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miRNA-21和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在老年结直肠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行大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70例,术中取癌组织标本和距癌组织20 cm以上的切缘大肠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标本中miRNA-21和PTEN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分析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miRNA-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切缘组织(P<0.05),其中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miRNA-2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随着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增加,miRNA-21表达水平明显提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切缘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PTEN蛋白中阳性细胞数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切缘组织(P<0.05),PTE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切缘组织(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PTE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随着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增加,PTE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miRNA-21转录水平与PTE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呈明显负相关。结论老年结直肠癌组织中miRNA-21过表达会下调PTEN的表达,导致结直肠癌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组织和血清中 miRNA-21和 miRNA-146a 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00例结直肠癌、8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和65名健康对照者的内镜活检组织,同时收集其血清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miRNA-21和 miRNA-146a 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评估血清差异表达的 miRNA 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组间比较采用 Mann-WhitneyU 检验和 Kruskal-Wallis 检验;Spearman 相关性检验用于分析组织和血清中 miRNA 表达的关联性。结果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患者病变组织中 miRNA-21的表达分别为8.573±0.898和7.746±1.18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的6.160±0.835(U =120.129、33.230,P 均<0.01);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分别为1.829±0.303和1.624±0.226,也高于健康对照者的1.391±0.221(U =40.353、15.512,P 均<0.01);miRNA-21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和血清中的表达均高于结直肠腺瘤患者(U=11.384、10.189,P 均<0.01)。miRNA-21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高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miRNA-21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有关。Spearman 分析结果示,miRNA-21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 =0.459,P <0.01)。miRNA-146a 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为2.556±0.351,血清中为0.249±0.038,低于健康对照者的3.428±0.328和0.279±0.053(U =102.134、30.111,P 均<0.01);其在结直肠腺瘤患者组织中为3.255±0.332,血清中为0.290±0.036,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936、3.180,P 均>0.05)。miRNA-146a 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和血清中的表达均低于结直肠腺瘤患者(U=73.809、21.123,P 均<0.01)。结直肠癌患者miRNA-146a 的下降程度与肿瘤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而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间无明显关系。根据 ROC 曲线分析,鉴别结直肠癌与健康者,血清 miRNA-21、miRNA-146a 及二者联合检测 ROC 的 AUC 分别为0.889、0.791和0.863;鉴别结直肠腺瘤与健康者,其 AUC 分别为0.784、0.692和0.761;鉴别结直肠癌与结直肠腺瘤患者,其 AUC 分别为0.705、0.820和0.713。结论血清 miRNA-21和 miRNA-146a 的差异表达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iR-335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9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组织和血清miR-335表达水平,分析miR-335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探讨miR-335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中miR-335的相对表达量为(0.63±0.18),癌旁正常组织组血清中miR-335的相对表达量为(0.94±0.25),健康对照组血清中miR-335的相对表达量为(1.09±0.34),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miR-335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肿瘤类型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miR-335的相对表达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miR-335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37(95%CI:0.602~1.483),诊断灵敏度为93.29%,特异度为80.71%;癌组织miR-335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为0.901(95%CI:0.711~2.169),诊断灵敏度为94.97%,特异度为82.35%。结论 miR-335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CD40 mR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法分别检测30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CD40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CD40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D40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CD40mRNA表达显著降低,并与肿瘤的浸润性生长相关;CD40分子可能成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组织中微小RNA(miR)-18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绍兴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70岁以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12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82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82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82水平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0.05),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82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患者(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82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浸润深度、癌胚抗原(CEA)水平无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82水平诊断结直肠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为0.809~0.815,miR-182水平界值为1.623,灵敏度为86.34%,特异度为77.16%。miR-182低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者(P=0.009)。结论老年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82水平升高,miR-182水平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和预后预测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6.
