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IGF-1对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β样淀粉蛋白(Aβ25-35)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及tau蛋白磷酸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TUNEL等检测磷酸化Akt、Akt水平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观察IGF-1对Aβ25-35致PC12细胞的损伤保护作用。结果MTT分析法表明IGF-1保护组的细胞活性显著高于Aβ损伤组(P<0.01),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IGF-1保护组凋亡指数低于Aβ损伤组(P<0.01),IGF-1保护组能使被Aβ下调的磷酸化Akt水平恢复至与对照组相近的水平,总Akt水平基本维持不变。IGF-1保护组tau蛋白在Ser396,Ser20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和总tau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Aβ损伤组。结论IGF-1能降低Aβ的细胞毒性,抑制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的凋亡和tau蛋白磷酸化,这一作用机制是通过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MCI-186)对β样淀粉蛋白(Aβ1-40)引起的PC12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 Western 印迹等检测Ser396,Ser199/202,Tau-5及GSK-3β,GSK-3βSer9磷酸化水平,观察MCI-186对Aβ25-35致PC12细胞的损伤保护作用.结果 模型组 tau蛋白在Ser396、Ser199/20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及总tau蛋白水平在Aβ1-40作用3 h后开始升高,同时GSK-3β的表达增多,磷酸化GSK-3βSer9的表达减少,MCI-186保护组tau蛋白在Ser396,Ser199/20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和总tau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Aβ模型组(P<0.05),GSK-3β的表达减少,磷酸化GSK-3βSer9的表达增多(P<0.05).结论 在Aβ1-40诱导PC12细胞损伤过程中,出现了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可以使Ser396,Ser199/202位点及Tau-5蛋白升高.激活GSK-3β是产生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主要途径.MCI-186可通过抑制GSK-3β的活性,从而减轻Aβ1-40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而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目的 .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再生增强因子(ALR)在β-淀粉样肽(25-35)(Aβ25-35)诱导PC12细胞阿尔茨海默病(AD)体外模型中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分为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用终浓度为25μmol/L Aβ25-35处理PC12细胞建立AD细胞模型,MTT法测细胞活力,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应用RT-PCR检测ALR mRNA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ALR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Aβ25-35组中PC12细胞的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增高(P<0.05),ALR mRNA在Aβ25-35组中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W estern印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也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 ALR在Aβ25-35诱导PC12细胞致AD模型中表达减少,可能与AD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6样淀粉蛋白(A6)导致大鼠PC1 2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为预处理1组、2组、3组、模型组、对照组、保护组和氯化锂组。MTT法观察不同浓度IGF-1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Aβ_(1-40)处理后PC12细胞tau蛋白磷酸化、总tau蛋白和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6)及GSK-3β Ser~9的表达情况。结果 tau蛋白Ser~(396)、Ser~(199/202)位点磷酸化水平在Aβ_(1-40)诱导3 h开始增高,1 2 h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GSK-3β明显升高,GSK-3β Ser~9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化锂组及保护组tau蛋白Ser~(396)、Ser~(199/202)位点磷酸化水平和总tau蛋白明显降低(P0.05);GSK 36明显降低,GSK-3β Ser~9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Aβ_(1-40)主要通过激活GSK-3β使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高。IGF-1有抑制GSK-3β的活性,降低Aβ_(1-40)所诱导的PC12细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以及c-Jun氨基端激酶(JNK)抑制剂SP600125的保护作用,探讨在Aβ25-35细胞毒性中JNK—c-Jun信号转导通路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在培养的PC12细胞中加入Aβ25-35共孵育,用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Annexin V)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的凋亡,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JNK及c-Jun蛋白活性。