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高校体育教学中隐性体育课程的作用与施教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述了大学体育教学中隐性体育课程的概念,以及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隐性体育课程的作用和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隐性体育课程的实施方法:语言性教学法、直观性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和研究性教学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普通高校教育改革的推进,出现了多种模式的大学体育教育形式,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已成为高校体育领域最为关注的论题。针对改革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自主体育课程模式-学分制体育课程模式-大学体育俱乐部模式,将是大学体育课程今后改革发展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纵向跟踪测试比较和现场访问的方法。从学校体育现状、大学体育课对接课外体育的困境及对接途径三个方面,对湖南城市学院大学体育课与课外体育对接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得出:1、师生认同“促进身体健康”为学校体育第一目标的一致性,为学校体育内部环节对接提供了隐性资源;2、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核心,学校体育俱乐部是对接体育课程的载体;3、体育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不利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4、学校宏观政策提倡多、具体政策认同倾斜支持少;影响体育课内外健身活动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4.
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是从小学到大学同步进行的整体改革。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进行研究。文中简要列举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的对比研究:体育课程改革,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同过去单纯的执行大纲到参与课程的设计。解决角色转变带来的困惑,必须加强体育课程理论学习。  相似文献   

5.
论新时期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与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不断完善课程体制;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倡导课程评价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张铁雄 《四川体育科学》2004,(2):128-129,132
运用文献、调查、对比和实践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普通高校不开设公共体育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体育健身活动课程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的教学模式,并通过1a的教学改革实践,结果表明:(1)改大学2a公休课为4a活动课程,运用校园网,建立高校公体课教学网站,并“刷卡”管理;(2)拓展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构建体育健身活动中心;(3)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整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到大学体育与中学体育的衔接点,实现了大学体育教育管理自动化、教学网络化、课程综合化,是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对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操作困难;教学模式忽略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评价不科学。新课程标准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应鼓励教师参与课程理论研究与教学创新;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完善大学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5所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献资料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从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和学分,实践和调查研究4个方面比较研究了5所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结果认为:5所大学培养目标大同小异,都是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而制订,5所学校确立的研究生研究方向以体育项目训练教学和体育教育理论为最多,5所大学都重视实践和调查研究,研究生应以学习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  相似文献   

9.
思政教育融入实践课程,是当前体育专业类课程改革发展的导向。通过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大学体育篮球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意义与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剖析,从技术、战术、理论、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教学设计进行案例分析,提出:大学体育与健康篮球课程思政主要从培养学生品德、道德、作风、自信心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谦让精神、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的行为作风、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诸多方面,大学体育篮球课程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需多层剖析,不断更新;思政内容与课程设计需多元组合,深入挖掘;思政内容与教学实践需多点融合,紧密衔接。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建立我国校本体育课程建设和发展较为合理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依据课程开发的理论,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我国校本体育课程开发的系统应包括三个过程,依据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进行体育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并以此得出系统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以"人文奥运"理念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胡晓波 《体育学刊》2002,9(6):96-97
借助北京“人奥运”的理念,突出“以人为本”、普及奥林匹克精神,简要论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个性教育,培养学生进取精神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调查成都市乡镇社会体育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事制度改革是优化配置的根本途径,经济发展是基础,同时还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乡镇体育教师的充分合理利用,发挥高校培养乡镇社会体育人力资源的优势,制定鼓励体育专业毕业生从事乡镇社会体育工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角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万凤 《体育科技》2002,23(1):56-58
高校体育教师是改革的参与者和实践者 ,高校体育教师健康教育角色的成败至关重要。高校体育教师顺应改革 ,担当好健康教育者角色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体育意识以及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体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天仁 《体育科学》1993,13(4):15-17
高校体育发展不仅有体育自身的规律和高校内部因素的制约,也受社会环境因素的重要影响。因此,应密切与家长和社会用人单位的信息交流;从劳动人事、医疗制度改革以及社会大众体育兴盛的高度,提高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和参与体育及增强各项能力的自觉性;探索体育教育中灵活、有效、受欢迎的新的途径和模式;应进一步重视和充分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在高校体育发展中的多种功能,并建议采取相应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浅析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系统工程的基本观点和系统分析方法,将高校体育教育的考察范围划分为社会系统、教学系统、课程系统三部分,提出了站在社会系统的战略角度来考察分析高校体育教育的观点,认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向终身体育方向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对体育课程设置与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改革形势与中医院校的专业办学特色相结合,是体育课程改革面临的新课题。体育课程的结构与设置是急需解决的基本问题,针对福建中医学院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立足于福建中医学院大学生体育学习及活动意向的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优化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路,以建立适合中医院校特色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校健康教育的实施探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平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2):166-167,170
2 1世纪的学校健康教育要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加强人生健康、终身体育、全面健身等方面的内容。在这一思想和目标指导下,对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健康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推广和开展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结合起来,落实学校健康教育管理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向多元化调整,把健身、健康教材和内容融入新的教材体系。优化健康教育环境,增强体育意识,提高大学生自我保健能力,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也谈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向新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全新的教学评估体系、完善体育课考试制度、建设良好的体育环境等几个方面着手,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广东同类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专家、中小学教师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广东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基本得到学生的认可,但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偏差,与用人单位的期望有一定的距离。提出:广东地方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加强课程体系等改革,突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具备“一主二副全知晓”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20.
从大学体育俱乐部的普及化看大学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体育俱乐部的提出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问卷、统计调查方法,初步探讨当前高校体育俱乐部式的教学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形成的作用,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技术水平、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及扩大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