背景:可诱导T细胞共刺激分子(ICOS)属于B7-CD28免疫球蛋白家族,参与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免疫应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其表达异常与肿瘤免疫逃逸密切相关。目的:探讨ICOS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2对新鲜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非癌组织,以及211例石蜡包埋结直肠癌组织,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ICOS mRNA和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非癌组织相比,ICO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P 0. 05),其表达与肿瘤大小、血清CEA水平、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呈显著负相关(P均0. 05),与肿瘤发生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 0. 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患者ICOS表达水平越低,预后越差(P 0. 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COS表达水平是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指标之一(HR=0. 821,95%CI:0. 588~0. 912,P=0. 034)。结论:ICOS低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预后不良相关。ICOS有望成为结直肠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miRNA-107在胃癌、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北京医院收治的胃癌及结直肠癌患者各60例,另外选择健康受试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患者各15例进行研究,收集受试者的病理活检标本及血清标本。采用RT-PCR检测受试者血清和组织中的miRNA-107表达情况。[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的miRNA-107水平(14.67±1.78)显著高于其他受试者(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患者血清miRNA-107水平(3.65±0.45)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1.03±0.08)和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43±0.19)(P<0.05)。胃癌组织中的miRNA-107水平(23.89±2.92)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组织中miRNA-107水平(6.78±0.83)显著高于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2.23±0.27)(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miRNA-107水平(18.98±2.32)显著高于其他受试者(P<0.05);腺瘤性息肉患者血清miRNA-107水平(5.89±0.72)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1.01±0.10)和炎症性息肉患者(2.56±0.31)(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iRNA-107水平(28.96±3.54)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腺瘤性息肉组织miRNA-107水平(8.75±1.08)显著高于炎症性息肉组织(3.47±0.42)(P<0.05)。随着癌症临床分期的升高,miRNA-107在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均呈现升高趋势。[结论]miRNA-107水平在胃癌和结直肠癌中为高表达,并且可能与疾病进展有关,当患者的胃和结直肠具有癌变倾向时,miRNA-107水平会相应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1)用ELISA法检测85例NSCLC患者和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MMP-2的表达;(2)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5例NSCLC患者和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组织中MMP-2的表达;(3) NSCLC患者术后5年生存期调查。结果 (1)肺癌组(实验组)术前血清MMP-2水平(529. 23±57. 16) ng/m L显著高于肺癌组术后(260. 45±24. 21) ng/m L和对照组(242. 16±30. 43) ng/m L(P 0. 05);肺癌组(实验组)术前血清MMP-2水平与肿瘤直径大小、肿瘤病理类型、肿瘤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相关性(P 0. 05);(2)肺癌组(实验组)癌组织中MMP-2阳性率为55. 29%,其表达与肿瘤直径大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 0. 05);(3)肺癌组MMP-2蛋白表达阳性者其血清MMP-2水平显著高于肺癌组MMP-2蛋白表达阴性者的血清MMP-2水平(P 0. 05);(4)血清高表达MMP-2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2. 33%)显著低于低表达MMP-2肺癌患者(7. 14%)(P 0. 01)。结论血清中MMP-2水平与癌组织中MMP-2蛋白的表达基本一致,MMP-2可能在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CDX2与肠源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而p21表达减低或缺失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一个普遍事件。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CDX2、p21~(H-ras)、p21~(WAF1)表达的相关性和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45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的CDX2、p21~(H-ras)、p21~(WAF1)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DX2、p21~(H-ras)、p21~(WAF1)阳性率分别为86.7%、68.9%和35.6%,相应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100.0%、37.8%和51.1%,CDX2和p21~(H-ras)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和P=0.006);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CDX2和p21~(WAF1)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和P=0.005)。癌组织中CDX2与p21~(H-ras)的表达存在相关性(r_s=0.501,P=0.000)。Dukes A、B期患者癌组织p21~(WAF1)阳性率显著高于C、D期患者(P=0.016),有淋巴结转移者p21~(WAF1)阳性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48),CDX2、p21~(H-ras)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结论:CDX2、p21~(H-ras)、p21~(WAF1)表达改变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组织Smad4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变化、Smad4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与结直肠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方法 应用RT-PCR方法及测序、半定量RT-PCR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各自检测43例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3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12例健康人结肠黏膜组织.结果 4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有25例(58.14%)Smad4 mRNA检测到阳性表达,其阳性表达率(58.14%)及表达水平(0.73±0.25)均低于相应的癌旁组织(88.37%,0.95±0.29)、腺瘤组织(90.63%,1.01±0.37)和健康人黏膜组织(100.00%,1.18±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结直肠癌组织(60.5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7.03%)、腺瘤组织(25.00%)和健康人黏膜组织(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d4蛋白表达的阳性率结直肠癌组织(44.19%)明显低于癌旁组织(81.40%)、腺瘤组织(87.50%)和健康人黏膜组织(9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浸润深度加深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也随之下降.结论 Smad4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可能有关,可作为重要的生物学标志及病期评估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10):526-536
