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我国部分大中城市的居住小区水体容量普遍偏小,水体缺乏流动和净化的过程,水质富营养化现象比较突出,通常采用的物理、化学方法难以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碧湖云溪居住小区以雨水作为景观水源,利用人工湿地的生物净化原理,将人工湿地潜流净化技术应用于小范围、低污染城市居住小区景观水环境设计,提高水体整体抗污染荷载能力,并结合景观园建、水、电、植物等相关专业设计,营造了水清、水美的宜人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在生态住宅小区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智媛 《福建建筑》2011,(12):47-48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耗能低、抗冲击力强、操作简单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本文介绍了用于景观水体水质净化的人工湿地系统的工艺流程及设计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以雨水或再生水为补充水源的人工景观水体水质净化工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河道干涸,但夏季雨水资源潜力丰富。虽径流受到一定污染,但较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其污染程度更低,成分更简单。雨水通过低运行成本的人工湿地净化系统,可以实现较好的净化效果,满足河道景观需求和生态补水。城市管网雨水承载能力过重的城市边缘区,建设更新过程中进行雨污分流制度,更适于采用人工水质净化的方式将城市雨水管网中的雨水进行就近消纳,减轻城市雨水管网压力,并利用表面负荷率(ALR)来确定并校核人工湿地面积。在综合现在人工水质净化主流程预处理单元、人工湿地单元和消毒存储单元3个环节的基础上,以低运营成本、低管理成本、最优净水量为指向,引入物联网技术智能管控系统,行程具有能控制各级出水水质监测、多级管控、净水生态功能与游览景观功能相结合等多重优点的人工水质净化全流程,达到符合河道水质标准的净化效果。该流程为缓解北方城镇河道缺水现状、解决城市雨洪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用于净化景观水体水质的人工湿地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用于景观水体水质净化的人工湿地系统的工艺流程及设计方法,具体包括进行循环处理的人工湿地的设计、处理补充水的人工湿地的设计以及湿地几何尺寸的确定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以雨水或再生水为补充水源的人工景观水体水质净化工程。  相似文献   

5.
受污染城市湖泊景观化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以武汉市月湖地区生态系统重建与景观改善示范工程中月湖3号人工湿地工程为例,系统介绍了新型景观化人工湿地技术在受污染城市湖泊水体修复中的应用,通过构建人工湿地来恢复湖泊水质并形成以湿地为主的滨水景观;同时介绍了湿地系统工艺、湿地控制模式、设计参数以及湿地景观设计,并对工程投资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处理生态住宅区雨水径流的人工湿地运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结合重庆市某生态住宅区的雨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分析了雨水径流的水质、水量特征,并对处理该雨水径流的人工湿地的运行特性及不同运行方式下的除污效果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类似住宅区人工湿地的设计、运行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降雨量较大的南方城市,建有分流制管网的新开发住宅区的雨水水质较好,具有资源化利用优势;在恒定流量下,人工湿地系统对雨水的净化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能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l-2002)的要求;人工湿地系统能够承受短期的高强度冲击负荷;在设计调蓄池时,其调蓄容积宜大于或等于所汇集的初期雨水水量,以便最大程度地消除溢流对环境的影响和初始冲刷效应对构筑物造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四川建材》2017,(3):210-212
人工湿地技术作为一种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有多种功能。人工湿地不仅可以调蓄雨水,调节洪峰,减少暴雨对城市管网的压力,同时人工湿地对雨水也有较好的净化作用,能有效缓解雨水对地表水水质的影响,也能有效利用水资源。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将人工湿地技术与其他技术措施相结合,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提出健康型水系的设计理念,提高人工水体的水质维持功能与水量平衡能力。保护性设计以水质恢复原理为指导,分析自然水体的自净途径,强化了水体形式的净化功能,完善水体结构与生物群落,依赖系统自身的平衡能力维持水体质量。节约性设计利用雨水、中水等资源,通过贮存、净化等设备为人工水体提供补充水源,减轻景观用水压力与城市雨水排放压力,在一定区域内实现水资源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盐龙湖人工生态湿地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通过人工湿地的运行实例处理微污染的江苏里下河地区的盐城蟒蛇河水体,以改善城市供水水源的水质.同时根据水质指标被净化过程中的相关性,运用水质多因子跟踪法和水质指标大样本统计法比较,并相互验证,得出了现有人工湿地系统的净化效果,以指导湿地系统的改进,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工湿地技术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净化雨水水质和削减雨洪峰值的重要技术。将海绵城市雨水人工湿地滞蓄容积分为前置调蓄池/塘的有效滞蓄容积和湿地床的有效滞蓄容积两部分进行探讨,给出了详细计算公式和合理选择前置调蓄池/塘出水控制方式的要点,并说明了雨水人工湿地随降雨情况而改变的运行方式。以重庆市棕榈泉雨水人工湿地为例,利用有效滞蓄容积计算公式,分析了人工湿地对降雨径流的滞蓄效果,表明人工湿地年雨水滞蓄总量达到了汇水区地表径流总量的72%,其中前置调蓄池作用很大,占滞蓄总量的96. 5%,尤其对规模小的人工湿地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