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可再生能源规划是从区域层面统筹考虑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的整合,与能源需求、传统能源供应系统和不同可再生能源之间的匹配协调的规划方法,是实现区域能源系统微循环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区域可再生能源规划的内涵以及规划方法,重点从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估、区域建筑能耗预测、能源需求与可再生资源的匹配方法、可再生能源规划的反馈评估方法以及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北京能源规划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能源规划是通过制定城市能源发展战略,在确保充足和稳定的能源供应基础上,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制定能源发展目标,落实节能技术措施,以期建立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双赢的能源供需系统.因此,能源规划担负着统筹能源发展和环保要求、统筹城乡能源供应、统筹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低碳时代的中国城市能源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变化要求全世界的石油、煤、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按占一次能源比率的排序逆转。中国一次能源中煤的比重也需从70%逐步降到30%,且需采用CCS技术。这使得城市从一次能源到终端利用的路线图发生了重大变化:煤退出工业燃料领域,主要用于气化多联产和发电;采用以集约化为主导的、9种不同类型的冷热电联供技术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DES/CCHP)将成为城市工业和商住的主要能源。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应基于中国国情,在系统规划和运营机制两方面集成创新,同时相应的城市能源规划必须细化,与工业、交通、主功能区块布局的时空规划无缝衔接配合,量化反映城市发展规划是否符合国家下达的能源强度ε和碳强度κ指标。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编制一个好的规划保证其高效、合理的使用,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咸宁市建筑节能规划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介绍了浅层地热能的调查方法,描述了如何划分可再生能源应用方式适宜区,并对可再生能源的可利用量和产生的环境效益做了评价,希望为各地的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分析是城镇能源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米易县南部新城为例建立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分析模型,介绍了可再生能源潜力预测的方法和步骤,最终确定了可再生能源实际应用潜力和可再生能源替代率,为米易县南部新城能源规划体系中的可再生能源规划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低碳城市的能源系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详细阐述了低碳城市的内涵,探讨了低碳城市的城市形态,并以上海为例计算了各产业的碳排放比例,指出了实现低碳城市所采取的主要措施.重点阐述了低碳城市和低碳区域的能源系统,认为低碳城市的低碳能源系统的实现,在国家层面要依靠改变能源结构,不断增大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比例,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将高能耗、高排放工业的过剩产能坚决停掉;在城市层面要在新区开发中充分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的资源,并实施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节能标准,把节能作为一种资源,实现能源系统的分布化;在用户层面主要是通过节能技术措施和倡导行为节能,将需求和能耗切实降下来.而能源总线和能源互联网系统,适合低碳城市能源利用的特点,是低碳城市能源系统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能源综合利用视角下区域能源规划编制的特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是实现能源高效梯级利用的重要手段,对区域性开发建设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优势。在集约紧凑型低碳城市空间发展趋势下,它将成为我国未来城市能源系统创新的主体内容。并通过北京TBD地区以天然气为主的综合能源规划为研究案例,对区域能源布局进行实际探讨。  相似文献   

8.
许小良  李迪飞 《山西建筑》2012,(30):213-215
对可再生能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杭州萧山钱江世纪城规划为例,探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再生能源的构想,阐述了低碳城市规划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布局,同时提出了可再生能源面临的一些负面影响,供规划工作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能量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以节能减排为目标,以能量平衡为导向,以可再生能源应用为措施的城市规划体系.这一有别于传统的注重空间形态和经济行为的规划策略,从能量的角度重新划分城市功能,计算城市能源的需求和CO2的排放,并设计相应规划措施,积极应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对中国城市发展及规划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能源企业的关注。日本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城市应用技术相对成熟,发展思路较为细致,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首先总结了日本发展可再生能源应用过程中的现状和调整,分析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成本;同时,介绍日本氢能示范工程中可再生能源制氢在城市和单体建筑中应用的探索。从技术、市场和政策角度出发,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在建筑和城市中的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现有碳夹点分析技术的研究基础上,考虑经济性因素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制约,引入边际成本的概念,在碳夹点分析的数学模型中添加经济性约束条件,描述了修正可再生能源利用量的步骤,从而优化碳夹点分析方法中可再生能源资源用量的确定过程,避免过高估计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实际利用率。以考虑可再生能源经济性的碳夹点分析技术在实际园区的建筑能源规划中的应用为例,证明其在实际应用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设计工作中应重视建筑节能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春梅 《山西建筑》2010,36(1):252-254
分析了我国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性,从规划节能设计、建筑单体节能设计及可再生能源的运用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建筑节能设计,以提高人们对建筑节能的认识,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全面分析,探讨了我国缓解能源需求压力、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现实需要及可能路径。最后指出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可再生能源在农村住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文  刘建龙 《山西建筑》2010,36(19):227-229
对太阳能、地源热泵、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村住宅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指出在农村建设中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减缓中国能源紧张局面,还可以改善农村生存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包括光伏发电、天然光利用和风能发电三方面在建筑中的应用。论述了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应用方式等,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节约能源消耗,提出了一系列方案,给建筑节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地热能基本特征出发,深入分析了地热能的技术特性及其与建筑能源需求的高度契合性,揭示出地热能在建筑中利用的形式多样性、天然适配性、高效节能性、绿色低碳性,表明地热能利用是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尽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可再生能源与崇明东滩绿色能源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前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和后工业化时代。“前工业化时代”是指过去2000年的历史年代,那时候科技落后.物质财富贫乏,能源消费不高,而且多以木柴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  相似文献   

18.
可再生能源技术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可靠保障之一。然而单一的可再生能源由于其本身的缺陷,应用有其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在暖通空调中复合应用的思想。着重介绍了三种可再生能源的复合利用形式:太阳能和自然风、土壤能和太阳能以及自然风和蒸发冷却技术的复合利用。  相似文献   

19.
Concerns arising due to the variability and intermittency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while integrating with the power grid can be mitigated to an extent by incorporating a storage element within the renewable energy harnessing system. Thus,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BESS) are likely t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in the small-scale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to commercial building and residential dwelling. These storage technologies not only enable improvements in consumption levels from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but also provide a range of technical and monetary benefits. This paper provides a modelling framework to be able to quantify the associated benefits of renewable resource integration followed by an overview of various small-scale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A simple, practical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battery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for small-scale renewable applications based on their technical merit and economic feasibility is presented. Software such as Simulink and HOMER provides the platforms for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ssessments of the battery technologi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刘立钧  刘振  田芳 《山西建筑》2011,37(2):182-184
在阐明低碳住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归纳出低碳住区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情况,并对这几类技术分别作了论述,总结了我国低碳住区中可再生能源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