结果PC12细胞经过Aβ25-35处理后发生凋亡,呈时间依赖性细胞生存率下降,免疫学方法检测显示细胞在Aβ25-35处理早期出现磷酸化JNK和磷酸化c-Jun的表达增高,且这一过程可被SP600125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在使用SP600125后,细胞生存率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PC12细胞培养显示Aβ25-35可诱导细胞凋亡,SP600125对Aβ25-35的细胞毒性具有保护作用,JNK—c-Jun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上述细胞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孢菌素A对β淀粉样蛋白_(25-35)(Aβ_(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机制。方法 PC12细胞传代培养,分为对照组、Aβ_(25-35)组、Aβ_(25-35)+环孢菌素A组(环孢菌素A组)。Aβ_(25-35) 10μmol/L,环孢菌素A 20 -μmol/L。药物作用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钙网蛋白、半胱天冬氨酸酶12(caspase 12)活化片断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2.0±0.2)%比较,Aβ_(25-35)组细胞凋亡率(45.0±3.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环孢菌素A组细胞凋亡率为(27.0±2.4)%,较Aβ_(25-35)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β25 35组钙网蛋白、caspase-12活化片断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β_(25-35)组比较,环孢菌素A组钙网蛋白、caspase 12活化片断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菌素A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来减轻Aβ_(25-35)对PC12细胞的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知母总皂苷对于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10、20、30、40μmol/L Aβ25~35分别刺激PC12细胞24、36、48、72 h,通过MTT法测定出最佳的刺激浓度为20μmol/L和时间为48 h用于后期的实验。用0.05、0.25、0.5、2.5、5、10、15、20 mg/L的知母总皂苷和20μmol/L Aβ25~35共同作用PC12细胞48 h,MTT测定出其细胞活力的改变,选定最佳知母总皂苷浓度0.5 mg/L用于实验。实验分为:空白组,正常组,模型组,知母治疗组。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和成长情况,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结果 MTT法显示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Aβ25~35处理细胞后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凋亡,并成剂量依赖关系。不同浓度的Aβ25~35其最大抑制率均在48 h。用不同浓度的知母总皂苷预保护PC12细胞,可抑制Aβ25~35诱导的凋亡,0.5 mg/L效果最为显著,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均能显著抑制Aβ25~35对于PC12细胞的凋亡的作用(P<0.01)。结论 Aβ25~35能诱导PC12细胞凋亡,知母总皂苷对其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琐琐葡萄多糖(VTP)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Aβ25~35诱导PC12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VTP(20、40、80 mg/L)作用于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eal-time 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结果 VTP可提高PC12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强Bcl-2 mRNA表达,抑制Bax mRNA表达。结论VTP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Bcl-2 mRNA表达、降低Bax mRNA表达,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JNK通路在氯通道阻断剂4,4'-diisothiocyano-2,2'-disulfonic acid stilbene(DIDS)及Phloretin在β淀粉样蛋白活性片段(Aβ,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过程中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LDH)活力检测、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比较正常对照组、Aβ25-35损伤组和Aβ25-35 +Phloretin组、Aβ25-35 +DIDS组的PC12细胞存活与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4组的JNK、P-JNK蛋白表达。结果10μmol/L Phloretin和50μmol/LDIDS均能抑制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LDH释放,降低P-JNK蛋白的水平。结论JNK的磷酸化水平下调,参与了氯通道阻断剂抑制的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F-κB在Alzheimer病(AD)中的作用。方法对AB25-35抑制PC12细胞生长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进行分析,确定Aβ25-35抑制PC12细胞生长的IC50和最大抑制效应出现的时间(X小时)。对IC50浓度的Aβ25-35作用X小时的PC12细胞和正常PC12细胞进行NF-κB P65 mRNA及其蛋白检测,其中NF-κB P65 mRNA采用RT—PCR法,NF-κB P65蛋白采用Western印迹法。