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盐酸苯海索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9家精神医学等杂志近15年来有关盐酸苯海索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和作者临床收集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盐酸苯海索的不良反应/事件累及8大系统23种临床表现,以精神障碍居多(61.22%),用药后5天内出现占67.53%.结论 盐酸苯海索不良反应/事件以精神障碍较多,戒断反应次之,不容忽视.避免与原有精神症状相混淆,不宜联合或常规应用盐酸苯海索.  相似文献   

2.
曾超  刘美秋 《北方药学》2016,13(10):45-45
目的:比较奥氮平、氟哌啶醇联合苯海索治疗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根据用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用奥氮平治疗,后者用氟哌啶醇联合苯海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1.5%高于对照组的75.8%,不良反应发生率17.1%低于对照组的35.1%,差异显著(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药物临床使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7~12月的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100例,通过利用限定日剂量使用量和药物用量指数对本次试验患者的药物临床使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都有很好的效果,在使用的药物中,苯海索药物的使用频率最高,除了舍曲林,其他药物的用量指数都小于1。结论:我院门诊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药物的使用日益趋于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新型的抗抑郁药物使用频率日益升高,但是抗焦虑药物和抗精神类药物联用仍居高位,在临床用药中应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精神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5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患者均使用了苯二氮卓类药物及抗精神病药物.其中50(66.67%)例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痊愈达到68(90.67%)例,6例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相似文献   

5.
张咏 《中国医药》2011,6(2):254-254
盐酸苯海素是抗胆碱药,有中枢性抗胆碱作用,用于治疗各种震颤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因其价格低廉在各级医院广泛使用.现将1例口服盐酸苯海素致精神异常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治的60例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总结.结果 应用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与小剂量奋乃静治疗痊愈28例,好转19例,进步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0%.结论 癫痫性精神障碍应早期明确诊断,治疗应在抗癫痫治疗基础上,根据精神障碍的特点选用不同抗精神药物.  相似文献   

7.
83例精神障碍患者伴失眠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分析精神障碍患者伴失眠后的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合理使用镇静安眠药。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对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伴失眠的83例进行调查。结果:83例均使用了苯二氮革类药,其中有23例在使用苯二氮革类药物的同时调整了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苯二氮革类药15d以下的71例、超过15d的12例。结论: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如出现失眠情况时应及时分析失眠原因,针对失眠的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及选择不同的镇静催眠药,对精神症状明显的患者在使用镇静催眠药的同时应调整抗精神病药。在使用苯二氮革类药物时应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时间,以防止产生药物依赖。  相似文献   

8.
叶立雄 《海峡药学》2008,20(7):142-143
采用自制表格对病人盐酸苯海索使用率、使用原因及使用剂量进行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药房精神病人盐酸苯海索使用率为43.13%,预防性用药占合用安坦总例数的12.65%。  相似文献   

9.
治疗精神障碍药物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东丽  杨广声 《医药导报》2003,22(10):688-689
目的:探讨治疗精神障碍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药物流行特点.方法: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计量(definite daily dosage, 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zation index, DUI)作为分析判别指标,评价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精神障碍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DUI>1的有碳酸锂、氟哌啶醇、麦普替林、帕罗西汀、多塞平,其余均DUI≤1.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排序前3位依次为氯氮平、氯丙嗪、舒必利,抗抑郁药前三位依次为帕罗西汀、氟西汀、氯米帕明.结论:该院治疗精神障碍药物使用基本合理,防止苯二氮类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随机、双盲、平行交叉试验对48例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锥体外系症状而联合应用苯海索持续3个月以上的患者,进行长期并用苯海索有否必要的探讨。结果发现:使用安慰剂期间,患者的精神症状、锥体外系症状及其自我体验与使用苯海索期间无明显差异;但迟发性运动障碍评分增加;撤药后,患者则表现出明显的“撤药症状”。作者认为,长期联合应用苯海索并无必要;相反要注意的是,长期并用可能导致患者的药物滥用及增加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以供参考。方法以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精神障碍表现,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的表现以记忆障碍、智能障碍、人格障碍为主。经治疗后症状消失25例、症状改善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5%。其中10例患者建议长期使用抗精神障碍药物。结论精神障碍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记忆障碍最为常见。经对症综合治疗后效果满意,预后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2.
刘建君  李雪梅 《海峡药学》2011,23(5):99-101
目的 探讨盐酸苯海索抗胆碱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合并盐酸苯海索治疗大干3月的60名精神分裂症病人按照服药种类配对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名.研究组在4周内逐渐停用盐酸苯海索,对照组盐酸苯海索剂量保持不变,分别在基线和一月后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H...  相似文献   

