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及20名正常人,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STI技术测量左室长轴各节段及短轴切面(二尖瓣、乳头肌、心尖),各节段从心电图QRS波起始至收缩期峰值的纵向应变(Tssl)、径向应变(Tssr)、环向应变的达峰时间(Tssc)。并计算位于同一平面的所有节段达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径向应变、环向应变的时间标准差(Tssl-SD、Tssr-SD、Tssc-SD),及测量同一平面任意两节段最大达峰时间差值(Tssl-diff、Tssr-diff、Tssc-diff),并进行分析。结果 DCM组与正常组相比,LVEDd、LVEDV、LVESV均显著增加(P〈0.05),LVEF显著减低(P〈0.05);Tssl-SD、Tssr-SD、Tssc-SD、Tssl-diff、Tssr-diff、Tssc-diff显著增加(P〈0.05)。结论 DCM患者左室心肌存在收缩不同步运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为定量评价DCM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的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择312例疑诊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49例)和冠心病组(16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累及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分别检测并比较血清尿酸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尿酸水平[(430.47±99.61)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297.31±62.3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血U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间血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发病与尿酸水平无关。结论高尿酸与冠脉病变程度无关,与冠心病的发生,在较正其他危险因素后,可能非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脂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冠心病(CHD)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排除糖尿病的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冠心病诊断标准为冠状动脉至少一支血管狭窄程度≥50%。将80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50例)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根据冠脉造影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26例)、双支病变组(27例)、三支病变组(27例)。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80例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内脂素和MMP-9水平。结果 ACS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脂素和MMP-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S患者血浆内脂素和MMP-9高于与稳定型心绞痛(P〈0.05),三支病变组内脂素与MMP-9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单支病变组高于对照组(P〈0.05)。内脂素水平与MMP-9水平显著正相关(r=-0.763,P〈0.05)。结论内脂素、MMP-9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且对冠心病的诊断及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估效果。 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邓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80 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及同期 80 例健康体检者, 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超声斑点追踪术技术检查,分析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估效果。 结果:术前观察组收缩期纵向应变(LS)、圆周应变(CS)、径向应变(RS)在前间隔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间 隔中间段、前壁心尖段的峰值水平均较对照组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 1 个月、3 个月,患者各节段应变峰值水平 逐渐上升。术后 3 个月,观察组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间隔基底段节段 LS 峰值水平较对照组高,前壁心尖段 节段 LS 峰值水平较对照组低;前壁基底段节段 RS 峰值水平较对照组低,前间隔基底段节段 RS 峰值水平较对照组 高;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节段CS峰值水平较对照组高,前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节段CS峰值水平较对照组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术可有效评估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的左 室收缩功能变化情况,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技术以及基于此技术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技术,定量测量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时心肌各节段各时相运动速度与位移,进而分析不同部位起搏时心肌运动的变化。方法选择心尖部(RVA)起搏患者20例及间隔部(RVS)起搏患者20例,在静息状态下,同步记录磁频心电图,TVI模式下获取标准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和左室长轴观的彩色组织多普勒图像并储存,应用心尖四腔观获取右室游离壁,室间隔和左室侧壁的时间-速度曲线,应用心尖二腔、左室长轴观获取左室前壁、下壁、左室前间隔和后壁的时间-速度曲线,测量各节段心肌基底段、中段的收缩速度及最大位移并分析。结果不同心肌节段的最大位移:RVA组与RVS组组内同一室壁均为基底段〉中段(P〈0.05),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心肌节段收缩峰值速度:在RVS组同一室壁均为基底段〉中段(P〈0.05),在RVA组仅左室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为基底段〉中段(P〈0.05)。③RVS组与RVA组在起搏器植入一周时二维超声参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部位起搏心肌运动的初步特征为:RVS组同一室壁心肌运动速度和位移从基底段至中段呈梯度样减低,而RVA组在部分心肌节段心肌运动速度的梯度消失,位移梯度不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分析冠心病(CAD)不同程度冠脉狭窄缺血心肌及心梗后缺血心肌纵轴方向运动速度、运动位移、应变及应变率的特点,评价其对不同程度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CAD患者采用TVI技术检测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轴方向运动速度及运动位移、组织形变及形变速率,并比较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组织追踪成像(TTI)、应变(SI)及应变率成像(SRI),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随着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狭窄程度加重,TVI各曲线变得紊乱,收缩期波峰显著降低,非心梗1级组、2级组、3级组及心梗组各收缩期峰值参数逐渐降低,心梗组明显下降(P〈0.05)。运动立称(SD)、运动速度(SV)各组间比较:心梗组与非心梗1级组、心梗组与非心梗2级组比较,左前降支所支配的各基底段、中间段及前壁心尖段SV、SD均降低(P〈0.05);非心梗3级组与1级组比较,3个节段(前间隔基底段、前壁基底段及中间段)SV、SD降低(P〈0.05);心梗组与非心梗3级组比较,11个节段SV、SD降低(P〉0.05)。S、SR各组间比较:心梗组与非心梗1级组比较,11个节段组织应变(S)、应变速度(SR)降低(P〈0.05);心梗组与非心梗2级组比较,除侧壁心尖段外,余10个节段S、SR降低(P〈0.05);心梗组与非心梗3级组比较,5个节段(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及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S、SR降低(P〈0.05);非心梗3级组与1级组比较,5个节段(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及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S、SR降低(P〈0.05)。