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切根处理对玉米单倍体加倍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0.06%秋水仙素和2%二甲基亚砜为加倍药剂,比较不同处理时间、不同根长的玉米单倍体幼芽切根处理与直接浸根的加倍效果。结果表明,处理时间12~72 h均能提高玉米单倍体加倍率,显著高于自然加倍,处理48 h加倍率最高。不同根长的切根处理加倍率存在显著差异,根长5~10 mm加倍率最高,根长大于21 mm加倍率最低。切根处理48 h,单倍体植株平均散粉率和结实率分别为51.39%和8.74%,极显著高于直接浸根处理的散粉率和结实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烟草单倍体技术中的染色体加倍率,以K394×云烟87的F1代花药组培单倍体烟苗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对烟草单倍体苗的成苗率、大田移栽成活率和染色体加倍率的影响;以浸苗法为对照,在植物无根的情况下,研究了秋水仙素对烟草单倍体苗的成苗率、大田移栽成活率和染色体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降低,成苗率和大田移栽成活率会升高而染色体加倍率会降低;无根系烟苗在加倍时染色体加倍率普遍比有根的烟苗低。  相似文献   

3.
Stock6杂交诱导的玉米单倍体化学加倍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单倍体诱导系Stock6诱导的单倍体为材料,用6个浓度秋水仙素人工加倍玉米单倍体,比较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处理不同部位的加倍效果。单倍体雌雄育性的自然恢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单倍体存在很大差异,部分单倍体植株无雌穗,有雌穗的单倍体自然育性恢复为25%~50%,单穗结实1~84粒;雄穗自然散粉率最高仅为14.3%。秋水仙素加倍试验表明:浸种法和浸芽法对单倍体药害程度较轻,但散粉率和加倍率均低;浸根法处理的单倍体散粉率和加倍率均高于对照,但受低成活率影响,100%加倍率的单倍体散粉率仅有6.7%;注射法的处理效果最好,获得的加倍植株最多。  相似文献   

4.
小麦×玉米产生的小麦单倍体植株的染色体加倍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研究秋水仙素对小麦×玉米产生的小麦单倍体的染色体加倍效果,分别用浓度为250、500、750、1 000 mg/L的秋水仙素溶液对单倍体植株进行浸根加倍处理.结果表明,单倍体植株的平均加倍率分别为51.9%、83.2%、86.4%、82.9%,平均加倍处理效率分别为46.1%、68.8%、71.7%、70.9%,均以浓度为750 mg/L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效果最好.用浓度为500 mg/L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根处理时持续供应O2,可获得79.9%的平均加倍率,高于没有O2供应的处理(72.7%);有O2供应的加倍处理效率(66.1%)也高于无O2供应的处理(62.2)%.  相似文献   

5.
抗微管除草剂对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用氟乐灵、拿草特两种抗微管除草剂和秋水仙素在不同处理部位、不同处理时间和浓度条件下对玉米单倍体进行单倍体加倍效率研究。结果表明,3种药剂用浸种法处理玉米单倍体的加倍率以氟乐灵在浓度80μmol/L处理20 h最高(35.7%),用浸芽法处理的加倍率以拿草特在浓度60μmol/L处理24 h最高(24.8%),用浸根法处理的加倍率以氟乐灵在浓度40μmol/L处理15 h最高(16.8%)。因此抗微管除草剂氟乐灵对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花药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春小麦花药单倍体植株的加倍效率,对参试的春小麦材料的花药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根系分别进行了以下处理:(1)在脱分化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五种浓度的秋水仙碱:0.02‰、0.05‰、0.1‰、0.3‰、0.5‰;(2)用0.2%和0.05%的秋水仙碱浸泡再生植株根系各5h和15h。结果表明,在脱分化阶段经秋水仙碱处理后愈伤组织生长缓慢,植株再生能力较差,甚至部分褐化死亡;再生植株的浸根处理无论是用高浓度还是低浓度的秋水仙碱,长时间浸泡根系后均会导致大部分再生植株夭亡。用0.2%的秋水仙碱溶液浸泡再生植株根系5h后,将其移栽温室,平均结实株率为45.9%,比对照结实株率(13.2%)提高了32.7个百分点。说明高浓度秋水仙碱短时间浸泡再生植株根系加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3份加拿大早熟玉米种质为基础材料,利用外引俄罗斯诱导系EMK-1为父本进行人工诱导,通过子粒外观形态鉴定,确定准单倍体子粒.以加拿大早熟群体4诱导的单倍体植株为材料,设置秋水仙素浸种加倍、在6叶期秋水仙素注射加倍与自然加倍3个实验,对单倍体植株进行人工加倍.结果表明,3份加拿大早熟玉米种质单倍体诱导率存在很大差异,诱导率最高达14.37%,最低为5.82%.0.1%浓度的秋水仙素在植株6叶期注射植株加倍的处理效果最好,加倍率为26%;0.3%浓度的秋水仙素浸种12 h处理加倍效果次之,加倍率为14.63%;自然加倍加倍率为3.06%.  相似文献   