13.
对右苄替米特和苯海索治疗神经阻滞剂致坐不能56例进行了双盲对照研究。右苄替米特0.55mg/d,苯海索6mg/d,疗程均为1周。结果显示,两药疗效相仿,两药不良反应均径微,提示右苄替米特是一种有效的抗静坐不能药。  相似文献   

14.
苯海索在精神科长期联合使用的必要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随机、双盲、平行交叉试验对48例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锥体外系症状而联合应用苯海索持续3个月以上的患者,进行长期并用苯海索有否必要的探讨。结果发现:使用安慰剂期间,患者的精神症状、锥体外系症状及其自我体验与使用苯海索期间无明显差异:但迟发性运动障碍评分增加;撤药后,患者则表现出明显的“撤药症状”。作者认为,长期联合应用苯海索并无必要;相反要注意的是,长期并用可能导致患者的药物滥用及增加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本院2010—2012年住院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女性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女性患者中以农民、工人、无业人员为多,文化程度均为高中以下,离婚率19.04%,性格外向者多见,开始饮酒年龄(26.21±11.37)岁,发病前饮酒时间平均(14.31±10.74)年,饮酒量均按白酒(50°)计算,最低饮酒量100ml/d,最高饮酒量1050ml/d,伴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疾病,使用足量苯二氮卓类药物合并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治愈好转率达90.47%。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女性患者以农民、工人、无业人员为多,文化程度低,离婚率高,性格外向者多见,开始饮酒年龄较小,发病前平均饮酒时间10年以上,饮酒量均按白酒(50°)计算,每日饮酒量500~1000ml/d居多,精神症状以失眠、焦虑、幻觉、妄想多见,躯体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疾病为主,使用足量苯二氮卓类药物合并少量抗精神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可恢复,颅脑CT显示皮质弥漫性萎缩、侧脑室扩大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药物应用情况及其用药规律。方法采用一日法,以2013年5月14日为时间节点,对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用药频度居前5位的依次为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和喹硫平。心境稳定剂用药频度居前3位的是丙戊酸钠、奥卡西平和丙戊酸镁。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和新型抗抑郁药已成为临床一线用药,临床治疗总体用药比较规范,但仍需要注意苯海索和苯二氮类(BDZ)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73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自编调查表对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结果:在73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中,以男性较多,主要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也有使用海洛因、麻古、镇静安眠药所致的精神障碍。从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到出现精神障碍的时间以兴奋剂(麻古)致精神障碍的时间最短。结论:长期滥用精神活性物质易引起精神障碍,应该加大对精神活性物质的控制,同时加大其对社会危害性的宣传。  相似文献   

18.
对神经阻滞剂所致静坐不能40例男性患者,年龄17-60a(30±13a),用普萘洛尔和苯海索进行双盲交叉试验。普萘洛尔30-120mg/d,苯海索4-16mg/d,po,疗程2wk.采用修改的Simpson锥体外系副作用量表评定疗效,以苯海索为对照药。结果表明2药疗效相似,苯海索副作用显著高于普萘洛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氮平治疗苯二氮类药物滥用相关性失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小剂量(41.48±26.27mg/d,12.5~100mg/d)氯氮平治疗35例苯二氮类药物滥用相关性失眠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4周末,分别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文定式问卷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停药后随访4周。结果:使用小剂量氯氮平治疗前后PSQ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口干、轻微流涎、乏力、嗜睡等。停药4周后反弹性失眠少。结论:在监测血象的前提下,使用小剂量氯氮平治疗苯二氮类药物滥用相关性失眠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护理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17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危险因素。并对2016年1月至12月我院15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针对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危险因素,实施护理预防对策。结果 17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为60.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额叶损伤、颅内感染、颅内血肿、低氧血症、单人病房、护理质量、预防性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均为颅脑损伤致早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实施护理预防对策后,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40.1%,较实施前(60.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32,P<0.05)。结论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众多,针对高危因素制定预防护理对策有助于减少精神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