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缺血心肌节段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组织追踪成像、应变及应变率成像四项收缩期峰值参数逐渐减低,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4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4月—2010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 795例,从中选出45岁以下冠心病的所有患者175例作为A组。选择2007年4月—2009年4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98例,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从中选出6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464例作为B组,进行对比分析,对45岁以下冠心病的临床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A组男性、吸烟、吸安纳咖、血脂异常、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和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而A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均低于B组(P〈0.01)。A组患者单支病变高于B组(P〈0.01),A组单支病变中前降支有50例(87.7%);A组三支病变、双支病变、右冠脉、旋支病变及侧支循环建立比例低于B组(P〈0.05或P〈0.01);左主干病变、前降支病变及冠脉狭窄程度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无意义病变A组高于B组(P〈0.01)。结论 4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多数以急性心肌梗死就诊;与男性、吸烟、体力活动少、处于高度紧张和工作压力大、血脂异常及有冠心病家族史者关系密切,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多数为局限性病变;约一半为单支病变,且以前降支单支病变为主;部分患者冠脉造影未见有意义病变,且以心肌梗死为主;2支及3支病变、右冠脉及旋支病变、侧支循环建立比例低于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及前降支病变、左主干病变与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钠浓度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检查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比较各组血清钠浓度。结果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血清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双支和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钠浓度和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血清钠浓度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血清钠浓度与动脉硬化其他危险因素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将90例CHD患者分为两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3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56例。另设对照组30名,为健康体检者。以分析法检测其空腹血浆Hcy水平。同时根据冠脉造影进一步将观察对象区分为单支病变组(31例)、双支病变组(29例)和多支病变组(30例)。结果CHD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CS组显著高于SA组(P〈0.05);多支病变组Hcy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1),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CHD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增高,且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冠脉病变支数而增加,是CHD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尿微量白蛋白与慢性冠脉病(CAD)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确诊为慢性冠脉病的患者132例为CAD组,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48例为对照组。收集基本资料,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计算Gensini积分。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单支、双、三支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三支病变组与单支、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尿微量白蛋白为CAD的独立危险因素;Gensini积分与尿微量白蛋白具有相关性,二者相关系数r=0.921(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微量白蛋白尿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在冠心病(CHD)患者室壁运动探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肇庆市 高要区人民医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29 例已确诊的 CHD 患者(CHD 组)及 41 例健康者(对照组), 用 STI 技术对其两腔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及三腔切面 18 节段的纵向峰值应变(LS)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对照组 LS 最高是心尖段,最低为基底段,从心尖段到基底段呈现为梯度逐渐减低。CHD 组 18 节段的 LS 与对照组相比, 均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TI 技术能够对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进行客观、无创且快速的定 性、定量分析,在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何小莲  余修龄  张瑾 《中医药研究》2014,(3):308-308,333
目的 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与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女性冠心病病人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指导冠心病的辨证论治.方法 按研究标准纳入97例女性冠心病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纳入85例年龄层次相当的有室性早搏的健康女性体检者,以上两组均运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窦性心率震荡指标.结果 女性冠心病组HRT的初始值(TO)水平高于对照组,震荡斜率值(T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冠心病组不同证型间比较,标实证组与本虚证组TO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实组高于本虚组;三支病变组的TO 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与三支病变间TO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水平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结论 TO、TS 水平与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以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②TO、TS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指导冠心病的辨证论治。方法:按研究标准纳入131例冠状动脉造影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根据造影结果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分组。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6及hs-CRP水平。结果:①对照组与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IL-6、hs-CRP水平高于冠脉正常组;②冠心病组不同证型间比较,心血瘀阻证、痰浊内阻证及寒凝心脉证IL-6、hs-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证型,其中,心血瘀阻证>痰浊内阻证>寒凝心脉证。