8.
以先玉335为母本、高频孤雌生殖诱导系G5为父本杂交诱导产生的单倍体为实验材料,研究秋水仙素浸芽加倍处理玉米单倍体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为0.7 mg/m L、浸芽8 h处理下的玉米单倍体加倍率最高,高达14.4%;秋水仙素浓度为0.8 mg/m L、浸芽8 h处理下的单倍体加倍率次之,为12.1%。以自交系PHB1M、PH4CV、PH6WC、PHGJ4和DH系Z2、Z8为亲本组配的PHB1M×PH4CV、PHB1M×Z2、PH4CV×DZ2、PH6WC×PHGJ4、PH6WC×Z8、PHGJ4×Z8组合为母本,以G5为父本,研究玉米DH系对杂交后代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4CV×Z2(26.2%)、PHB1M×Z2(25.8%)、PHGJ4×Z8(23.3%)和PH6WC×Z8(21.3%)的单倍体加倍率显著高于PHB1M×PH4CV(13.5%)和PH6WC×PHGJ4(8.4%),以DH系为亲本组配选系基础材料可显著提高玉米杂交组合的单倍体加倍率。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单倍体诱导率和加倍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8个不同基因型组合为母本、以玉米单倍体诱导系JS6-1为父本,在长春、榆树和白城3种不同生态环境下研究单倍体诱导率、自然加倍率和秋水仙素处理加倍率。结果表明,不同地点和不同基因型材料的玉米单倍体诱导率、自然加倍率和化学加倍率之间差异显著,在长春的单倍体诱导率(15.9%)、自然加倍率(2.6%)和除草剂Amiprophosmethyl(APM)加倍率(15.6%)显著高于榆树和白城,说明长春更适合玉米单倍体诱导和加倍。不同基因型组合的诱导率和加倍率也存在显著差异。选择合适地点和基础材料,加强田间管理是提高单倍体育种效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粤甜13号"单倍体种子为材料,利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直接浸泡单倍体种子,同时设置加倍时间及加倍温度两个因素,并对单倍体浸种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加倍时间和加倍温度均会影响甜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通过秋水仙素直接浸泡甜玉米单倍体种子,可显著提高甜玉米单倍体加倍率。如不考虑各因素间互作,最适加倍浓度、处理时间及加倍温度分别为0.02%、30 h、32℃;若考虑各因素间互作,0.02%浓度,24℃处理32 h可获得较高的单倍体结实率,药害率低,且均优于自然加倍和常规秋水仙素处理。  相似文献   

11.
低浓度秋水仙素离体诱导甜叶菊多倍体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甜叶菊茎段为外植体,采用不同低浓度秋水仙素在甜叶菊试管苗茎段再生苗初期进行长时间持续处理,以探讨低浓度秋水仙素诱导甜叶菊多倍体的优势及适合长时间诱导甜叶菊的秋水仙素浓度,简化甜叶菊离体诱导多倍体技术环节。结果表明:0.025%的秋水仙素浓度适合于甜叶菊多倍体离体诱导的持续诱变,直至试管苗再生而无需清洗外植体和更换培养基,简化了诱导技术环节,提高了甜叶菊多倍体离体诱导效率;多倍体植株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为叶片大而厚实、开花延迟、花蕾较大等特征。旨在建立低浓度秋水仙素离体诱导甜叶菊多倍体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不同加倍方法处理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不同基因型玉米材料诱导产生的单倍体幼苗为材料,在2~3叶期用0.06%浓度的秋水仙素配以2.0%的二甲基亚砜(DMSO)通过浸根、滴注心叶和针刺生长点3种不同的方法对单倍体进行人工化学加倍,对不同加倍方法的加倍率和致死率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针刺生长点的方法加倍效果最好,平均加倍率为23%,与其他2种化学加倍方法比较,不仅加倍率显著提高,而且所用的秋水仙素剂量更低。  相似文献   

