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宜春雅山铌钽矿是钦杭成矿带上以铌钽为主,伴生有锂、铷、铯等稀有金属的超大型综合矿床。长期以来,对雅山铌钽矿的成矿机制存在不同的认识,在系统的野外实地调查基础之上,总结了铌钽矿成矿特征,分析了矿床成矿机制及矿床成因。雅山地区铌钽矿为岩浆晚期交代矿床,岩浆高度分异演化实现了铌钽等稀有金属元素的初始富集,岩浆期后热液流体的交代作用才是该地区铌钽矿成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知道殖民主义者如何大量掠夺非洲的黄金和金刚石,但很少知道它们对非洲的锂、铌、锆、钽等稀有金属的掠夺。世界上较大的稀有金属矿产地并不多。目前北大西洋集团国家依靠非洲提供各种各样的稀有金属原料,其中钽80%,工业用金刚石99%,铂57%,钴70%。  相似文献   

3.
铜丝除钒精制四氯化钛所排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钒、铜、钛等资源。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废弃物中铌、钽含量也很高。其中铌含量可达到2.66%,钽含量可达到0.29%,远高于铌钽的工业品位,是一种新型的铌钽资源。该废弃物中的铌钽应为钛铁矿伴生稀有元素,在四氯化钛制备过程中,经过钛铁矿选冶、富钛料高温氯化、粗四氯化钛精制等工艺过程富集而形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疆阿尔金山一带蕴藏着大量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锂,敛、铌、钽等矿种。前人在谊区开展了不同比例尺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就其成矿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而言相对薄弱,因此本文在该区开展矿产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工作成果,对其作了进一步研究和总结。对今后该区一带寻找稀有金属矿产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略阳县安林沟地区正长岩型铌钽矿特征及远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略阳县安林沟——仙台坝一带,分布着东西长20 km,南北宽2~3 km的加里东期到华力西期十余条正长岩体和正长斑岩,岩石呈细粒结构、斑状结构,块状构造.通过对其地质特征及铌钽等稀有金属含矿性调查和研究,认为正长岩和正长斑岩普遍存在有铌矿化,其中黑云母正长岩(ξ31-1,ξ31-2号)为成矿母岩,已达工业利用品位,全岩矿化明显,即岩体就是铌矿体.并伴有镧铈稀土金属矿化,还可综合回收利用.经初步预测,该区铌远景资源量(Nb2O5)可达超大型(50万t).若能在选矿工艺上有所突破,经济价值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解二氧化锰工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电解二氧化锰工业的过去和现状;中国电池工业的发展为电解二氧化锰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新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不断得到运用,我国电解二氧化锰的质量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行业的发展仍有较大空间,但行业结构有待调整。  相似文献   

7.
采用模压和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钼铌和钼钽两种钼合金靶材,以薄膜半导体-液晶显示器(TFTLCD)无碱玻璃为衬底,磁控溅射沉积了不同厚度的钼薄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表征了靶材显微组织、元素面分布以及薄膜微观形貌。借助四探针测试仪测试了薄膜的方阻值,研究了铌和钽合金化对钼薄膜导电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铌、钽合金化均可细化靶材晶粒,且靶材晶粒均无明显择优取向。钼铌和钼钽两种合金靶材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70.02μm和34.43μm。相同溅射工艺参数下,钼铌和钼钽合金薄膜厚度分别约为200 nm和240 nm。钼铌合金薄膜平均方阻为15.68Ω/□,钼钽合金薄膜平均方阻为22.00Ω/□。钽合金化后,钼靶材晶粒细化更为显著,晶粒尺寸分布更加均匀,薄膜沉积速度更快,且表面粗糙度较小,导致钼钽合金薄膜方阻增长较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钽铌湿法冶炼生产普遍存在的气态氟污染问题,研究了钽铌矿溶解含氟废气湿法回收与净化机理.运用冷凝与石灰水喷淋技术组合治理某厂钽铌冶炼车间矿石溶解工序含氟废气,结果表明:其主要污染物HF回收率为73.1%,总净化效率达97.8%~99.4%.排气HF平均浓度为9.1mg/m3、排放速率低于0.19kg/h.将净化工程回收的副产品氢氟酸复用于生产,年创经济效益近5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该行业废气治理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图1,表2,参6.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内硬质合金行业的龙头企业,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实力雄厚、成绩骄人。株硬集团是国家"一五"期间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主要生产金属切削工具、矿山及油田钻探采掘工具、硬质材料、钨钼制品、钽铌制品、稀有金属粉末制品等六大系列产品。公司目前下设2个产品专业事业部、12个生产厂、6家控股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硬质合金生产、科研、经营和出口基地,被湖南省认定为"十大标志性工程"企业。  相似文献   