心气虚弱、心肾阴虚及心肾阳虚证型间IL-6、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③IL-6水平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支病变>双支病变>单支病变;三支病变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与单支病变、三支病变间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④冠脉完全闭塞组IL-6、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与重度狭窄两组在IL-6、hs-CRP水平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IL-6、hs-CRP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以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②IL-6、hs-CRP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做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中医证侯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胸痹严重程度、心功能以及临床炎症指标的关系。方法:观察63例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其中医证侯积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胸痹严重程度、心功能以及白细胞介素(IL)一6、肿瘤坏死因子(TNF)一0l及CD4+/CD25’、总胆红素的关系。结果:A组(冠脉狭窄t〉75%)患者冠心病心绞痛严重程度分布:轻度6.98%,中度39.53%,重度53.49%。B组(50%≤冠脉狭窄〈75%)患者轻度40.00%,中度50.00%,重度10.oO%。A组较B组患者严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中医证候积分较B组高(P〈0.05),A组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较A组单支病变高(P〈0.05),A组双支病变较B组双支病变高(P〈0.05)。A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WF)水平较B组低(尸〈0.05)。A组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患者的CD4+/CD25’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纽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三支病变(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患者的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胸痹严重程度、心功能、临床炎症指标有一定的关联性,中医证候可结合,临床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2014年11月诊治的4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40例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根据两组的应变率(SR)、应变(S)、心肌速度(Vs),找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的价值。结果:纵向的缺血节段速度平均值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非缺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心尖段、中间段、基底段的缺血节段应变平均值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但是应变率平均值仅在基底段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而应变率平均值在心尖段、中间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径向应变率平均值、应变、缺血节段速度明显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而非缺血节段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VI技术可以成为无创的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有效指标,准确性较高、稳定性较强,检查结果正确,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资料完整患者63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单支病变23例,双支病变19例,三支病变21例,组间年龄、性别具有可比性。结果三支冠脉病变组与单支冠脉病变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支冠脉病变组与单支冠脉病变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越高,冠脉病变越广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寻求辨证防治冠心病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40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不同证型、证型相兼虚实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的关系。结果 405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由多到少排列为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阴虚证气滞证寒凝证阳虚证。冠状动脉单支病变126例(31.1%),双支病变135例(33.3%),三支病变144例(35.6%)。血瘀证和痰浊证以三支病变为主,气滞证以单支病变为主(P0.05);气虚证、阳虚证、气滞证及血瘀证的Gensini计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一证型的单支病变最多,复合证型的双支、三支病变较多(P0.05);实证中单支病变最多,虚证以双支病变最多,本虚标实证则以三支病变最多(P0.05);Gensini分数随着兼夹证的增多而增大(P0.05)。结论冠心病中医不同证型间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存在差异,随着证型兼夹增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葱白治疗急性心梗的效果.方法 将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空白模型组,葱白提取物治疗组,硝酸甘油治疗组,获取各组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图像,测定径向应变.结果 与空白模型组相比,葱白提取物组左室RS有所提高(P<0.05);与硝酸甘油组相当.结论 斑点追踪技术可定量评价大鼠急性心梗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法观察速效救心丸对心血瘀阻证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心肌供血的干预作用。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的101例前降支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中医辨证为心血瘀阻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47例,并分为前降支单支病变亚组和多支病变亚组。两组均常规每日服用拜阿司匹林100 mg,治疗组服用速效救心丸每次5粒,3次/日,对照组服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每次10 mg,3次/日,两组均连续服用6个月。将左心室图像划分为17节段,以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方法评估不同心肌区段治疗前后的心肌供血改变情况。结果与本亚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病变亚组第7(左心室中部前壁)、13(左心尖部前壁)、14(左心尖部室间隔)节段心肌供血降低(P0.05),治疗组多支病变亚组第13、14、16(左心尖部侧壁)、17(左心尖部)节段心肌供血降低(P0.01),治疗组前降支单支病变亚组第11节段(左心室中部下侧壁)心肌供血增加(P0.05)。与对照组同亚组同期比较,治疗组多支病变组治疗后第16节段心肌供血降低(P0.05)。结论速效救心丸可改善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期前降支单支病变患者心室中部下侧壁心肌供血,速效救心丸和硝酸异山梨酯片均不能有效改善冠脉临界病变多支病变患者心肌供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的CHD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6例。选40例健康者为对照。另根据动脉造影结果将80例CHD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20例)、双支病变组(34例)、三支病变组(26例)。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同时检测CRP和HCY的水平进行分析。结果:CHD患者血清CRP和HCY的水平与健康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AMI、UAP、SAP三组相比较CRP和HCY的水平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血清CRP和HCY的水平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依次增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和HCY的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变支数有关,提示血清CRP和HCY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