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针对地质工程专业中基础地质学的重要性和普地实习野外教学实际,提出在普地实习中融入地质工程专业知识教学内容。从岩石基本地质特征、力学问题和具体工程地质问题3个方面将基础地质学与地质工程专业知识进行融合、交叉。从而拓展学生视野,实现实习模式创新、内容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的发展,提升专业思维。岩石成分与岩石力学性质、风化特征和水软化性关系密切,节理面的粗糙、起伏和充填物成分影响节理面抗剪、透水等特性,具体工程中的“滑坡”问题是典型的岩体剪切破坏问题,其形成的力学机制与剪节理相同。将上述问题两者联系起来的讲解丰富了普地实习的内容。文章认为普地实习中观察到的现象与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中很多知识点紧密联系,在基础地质实习教学中融入上述地质工程的专业知识是完全可行性的,采取增加与地质工程专业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办法,既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初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也为实现毕业后成为专业领域合格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的培养目标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虚拟野外地质实习系统(VFGTS)——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巍  薛林福 《世界地质》2010,29(3):522-526
虚拟野外地质实习系统是根据野外地质教学实践性特点,采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和多媒体技术模拟野外地质教学过程的软件系统,具有三维野外地质场景显示、多媒体、虚拟记录本、直观地质过程模拟、飞行漫游、GPS、罗盘和学习效果测验等功能,是重要的野外地质教学平台,对辅助野外地质教学,提高野外地质教学效率和质量,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质科学基础研究稳定发展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科学是研究地球的基础学科之一,其目的在于丰富人类认识地球的知识,掌握自然发展规律为人类服务。这就决定了它与其他基础科学一样,具有积累性、探索性和开拓性的特点,需要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和社会环境。然而,地质学在不断丰富人类知识的同时,可为人类社会发展寻找更多的不可再生资源,并对改善环境、防治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历史经验表明,地质学的广阔应用前景和社会发展急需,既可促进地质学的发展,但又最易使其基础研究受到冲击或被忽略,这是我国地质基础研究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针对野外地质实习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介绍GPS的比较参数坐标校正方法,提供了一种适合野外教学的简易坐标转换模型,解决了GPS坐标与地形图配准问题。GPS定位、导航功能和数字填图系统的综合利用,丰富了野外实践教学内容,对改进教学方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云南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云南大学长期建设的地质认识实习基地,开展火山地质地貌认识和野外工作技能的教学实践。传统的地质认识实习主要通过人眼观测火山地质地貌认知,具一定的时空局限性。本文基于Unity实时3D互动创作平台,建立以火山地貌三维场景为重点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嵌入了火山地质地貌和地质工具等基础知识介绍,构建了三维场景下地质工具使用互动场景,实现了沉浸式实习体验。为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及理解认知火山地质地貌现象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了良好地认识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野外实习是地质学本科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大学三年级的野外教学实习是在学生基本完成了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着眼于创新思维的启发和科研方法的训练,帮助学生从理论学习向科学研究顺利过渡,是培养地质学专业学生成才的关键课程。文章重点以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秦岭造山带—鄂尔多斯盆地野外实践》课程之“造山带构造演化”为例,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通过考察研究典型路线剖面上保存的古洋壳残片(蛇绿岩)、俯冲—碰撞过程的岩浆、变质、沉积记录,培养学生重建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地质露头或剖面是地质学中重要的数据资源,在科学研究、科普与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是,传统的地质露头展示方式缺乏现实感和空间感。为了弥补该缺陷,实现重要地质露头的数字化与高质量服务,笔者团队将虚拟现实的全景可视化技术结合到地质露头展示中,设计与开发了一款基于iOS的地质露头全景可视化软件GeoPano。该软件通过在移动端设备上调用Web接口,获取并展示前期采集、制作并集成到在线数据库中的地质露头全景图,实现地质露头的水平360°自由环视或720°全视角浏览以及缩放、查看细节等功能。此外,该软件还提供剖面名称、地理位置、地层描述、古生物概况等专业信息,帮助用户充分了解地质露头的真实发育情况、周边环境的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基本的地质学信息,从而辅助地质学基础研究、野外科考、科普和教学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地质通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月刊,力求及时全面报道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和相关领域中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的调查研究成果,以及地学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方法应用等方面的创新性成果,要求文章能够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并注重成果资料的第一手研究。本刊涵盖的主要专业领域及学科包括:基础地质、经济地质、海洋地质、能源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地质调查信息,也包括若干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如地球系统科学、地球物质科学、生态环境地质学、地球化学生态学、全球变化地质学、流体地质学、  相似文献   

9.
正《地质通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月刊,力求及时全面报道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和相关领域中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的调查研究成果,以及地学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方法应用等方面的创新性成果,要求文章能够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并注重成果资料的第一手研究。本刊涵盖的主要专业领域及学科包括:基础地质、经济地质、海洋地质、能源地、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勘察地球物理,勘察地球化学、地质调查信息,也包括若干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如地球系统科学、地球物质科学、生态环境地质学、地球化学生态学、全球变化地质学、流体地质学、流体成矿地球化学、大陆动力学、地球化学动力学,深部地质  相似文献   

