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涵江旧城西区整体风貌极具江南地方特色,其传统风貌的保护与再生策略包括:延续城市文脉,以居住、休闲文化为主导功能,体现水文化特色;尊重原有空间格局,凸显街坊特色;保护珍贵文物和历史遗迹,挖掘其厚重内涵;对新建建筑进行体量控制和色彩引导。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改造中,只追求物质环境的改善而忽略了对文化环境保护的问题非常突出,造成了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丧失和城市特色的泯灭。文章拟以洛阳老城十字街为例,通过了解它的地域文化特色,对其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文色彩保护理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与更新的原则与方法,即:结合地域文化,在尽可能保持原有街道格局、空间特色、整体风貌等不变的同时,努力改善街区环境,并依靠其历史文化底蕴振兴传统街区.目的不仅在于对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的探索,而是以此为出发点,研究与思考当代乃至未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解放阁片区整体风貌极具济南地方特色,其传统风貌的保护与再生策略包括:延续城市文脉,以娱乐、休闲、商业、文化为主导功能,体现泉文化特色;尊重原有空间格局,形成东南低、西北高的态势,凸显街坊特色;珍惜舜井、舜园等历史遗迹,充分挖掘其内涵;保护以鱼骨式街巷为主脉的街巷肌理,形成两横四纵的道路格局;传承浙闽会馆等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的特色,对新建建筑进行体量控制和色彩引导.  相似文献   

4.
青岛是我国典型的近代殖民城市,滨海山城的城市整体风貌特色突出,目前这一特色在旧城得到了较大面积的保存,这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是难能可贵的.笔者从城市设计角度系统梳理岛城的风貌特色,重点分析其城市形态、空间景观、城市建筑、历史人文方面特色,以求对城市风貌建设与旧城保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崔延涛  朱昕虹 《规划师》2007,23(4):23-25
解放阁片区整体风貌极具济南地方特色,其传统风貌的保护与再生策略包括:延续城市文脉,以娱乐.休闲、商业、文化为主导功能,体现泉文化特色;尊重原有空间格局,形成东南低、西北高的态势,凸显街坊特色;珍惜舜井、舜园等历史遗迹,充分挖掘其内涵;保护以鱼骨式街巷为主脉的街巷肌理,形成两横四纵的道路格局;传承浙闽会馆等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的特色,对新建建筑进行体量控制和色彩引导。  相似文献   

6.
王颖  阳建强 《规划师》2013,29(1):24-28
在城市快速发展逐渐转向旧城更新的背景下,具有复杂历史遗存的城市一般历史地段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保护危机。武汉六合路片历史风貌区保护与更新采用"基因.句法"的规划思想,提出"解读历史基因,构建保护句法"的规划思路,深度解读风貌区的历史文化基因,发掘、整合风貌区的文化线路,构建文化网络;在此基础上设立保护单元,建构多层级的"句法"体系保护格局;进而通过单元指标控制和后续设计引导构筑长效、活态控制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杭州城市建设需求的转变,城市风貌特色成为城市精神的体现,城市风貌塑造成为城市新的发展诉求。当代杭州一方面极力保护"三面云山一面城"历史空间格局,力求延续"中国传统山水空间的典型意境",另一方面则面临着保护压力下难以抵挡的发展洪流。以杭州为例,试图探索如何从总体城市设计角度进行城市风貌管控,协调好城市特色塑造与风貌管控之间的关系,坚持以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保护为核心,保持和延续"诗画江南、灵秀精致、山水城相依"的历史风貌格局,发展和营造"拥江而立、疏朗开放、城景文交融"的大山水城市特色风貌,并从建立系统的风貌管控体系出发,引导城市风貌、塑造城市特色、延续城市文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以内涵发展为城市发展主旋律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化发展以及减增量、改存量的建设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城市都在进行旧城区改造、历史街区复兴工作。历史风貌区作为城市记忆的载体,是各城市历史底蕴、文化品格及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做好历史风貌区保护工作旨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城市特色风貌。此举不仅可以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就各地而言,根据历史文脉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更能高质量推动城市发展。本文对福州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总体规划、街巷及近代历史建筑的现状作调查研究,以期为保护福州旧城区历史文脉和城市传统历史文化风貌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城市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是历史城市保护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品质营造和城市形象提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出现的城市传统风貌消失和城市特色危机的严重现实问题,分析和梳理了城市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保护的历史由来,从风格延续、结构延续以及生活环境内涵与场所的延续等方面讨论和研究了城市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保护的本质内涵。最后从实际操作层面,从城市文化的高度和城市规划的角度,就加强历史城市传统格局的整体保护、注重历史城市环境景观特色的保护、融入当代城市生活与城市发展以及通过精心的城市设计有机延续传统风貌等方面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旧城,因其历史与人文的厚重感,对其进行城市设计应注重时间与空间的延续。对构成其人类时空发展记忆的所有重要遗产,如人文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旧城风貌、旧城格局、旧城建筑的物质空间遗存及其具有时间特性的生活遗存进行保护与开发,从而产生巨大的场所聚集效应,增加其历史时空文化的吸引力,这也是旧城保护与更新的目标与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1.
黎海霞 《福建建筑》2013,(4):92-95,66
近年来,各历史文化名城纷纷对其历史传统街区进行规模保护和改造,这样的活动在国内蔚然成风。历史街区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文化和民俗风情,是现代城市生活与传统城市生活对话的微型窗口,我们应重点对待。成都宽窄巷子历史街区改造表面看上去光鲜艳丽,但从专业的角度,笔者认为此次改造工程缺失的成分更多。本文着重从建筑现象学理论中的场所精神、人文关怀的角度讨论成都宽窄巷子改造工程的得失,述及宽窄巷子的建筑特征、空间特征和场所特征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研、归纳分析等方式对成都平乐古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图底理论、联系理论、场所理论等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成都平乐古镇的空间形态构成,为保护和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提供了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13.
Chengdu, located at the western edge of the Sichuan Basin, is the provincial capital of Sichuan Province. The fertile and well-watered basin has given the city a long and splendid history, which has left significant and lasting imprints on its urban form, landscape and cultural life. In the planned economy period, Chengdu serviced as the economic, cultural, logistical and technological center for southwest China, and built a competitive and broad industrial base which now helps the city maintain its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region. In 2007, Chengdu was assigned as one of two pioneer cities in coordinating urban–ru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Chengdu as a historical city, summarizes the city’s economic growth, urban spatial transform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s a major city in western China, and discusses its recent efforts in coordinating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s a pioneering city in China.  相似文献   

