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琼香 《河南中医》2014,(11):2219-2220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高血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肝性脑病高血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6例,两组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另给予传统保留灌肠法治疗,观察组在结肠透析后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2%,观察组有效率为92.3%,两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透析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高血氨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石军颗粒(清开颗粒)经结肠途径治疗仪灌肠治疗代偿期肝硬化轻微肝性脑病(MH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同时予石军颗粒经结肠途径治疗仪灌肠,对照组采用石军颗粒常规灌肠;两组疗程均为14天。观察空腹血氨(NH3)、NCT-A和NCT-BC改善情况。结果①NCT-A和NCT-BC与血氨正常与否无关(P〉0.05);②治疗后,两组的NH3、NCT-A及NCT-BC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P〈0.01),治疗组NH3和NCT-A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血氨不能作为轻微肝性脑病诊断标准;②石军颗粒经结肠途径治疗仪灌肠治疗代偿期肝硬化轻微肝性脑病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肝性脑病施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并对相应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肝性脑病患者121例并按照随机取样的原则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在一般西医综合疗法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及口服并用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乳果糖保留灌肠。两组疗程均为7天,并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氨、肝功能及临床疗效变化情况来确定相应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且相应的治疗统计数据具有很强的临床医疗参考价值。结论:对肝性脑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药灌肠治疗肝性脑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采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通下解毒中药(大黄、芒硝、厚朴、乌梅)灌肠治疗,对照组加用乳果糖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5%,明显高于对照组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清醒时间明显缩短,且血氨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木脑液灌肠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肝性脑病的西医综合疗法,包括限制蛋白饮食、保肝、抗肝性脑病、维持电解质平衡、防止感染等,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木脑液灌肠,每天2次,连用7天;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灌肠,每天2次,连用7天。经过1周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意识状况、血氨、内毒素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意识状况的改善、血氨及内毒素的下降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木脑液灌肠对治疗肝性脑病有着显著的效果,在肝性脑病患者临床治疗中,是一种安全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性脑病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氨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筛查肝性脑病抑郁症患者,以柴胡疏肝散干预治疗,用干化学直接显色测定法测量静脉血氨值,通过临床症状量表、静脉血氨值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比较,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在临床症状总积分、静脉血氨数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能改善肝性脑病抑郁症病人临床症状、恢复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黄煎剂保留灌肠对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内毒素、血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MHE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MHE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乳果糖保留灌肠,观察组加用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内毒素、血氨水平及数字连接试验结果,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毒素、血氨水平、NC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中施以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体内的内毒素、血氨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及护理观察肝性脑病患者的血氨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基础治疗联合大承气汤保留灌肠)40例和对照组(基础治疗)40例,于治疗后Oh、72h、120h、168h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血氨浓度检测及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Oh、72h、120h、168h血氨(单位μg/d1)分别为168.7±25.6、103.4±19.5、40.5±9.8、37.4±6.3,对照组则分别为172.7±26.5、101.7±22.3、75.8±16.8、68.4±6.3,两组治疗后120h和168h血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能降低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中药灌肠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静脉滴注治疗,共治疗3 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氨值,观察记录每例患者从出现意识障碍到神志清醒的时间,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清醒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2组治疗后血氨值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氨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灌肠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能有效缩短肝性脑病患者病程,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养阴化痰息风方治疗反复发作性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反复发作性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利福昔明及乳果糖治疗,治疗组予养阴化痰息风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期间肝性脑病发生次数、比较数字连接试验及血浆血氨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74例,治疗组37例,对照组37例。2治疗期间,治疗组肝性脑病的平均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NCT-A试验时间、DST试验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NCT-A试验时间、DST试验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氨(NH3)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血氨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化痰息风方治疗肝性脑病,可明显减少本病的发作次数,降低血氨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灌肠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中选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内科综合治疗,再给予对照组患者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而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再加用中药灌肠,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氨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趋势更明显,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患者清醒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高达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有利于稳定患者血氨水平,缩短患者清醒时间,延长患者生存期,充分显示了中西医结合优势,造福大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结肠水疗联合中药汤剂结肠给药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80例,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予结肠水疗联合中药汤剂结肠给药,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氨值。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血氨值均降低,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水疗联合中药汤剂结肠给药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消胀散治疗肝源性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肝源性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乳果糖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联合消胀散敷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腹胀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天后腹胀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天腹胀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灌肠联合消胀散治疗肝源性腹胀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患者腹胀显著缓解,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药灌肠联合醒脑静治疗肝性脑病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敬小华 《陕西中医》2010,31(2):179-180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醒脑静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择肝性脑病患者4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26例给予中药灌肠联合醒脑静静滴,对照组22例予乳果糖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为77.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清醒时间及NCT、血氨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醒脑静治疗肝性脑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通腑醒脑汤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45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西医综合治疗(保肝、降酶、退黄,降血氨)的基础上,对照组用乳果糖口服并保留灌肠,治疗组通腑醒脑汤口服并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对照组为68.2%,治疗组平均清醒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血氨下降也更为明显(P<0.05).结论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通腑醒脑汤治疗肝性脑病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孟青芳 《四川中医》2013,(8):110-111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后中药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择肝性脑病患者5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给予结肠透析后中药灌肠联合醒脑静静脉输液,对照组23例予食醋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为77.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清醒时间及NCT、血氨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肠透析后中药灌肠联合醒脑静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对内毒素、血氨水平的影响。方法: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内毒素、血氨水平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内毒素含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氨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BIL、ALT、ALB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可有效降低内毒素及血氨水平,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位结肠透析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CKD3)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位结肠透析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尿素氮、血清肌肝、尿酸水平改善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结肠透析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可明显改善CKD3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灌肠治疗,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氨、肝功能改善情况(ALT、ALB、TBIL)及患者苏醒时间、数字连接实验(NC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9%)明显高于对照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且治疗组患者完全苏醒时间及NCT所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完全苏醒时间,降低血氨浓度,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观察组加用中药灌肠。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氨及肝功能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