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院近两年行胸腹部磁共振检查278例,其中图象质量不符合要求及扫描失败19例,我们对于由护理原因引起的扫描失败者进行原因分析,并加强检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护理,制定改进措施,从而提高了图象质量及检查的成功率。1临床资料我院使用的是GE公司生产的1.5 T signa磁共振机。本组病例278人次。年龄9~88岁;胸部62例、腹部216例,其中增强扫描43例。结果示:图象质量不符合要求及扫描失败者19例。其原因有:心理因素、金属异物、病人不合作、检查部位准备不到位、心脏电极位置放置不当、呼吸门控放置不当、增强检查病人准备不充分。针对以上失败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联合ABC情绪护理对行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行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2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呼吸训练联合ABC情绪护理;比较两组检查完成所需时间、一次性检查成功率、伪影发生率、不良反应及护理前后焦虑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观察组检查完成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一次性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伪影发生率、检查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吸训练联合ABC情绪护理应用于行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患者中,有利于稳定其不良情绪,减少应激反应,缩短检查时间,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陆菊珍 《护士进修杂志》2013,(23):2182-2183
目的总结3.0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接受3.0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340例,检查前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干预和规范的呼吸屏气训练,检查中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和高压注射器的使用,检查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结果本组340例中336例检查成功,图像质量好。31例家属参与配合屏气,其中3例仍屏气配合差而失败,5例幽闭恐惧症中4例经护理干预顺利完成检查,1例护理干预无效而失败。结论对3.0T磁共振腹部动态增强扫描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可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情绪,更好地配合呼吸屏气,提高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程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对肝脏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不良反应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肝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和图像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图像伪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肝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患者进行全程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能够取得较高的图像质量,有助于增加临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2006年1~12月,我们对360例磁共振增强扫描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行MRI增强扫描患者360例,男192例,女168例,年龄1~88岁,平均50岁.其中头部检查150例,脊柱检查120例,腹部检查90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常规组各18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总结儿童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检查的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科行心脏MRI增强检查的22例患儿全过程进行护理干预,充分发挥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根据患儿各自疾病特点和性格特点,进行相关有针对性的护理,以确保患儿充分的配合检查,且保证满足诊断需求。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检查,且所有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需求。结论:围绕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作用,在患儿检查的全过程实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保证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检出率观察。方法:将2015年8月-2020年8月间于我院经临床检查后疑似早期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超声检查以及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检查准确率。结果: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于100例患者中诊断出早期乳腺癌66例,良性病变34例,准确度为94%。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准确度较高,可有效提高该病症检出率,为后续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CT增强扫描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患儿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造影剂护理等.结果:本组病例中28例增强扫描效果佳,3例效果一般,1例效果差;轻度不良反应2例,无中度及重度不良反应.结论:在小儿CT增强扫描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是确保检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DCA管理预防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51例CT增强扫描患者作为传统护理组,采用传统护理进行干预.选取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51例CT增强扫描患者作为PDCA干预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用PDCA管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检查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T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应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8年9月收治行CT增强扫描的17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在增强扫描前均注射碘对比剂,统计对比剂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按照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对策。结果:176例患者中有10例因注射对比剂引起皮肤红疹、瘙痒、发热、寒战、胸痛、大汗等不同的不良反应。对于扫描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者,即刻停止用药,予以抗过敏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于检查结束后出现不良反应者,行抗过敏治疗并加强观察护理。患者经对症治疗护理后,有9例症状明显好转,1例痊愈,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CT增强扫描时对比剂所致不良反应不可避免,但检查前加强注意事项宣教能降低发生率。发生不良反应后,及时停药予以抗过敏对症支持治疗与针对性护理,能促进患者症状早日缓解,提高检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磁共振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368例磁共振扫描患者,经分析和评估后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扫描,图像质量优良。其中1008例(73.68%)患者出现焦虑和不安的心理;682例(49.85%)患者自觉注射部位有些凉意或热感;72例(5.26%)患者出现心悸、透不过气,经有效护理后,症状明显好转。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为患者顺利完成扫描、获得高质量图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对影像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1日~2018年12月1日行影像增强扫描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9年2月1日~2020年5月1日行影像增强扫描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FMEA。比较两组检查情况,检查时血压、心率异常情况、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检查时间、检查时血压、心率异常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研究组一次性配合完成检查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FMEA能够降低影像增强扫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检查时间,且减少检查时血压及心率异常发生,从而提升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改善CT增强扫描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251例CT增强扫描患者根据其具体情况,检查前1 d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前后采用SCL-90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CT检查,护理后SCL-90总分和单项得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针对性心理护理对于改善CT检查患者心理状态是很有意义的,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复发微小肝癌诊断当中使用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6月到2019年5月确诊的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采用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以及两者联合诊断,对检查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计算。结果: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联合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明显高于单独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发微小肝癌的诊断当中采用1.5T磁共振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成像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检查中的护理干预。方法:对46例盆底功能障碍所致便秘的患者进行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检查,检查前配合医师排除磁共振禁忌证,做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及提肛排便训练。检查中教会患者正确配合,及时、准确地完成指令性动作。检查完毕注意患者安全,观察造影剂排出情况。结果:46例患者经过护理干预顺利完成扫描,图像质量均优良,病灶显示清晰,均发现盆底结构功能异常。其中42例患者不完全排出造影剂,4例患者至检查结束未见造影剂排出,给予灌肠排出。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但可保证扫描顺利完成,提高图像质量和诊断效果,而且保证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顺利安全完成检查196例,2例经过再次训练后也配合良好,达到预期扫描效果。[结论]加强肝脏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护理是检查成功及病人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平扫、增强扫描下肝包虫的影像学表现,探讨磁共振诊断肝包虫病的正确率.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疑似肝包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对其进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之后进行手术,行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准,分析MRI检查下表现、诊断准确率.结果:病理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护理程序对141例腹部磁共振扫描患者进行护理。使检查顺利进行。方法收集资料,进行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结果 141例患者,138例完成检查,3例失败(1例装有心脏起搏器,2例幽闭恐惧症患者)。结论护理程序的运用使腹部磁共振检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在磁共振检查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5例乳腺疾病的患者进行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检查,扫描采用GE公司HDe 1.5T磁共振机配备8通道乳腺线圈进行检查,动态增强采用团注12时相扫描法检查。结果:25例乳腺病变均经过病理证实,其中恶性病变6例,动态增强曲线表现为Ⅲ型4例,Ⅱ型2例,良性病变19例,Ⅰ型曲线17例,Ⅱ型曲线2例。结论:乳腺动态增强曲线在磁共振乳腺疾病的诊断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合动态增强后的病变征象,对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正确性起到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乳腺病变病人进行术前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的重要性。[方法]154例乳腺病变病人中恶性病变116例,良性病变38例,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术前均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Discovery MR750 3.0T上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配合。[结果]154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检查,没有发生过敏现象。[结论]合适准确的护理配合可有效缓解乳腺病变病人进行术前磁共振检查时紧张、焦虑情绪,检查过程积极配合,可获得高质量的影像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