14.
周波  曹雯畅  冯田 《中国园林》2024,40(5):49-55
成都人民公园是中国重要的近现代城市公园遗产之 一,是见证城市发展与公共需求变化的重要城市历史公园,具 有不可忽视的城市历史景观遗产价值。采用历史层积分析对成 都人民公园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将其空间历史变迁分为普通游 园初创、传统公园转型、现代公园建设、现代公园完善和公园 城市营造5个时期,整理各时期形态与功能变迁,探寻其变迁 的内在动力。将公园的层积关系分为反复、重建、共存和成长 4种主要模式,探索公园建设的层积变化:基于自然条件,综 合历史事件、治园观念、文化活动和人群变化等因素,公园空 间形态由封闭、单一和无序转向开放、多元和有序,承担职能 从功能杂乱的小游园转化为集休闲、文化、健身和爱国教育为 一体的综合性园林。分析成都人民公园空间的历史变迁动因与 机制,能够为中国近现代城市公园遗产保护与发展补充实证, 为当代城市公园文脉与底蕴的探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如何对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城市空间进行合理的旧城改造,再现历史城区的文化价值,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文章通过分析佛山名镇及岭南天地项目,总结了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为了再现历史城区的文化价值必须解决的三个核心议题是:一、更新业态,带动城区可持续发展;二、老城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重塑城市空间;三、保护和发扬传统建筑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立足当前城乡遗产保护从"资源保控"向"文化传承"的观念导向转变,聚焦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基因的保护传承问题。针对传统历史城镇形态保护方法"依形套式、附形失韵"的问题瓶颈,提出基于景观基因"双系统"识别解译的历史城镇空间特征保护与文化气韵传承关联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城镇景观的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空间、建筑风貌和地域文化的哲学基础、发展观念、实践思维、气质品性等方面,系统识别、解译了山地历史城镇的"空间基因"和"文化基因";并据此提出山地历史城镇景观基因配对关联的保护传承措施,以拓展既有遗产保护研究的理论认知,为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文化的特征识别与保护传承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以成都市旧城CBD的东华门遗址公园(及其周边地区)的再开发为研究对象,从新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生产视角解析《成都市东华门遗址公园概念规划》的内核,发现在"东华门遗址—东华门遗址公园—CBD中央公园"的概念转化过程中,空间生产被隐藏在"地方建构"的话语之下,并藉由"概念的模糊、话语的垄断、城市意象的分化、历史文化的符号化"等手段,仍继续强化着原旧城CBD谋求土地财政的城市更新的诉求,并未因天府新城CBD的规划建设而切实转向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地方特色的营造。  相似文献   

18.
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进程中在保护好历史文化遗迹的同时应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拓展其文化功能,构筑新的城市文化,创造新时代的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街区体现的是城市历史上的片段,它是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自身特点的保护以及开发意义的分析,以长沙市太平街为例,提出了与有机更新理论相关联的有利于历史文化街区特色保护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Z3)
Settlement of the minorities is a particular heterogeneous space in a metropolis,and such spaces exist as inseparable parts of the city for historical,social and geopolitical reasons.Taking Tibetan settlement in Wuhou District,Chengdu City for example,this study analyzed spatial features and evolution history of minority settlements,and explored how to respect and accept historic signifi cance and cultural value of these heterogeneous spaces during the rapid urban development,and then use them reasonably and reform creatively,so as to maintain their original spatial features and integrate the spaces into the overall urban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