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对超微粉体及三种不同大小粉体提取的柳松菇多糖及多糖的凝胶柱层析分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和普通粉碎对总糖、还原糖的提取基本没有影响,对多糖的提取影响较大.由300目超微粉提取的多糖含量和得率分别为50%和13%,未粉碎的块状、40目粗粉和100目细粉提取的多糖含量和得率分别为300目超微粉的42.8%、65.7%、72.1%和28.2%、45.7%、71.2%.采用SephadexG-200凝胶柱层析分离柳松菇多糖,得到纯化的多糖Ⅰ和Ⅱ两个多糖组分.在超微粉碎提取的柳松菇多糖中,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高的多糖Ⅰ,在未粉碎的块状提取的柳松菇多糖中,以相对分子质量低的多糖Ⅱ为主,超微粉碎有利于相对分子质量商的多糖Ⅰ的提取.多糖Ⅰ为胞内多糖,其含糖量为78%,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24137,在260nm、280nm均无吸收;多糖Ⅱ的含糖量为42.9%,相对分子质量为12944,在280nm无吸收,但在260nm有一个吸收峰.  相似文献   

2.
弯斑蛸多糖纯化及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弯斑蛸粗多糖COG经精制得POG,再通过离子交换和凝胶柱层析纯化,经化学法和红外光谱确定主要组成和结构特征,用MTT比色法测定脾细胞的增殖.结果表明:柱层析得到的POGⅠ、POGⅡ和POGⅠ-1总糖含量在26.3%~42.2%之间,总糖胺聚糖含量均高于30%,葡萄糖醛酸含量接近20%,红外光谱提示均具有典型的糖胺聚糖特征;各多糖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纯度最高的POGⅠ-1促进作用最强.该弯斑蛸多糖为氨基己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的多糖,具有增强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3.
野生榛蘑多糖采用水提法得到多糖粗品,经Sevage法除蛋白,H2O2法脱色素和透析法去除小分子后,采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纯化,分离得三种多糖成分Ⅰ,Ⅱ和Ⅲ.纯化得的榛蘑多糖经葡聚糖凝胶层析法测得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32429,93917,74687 Da.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糖提取分离技术对羊肚菌子实体中的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水提醇沉法对其进行分离,利用离子交换柱和凝胶柱层析,高效凝胶渗透柱色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个多糖化合物,分别为:MEWP-H_2O-Ⅱa、MEWP-H_2O-Ⅱb及MEWP-H_2O-Ⅱc.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野西瓜多糖分离纯化、质量浓度及分子质量.通过木瓜蛋白酶-Sevag法脱除蛋白,采用双氧水及透析法除去色素及小分子,利用分步醇沉法得到质量最大的CSPSⅠ,并对其进行DEAE-52柱层析,进而得到糖质量浓度最高的组分CSPSⅠC.纯度鉴定确认CSPSⅠC为高纯度多糖.对CSPSⅠC糖质量浓度、糖醛酸、硫酸基质量浓度进行测定并考察了其方法学,证实得到的结果准确可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得到了CSPSⅠC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对野西瓜多糖分离纯化及质量浓度测定为继续深入研究野西瓜多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甘薯粗多糖,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用正交法优化工艺.再经DEAE-纤维素-52阴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200凝胶柱对所得粗多糖进行层析纯化,得到甘薯多糖组分SPP-Ⅰ.应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百分含量,HPLC法测定多糖分子质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甲基化衍生结合GC-MS分析多糖结构.结果表明甘薯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 h,液料比40∶1,提取次数3次.甘薯多糖SPP-Ⅰ总糖百分含量分别为97. 61%,分子质量为245ku,紫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无核酸和蛋白质吸收峰,红外光谱扫描结果表明含有多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结合甲基化和GC-MS分析初步确定甘薯多糖SPP-Ⅰ是具有1→3、1→3→6糖苷键结构的α-葡聚糖.  相似文献   

7.
以长白山林蛙为研究对象, 对其输卵管糖蛋白进行提取分离及鉴定. 长白山林蛙输卵管冲洗液经饱和硫酸铵沉淀, DEAE-Cellulose 52离子交换柱, 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纯化, 得到蛋白质和糖的重合峰, 经透析、 冷冻干燥得长白山林蛙输卵管糖蛋白纯品OGP-Ⅰ. SDS PAGE电泳实验结果表明, OGP-Ⅰ是分子量为116 000的均一带. 对其分别进行蛋白和糖染色, 同一位置都出现单一条带; 紫外全扫描OGP-Ⅰ有多糖特征峰和蛋白吸收峰, 表明OGP-Ⅰ是糖蛋白纯品.  相似文献   

