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和探讨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方法 分两个阶段回顾分析 94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呼吸机应用及综合治疗过程。结果 本组患者死亡 8例 ,死亡率 8 5 %。 1995年 1月后低容量机械通气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为 6 8± 2 2天(P <0 0 5 ) ,死亡 3例 ,死亡率 5 7% ,较 1995年前低。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ARDS的关键 ,合理的机械通气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小潮气量、低呼气末正压通气及随时调整通气模式和呼吸参数可显著提高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对腹部外伤术后早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我院2003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53例早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BiPAP无创正压通气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氧合等综合治疗的经验。结果3例因主支气管处痰液较多即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9例因发展至进展期行气管插管通气,其中3例因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治疗无效死亡,其余均治愈。结论早期及时有效的使用B iPAP呼吸机正压辅助通气是防治腹部外伤术后早期ARDS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措施;方法:40例ARDS,其中多器官功能障碍14例,单纯用HFV治疗2例,IPPV治疗10例,交替通气方式HFV、IPPV或CMV治疗16例,CMV或PSV治疗12例,血气分析:PaO2 35mmHg-60mmHg(4.66kPa-7.98kPa),平均55mmHg(7.32kPa),PaCO2 25mmHg-80mmHg(3.33kPa-10.64kPa),平均45mmHg(5.99kPa),PaO2/FiO2 40mmHg-200mmHg(5.32kPa-26.60kPa), 平均180mmHg(23.94kPa),P(A-a)O2(FiO2=1)150mmHg-250mmHg(19.95kPa-33.25kPa),平均200mmHg(26.60kPa),SaO2 40%-90%,平均85%;结果:全组治愈33例,死亡7例,死亡率17.5%;结论:高海拔、低氧更易诱发急性肺损伤(ALI)、ARDS,并且起病急、进展快,早期合并心功能障碍者多,PaO2/FiO2≤250mmHg(33.25kPa)(ALI),≤180mmHg(23.94kPa)(ARDS)为本地区临界值,及早应用机械通气可提高治愈率,中医中药可防治ARDS。  相似文献   

4.
肺挫伤的救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肺挫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188例肺挫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治愈181例,死亡7例;其中死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2例,重型颅脑损伤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结论严重创伤患者肺挫伤的诊断首选CT检查,治疗后复查宜选胸部X线片。严重的合并伤和肺部并发症是肺挫伤的主要死亡原因,积极治疗合并伤,预防和治疗肺炎、肺不张及ARDS等是治疗肺挫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老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3月—2011年5月收治的60岁以上46例老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肠梗阻患者46例中,手术治疗20例,非手术治疗26例,临床治愈42例,总治愈率91.3%,死亡4例,死亡率8.7%。结论根据高海拔地区老年患者的特点,全面评估患者术前状况,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方法,重视围术期的处理,是提高高海拔地区老年肠梗阻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胸外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对200例胸部创伤合并全身多发伤的诊断以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90例;死亡10例。伤后24h内死于失血性、创伤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8例;死于其他并发症2例。结论胸外伤合并全身多发伤的临床特点为死亡率高,休克发生率高,早期容易漏诊,早期胸部CT检查可明确诊断,尽早治疗胸部以外的损伤,合理使用呼吸机可明显降低ARDS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经验。方法对36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病人均采用早期机械通气+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22例存活,14例死亡,抢救成功率61.11%。结论决定重型颅脑损伤合并ARDS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机械通气。PEEP是治疗ARDS有效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8.
