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源市山丘区面积广大,水资源较为匮乏,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山丘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已迫在眉睫。微润节水灌溉技术,具有低能耗、高节水、增产增收、提高水分利用率、保证植物根系需水、降低面源污染、增加土壤透气性、减少水土流失等特征。在济源市丘陵区引进和发展微润节水灌溉新技术,最大限度的利用、发挥好区内有限的水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浅谈棉花膜下滴灌精准灌溉管理技术的引进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膜下滴灌棉花面积大且推广速度快,但灌区管理和精准灌溉管理技术相对落后,使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要更好地发挥其节水、节肥效果,就必须从灌溉管理入手,实现灌溉管理的自动化和精确化,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本文主要论述根据市场需求。引进开发国际先进滴灌精准灌溉管理技术,将其运用在棉花膜下滴灌精准灌溉管理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的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专业程度不高,政府加大了对西部地区水资源分配的调节力度,建设了水资源控制工程和配置工程,改善了旱区的水资源应用设施,实现了对水资源的统一调节和分配。针对有限水资源条件发展旱区农业,要应用充足的耕地资源、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借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  相似文献   

4.
节水灌溉技术能极大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未来节水型农业发展的基础。灌区要实现自身的繁荣和发展,为国家提供更多的优质商品粮,就必须致力于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更为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节水型农业。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需求管理综合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资源是一种有限的经济资源,具有稀缺性。在我国,水资源短缺是许多地区在校长发展时期内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对水资源实施最有效的配置,使有限的水资源尽可能多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传统的只强调供给的水资源规划思想与水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已不相适应。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并认为水是一种有价值的有限资源的新的水资源综合规划设想,其基本思路是:除供给方资源外,把需求方通过需求管理技术减少消耗和降低水资源需求也视为可分配的资源同时参与水资源规划,使节水和开源融为一体,力求达到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目的.战略要旨是:通过实施和加强需求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型经济。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我国当前的水资源利用的情况及如何有效、合理地配置水资源,实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并建立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调节机制,使有限的水资源尽可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正>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物质基础。我国基本水情特殊、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容量有限,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大力建设水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解决水资源问题,先后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由于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资源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然而农业发展的需水量在全国水资源的消耗中占据了一大部分。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不能与消耗比例相协调,造成了许多的水资源浪费,这就要求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水资源的严格合理地控制,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其中提出的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要保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强化水资源管理,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如何充分利用汝南县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这就要求必须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切实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水忧患意识,使关心水、珍惜水、保护水成为全社会的基本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0.
李海云 《山西水利》2006,22(5):40-40,46
大同市水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这就要求加强对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实行计划开发、计划使用、不断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水平,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尤其要加强水源管理,防止水源污染,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统一开发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需求管理与水价的合理制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宏  王雅瑾 《人民黄河》1997,19(1):44-46,49
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已是许多地区在较长发展时期内必须严重面对的问题。本文将需求方管理技术应用于水资源的需求管理,不再把水资源需求量看成是必须供给的量,而是受市场调节和资源共同约束,也不再把开发新水源看成是满足水资源需求的的唯一手段,因此,对有限,稀缺的水资源来讲,水资源需求管理技术就显示了其适应性。但是,有效的水资源需求管理主要是通过水价激励来实现的,而长期以来,由于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煤炭等矿产资源富集,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要做到既发展经济、保障水资源的有效供给,又要保护好水资源环境,就必须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监督,完善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使有限的水资源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从长远看,要从根本上解决区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还必须加快实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调水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北京市的水利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要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指示确立了我国面向21世纪水资源工作的指导方针.<21世纪初期(2001~2005年)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为我们明确了发展方向.国务院在对<规划>的批复中特别强调:解决首都水资源紧缺矛盾是一项十分紧迫、十分艰巨的任务,要立足本流域水资源的科学开发,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持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成果,实现水资源的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引进GEF先进理念 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并引进国外先进的水资源管理理念、加强自身管理能力是迅速提高水资源综合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由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与世界银行合作,利用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开展的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项目,旨在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作物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土地资源极为短缺的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抓住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资源短缺这对主要矛盾,弄清楚水肥耦合效应的机理,筛选合理的水肥组合,充分发挥“以水调肥、以肥调水”的水肥耦合作用,在有限的水土资源条件下水肥耦合研究就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主要讨论水肥耦合的涵义、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水资源保护的技术力量;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护性地开发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加快对河流及煤矿塌陷区治理的力度,改善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地表水资源等;采用先进的技术,提升水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实现全市水资源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监测,促进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刘刚 《江苏水利》2000,(11):39-40
一、水资源管理的特点 水资源管理是人类对水资源的一种干预和组织。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在有限的资源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决定了水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水权、水分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乐诗  马祖融 《中国水利》2001,(6):45-45,63
我国水资源的管理目前基本上还属于计划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需要以法律为依据合理配置水资源。我国农业尤其灌区是用水大户,借鉴和研究美国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对我国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近些年我国大力提倡保护水资源、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生产生活理念,在农业发展中具体表现包括了农户在进行种植时对灌溉技术的选择。由于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的数量占据全国总用水量的六成以上,在当前水资源紧缺的国际环境下,必须着手加大对农业灌溉用水的管理控制力度,以求在有限的资源中获取更高的效益。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选择行为进行理论设定和实证论述,总结出影响农户选择行为的众多因素。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已经引领甚至主导科学技术的创新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要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科学、合理、有效地规划、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水利文献信息资源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文章研究的目的就是从实证角度,合理地揭示水利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主要关键问题,为我国水利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业务平台的顺利推进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