结果Aβ25-35在36h对PC1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Aβ25-35抑制PC12细胞生长的IC50约为30μmol/L;Aβ25-35能使NF-κB P65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NF-κB能够促进AD中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2S对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NaHS作为H2S的供体,甲氮甲唑蓝法检测细胞成活率,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5~80 μmol/L的Aβ25-35呈浓度依赖性地引起PC1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100 μmol/L NaHS与20 μmol/L Aβ25-35共同作用于PC12细胞24 h后,NaHS浓度依赖性地阻断Aβ25-35引起的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升高了的细胞凋亡率(P<0.01).结论 H2S对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croRNA(miR)-15a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Realtime PCR法检测miR-15a在AD组及正常健康(对照组)血液中的表达。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20μmol/L淀粉样蛋白(Aβ_(25-35))],阴性对照组(miR-15a NC+20μmol/L Aβ_(25-35))及促进组(miR-15a mimics+20μmol/L Aβ_(25-35))。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Caspase9活性,Western印迹检测B淋巴细胞瘤(Bcl)-2及c-myc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组miR-15a表达量显著下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阴性对照组中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Caspase3及Caspase9活性提高,Bcl-2及c-myc表达量下调(均P0.01);与模型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促进组细胞活力提高,细胞凋亡率、Caspase3及Caspase9活性降低,Bcl-2及c-myc表达量上调(均P0.01)。结论 miR-15a在AD患者中低表达,上调miR-15a表达能抵抗Aβ_(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脑缺血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病理的影响,探讨脑缺血在AD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海马注射凝聚态Aβ1-40成功建立AD模型后,再于海马注射内皮素-1建立脑缺血条件,检测脑缺血后AD大鼠认知功能、海马内Aβ的沉积、海马神经元的丢失及异常磷酸化tau表达的变化.结果 脑缺血后AD大鼠认知功能明显下降,海马内Aβ的沉积增加,海马神经元丢失增加,异常磷酸化tau的表达增加(P<0.05或P<0.01).结论 脑缺血促进了海马内Aβ的沉积、神经元的丢失和异常磷酸化tau的表达,最终导致了A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加重,提示脑缺血可加剧AD的病程进展,防治脑缺血可能减缓AD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通道阻滞剂(DIDS)对β25-35淀粉样多肽(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按实验不同分为对照组(DMEM培养液)、Aβ25-35组(Aβ25-35 40μmol/L)、DIDS组(Aβ25-35 40μmol/L+DIDS 50μmol/L)。MTT法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技术测细胞凋亡率。结果Aβ25-35组与对照组和DIDS组比较,PC12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不同DIDS浓度依赖性升高PC12细胞存活率,DIDS 50μmol/L能显著下调Aβ25-35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结论DIDS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川陈皮素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SH-SY5Y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为正常对照组、Aβ25~35损伤组及川陈皮素25、50、100μmol/L组,培养24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氧化应激水平、凋亡率、凋亡相关基因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蛋白表达等指标。结果与Aβ25~35损伤组比较,川陈皮素各浓度处理组SH-SY5Y细胞的存活率显著增加(P<0.05),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Aβ25~35损伤组比较,川陈皮素各浓度处理组SH-SY5Y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增加(P<0.05),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给予不同浓度川陈皮素处理后,与Aβ25~35损伤组比较,SH-SY5Y细胞凋亡率、Bax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Bcl-2 mRNA、Bcl-2/Bax值、p-Akt及p-mTOR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川陈皮素可以通过调控Akt/mTOR通路抑制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进而对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β淀粉样肽25-35(Aβ25-35)诱导凋亡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2-PI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方法 