10.
正《地质通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月刊,力求及时全面报道地质调查、地质科研和相关领域中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的调查研究成果,以及地学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方法应用等方面的创新性成果,要求文章能够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并注重成果资料的第一手研究。本刊涵盖的主要专业领域及学科包括:基础地质、经济地质、海洋地质、能源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勘査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地质调查信息,也包括若干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如地球系统科学、地球物质科学、生态环境地质学、地球化学生态学、全球变化地质学、流体地质学、流体成矿地球化学、大陆动力学、地球化学动力学、深部地质  相似文献   

11.
地质学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构建而成的《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课程,以工程稳定性岩体为主讲对象,以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通过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的讲授和实践训练,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有用人才。多年教学实践表明,该门课程基本概念多,涉及知识面宽,其工程过程和机制分析要求教师讲解逻辑慎密,并具有三维空间思维,因而教学难度较大。通过教学改革和长期的教学实践与不断总结,取得了如下教改体会:(1)与时俱进,坚持教学改革。结合现状,循序渐进,改革不合理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补充必要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完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2) 突出重点,兼及其他。重点讲解工程地质领域的基本理论,也适当介绍和分析所涉及的人文现象与环保问题。(3)理论联系实际。工程地质基本理论的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授课中应该适当增加工程案例的介绍,增强学生的感观认识。(4)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工程现场的课间实习以及学生的专题研讨,据此提高师生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5)课程考核采用理论知识笔试与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的计分法。教学实践表明,我们采取的这些教改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2.
《地球科学概论》是大学一年级地质类学生的学科基础课,也是专业入门课,承担着构建专业知识框架、培养地球科学兴趣等重要任务。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的发展历程、教学理念形成与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重点阐述了教学理念形成过程中“因材施教和因才施教”等4种教学思想及其应用效果,强调了高水平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了模块化教学体系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我校两本教材各自的优势。在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方面,首先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课程的学时对半,突出了该门课程的实践特色;其次是将以往单一的课堂授课的教学方式,逐渐过渡到课堂理论授课、室内和野外地质实践、平台在线学习和虚拟仿真野外实习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希望我校上述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能为相关院校同类课程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全英文教学的开展是我国高等教学国际化教学发展的产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于2018年秋季开始招收全英文授课的留学生班,《普通地质学》是该班留学生第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此背景下,作者开展了《普通地质学》全英文理论与实践教学。文章系统回顾了该门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历程,重点总结了针对大多数母语为非英语的留学生开展全英文教学中的体会与经验,详细阐述了在教学方法与考核模式等方面的新做法与新探索,以供其他地质院校在实施《普通地质学》全英文教学过程中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桂林理工大学《基础地质学》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深厚的成果积淀。近年,“大地质”观和“大工程”观的专业导向以及新工科建设背景又对地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该课程也逐渐显现出一些短板:课程知识在横向交叉、与工程实践及行业产业的结合,以及对思政内容的传递方面有待加强;当前教学模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不足;学生的认知负荷偏大、学习兴趣不足。针对上述问题,课程团队秉承内容更新—模式变革—兴趣引领的理念,进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实践:以教材编写、实体课堂和线上资源为载体进行教学内容更新;基于多种教学方法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多种教学资源的同步建设。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改革在提升学生专业兴趣、助力学生学科竞赛、创新思维培养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资源共享、课程知识与产业实际结合、提高课堂氛围、知识结构拓展以及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获得学生的积极评价,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山东科技大学《古生物地史学》课程教研组充分利用山旺的地质资源优势,在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使学生将古生物、地层、古地理、构造等知识融会贯通,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从而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6.
实践教学是地质教学的重要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吉林省工程技术学校这样以地质中等教育为主的学校来说,情况更是如此。为此,学校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和研究,革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精心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在传统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倡体验式教学,力求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普通地质学》是引领新生进入地学殿堂、了解地球科学知识的一门专业启蒙课,也是新形势下地学通识教育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内容涉及地质学全部基础知识中的最必要部分,具有衔接和统领地学各门专业基础知识的特点。根据多年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在精英教育与通才教育并举的新形势下,必须心系学生,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优化集课堂、实验、野外教学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摈弃不适应时代发展与国家需求的教育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对学生开展基础理论传授、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创新科研培育的系统教育,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目标明确地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学问与道德的关系,建立德识双馨的价值取向,提高基础地质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五育兼备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国力的提升和教育的深化提高,教育改革,包括地学高等教育的改革,就更需进一步深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文章根据作者长期从事地学教学实践与科研的经历,针对2020年全国基础地质学教学会议关于普通地质学教学改革的精神,概括提出两点体会,一是关于普地教学目标和任务,二是涉及普地教学关键所在,供同行讨论。作者从地球科学基本特征和教学目标出发,提出普地教学的核心价值与重要性,进一步明确普地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教学定位与目标及教学内容与方法等三个方面。普通地质学的教学是地学高等教育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其总体目标是提高地学教育的普适性,目的是培育学生的科学志趣,引导学生奔向地球科学大道。  相似文献   

19.
普通地质学是地质学类各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引领同学们进入地球科学殿堂的启蒙课。普通地质学内容覆盖面很宽,涵盖了地质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基础知识,又是一门知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培养入门者的地质学思维和构建地质学知识结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普通地质学“小班课教学”研讨式授课模式从转变教育理念开始,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达到课堂、讨论、实验、野外四位一体,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动力与探索精神;培养和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考、交流表达和团队合作等能力;达到综合性、高层次、复合型地学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提高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