胸外伤并发ARDS的救治及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救治措施。方法 对我院 1983年 5月~ 1998年 5月收治的胸外伤并发ARDS 2 3例进行发生指数 (Ⅰ值 )分布统计 ,并回顾性动态观察Ⅰ值的变化与治疗效果的关联性。结果 Ⅰ值在胸外伤并发ARDS的救治中起到动态量化监测病情转归及救治方法是否得当的作用。Ⅰ值增高 ,提示病情好转、治疗有效 ;反之则病情恶化 ,预后不良。结论 以机械通气 (MV)为主兼顾胸部创伤的早期处理 ,合理的抗休克、营养支持 ,及时纠正酸碱失衡 ,积极的抗生素、激素应用等一系列综合救治能有效地降低胸外伤并发ARDS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胸部创伤易合并其它脏器复合伤,是创伤引起死亡的主要部位之一,近年来因交通事故增多,胸部外伤日趋增多,致使肺挫裂伤、震伤、ARDS等并发症增加。1990年1月至2009年3月,我科共收治胸部创伤病人873例,本文就其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综合治疗效果及其意义。方法:对2000-10~2006-10我院收治的重症胰腺炎合并ARDS 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组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死亡8例,死亡率47.06%(8/17)。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尽快应用呼吸机纠正缺氧,强调"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低平台压,适当潮气量,所谓"保护性肺通气"。在Ⅱ组中我们对胆总管下端有梗阻征象的病人(10例)行ERCP及EST术;治愈14例,死亡5例,死亡率26.32%(5/19)。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ARDS综合治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小潮气量 PEEP机械通气配伍山莨菪碱治疗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确诊的ARDS患者54例,随机分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小潮气量 PEEP机械通气配伍山莨菪碱治疗.对照组用传统小潮气量 PEEP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治疗组PaO2(91.80±2.31)mmHg,较对照组(83.93±1.40)mmHg在通气24小时时明显升高(P<0.001);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小潮气量 PEEP机械通气配伍山莨菪碱治疗高海拔地区ARDS较传统方法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西宁地区93例创伤性湿肺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创伤性湿肺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0年8月—2005年8月收治的93例创伤性湿肺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结果:93例中,治愈85例(91.4%),死亡8例(8.6%)。结论:西宁地区创伤性湿肺受多重因素影响,起病急、发展快,更易发生ARDS,诊断ARDS的指标较平原地区低,PaO2≤6.0kPa,氧合指数≤170mmHg,及时诊断和救治,及早行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在高原地区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呼吸机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2月~2006年6月收治的22例ARDS患者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的经验。结果22例ARDS患者,带机时间为1~20d,平均带机时间6d;机械通气治疗后,心率、呼吸、血压、PH、PaO2、PaCO2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8例存活,4例死亡,病死率18.18%。结论早期及时有效的使用呼吸机通气治疗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是防治创伤造成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创伤在我国目前已成为青壮年第一位死亡原因[1].有研究报道,创伤是导致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常见原因,根据相关统计结果发现临床常见的ARDS发病诱因中,创伤占7%[2],约50%的创伤患者合并有严重的胸部损伤,导致创伤性ARDS的发生[3];另有报道ICU创伤患者的病死率约为10%,其中ARDS是主要诱因[4].笔者报道1例患者被煤矿车挤压胸腹部约10min,出现创伤性湿肺并ARDS,亦合并腹腔活动性出血并意识障碍、面部青紫、间接性眼部病变,并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经心肺复苏、损害控制性剖腹术及ECMO应用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5.
132例严重肺挫伤诊治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严重肺挫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 1993年 2月 -2003年 12月收治的 132例严重肺挫伤[损伤严重度评分 (ISS)≥20分]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结果 132例中,治愈 107例(81. 1% ),死亡 25例(18. 9% )。 结论 胸部X线、CT检查是诊断的可靠依据。保持呼吸道通畅、抗休克、积极治疗合并伤,合理应用机械通气、激素和抗生素是治疗肺挫伤的重要方法,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合并伤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高海拔地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本院1993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38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结果治愈37例,死亡1例(败血症),平均住院时间28 d。结论在高海拔地区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中正确氧疗,参考Park land公式补液,早期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高原地区闭合性胸部外伤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静 《西南军医》2009,11(1):150-150
车祸、坠落、挤压等造成的闭合性胸部外伤在胸外科临床较为常见,严重者可伴有肺挫伤,诱发ARDS,死亡率较高。我科自2008年1月至3月的三个月内共收治胸部外伤患者39人,经精心治疗护理,除1例合并重度脑外伤死亡外,全部治愈。为总结高原胸部伤的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几种严重创伤早期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总结严重创伤早期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1985年5月-2000年12月收治847例严重创伤中282例主要并发症病例资料。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15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89例,应激性溃疡伴出血78例,对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了分析。结果:ARDS治愈率68.7%(79/115),MODS治愈率57.3%(51/89),应激性溃疡治愈率67.9%(53/78),结论:MODS的治疗主要以脏器支持为主,减轻早期应激反应,积极抗休克及感染,ARDS的治疗应及时正确采用呼吸机通气,尽快纠正低氧血症,积极处理原发病,应激性溃疡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对严重大出血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积极手段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机制及在加强监护病房(ICU)中的监护和救治.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45例肺挫伤致ARDS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均采取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救治措施.45例中治愈32例(71.1%),死亡13例(28.9%).结论 肺挫伤致ARDS死亡率高,在ICU中严密监护,早期诊断,及时采取综合救治措施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92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死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愈87例,死亡5例;死亡主因:ARDS肺炎、MODF、败血症。结论及时气管切开、湿化气道(雾化、滴入、气道灌洗)、支气管镜应用及其他综合治疗,对吸入性损伤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