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448-4450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从我院出院的78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不行任何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和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各项观察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MMEF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呼吸症状、疾病影响和活动受限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呼气峰值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率(FEV_1/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FVC)情况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PEF、MMEF、FEV_1/FVC、FEV_1、FV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抑郁、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总均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COPD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戒烟行为和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4例吸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出院后3个月时2组戒烟情况,以及动脉氧分压(Pa 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改善情况。结果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戒烟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每日吸烟量减少支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 O2、Pa CO2、FEV1和FEV1/FVC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提高吸烟COPD患者戒烟效果,进一步促进患者肺功能康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给予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肺活量(VC)、第1 s用力呼气量(FEV_1)、第1 s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率(FEV_1/FVC)、呼气峰值速流(PEF)、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情绪状态、自我效能及健康生活方式[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结果:干预后,两组VC、FEV_1、FEV_1/FVC、PEF、MMEF、自我效能评分及HPLP-Ⅱ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情绪状态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OPD患者实施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其情绪状态,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促进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75.67%),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VC)、呼气峰值流速(PEF)及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9.18%)明显高于对照组(54.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使其肺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可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强治疗的信心,提高护理满意度,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项目管理的老年COPD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运动管理对患者呼吸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后病情平稳的老年COPD患者89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和干预组47例。对照组给予COPD标准化治疗和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患者干预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基于项目管理的运动管理模式。于患者出院时和干预3个月后患者在门诊复诊时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和运动耐力相关指标。结果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EF)均高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28、7.836、10.995、4.180;P<0.05),干预组VC、FVC、FEV1、最大呼气流速(PEF)、FEV1/FVC及MMEF均高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189、14.583、30.723、6.352、6.166、12.420;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VC、FVC、FEV1、PEF、FEV1/FVC及MM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063、7.234、16.902、5.596、2.640、7.295;P<0.05)。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和干预组6 min步行距离均较出院时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74、10.389;P<0.01),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4,P<0.01)。结论基于项目管理的医院-家庭过渡期运动管理可以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运动耐力,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全身性呼吸操对老年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全身性呼吸操对老年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全身性呼吸操进行锻炼,对照组采用常规锻炼.在入院时及出院前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肺功能,对两组肺功能指标值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随意通气量(MVV)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之比值(FEV1/FVC)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出院时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MVV和FEV1/FV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性呼吸操对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4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护理后比较两组疗效,在住院第2天和护理6个月后第1周对两组进行肺功能检测和6 min步行距离。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肺活量(VC)、呼气峰值流速(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FEV_1/FVC(用力肺活量)与6 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COPD稳定期患者给予及时的心理护理、营养护理、运动指导和呼吸功能锻炼等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预后,并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肺康复引导式教育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肺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属参与肺康复引导式教育训练。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百分比(FVE1%)、峰值流速(PEF)、肺活量(FVC)及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水平值,采用简式简明心境问卷(POMS-SF)、疲劳评定量表(FAI)、美国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态、疲劳感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FVE1%、PEF、FVC及MMEF、POMS-SF评分、FAI评分、SF-36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属参与肺康复引导式教育训练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健康状态及疲劳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用力肺活量(FVC)高于对照组(P0.05),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COPD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肺功能指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还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量化评估策略为基础的早期渐进式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神经肌肉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1日~2019年11月30日收治的214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以量化评估策略为基础的早期渐进式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肺活量(FVC)、峰值呼气流速(PEF)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神经肌肉功能[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分量表(FIM)]及随访1、3、6个月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FVC、PEF及FEV1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干预前(P 0. 01,P 0. 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FIM评分及随访1、3、6个月预后均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以量化评估策略为基础的早期渐进式康复训练,有利于机械通气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提高肺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进程和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前清蛋白(PA)、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病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AECOPD患者12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1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A、Hcy、hs-CRP水平和肺功能指标情况。根据AECOPD患者的预后分为好转组95例和加重组25例,比较两组PA、Hcy、hs-CRP水平和肺功能指标情况,并分析AECOPD患者PA、Hcy和hs-CRP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PA、Hcy、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和最大呼气流量(PEF)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组PA、Hcy、hs-CRP水平高于好转组,FVC、FEV1、MMEF和PEF低于好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的PA、Hcy、hs-CRP水平与FVC、FEV1、MMEF、PEF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AECOPD患者的PA、Hcy和hs-CRP水平较高,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为患者预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团队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选取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老年COPD患者,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出院时行常规出院宣教;观察组出院接受康复护理团队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6 min步行实验(6MWT)、第1秒用力呼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率、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及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团队干预模式能有效提高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卢晓华 《当代护士》2018,(9):141-144
目的探讨追踪式综合康复护理计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均给予追踪式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两组均护理干预6个月,测定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肺活量占整个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采用6 min步行测试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步行能力,采用George呼吸问卷(SGRQ)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组6个月干预期间COPD急性发作及再入院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FVC、FEV1/FVC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SGRQ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干预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干预期间观察组急性发作累计次数及再入院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追踪式综合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干预后患者步行能力及生存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COPD急性发作及再入院率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在改善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150例老年COP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综合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的FEV1、FEV1/FVC、MMEF、VC、6MWT、PEF水平。结果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150例老年COPD患者6 min步行实验、VC、FEV1、FEV1/FVC、MMEF、PEF指标均较干预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某院脑卒中患者98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试验组(n=49)、对照组(n=49)。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干预,试验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呼吸训练联合有氧运动进行干预,均干预2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量(PEF)、用力呼气肺活量(FVC)]水平、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FMA)。结果两组干预前FEV1、PEF、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2个月后FEV1、PEF、FVC水平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干预2个月后FMA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予以呼吸训练联合有氧运动实施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肺功能,改善其肢体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呼吸功能、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COPD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护理方式不同, 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3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予以延续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 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比较自理能力分级及评定表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SF-36)的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FEV1水平均高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分均高于干预前, 且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呼吸功能锻炼项目小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成立呼吸功能锻炼项目小组,由肺功能室护理技师、病房责任护士组成项目小组,对呼吸内科住院的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90例进行干预,系统规范化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落实健康教育、指导有效咳嗽咳痰训练等干预。经干预3月后对患者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及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呼吸峰值流速度(PEV)等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锻炼前相比,所有入选患者经呼吸功能锻炼后,患者CAT评分明显降低(P0.05),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锻炼前相比,所有入选患者经呼吸功能锻炼后,患者FEV1、FEV1/FVC、MMEF明显升高(P0.05),FVC、PEF明显升高(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项目小组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系统规范化干预,能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状态,减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745-3746
选取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43例纳入甲组,同时选取典型哮喘患者38例纳入乙组。对两组入选患者均进行肺功能检测,对比两组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25%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量(V25)、50%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量(V50)、75%肺活量时用力呼气流量(V75)、残气量(RV)、残总百分比(RV/TLC)、气道阻力(Raw)、比气道传导率(s Gaw)。结果两组FVC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FEV1、PEF、FEV1/FVC、MMEF、V25、V50、V75、RV、RV/TLC、Raw、s Gaw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典型哮喘患者相比较,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肺功能损伤较轻,故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防止肺功能的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