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 CRC)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但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分子机制并为完全阐明.胱氨酸/谷氨酸反转运体X(cystine/glutamate antiporter, x CT)被证实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与细胞的铁死亡有关.目的探讨mi R-128-3p靶向x CT基因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分子机制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Oncomine数据库中比较胱氨酸/x CT基因在人结直肠癌及多种实体肿瘤中的表达.肿瘤免疫(tumor immune estimationresource, TIMER)数据库中分析x CT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关系.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vs癌旁组织差异表达mi RNA数据集GSE18392,筛序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差异表达mi RNA,筛选条件为Log2FC1, adj P0.05. micro RNA靶基因在线预测算法(Targetscan, mi RDB和Star Base)预测x CT上游靶mi RNA.GSE18392差异表达mi RNA和预测靶基因取交集得到mi R-128-3p.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 R-128-3p与x CT靶向调控关系.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RT-PCR)检测人正常肠上皮细胞及人结直肠癌细胞系、38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x CT及mi R-128-3p表达水平.溴化噻唑蓝四氮唑[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实验和划痕实验观察转染外源性mi R-128-3p-mimic后人结癌细胞(SW480)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无改变.结果结直肠癌组织x C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筛选并预测mi R-128-3p为x CT上游靶向调控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 mi R-128-3p可靶向结合x CT基因3’UTR区域. x CT在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SW480,Lo Vo及SW620)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肠上皮细胞(NCM460),(P0.05),而mi R-128-3p在人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肠上皮细胞异(P0.05).转染外源性mi R-128-3p mimic可显著下调SW480细胞中x CT表达水平,并抑制SW480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 x CT在38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mi R-128-3p在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癌组织中mi R-128-3p与x CT表达负相关(rpearson=-0.43,P 0.05).免疫组化显示x CT阳性表达于细胞膜,呈棕黄色颗粒,在癌组织中阳性率63.2%. x CT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P0.05)和脉管浸润(P0.05)有关. x CT表达水平与结肠癌CD8+T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浸润有关(P0.05),与直肠癌CD8+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P0.05),而于其他淋巴细胞浸润水平无关(P0.05).结论x C T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上调,m i R-128-3p可通过与x C T基因3’ U T R结合抑制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mi R-128-3p/x CT通路有望成为肠癌靶向治疗新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PDCD4和PAQR3 mRNA表达情况,以及与结直肠癌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各54例,用RT-PCR法检测结直肠标本中PDCD4和PAQR3 mRNA水平;分析PDCD4和PAQR3 mRNA水平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 (1)结直肠癌组织中PDCD4 mRNA表达降低甚至不表达,表达降低率为35/54(64.8%),PDCD4 mRNA表达水平为6.84±3.60,癌旁正常组织为5.88±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癌组织中PAQR3 mRNA表达水平降低,甚至不表达,表达降低率为57.4%(31/54),PAQR3 mRNA表达水平为9.32±1.97,癌旁正常组织为8.44±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者无相关性(R=0.129,P=0.532)。(2)结直肠癌组织中PDCD4和PAQR3 mRNA均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有关,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结论结直肠癌中PDCD4和PAQR3 mRNA表达下降,二者无明显相关性;PDCD4和PAQR3 mRNA水平均与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有关,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E-钙黏附素(E-Cd)浓度和组织E-Cd的mRNA水平,探讨E-Cd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联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黏附方法测定28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Cd浓度;应用点杂交法和计算机灰度扫描分析组织的mRNA灰度均值.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E-Cd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Dukes C组或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Dukes A、B组或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5),切除瘤体后上述各组的血清E-Cd浓度均明显下降(P<0.01-0.05).各组的组织E-Cd mRNA均值变化与血清E-Cd浓度的一致,且两指标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组织E-Cd可能与人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RNA-141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75例直肠癌患者以及正常体检者40例纳入本次研究,收集受试者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抽取直肠癌患者及正常体检者肘静脉血,应用实时聚合酶链法检测75例直肠癌样本中miRNA-141的表达,分析直肠癌和血液miRNA-14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和直肠癌组织miR-141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体检者显著降低(P0.01);2直肠癌组织和外周血miRNA-141表达与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 miRNA-141可能参与直肠癌发生、发展,其低表达可能与直肠癌的分化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周围组织中C-erbB-2的表达.结果:C-erbB-2基因主要为细胞膜及胞质内表达.