13.
双单倍体马铃薯染色体加倍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马铃薯双单倍体(双单倍体是由四倍体栽培种花药培养产生的)植株加倍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在MS培养基内附加NAA 0.1mg/1,而后加入秋水仙素0.2mg/l,用马铃薯双单倍体植株切断接种。经过40天培养,获得了加倍的四倍体植株,加倍频率为63.6%。第二种方法:将马铃薯双单倍体植株的茎,接种在含有2.4-D 1mg/l,萘乙酸0.025mg/l,KT 2mg/l的MS培养基上,在产生愈伤组织后诱导出再生四倍体植株,加倍频率为22.3%。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的染色体加倍技术对来源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为Ciano)小孢子的单倍体加倍的效果。除了常规的处理(将整个植株浸于秋水仙素溶液)方法外,还检测了自发加倍的单倍体。将不同浓度(0.01%,0.02%,0.04%)的秋水仙素直接加入诱导培养基作为实验处理。秋水仙素不影响花药反应或植株再生能力。根据再生植株(R_0)及其后代(R_1)的育性评价了染色体组加倍的效果及其稳定性。在小孢子第1次有丝分裂之前用秋水仙素进行染色体加倍比常规加倍技术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15.
以PH4CV×PHB1M为基础材料,自交形成S0、S1、S2、S3 4个世代.利用高频诱导系"JS6"对4个世代进行单倍体诱导.结果表明,S0、S1世代诱导率较高,诱导率分别为11.98%、11.23%.利用秋水仙素采取浸芽处理不同自交后代产生单倍体种子,影响加倍率的主要因素是秋水仙素浓度,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对单倍体加倍率显著不同,0.06%的秋水仙素加倍率最高,为20.91%;不同自交后代的单倍体加倍率无明显差异,但秋水仙素与自交后代存在互作效应.将4个不同自交后代的20个DH系与5个测验种形成的双列杂交结果表明,S0世代产生的DH系的一般配合力均值较低;S2和S3世代DH系产量配合力变幅相近,一般配合力较高.S2代是诱导产生DH系的最佳世代.  相似文献   

16.
6叶期秋水仙素注射处理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以孤雌生殖诱导系高诱1号诱导的单倍体植株为材料,在6叶期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配以二甲基亚砜(DMSO)注射处理茎尖生长点,对单倍体植株进行人工加倍,并对不同处理效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从不同基因型的材料中诱导出的单倍体的加倍都是有效的,且不同基因型材料间有显著差异;0.5%浓度的秋水仙素的处理效果最好,加倍率与对照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关于玉米单倍体人工加倍方法及花粉活力测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以孤雌生殖诱导系高诱1号诱导的单倍体植株为材料,分别在6叶期和拔节期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配以二甲基亚砜(DMSO)注射处理茎尖生长点,对单倍体植株进行人工加倍,并对部分不散粉花药中的花粉活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6叶期,以0.5%秋水仙素配以2.0%的DMSO处理效果最好,加倍率高达32.3%,是对照的4.8倍.在拔节期的处理随秋水仙素浓度的升高,药害株增多;测定的不散粉单倍体都具有活性花粉存在,花药中平均活性花粉为8.0%,最高者为20.0%。  相似文献   

18.
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与化学加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地点玉米单倍体加倍率(结实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倍体的加倍率与环境、加倍方式及不同材料关系很大,通过对海南、北京、甘肃加倍环境的比较,海南单倍体加倍率较高。NH101在海南和北京两地化学加倍率均高于其自然加倍率,海南化学加倍率和自然加倍率分别为10.64%和2.93%;北京分别为7.27%和2.95%。同一环境、同样处理方式,不同类型的材料加倍率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血缘及不同世代的遗传育种材料为母本、高频孤雌生殖诱导系辽诱1和CAU5等为父本杂交诱导产生的单倍体子粒为实验材料,研究秋水仙素浓度为0.625 mg/mL的条件下,用喷淋加倍设备对试验材料进行8 h喷淋的加倍效果。结果表明,喷淋秋水仙素后,郑单958的S2代的材料加倍率最高,为33.75%;第2位的是L3258×H71,是NSS种质S0代材料,其加倍率为13.02%;第3位的是D299/PH4CV,为NSS种质S1代材料,加倍率为10.34%。研究表明,喷淋秋水仙素的加倍效果与遗传背景关系紧密,喷淋秋水仙素加倍率总体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郑单958NSS种质(SS+NSS)种质SS种质欧洲杂交种,喷淋秋水仙素对全部试验材料的加倍率都有提高作用,比自然加倍提高0.83~5.08倍。利用该喷淋设备加倍单倍体子粒,具有节约用药量、操作简便、便于大规模生产应用、减少人员对秋水仙素的接触、废液回收方便、有利于保护环境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两份玉米单倍体诱导系CY2009和NHY2009,对10个不同类群种质材料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单倍体诱导和人工加倍试验,分析单倍体诱导率的差异性及理想的加倍方法。结果表明,CY2009对不同类群材料的平均诱导率(3.87%)低于NHY2009的平均诱导率(4.08%)。10份不同来源玉米种质与诱导系NHY2009杂交,单倍体诱导率差异极显著,表现为黄改系材料的单倍体诱导率普遍较高,其次为REID系材料,78599类热带材料的诱导率偏低。10份玉米种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与诱导系NHY2009杂交诱导率差异极显著,海南冬繁>张家口春播。秋水仙素处理能显著提高单倍体植株的散粉率、结实率,0.06%秋水仙素浸泡幼芽(切口8 h)对单倍体在成活率、散粉率和结实率方面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