10.
对铌钽尾矿的特征和微晶玻璃生产工艺进行表征和介绍 ,并结合实验探讨了利用铌钽尾矿开发生产微晶玻璃板材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铌金红石是属于钽金红石(Struverite)—锯金红石(Hmenorutile)系列的端员独立矿物。当成份中的钽大于铌时,称为钽金红石;反之,则称为铌金红石。其所以形成铌金红石或钽金红石,是由于在金红石的成份中,钛原子的位置被Fe~(3+)(或Fe~(2+))和Nb(Ta)~(5+)  相似文献   

12.
余石山变粒岩型铌钽矿是近年在中祁连西段发现大型铌钽矿,但对铌钽矿含矿地层归属厘定不清,本研究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野外精细调研和区域对比,重新厘定了这套地层,建议将其从长城纪熬油沟组中解体出来,建立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即新元古代余石山岩组;同时,分析了余石山岩组原始层序,总结了其形成过程。研究为中祁连地块西段地层对比和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同时为中祁连西段变粒岩型铌钽矿找矿和成矿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本区稀有元素花岗伟晶岩矿床进行铌钽矿物学的研究过程中,首次确认这里有钽铋矿存在。它和其它铌钽矿物密切共生,出现在Cs—Ta型伟晶岩的交代结构带中,钽铋矿在此类型矿床中的分布,无论在国内、国外都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对某伟晶岩型钽铌矿床的绿色、资源化高效利用,采用XRF,XRD,SEM-EDS和化学定量分析等检测手段分析钽铌原矿性质,通过重选、浮选和磁选研究钽、铌及非金属矿物的回收,并考查回收的长石、石英和云母矿物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原矿金属矿物主要为钽铌锰矿和细晶石,非金属矿物主要为长石、石英和云母;Ta2O5和Nb2O...  相似文献   

15.
郑平英 《科技资讯》2014,12(25):73-73
运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对矿石样品中的铌、钽元素进行检测将会受到较多元素的干扰,实验操作难度较大,因此矿石样品中铌、钽元素的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达不到实验要求,且实验时间较长。铌、钽元素的化学性质较为接近,因此对矿石样品中的铌、钽进行检测时可以先用微波消解对矿石进行加热,然后将样品加入到氢氟酸溶液中,再用酒石酸对溶液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信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电子政务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高效的行政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已成为整个信息化的关键。文章总结了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电子政务带来的变革及制约电子政务发展的要素,提出了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全面、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进行了花岗岩中铌钽的直接光谱测定。同时观察了基物组成改变对铌钽测定结果的影响。分析线对采用Nb2927.8A/Mo2930.5A及Ta2685.1A/Mo2683.2A.测定的浓度低限为0.03%(以氧化物计算)。均方误差铌为±11.0%(浓度0.1%)及±8.1%(浓度1%),钽为±15.9%(浓度0.1%)及±13.6%(浓度1%)。在花岗岩,石英,辉石,钾长石,方解石中观察了成分变化对铌钽测定的影响。最后用本方法进行了实物分析。  相似文献   

18.
钨渣中有价金属综合回收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从钨渣中回收钽、铌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苏打焙烧水浸与酸浸结合的湿法处理,经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苏打用量为理论量的6.0倍,焙烧温度为850~950℃,焙烧时间为50 min.水浸液固比为6:1,时间为90 min;酸煮时HCl浓度为20%,浸出液固比为6:1,时间为60min.按照以上条件处理钨渣,可获得含Ta2O5+Nb2O5达15.89%(其中w(Ta2O5)为4.06%)的钽铌富集渣,钽铌回收率达79.46%.该工艺既可完善我国现行的钨冶金流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获得可直接应用的钽铌生产原料.又可减少大量钨渣堆存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9.
探索用液膜技术提取铌(Ⅴ)的实验条件.采用HNO3-HF体系溶解Nb2O5和Ta2O5,经试验以仲辛醇为载体时,铌(Ⅴ)的萃取受H+浓度和HF浓度的控制;以TNOA为载体时,在6 mol.L-1H2SO4-2 mol.L-1HF介质中能对铌(Ⅴ)进行有效的萃取.根据铌(Ⅴ)和钽(Ⅴ)的萃取条件,采用液膜技术对铌、钽进行分离.结果表明,以仲辛醇为载体,在6 mol.L-1H2SO4-0.5 mol.L-1HF介质中,能对铌、钽进行有效的分离.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30年里,改革开放和互联网这两大力量为我国科技情报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对我国科技情报行业的管理体制和业务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影响。30年的改革与发展历程表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始终是我国科技情报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和研究我国科技情报行业在管理体制、业务发展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趋势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