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从选材到制作,从作品加工到成品的日常保存都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顺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指向,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包括创作者、传承者、销售者、使用者、信息反馈、相关行业分支、创新者)两方面分析其环境的特殊性,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制造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从公法、行政作为角度加强了政府部门保护、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义务,但从实际上来说,当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侵犯、盗用、窃取,启动公权力进行干预的程序远远比及时的权利救济滞后得多。当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私法领域应有的经济价值得以流转体现,社会性保护意识的养成也就成顺理成章之事。在法律实践意义上,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财产权利的流转是一个命题的两个方面。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的属性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流转的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的救济。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的救济层面,确立传承人诉讼和举证责任倒置,是保护权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论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明阁 《江汉论坛》2012,(10):119-125
民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是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在民俗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传承人包括广泛的社会群体,民俗物质层面的传承和利用必须把握适当的度,而民俗精神则是民俗类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核心。怎样在利用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民俗文化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民俗的核心要素。而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部门、教育文化界、社区群众等齐心合力,才能把民俗类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文化产业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绩斐然,但是也面临着产品品种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政府必须大力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在消费服务市场中的地位,准确把握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加强对产业的扶持、引导和管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文化部去年公布的《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中,三种以《手工技艺》类名义进入名录的砚品,歙砚排在了第一,由此说明,歙砚已成为文房四宝中砚的最佳代表,长达一千余年的歙端砚之争,从此划上句号。  相似文献   

6.
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但作为精神产品,其最重要的价值还是审美价值.考察当今政府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看到,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与审美相关的项目占了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该高度重视的是其精神层面的审美价值,而非物质层面的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当代社会的精神和谐构建中它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206-211
传统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构建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对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评审、管理以及传承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中国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稀少、归属不清、层次模糊等问题,本文在批判继承国内传统医药现有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复合型项目与单一型项目并存的现状,重构了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线性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8.
适宜通过产业化运作来保护、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属于宜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议论纷纷的背景之下,提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完全能够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观点。宜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具有扬弃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化运作模式等多方面的意义,还有着深刻的学术探讨价值。通过制定产业化政策、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等多种途径,能够加快实现宜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9.
巴渝地区历经千百年的历史,因自然地理、人为的因素,形成了众多的巴渝古镇。这些古镇街区蕴含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巴渝古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文化生态、商贸文化、民间文学、民间乐舞、节庆文化、手工技艺、信仰文化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安徽黄山市有徽州三雕、徽剧、目连戏、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和歙砚制作技艺等6项入选:几乎同时,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又专程到黄山调研。听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意见建议。有关专家评价:“黄山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创新模式。使众多古徽州文化遗存得到有序传承。”  相似文献   

11.
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生产性保护是较为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特征的保护方式之一,其目的不是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发展成产业,而是在于保护.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传承、传授、总结和整理传统的技艺和艺能的同时,应该注重项目本体的恢复与重建;要选好和带好徒弟;创造经典的作品;注意资料、档案的收集以及经验的总结,特别是传统技艺和艺能的经验之总结.  相似文献   

12.
社群主义视角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解读意义。社群主义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建立在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之上。社群主义者强调群体的公共利益,但并不排斥对社群中个体权利的追求,只是个体权利的实现要建立在社群公共利益之上;从社群主义的角度来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实现少数民族的集体文化权利。要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美德教育;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要正确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政府主导与民众参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肖曾艳 《学术论坛》2012,35(1):70-7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随着文化产业化的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列入了文化产业化的范畴。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中仍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如载体的特殊性问题、产业链建设问题、产权与经营权问题等等。以建立"非遗"产业化选择标准评价体系为突破点,可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作为承载着特定意义的文化符号存在的,只有在动态的传播过程中才能保持其文化活力。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纵向传播以及横向传播中都面临着逐渐萎缩的局面,而且在传播过程中其原生的文化意义也遭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与通过传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多元文化对话的目标背道而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公共资源范围,因此它的传播应更多地选择公益性传播模式,产业化的传播模式也应避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掠夺式开发。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瑞安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技艺为主体申报的"中国活字印刷术"录为联合国2010年"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成为中国印刷术的活物证而备受瞩目。文章通过介绍东源木活字印刷的古老技艺,着重分析了民间手工刻字的艺术特征及从民间刻字手工艺中提升出与中国书法相关的审美性,木活字手工印刷工艺体现着机器生产无法找到的情感与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6.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大会通过了建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决议,并于1998年宣布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32届大会闭幕前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对语言、歌曲、手工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了必要规定.民间口头文学,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一部分,是人类伟大文明的结晶,理应与人类历史遗址一样受到人类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多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活态传承,传承人口述史集中体现了传承人对传统技艺的回顾与思考,承载着世代流传的民间智慧与技艺精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特殊意义。数据库的建设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主体构建及信息要素、数据库运营管理机制、数据库后续拓展及利用,只有这样数据库才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发展形成过程中,人们对于其"真实性"的界定在不断地发展和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的内涵越来越摆脱物质"永恒性"的束缚,并且对当下人类主体的意义则在不断强调,这是一个客观化到主观化的过程,这种变化反映出各民族对于身份政治、情感归属的重视。因而,在当今以旅游产业为主要支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应该更加合理地看待遗产的"真实性"以及遗产的非物质性,重视遗产的社会学和精神性,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以及参观者自主参与,在文化旅游中更多地通过"真诚"的互动来显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郭慧丽 《河北学刊》2012,32(5):199-202
起始于2003年并于2010年全面展开的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既是中国当前文化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促进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分析了剧团改制走向市场的过程中,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问题。提出市场导向的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需要各地方剧团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积极开拓市场空间,同时仍有赖于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促进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各项保障制度,逐步使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步入在保护中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20.
鲁锦织造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东独特的纯棉手工提花纺织技艺.原产地、纯棉用料、手工织染、图案设计是鲁锦之所以称为“鲁锦”的四大要素.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鲁锦工艺相关产品具有极大开发潜力.在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的冲击下,鲁锦织造技艺面临着即将消失的困境,鲁锦文化发扬光大必须进行生产性保护.本文从鲁锦艺术特色、产品设计研发、品牌化运营及管理等方面探究了鲁锦的艺术价值及生产性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