol/g。抗氧化性上,不同方法测定的抗氧化能力都表现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热风干燥,冷冻干燥的总还原力、DPPH.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ABTS+清除率分别高达83.34、41.28、9.17、27.21 mg Vc/g。结论 冷冻干燥最适合用来对甘薯叶进行干燥处理。  相似文献   

17.
权美平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5):1065-1067
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苦菜总黄酮,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黄酮含量。微波辅助提取苦菜总黄酮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同因素对乙醇提取苦菜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微波辅助提取苦菜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为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确定了微波处理苦菜总黄酮的最佳方案为A1B3C1,即乙醇浓度40%,时间8 min,料液比1:30。在此条件下,微波处理后苦菜黄酮得率可达19.6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