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秀霞 《全科护理》2013,11(2):157-158
[目的]探讨左侧头低位颈外静脉采血应用于婴幼儿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要采血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选择头皮或四肢静脉采血,观察组采用左侧头低位颈外静脉采血,比较两组婴幼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采血标本达标率、皮下淤血率及婴幼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采血达标率高于对照纽(P〈0.05),皮下淤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婴幼儿家属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头低位颈外静脉采血较传统采血穿刺成功率高、标本达标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循证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96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患儿作为对照组,另选2017年2月~2017年10月105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患儿作为观察组。在穿刺过程中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96.2%)显著高于对照组(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显影仪在婴幼儿四肢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婴幼儿行四肢浅静脉穿刺时,对照组采取传统盲穿的方式穿刺,观察组在静脉显影仪下行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儿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纠纷的发生率及家属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因穿刺发生的护患纠纷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静脉穿刺技术中应用静脉显影仪,可以提高婴幼儿四肢浅静脉的一针穿刺成功率,节约护士穿刺时间,减少穿刺纠纷的发生,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休克患者急救时应用头低脚高位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方法将40例行颈外静脉穿刺的休克急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行颈外静脉穿刺,试验组采用患者头低脚高位(头低15°)行颈外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时间。结果试验组在1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低脚高位颈外静脉穿刺法在休克患者急救中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ED随身灯在小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2例儿科住院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2例,观察组使用LED随身灯辅助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行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总耗时、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总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穿刺技术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LED随身灯能提高小儿四肢浅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减少穿刺耗时,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法的应用效果,提高婴幼儿静脉穿刺质量.方法 将1 134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12例)和对照组(522例),分别选用肘正中静脉穿刺和头皮、四肢浅静脉穿刺.结果 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婴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法,具有缩短选点时间、操作简便、患儿的痛苦小、安全、对血管的损伤小、无并发症等优点;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信心,缩短患儿哭闹时间,患儿家属更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士进行梯队管理减少婴幼儿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将门诊注射室实施静脉输液治疗的120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静脉输液护理干预;观察组在静脉输液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将护士进行梯队管理。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输液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门诊注射室护士实行梯队管理,高年资护士对静脉治疗进行督察指导,有利于提高其工作责任心,提高了婴幼儿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减少了婴幼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成像仪在门诊手足口病患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门诊输液的3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观察组采用血管成像仪辅助外周静脉穿刺;比较两组静脉穿刺时间、等候输液时间、穿刺成功、家属满意度、护理投诉和护理纠纷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时间、等候输液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投诉及护理纠纷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血管成像仪,对目视法穿刺困难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能显著缩短静脉穿刺时间及等候输液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从而降低护理投诉及纠纷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静脉显影仪引导下患儿静脉穿刺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静脉显影仪引导下进行静脉穿刺输液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时间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一次穿刺成功率、针管滑脱或堵塞率,患儿治疗依从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针管滑脱或堵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静脉显影仪引导下患儿静脉穿刺输液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静脉输液患儿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1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比较2组的输液穿刺耗时、疼痛、配合度、穿刺成功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各年龄分组的穿刺耗时均短于对照组,主观、客观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配合度好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在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穿刺技术、心理护理、输液质量等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减轻输液患儿的不良情绪,提高的配合度,改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PICC治疗的109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置管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区管理、操作熟练度、文书记录、消毒隔离、导管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疗考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进行风险管理可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场景分析法在减少门诊输液护理风险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门诊行静脉输液的3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0例。对照组输液期间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输液期间应用场景分析法实施护理。分析两组穿刺依从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输液意外发生率、家属投诉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穿刺依从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意外发生率、家属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场景分析法能有效提高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穿刺配合度,降低输液意外事件,提高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循证护理在减轻小儿静脉输液疼痛中的应用效果。选择行静脉输液治疗的2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按常规输液流程进行输液,试验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案,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试验组患儿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可有效减轻小儿静脉输液中的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法的应用效果,提高婴幼儿静脉穿刺质量。方法将1134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12例)和对照组(522例),分别选用肘正中静脉穿刺和头皮、四肢浅静脉穿刺。结果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肘正中静脉采血法,具有缩短选点时间、操作简便、患儿的痛苦小、安全、对血管的损伤小、无并发症等优点;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信心,缩短患儿哭闹时间,患儿家属更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视听分散方法在接受静脉穿刺婴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本院门急诊输液室进行静脉输液的160例按婴儿来输液的时间先后编号,采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干预组在进行手或足静脉穿刺中采用视听分散法对婴儿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及护理方法,比较2组婴儿穿刺前后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哭闹时间、穿刺时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低,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听分散方法能有效缓解婴儿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提高治疗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接受输液的儿科患儿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家属满意度、治疗依从性、疼痛评分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及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幼儿头皮静脉逆向穿刺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小儿外科需行头皮静脉穿刺术患儿2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顺向脉穿刺法;观察组采用逆向穿刺法,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成功率、回血率、回血时间、穿刺疼痛程度、满意度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成功率与回血率高于对照组,穿刺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对于治疗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头皮静脉逆向穿刺有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成功率与回血率,易于固定,减少穿刺疼痛及其并发症,提高舒适度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田立玉 《妇幼护理》2024,4(7):1586-1588
目的 探讨轻疼痛静脉穿刺及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在我院接受静脉穿刺的 100 例患儿 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静脉穿刺 及护理,观察组采取减轻疼痛静脉穿刺及循证护理。分析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患儿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VAS 评分及不 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的家长满意度、患儿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时、拔针 时 VAS(视觉疼痛评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肿或淤血、穿刺点出血、意外拔管、皮下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减轻疼痛静脉穿刺及循证护理能够减轻疼痛程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留置静脉穿刺针后外周静脉分层级管理用于儿科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静脉留置针后予以常规护理的45例患儿为对照组,2018年6月~2019年6月静脉留置针后予以外周静脉分层级管理的50例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静脉穿刺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患儿舒适度、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为78.00%,高于对照组的57.78%(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的20%(P0.05);观察组患儿舒适度、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科患儿静脉留置针后予以外周静脉分层级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可明显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患儿舒适度和家属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患者3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4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成功率、固定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患儿反复穿刺发生率、针头脱落发生率、液体渗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头皮静脉输液患儿的穿刺成功率和固定成功率,不良事件少且安全性高,更易为患儿及家属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