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对蜗壳混凝土监测与计算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认为,蜗壳结构及受力复杂,但蜗壳实测应力均小于材料力学和三维有限元计算值;实测蜗壳应力在135m水位时最大为100.48MPa,尚不及仿真模型试验值的二分之一。监测资料表明,左岸厂房机组蜗壳工作性态正常。  相似文献   

2.
水电站金属蜗壳及其外围混凝土的受力状况非常复杂,目前设计中做了很大的简化。为了了解结构的实际应力状态,本文对刘家峡、新安江两水电站的金属蜗壳及其外围钢筋混凝土的长期原型观测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并建立了涉及实际断面的力学模型,进行了有限元计算以验证观测分析成果。  相似文献   

3.
瀑布沟水电站装机容量大,机组台数多,结构复杂。电站地下厂房蜗壳外围混凝土采用保压浇筑的方式。为确保机组运行稳定和结构安全,对机组及蜗壳外围混凝土结构进行了静、动力分析和模型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蜗壳保压1.40MPa下浇筑外围混凝土材料强度能满足要求。目前,全部6台机组均已安全投产,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猴子岩水电站截流试验模型研究与猴子岩水电站工程截流水文资料观测分析为基础,将模型试验结果与原型观测结果对比分析,得到二者之间的异同,以及出现差异的原因,以期为后续山区河道截流工程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是将模型置于高重力场中,观测土工结构模型的性态。其用途通常为:(1)了解拟建或已建工程在各种载荷条件作用下的性态。即利用离心模型试验的结果通过模型律来预测原型相应的反应;(2)验证土工数学模型。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是将土体和工程结构模型置于仿真的原体应力场的作用下进行观测,类似于原型观测,故可验证相应的数值计算结果;(3)了解工程体系的未知性态或破坏机理。这是某种  相似文献   

6.
瀑布沟水电站装机容量大、机组台数多、结构复杂,地下厂房蜗壳采用保压浇筑外围混凝土的方式。为确保机组运行稳定和结构安全,对机组及蜗壳外围混凝土结构进行了静动力分析和模型试验研究,并对水压试验、混凝土浇筑等提出了技术要求。目前,全部6台机组均已安全投产,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7.
 1981年葛洲坝一期工程运行以来,发现船闸泄水后三江下游引航道出现往复式不稳定流,这种流态必将影响航道的淤积规律。为此,进行了原型四级流量同步观测及室内模型试验。特别是1987年将医用B超声波仪用于模型试验观测,获得了许多可贵资料,使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引航道水流结构及淤积规律的认识也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8.
闸门流激振动全水弹性模型试验的原型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弹性结构与其周围流场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单纯数值方法还不能正确预报这种水弹性振动,因此,水弹性模型试验已成为预报流场中结构原型行为的唯一方法.在对水弹性振动模型相似准则和研制的闸门水弹性振动模型材料性质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三峡大坝导流底孔弧形闸门全水弹性模型振动试验成果和其原型振动观测成果作了多方面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水弹性模型试验预报的原型闸门的动力特性、振动加速度、结构动静应力与原型闸门在相近条件下的实测成果颇为一致,从而验证了闸门全水弹性模型对原型闸门流激振动行为预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三峡电站直埋式蜗壳结构试验模型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峡水电站蜗壳为钢衬钢筋混凝土结构,钢蜗壳直径大,内水压力高,外围混凝土相对较薄,为研究三峡电站采用直埋式蜗壳的可行性,开展 了结构模型试验和非线性计算分析工作。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对三峡水电站直埋式蜗壳 结构试验模型进行混凝土开裂计算,计算中混凝土裂缝模型采用分布裂缝模型,并考虑混凝 土的拉伸软化,钢筋采用分离式模型并用埋入方法将其嵌入混凝土单元。并对裂缝分布、钢筋应力、结构位移等计算与试验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基 本一致。为模型试验提供了依据及指导,并验证了非线性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葛洲坝工程自大江截流之日至工程试运行。进行了较全面的水力学原型观测工作。连续5年多在汛期进行了各级流量下的二江泄水闸和三江冲砂闸的观测工作;在枯水季节做了排沙底孔、上下游航道和船闸的原型观测工作.1986年汛期对投入试运行的大江电厂排沙洞和排沙底孔进行了原型观测。本对所进行的观测设计、观测技术改进及资料分析。以及主要观测成果和经验教训作简要介绍.旨在为监测大坝安全、验证设计、模型试验和修改运行调度规程提供参考,并为今后分期施工的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海风机基础-塔架结构体系振动监测与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东部近海区域目前建设的风电场基本均采用桩基结构,桩基一塔架结构体系是典型的细长高耸结构,在复杂海洋环境载荷作用下具有明显的动力性质、随机性质和非线性性质。本文结合江苏响水近海试验风机长期的桩基础一塔架结构体系振动监测数据,分析了结构体系振动与风、浪等环境荷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振动加速度与风速均方差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塔架顶部的振动加速度随均方差的增大而增加;建立模型进行了动力有限元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较好反映了响水近海试验风机不同工况的动力响应。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可为海上风机基础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坝安全监控模型因子相关性及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杨杰  胡德秀  吴中如 《水利学报》2004,35(12):0099-0105
针对最小二乘法难以克服因子多重共线性对回归模型精度影响的不足,本文对大坝安全监控模型因子间的相关性及其不确定性进行了研究。引进偏最小二乘法,对大坝安全监测变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将建模预测分析方法与非模型式的数据内涵分析有机结合,可同时实现回归建模、数据结构简化以及因子相关的不确定性分析,所建立的大坝安全监控模型,其精度可通过交叉有效性检验来控制。工程应用实例和模型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能有效克服各类因子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对模型拟合精度及其预测能力的影响,因而比目前常用的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更具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赵康  罗嗣海  石亮 《人民黄河》2012,34(2):131-134
简要分析了强夯模型试验设计的理论依据,讨论了强夯模型试验的相似条件,并对强夯相似准则进行了推导,提出了相似强夯模型试验和非相似强夯模型试验的概念。深入分析了强夯模型试验中严重制约强夯机理研究及工程应用的模型箱尺寸和相似比例系数选取、仪器精度及数据处理等问题,提出在模型试验中提高数据采集仪器的灵敏性和精度、建立灰色系统模型提高数据处理的精确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非接触测量技术的进水塔动力模型破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耸进水塔的抗震安全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倍受关注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通过破坏性动力模型试验基于非接触测量技术对地震作用下进水塔主-附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和震损模式进行研究,将3D-DIC与OC非接触测量技术相结合并引入水工进水塔的破坏性动力模型试验中,全程测量进水塔模型从弹性阶段到破坏性阶段的动应变场,实时测量模型关...  相似文献   

