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以往采用的费克氏法,以及借助吸入定量惰性气体(乙炔,氧化亚氮)来测定心脏每分输出量的方法,由于操作复杂或结果不准确而未被临床所采用。近年来多采用染料稀释法或指示剂(能改变血液导电、光学或放射特性)稀释法来测定心脏每分输出量。目前经过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认为最好的染料是艾氏兰(T-1824)。1954年 Gilmore 氏及其同事首先报导利用氧化血红蛋白计来测定艾氏兰在血液中的分布。测定方法为向肘静脉注射0.5—1%T-1824溶液  相似文献   

2.
动脉导管未閉为临床上常見的心脏血管畸形之一。自从Gross氏在1933年首先成功的施行了結扎手术后,引起了对本病診断和治疗方面的极大兴趣。其发病率国內方氏等报告占其133例先天性心脏病統計中的23%,上海陈氏等报告占16.3%。国外Warburg氏报告900例中占13%。 .  相似文献   

3.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Serum CreatininePhosphokinase以下简称CPK),首先是1959年Ebaski氏应用此酶作为肌肉疾病的辅助诊断,以后不断的确定和扩大了此酶的诊断价值,196O年国外开始应用于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国内报告较少。儿科临床方面国内尚未见报告,我院生化科自1974年起采用Duma氏比色法,并加以改进。操作方法简便。我科自1975年来随意取样对各种疾病的住院病人100例进行测定共164人次,正常儿童10例,现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1896年Bleyer氏首創螢光摄影,1921年Boca-ge氏提出断层摄影术及1938年Ronneaux氏首先将螢光摄影与断層摄影結合成为断層缩影后,已为肺结核早期的诊断及早期发现空洞重要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报告較少。我們自制的断層縮影装置,按常規检查方法,所拍摄的断层缩影片与普通断层片作对照,并结合平片所见,以空洞检出为重点进行对比分析,就其診断价值及在临床应用上的优缺点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放射性同位素在肝病诊断上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文对此作一文献综述。肝的吸收排泄功能一、原理:肝脏对外来染料具有吸收排泄功能。早在1924年,Delprat 氏就应用孟加拉玫瑰红作肝功能测定,但其毒性较大,以后为四溴酚酰钠(B.S.P.)试验所代替。1955年,Taplin 氏等用碘标记孟加拉玫瑰红(Rose Bengal-Ⅰ~(131),以下简称 RBI~(131)),创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的肝功能试验。由于所用染料的浓度大为减低,因而克服了毒性反应太大的缺点,而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屠世忠 《药学学报》1957,5(2):107-112
远在1876年E.Fischer氏与A.V.Baeyer氏相继合成了氯化螢光素,而作为试剂用来检别有机含氨基化合物,则首见于F.Feigl等氏的报告,报告中指出有机含氨基化合物如脂肪族,芳香族的伯、仲、叔胺(主要为甲基叔胺)均能与氯化螢光素在无水氯化锌的作用下,缩合成Rhodamine型的染料,其反应式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化学工业如粘胶、橡胶、皮革、人造丝、染料等工业中,硫化氢对工人时常有所伤害。关于硫化氢对眼部之损害,1700年 Ramazzini 氏首先提出,清除地沟的工人工作数小时以上时,眼部即有刺激现象。Ranhine 氏(1936)于人造丝工厂中,两年內发现1598例之浅层点状角膜炎,除国外文献2外。袁佳琴等(1955)曾报告某染厂于通风不良之情况下,发生硫化氢之结膜炎与角膜炎。魏景文(1958)亦曾报告在染整厂所见的硫化氢眼中毒。夏贤闽(1959)报告某矿务局之废井中工人发生硫化氢中毒的眼症状。我院于1958年3月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俄国的物理学家氏发现了超声波,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先后应用于工业、农业、航海、军事、渔业及医学上并得到发展。超声波在医学上的应用大体分为治疗和诊断二方面,前者是利用电在动力上的应用——强力超声,后者是利用电在通讯上的作用——波的脉冲反射.1939年 Pohlmann 首先用  相似文献   

9.
<正> 在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中,行二级胆道造影,在Haenich等的报道中提到,1931年Mirizz氏首先应用于临床。1964年ChaPman等氏对90例胆囊结石的观察,认为手术时胆道造影正常也说明无结石的结论是可靠的。国内在1965年见到类似的报道。因此,此法应列为胆道术前一种常规。资料与方法本文搜集了我院近两年来资料较完整的术中胆道造影共20例,其中除4例系手术之前,先行小切口二级胆道造影外,其余16例系胆囊切除术中进行  相似文献   