结直肠癌组织中C-erbB-2阳性表达率为65.2%(45/69),而在结直肠良性肿瘤中仅有2例表达(2/20),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65.2%)及周围组织(系膜组织47.8%、癌旁组织30.4%、远端切缘组织13.0%)中有显著差异(P<0.05);其表达与肿瘤大体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而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大小和远处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C-erbB-2在系膜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证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同常规病理检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erbB-2在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平滑肌(SM)22α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脏转移的相关性,并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选择63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距肿瘤组织10 cm以外正常肠管黏膜组织),其中9例出现肝脏转移,收集转移部位肿瘤组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印迹检测分析SM22α在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和肝脏转移组织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组织和肝脏转移组织SM22α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相关性。结果肿瘤组织SM22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肝脏转移组织SM22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肿瘤原位组织(P0.05)。SM22α与MMP-9在蛋白表达水平上存在明显负相关性(P0.01)。结论结直肠癌中SM22α表达下调,SM22α可能通过负性调节MMP-9蛋白表达调节结直肠癌肝脏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直肠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122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2例直肠癌组织中HMGB1和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二者在直肠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老年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作生存分析,分析HMGB1和VEGF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HMGB1和VEGF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9%和59.02%,HMGB1的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性别、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无关(P0.05)。VEGF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P0.05)。HMGB1和VEGF在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r=0.576,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MGB1和VEGF表达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低于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直肠癌中HMGB1和VEGF的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MGB1和VEGF对判断结老年直肠癌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53蛋白及Survivin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45例,术后随访5年,对照组选取因穿孔、肠梗阻等疾病切除结直肠的患者25例,蜡块切片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型、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数量有关(P0.05)。p5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蛋白的表达与T分期、淋巴结转移数量和脉管浸润有关(P0.05)。Survivin蛋白、p53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01,P0.05)。p53蛋白、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组术后5年生存率均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蛋白及p53蛋白的高表达影响结直肠癌的发展、浸润及转移,且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生存素(survivin)蛋白在老年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老年结直肠腺癌患者性别、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之间的关系,探讨β-catenin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及和济医院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结直肠腺癌患者50例,将外科手术切除后的标本分为2组:癌组织组和正常组织组(距离癌组织边缘2 cm,病理检测结果正常),每组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enin和survivin蛋白表达。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β-catenin蛋白表达与surviv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细胞膜、细胞浆及细胞核呈阳性表达,在老年癌组织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组(64.0%vs 0.0%,P0.001),其表达与性别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survivin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细胞核呈阳性表达,在老年癌组织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组(54.0%vs 0.0%,P0.001),其表达与性别、TNM分期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老年结直肠腺癌患者的β-catenin蛋白表达与survivin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45,P0.001)。结论β-catenin和survivin蛋白均参与老年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共同促进老年结直肠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背景: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进展期,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目前,分子标记物诊断结直肠癌备受关注。目的:探讨Rab5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35例行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非癌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21例患者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非癌组织以及结肠癌细胞株HCT116、HT-29、LoV o、SW480和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株NCM460中的Rab5A 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4例患者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非癌组织中的Rab5A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0例患者癌组织中的Rab5A蛋白表达;分析Rab5A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Rab5A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非癌组织(P=0.003);结肠癌细胞株HCT116、HT-29、LoV o、SW480中的Rab5A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株NCM460(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的Rab5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非癌组织。11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51例(46.4%)为Rab5A低表达,59例(53.6%)为Rab5A高表达。Rab5A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和TNM分期相关(P=0.008;P=0.002;P=0.010)。Rab5A高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者(52.1%对77.5%,P0.05)。Rab5A、血清CEA和TNM分期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相关(P=0.009;P=0.006;P=0.017),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26;P=0.032;P=0.014)。结论:Rab5A参与了结直肠癌的恶性演进过程,其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