15.
作为北京水资源储备区,北京西山地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对北京市水资源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时间序列模型是研究预测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特征的有效方法。为了解北京西山地区地下水位未来变化趋势,本文选用北京西山地区地下水位长观序列,通过拟合序列的趋势项、周期项及随机项分量,建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模型。模型精度检验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良好,预测结果显示西山地区未来五年内地下水位呈现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大坝监测量最佳统计模型优选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现有报导的大坝监测量数学模型主要以拟合精确性为目标,忽略模型简单性原则的定量分析.本文从系统论角度出发,提出一种以模型拟合良好性、检验有效性以及模型简单性三方面为优选原则的大坝监测量最佳统计模型优选方法.首先将监测数据系列划分为回归数据与检验数据,依据先验知识确立统计模型优选集合,然后通过回归或优化方法,基于回归数据系...  相似文献   

17.
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导流底孔闸门动力安全监测资料作了介绍与分析,其中包括闸门的动力特性和在设计水位条件下闸门在动水启闭过程中的振动加速度、振动位移、动静应力、脉动压力和启闭力的监测成果。监测成果表明闸门的自振频率监测成果与闸门水弹性模型试验成果很接近,振型相同;在动水开门和关门过程中,闸门在小开度时,下游面底缘的脉动压力较大;闸门门叶和支臂的振动小开度比大开度的大,未出现危害性振动,各测点的振动位移和振动应力都比较小,闸门振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土工抗震60年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土工抗震学科的创立、发展和创新历程,并对汶川地震后土工抗震研究的新进展和主要成果进行了论述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土工抗震学科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自汪闻韶院士1958年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创立我国第一个土动力学试验室、开创我国土动力学和土工抗震学科以来,土工抗震学科在土体动力特性测试技术、土的液化机理及判别方法、土工振动台动力模型试验、土体真非线性动力本构模型、土石坝及地基抗震安全评价方法、室内外试验联合确定土体动力特性参数、土石坝及地基抗震设计理论(思想)和原则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和开创性的进展,奠定了我国土动力学和土工抗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领先地位。2008年汶川地震后,围绕高土石坝抗震的新需求,在高土石坝极限抗震能力分析方法、高土石坝地震破坏模式、高土石坝抗震减灾工程措施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逐步建立了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相结合、原型震害-数值模拟-物理模拟相结合、变形分析和稳定分析相结合、整体稳定分析和局部稳定分析相结合的高土石坝抗震安全评价体系。未来迫切需要开展复杂深厚覆盖层上高土石坝抗震关键技术,特高土石坝地震灾变行为与安全控制,基于性能的高土石坝抗震安全评价及灾害控制,水库大坝抗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多维复杂关联因素下的大坝变形动态建模与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坝变形监控模型是多维复杂关联性以数学形式表达的集成载体,因而合理量化和集成关联性有利于更加全面而准确地构建数学模型。本文着重从维度、关联、检验、措施及模型五个层面依次对因子相关性、动态因果关系和序列相似性三种关联性进行阐述,提出了一种兼顾相关性和相似性的大坝变形动态监控模型。该模型以环境因子与大坝变形间的因果关系为基础,分别采用耦合相关性诊断方法、动态最大信息系数和标准化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度量因子相关性、动态因果关系和序列相似性,并通过非线性模型建立、动态输入修正和交叉多输出改进将多维复杂关联性统一于大坝变形动态建模框架中。以西南地区某混凝土坝工程多测点变形监测数据为例,通过多模型性能对比仿真实验对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评估。结果表明,与常规模型相比,集成多维复杂关联性的大坝变形动态监控模型的预测性能尤佳,以期为大坝变形安全预报提供一种新型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