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新型继电保护装置特别是微机保护的推广应用,对相应的测试技术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的开发与应用对提高继电保护测试水平、防止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不正确动作、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研究了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保护测试装置的软件和硬件,还阐述了整个软件设计思路和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双CPU的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新型继电保护装置特别是微机保护的推广应用,对相应的测试技术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的开发与应用对提高继电保护测试水平、防止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不正确动作、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研究了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保护测试装置的软件和硬件,还阐述了整个软件设计思路和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吴忠 《供用电》1998,15(2):20-21
目前微机保护在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应用得越来越多,也代表了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WXH—11、WXH—15型微机保护是华北电力大学研究开发的第二代微机保护。该装置系用单片机实现的多CPU成套线路微机保护,各CPU分别独立完成高频保护、距离保护、零序保护和重合闸功能。该装置在电网继电保护中运用广泛,功能及性能也日趋成熟,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就其中几个问题作简要分析并提出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已有数年的生产和运行的历史,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优越性也逐渐为生产和运行部门所认识。从实际的情况看,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不仅在快速,灵敏等方面达到和超过传统的保护装置,而且在安全,可靠方面也能基本满足用户的要求。由于设计部门和制造部门的努力,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已从线路保护开始推向元件保护和其它保护。在目前的开发工作中,通常采用一种产品一种结构的办法,无疑这种方式在硬件装置的设计和制造中增加了很多的重复劳动,为了发挥微机保护可编程的特点,加速推广微机保护的应用,我们认为有必要开发研制通用硬件,这样对研究部门或生产及用户单位均有益处,并且有助于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系列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5.
微机保护测试仪需考虑的若干关键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发展历史,然后分析了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的性能特点,重点对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如测试信号的产生和处理、暂态特性、电源电压自动跟踪技术、试验数据规范化管理、建立特殊仿真数据库等,最后对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软硬件技术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华 《电力建设》2001,22(5):44-0
由于微机型继电保护与常规保护比较起来有许多优点,微机型继电保护取代常规保护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因此,就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的硬件结构、软件算法、抗干扰措施、串行通信等软硬件技术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微机继电保护的缺陷,开发了一种基于新型DSP芯片TMS320F2812的微机继电保护平台。对微机继电保护类装置的主要产品形式: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硬件的组成结构及各个主要模块进行了分析。围绕DSP构建的硬件平台、实现的保护和测控功能等方面介绍了微机保护平台的配置方法,最后介绍了微机保护平台软件编程的主要内容并给出了具体的流程图。该保护系统简单、可靠、便于维护,是一个统一的软硬件平台,可根据用户的需要方便地配置为各种不同的保护测控类型。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发展历史,然后分析了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的性能特点,重点对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几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如测试信号的产生和处理、暂态特性、电源电压自动跟踪技术、试验数据规范化管理、建立特殊仿真数据库等,最后对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在矿用电网漏电保护方面的相关工作。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实际产品开发中硬件和软件的设计,阐述了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概要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0.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能根据用户需要灵活增减以及改变保护设置,使得维护和调试更方便、灵活。依据相关设计手册和规范条文,详细介绍了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在工程应用中的线路差动保护、变压器差动保护以及后备保护的整定计算及原则,可为类似的整定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的电力电子设备引入了新的故障特征,对继电保护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继电保护技术难以适用。主动探测式保护利用可控的电力电子设备生成特定的探测信号,引入了更为清晰明确的故障特征,可以构造更为简便、灵敏、可靠的保护新原理。基于扰动的故障分析方法为主动探测式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为主动探测式保护提供了应用基础。针对主动探测式保护的具体实现方案,详细分析了探测信号的选择、生成、注入时机和处理等关键技术,归纳整理了主动探测式保护在直流系统和新能源发电等典型场景下的应用。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工程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评述,期望能为主动探测式保护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电压互感器二次单相断线、两相断线不同断线方式下的电气特点和对保护装置的影响,进一步论述了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压互感器二次断线时对断线闭锁的要求、判别逻辑以及保护采取的措施和目前电压互感器二次断线逻辑存在的问题,对电压互感器二次断线问题提出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特性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工程实际中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问题,针对变压器差动保护,利用Matlab软件,在建立单侧电源110 kV双圈变压器简单电力系统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变压器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仿真分析。探究了励磁涌流与剩磁及合闸初相角之间的关系以及励磁涌流中的谐波含量情况。基于此,采用二三次谐波制动及常规比率制动保护原理,研究了差动保护装置的动作特性。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整定保护装置参数,并获取测试数据,用于测试实际继保装置。经实验验证:该方案能够有效进行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的测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组成套保护双重化配置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电公司《反措》25条实施细则及继电保护规程,提出了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组成套保护双重化配置的原则,涉及电流互感器及电压互感器配置的基本原则,并介绍了两种典型的配置方案。接着提出了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双重化配置方案、保护组柜原则,提出了有意义的建议,同时指出了《规程》、《反措》中的不足和矛盾。希望将有关原则纳入修编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5.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干扰抑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定性地分析了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干扰产生的基本原理及危害。针对装置在设计制造,施工设计,安装工艺三个不同的环节,分别提出不同的抑制干扰措施,达到抑制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干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从需求看微机保护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算机已给继电保护领域带来重大变革 ,也使人们对继电保护设备寄予了更大的期望。从电网生产运行角度出发 ,对运行、维护、厂站自动化、生产改造等诸方面对微机保护能实现的功能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电网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31,自引:10,他引:21  
为提高电网事故分析的水平及继电保护和故障录波器等设备的管理水平,提出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电网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该方案采用标准的保护通信协议及基于消息队列的传输平台,采用Web的发布形式,最后对继电保护信息系统中的常规应用和高级应用如定值核对,故障测距等提出了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8.
线路微机保护启动元件及保护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晋民  张永斌 《电力学报》1998,13(3):190-192
通过对线路保护中启动元件的分析,提出了对现有微机保护的改进意见。分析表明,新保护方案具有更高的动作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力系统网架结构不断扩大和电压等级不断升高,对继电保护全方位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断路器失灵保护作为一种近后备保护方式得到普遍应用。断路器失灵保护的误动或拒动,造成电网破坏、大面积停电及设备损坏等事故。为提高失灵保护的正确动作率,文章结合青海日月山750 kV变电站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介绍断路器失灵保护与其它继电保护装置配合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benefits of microprocessor (μP) relay performance and its capabilities beyond previous protective relaying technologies. This article also discusses a multiple quality-measurement approach to observing, measuring, and then calculating μP relay reliability and unavailability. This is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for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facilities that are being required to repair or replace old electromechanical or solid-state (analog and digital) protective relaying equipment because of equipment malfunctions, misoperations, accidental tripping, or obsolescent parts. Although lP relays have been commercially available for more than 20 years and researched for the past 40 years,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plant engineers tend to be more reluctant to embrace the μP technology. Electric power utilities in North America have aggressively selected to replace older protection equipment by upgrading and replacing the equipment with new μP relays whenever and wherever possi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