8.
穿山龙多糖的提取与纯化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法,研究从穿山龙中提取水溶性多糖的工艺条件,以及分析原料质量与提取液体积的比(料液比)、浸提温度和提取时间3个主要因素对提取量的影响,并对热水浸提穿山龙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实验表明,水提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g∶mL)为1∶4,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2.5 h.按最佳工艺条件水煮提,醇沉干燥得到粗多糖(CP),经柱层析分离纯化后,可得组分CP-Ⅰ,CP-Ⅱ.采用柱层析、纸电泳检测组分的纯度,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纸层析法分析组成,结果表明,CP-Ⅱ为单一多糖,由鼠李糖(Rha)、果糖(Fru)和葡萄糖(Glu)3种单糖组成,其量比n(Rha)∶n(Fru)∶n(Glu)为1∶1.08∶48.6.  相似文献   

9.
砂海星酸性粘多糖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碱提法结合酶解法从砂海星中提取酸性粘多糖.粗品经三氯乙酸和二次酶解除蛋白后,用42%和80%的乙醇分级沉淀分别得到多糖Ⅰ和多糖Ⅱ,其总糖含量分别为71.6%、80.4%,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2%和1.38%.多糖Ⅱ依次用离子交换层析(DEAE-52)和葡聚糖凝胶(G-50)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分子中带有比较均一的电荷,硫酸基离子鉴定反应为阳性,并且组分比较单一;用葡聚糖凝胶(G-100)对其分子量进行测定,其平均分子量约为12kD.  相似文献   

10.
巴戟天多糖的分级纯化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巴戟天多糖的柱层析分级纯化和一级结构进行了研究.采取热水浸提、乙醇沉淀的工艺获得巴戟天粗多糖MOHP,经离子交换和凝胶柱层析得到了MOHP-I,MOHP-Ⅱ,MOHP-Ⅲ和MOHP-Ⅳ4 个组分,通过红外光谱、液相和气相色谱等分析手段对分级后的MOHP-Ⅰ和MOHP-Ⅲ进行了初步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MOHP—Ⅰ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和果糖,分子质量约为2ku,呋喃糖环结构;MOHP-Ⅲ是一种均一的糖蛋白物质,其组成单糖为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果糖以及半乳糖,分子质量约为35ku;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显示两组分均达到了较高的纯度.  相似文献   

11.
A new extracelluar polysaccharide (EPS)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Antarctic bacterium S-15-13, identified as Pseudoalteromonas sp. After being 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DEAE-Sephadex A-50 ionexchange and Sephadex G-100 gel chromatography, two mains fractions (EPSⅠ and EPSⅡ ) were obtained. EPSⅠ was composed of mannose, glucose and galactose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23kDa and EPSⅡ was composed of mannose only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62kDa. The effect of the polysaccharide EPSⅠ on the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of mice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EPSⅠ could markedly facilitate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and might be a strong immunomodulator.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粪鬼伞粗多糖(CPS),并对其提纯与鉴定。CPS经酶法结合Sevag法脱除蛋白,上DEAE—cellulose-52柱和Sepharose-6B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多糖CPS—Ⅰa。经紫外光谱扫描,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多糖CPS—Ⅰa具有葡萄糖醛酸的特征吸收峰,α—D吡喃糖苷键连接,是一种酸性多糖。  相似文献   