检测PC12细胞Bax和Bcl-2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PC12细胞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 不同剂量(10、20、30 mg/L)aFGF预处理PC12细胞1 h可剂量依赖性对抗Aβ25-35引起的细胞凋亡,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减少Aβ25-35引起的PC12细胞核固缩、凝聚和碎裂,降低Bax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增加bcl-2基因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结论 aFGF可剂量依赖性对抗Aβ25-35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凋亡基因Bax和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_(25~35)对PC1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Aβ_(25~35)与PC12细胞共孵育48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Hoechst33258核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表达。结果MTT检测显示Aβ_(25~35)抑制PC12细胞生长活性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随Aβ_(25~35)浓度的增大而加强;Hoechst33258染色显示Aβ_(25~35)与PC12细胞凋亡呈浓度依赖性关系;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Bcl-2蛋白表达量随Aβ_(25~35)浓度的增大呈下降趋势,Bax、Caspase-3蛋白表达量随Aβ_(25~35)浓度的增大呈上升趋势。结论 Aβ_(25~35)可剂量依赖性诱导PC12细胞凋亡,使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所致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高表达时对其所致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PC12细胞转染合人GPX1基因的plncx质粒及空载体plncx质粒,对PCl2、GPXl-PCl2、plncx-PCl2 3组细胞,分别给予Aβ_(25-35)和亚硒酸钠+Aβ_(25-35)2种干预方式,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的表达情况。结果 PCl2组与plncx-PCl2组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Xl-PC12组较plncx-PCl2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P<0.01);Aβ_(25-35)干预后,plncx-PC12组和GPX1-PC12组pCREB蛋白阳性率明显下降,plncx-PC12组较GPX1-PCl2组下降更明显(P<0.05)。亚硒酸钠+Aβ_(25-35)干预后,plncx-PC12组和GPX1-PC12组pCREB蛋白阳性率明显上升,GPX1-PC12组较plncx-PC12组增高更明显(P<0.01)。结论 GPX1基因高表达对Aβ_(25-35)所介导的PCl2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Aβ_(25-35)可下调pCREB在PCl2细胞中表达,而GPXl与pCREB共同参与保护PCl2细胞,减少Aβ_(25-35)所引起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大鼠单侧杏仁核注射 β淀粉样蛋白 (Aβ)多肽片段Aβ2 5 3 5后 ,其学习记忆能力改变、脑内tau蛋白磷酸化和P35蛋白的表达变化 ,并用此动物模型观察调心方的作用。 方法 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 ,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内P35和磷酸化tau蛋白。 结果 Morris水迷宫测试显示 ,Aβ注射组大鼠平均潜伏期 (2 0 4± 36 5 )s比手术对照组 (8 8± 12 1)s明显延长 ,Aβ加用调心方组 (9 8± 10 3)s较Aβ注射组显著缩短 (P <0 0 5 )。免疫组化和积分光密度分析显示Aβ注射后脑内P35和磷酸化tau增加 ,但术后 2 1dP35蛋白水平开始下降 ,而磷酸化tau蛋白继续增高 ;调心方治疗组P35和磷酸化tau蛋白均较Aβ注射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结论 Aβ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脑内神经元tau蛋白磷酸化增加 ,其部分原因可能与P35蛋白表达增加有关 ;而调心方具有抑制Aβ诱导的这些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Aβ寡聚体预处理的BV2细胞对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抗炎治疗提供体外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Aβ1-42寡聚体(0、10 μmol/L)作用于PC12细胞作为对照组(Aβ+PC12);用相应浓度的Aβ1-42寡聚体预处理BV2细胞24 h后与PC12细胞共育作为实验组1(Aβ+BV2+PC12);不同浓度IL-1β处理PC12细胞24 h作为实验组2(IL-1β+PC12);预先用IL-1ra(50 ng/ml)孵育PC12细胞1 h后,进行实验组1的细胞培养作为实验组3[(Aβ+ BV2)+(PC12+IL-1ra)].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水平/浓度,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tau(pS396)、tau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Aβ寡聚体预处理的BV2细胞培养液中可检测出IL-1β,Aβ寡聚体浓度的增加与IL-1β含量增加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PC12细胞与Aβ寡聚体预处理24 h的BV2细胞共育后(实验组1),可见PC12细胞tau(pS396)蛋白表达较对照组进一步增多(P<0.05),此作用可被IL-1ra部分抑制(P<0.05).结论 BV2细胞可加重Aβ寡聚体对PC12细胞损伤过程;Aβ寡聚体可诱导BV2细胞产生IL-1β,IL-1β通过tau异常磷酸化通路参与的胶质炎症反应可能是PC12细胞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