10.
医学文献中本病于1870年 Clifford Allutt氏首先报告。1894年 Devic 氏报告一例,并指导其学生 Gaul 氏对本病作专题研究。于同年发表论文,认为视神经炎和脊髓炎同时存在的病例可命名为“视神经脊髓炎”。自此本病之名方确定。后人为纪念 Devic 氏,亦称之为 Devic 氏病,我国文献中1934年由张式溥氏首先报告一例,以后相继报告计23例,加上本例共24例。其中籍贯于河北省最多,西南各省尚无病例报告。爰将我们迫综观察了三年的一例报导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1.
Weber-Christian 氏病系1892年 Pfeifer 氏首先报告第1例(23岁女性病人)。其后 Gilchrist 及Ketron 二氏(1916)又以“Aunique Case of atrophyof tho fatty layer of the skin)为题报告第2例。及至1925年和1928年 Weber 及 Christian 二氏先后详细描述了第3例和第4例并命名”Reuapsinguo-usuoprative nodular panniculitis(Weber)及”Rela-sing febrile nodular nonauoporative Pannioulitis(Christian)。后来惯用 Weber Christian 氏病之称。本病于国内自江绍基等氏(1952)首先报1例以来,先后有孟宪镛氏(1956),陆正伟等氏(19  相似文献   

12.
改良的MGG染色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迈—格—姬(MGG)染色液,含有瑞氏和姬姆萨氏染料,为一种常用的染色液。我们利用高分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K_(30)。(Polyviny Lpyrrolidone K_(30), PVPK_(30))的增溶作用及不增加染料中电荷的特性,将其加入MGG染色液中,简化了配制程序,染料溶解充分,无沉渣,染色时间短,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早期青光眼的診断方法,目前在苏联所采用的彈力眼压曲线测定法,对以往用其他方法不能确定診断的早期青光眼有很大帮助。但目前尚缺乏国人眼压曲綫正常值。为此我們測定127例正常人彈力眼压曲綫。彈力眼压曲线测定法,首由費拉托夫氏于1928年提出,后經氏改良。氏用不同重量的氏眼压計砝碼来測定眼內压,并提出了眼內有調节眼压的局部反射装置学說,认为眼压的波动可以刺激調节装置的受納器,使調节装置发生反射性調节。以后,他在长期的临床及实驗工作中又发展了这个学說,认为眼压調节装置由四个部分組成,由低級至高級依次为:局部調节装置;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上颌骨骨髓炎是比較罕見之疾患。国外1876年由Klementowsky氏首先报告,至1939年AsherSon氏統計嬰儿的上頜骨骨髓炎,于文献中报告者約有70例,此外他本人报告4例,国内1956年刘馥庭氏报告1例,1957年宋全衡氏报告3例,1958年狄曾姑氏报告1例,同年杜念祖氏报告3例  相似文献   

15.
华弗两氏综合病征系1844年 Voelcker 氏首先记载,1911年 Waterbouse 氏,1918年 Friderichsen氏收集病例,详细分析,定名为华弗两氏综合病征。1916年 Maclagen,Cooke 氏从本病患者血液中培养出格兰氏阴性脑膜炎双球菌,1944年 Marland氏解剖尸体时,发现肾上腺出血,进一步阐明了本病原委。最初本症只限于脑膜炎双球菌性败血症伴发急性肾上腺机能衰竭,而有典型的发绀,紫瘢、高热、血压降低,昏迷而无显明脑膜刺激症状者。近年观察,除脑膜炎双球菌外,溶血性链锁状球菌  相似文献   

16.
放线菌病系牛型放线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肉芽肿;形成瘘管后可排出含硫磺颗粒的脓液。本病于1877年首先由 Bollinger 氏在牛的面颈部发现,同年 Hartz 氏从牛大腭病的病理组织中发现致病菌,并命名为放射菌病(Actinomycosis)。1878年 Israel 氏在人身上亦发现此病,七年内收集了37例,并于1891年与 Wolff 氏首先分离出牛型放线菌(Aetinomyces Bovis),并证实该菌是属于厌氧性,而且人与牛的放线菌病属于同  相似文献   

17.
血液浓枸椽酸钠反应又名 K 反应或工藤氏反应(以下简称 K 反应),系1949年日本工藤氏首先发表,在国内于1954年由兰航氏首先介绍,为进一步明确其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现将我院住院治疗出院的626例肺结核患者在同一时期所作 K 反应及血沉的结果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肠道气囊肿病(Pneumatosis intestinalis)是一较少见疾患。1730年首先由Du Vernol氏报告人类的病例。1933年我国文献中董秉奇及艾思光二氏最早报告二例。此后,文献中偶见有零星报道。1959年张家吉及冯耀卿二氏报告二例,并收集国内文献中的10例共12例作了分析。1962年和毓天氏报告昆明地区六例,为国内文献中病例最  相似文献   

19.
1952年 Lederberg 氏首先提出名词“质粒”为细菌的染色体外遗传物质。第一个发现的质粒是存在于大肠杆菌 k—12株内的 F1因子,随后陆续发现了不少质粒,据 Novick 氏1974年所整理,天然存  相似文献   

20.
<正> 热原的鲎试验法,自1972年 Cooper 氏首先应用于注射剂检查以来,国外已积累了许多资料。它与家兔法比较具有方法简便、快速、可靠、灵敏度高,且能定量,无生物差异等优点。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已批准用它代替家兔法进行医疗器械和一些药品热原检查。美国药典ⅩⅩ版已收载鲎试验为测定细菌内毒素(即热原)浓度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