13.
三七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根茎的化学成分.利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硅胶柱、RP-8和RP-18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从三七根茎部分分离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三七皂苷T5(Notoginsenoside T5,Ⅰ),人参皂苷F1(Gin senoside F1,Ⅱ),人参皂苷F2(Ginsenoside F2,Ⅲ),三七皂苷E(Notoginsenoside E,Ⅳ),人参皂苷Ⅱ(GinsenosideⅡ,Ⅴ).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Ⅰ~Ⅳ为首次从该植物根茎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4.
以猪血为原材料,通过硫酸铵盐析和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出2种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激肽原(kininogen).激肽原Ⅰ的得率为0.7 %,纯化倍数为613.7;激肽原Ⅱ的得率为24.1 %,纯化倍数为295.7.SDS-PAGE结果表明,激肽原Ⅰ和激肽原Ⅱ的分子质量分别为58 ku和116 ku.激肽原Ⅰ和激肽原Ⅱ对白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鱼浆中肌原纤维蛋白降解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激肽原Ⅱ添加量为鱼浆质量的0.03 %时,可以使鱼糜凝胶强度提高24 %.因此,激肽原可作为添加剂有效提高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法、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层析法(PTLC)和重结晶等技术手段分离指状珊瑚枝地衣(Stereocaulon paschaleHoffm.)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从指状珊瑚枝地衣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3个酚类化合物,分别为赤星衣酸乙酯(uthyl haematommate,Ⅰ)、β-苔黑酚酸甲酯(methyl-βorcinolcarboxylate,Ⅱ)、赤星衣酸(haematommate acid,Ⅲ).化合物Ⅰ~Ⅲ均为首次从指状珊瑚枝地衣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十二烷基硫酸铵对烟草多酚氧化酶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从新鲜烟叶中分离纯化了两种多酚氧化酶,分别命名为多酚氧化酶(PPO )和多酚氧化酶(PPO ),并对其活性做了深入研究,发现对大多数蛋白质有抑制作用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其有激活作用。在SDS浓度为0.5mM的条件下,PPO 和PPO 的活性分别提高了50%和86%。在pH值为6.5,T=50℃时PPO 的活性达到最大,在此条件下加入SDS后PPO 的活性提高了29.6%。SDS与PPO 的物质的量比在1.2时,PPO 的活性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硅胶、凝胶、HPLC等色谱技术对葱属植物大蒜(Allium sativum L.)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MS和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表明,从大蒜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去氢催吐萝芙叶醇(Ⅰ)、(+)-催吐萝芙叶醇(Ⅱ)、N-反式阿魏酰基-3-甲氧基酪胺(Ⅲ)、N-顺式阿魏酰基-3-甲氧基酪胺(Ⅳ)、N-反式-p-香豆酰基酪胺(Ⅴ)、N-顺式-p-香豆酰基酪胺(Ⅵ)、N-反式-p-香豆酰基去甲辛弗林(Ⅶ)、N-顺式-p-香豆酰基去甲辛弗林(Ⅷ)、对羟基苯甲酸(Ⅸ)、3,4-二羟基苯甲酸(Ⅹ)。化合物Ⅰ~Ⅵ和Ⅷ均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用简单的方法从金银花中分离化合物,采用选择性萃取法从金银花浸膏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化合物Ⅰ,然后经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化合物Ⅱ、Ⅲ、Ⅳ。通过理化方法和MS、IR、H-NMR、C-NMR等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4种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3’,4’,5’,5,7-五甲氧基黄酮(Ⅰ)、木犀草素(Ⅱ)、槲皮素(Ⅲ)、绿原酸(Ⅳ)。其中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并且是经过选择性萃取分离得到的。该方法简单快捷,较之柱色谱法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9.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其甜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化的提取分离工艺从甜叶菊干叶中分离提纯得到了甜菊糖苷粗品;利用正相硅胶层析柱以及葡聚糖凝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聚苯乙烯树脂等反相层析柱,分离纯化甜菊糖苷粗品得到5个化合物;再利用薄层层析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对所得各单体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的5种化合物分别为6-羟基-11(β-D-吡喃葡萄糖基)-2-十二酮(-hydroxy-11-(β-D-glucopyranosyl)-2-cyclododecanone,Ⅰ)、莱鲍迪A苷(rebaudioside A,Ⅱ)、莱鲍迪B苷(rebaudioside B,Ⅲ)、莱鲍迪M苷(rebaudioside M,Ⅳ)和葡萄糖(glucose,Ⅴ),其中单体Ⅰ为新的化合物。利用甜度定量预测模型对化合物Ⅰ、Ⅱ、Ⅲ、Ⅳ进行甜度分析,其甜度分别为蔗糖的113.6、225.0、325.0、29.4倍。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硅胶层析、反相硅胶中压柱层析、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姜科姜黄属束骨姜黄(Curcuma xanthorrhiza Roxb.)根茎中的低极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MS和NMR等波谱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结构,分离纯化化合物6个,分别鉴定为蓬莪术环氧酮(Ⅰ)、β 谷甾醇(Ⅱ)、愈创木内酯Guai-1(10),3,5,7(11),8-pentaen-2-on-11,8-olide(Ⅲ)、郁金二酮(Ⅳ)、莪术双环烯酮(Ⅴ)、花侧柏烯(Ⅵ)。化合物Ⅲ、Ⅵ为首次从该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Ⅴ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对所分离获得化合物进行了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测定,其中化合物Ⅳ、Ⅵ具有活性,化合物Ⅳ的TLC生物自显影最小抑制量为95μ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