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连拱隧道作为隧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已经越来越多地被采用,针对连拱隧道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从连拱隧道断面形式和工程措施、施工方法和施工信息化管理、中墙结构、连拱隧道防排水技术等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以期对今后相关的设计施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赵万山 《四川建筑》2007,27(3):203-204
对高速公路的连拱隧道中墙设计、施工进行了研究,对中墙的结构形式、结构受力、防排水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工程实例的介绍,提出不同中墙结构对防排水效果影响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3.
韩继勇  李明 《山西建筑》2007,33(3):298-299
针对整体式中墙连拱隧道防治渗漏的难点,介绍了连拱隧道防排水技术,总结了防止中隔墙漏水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以保证连拱隧道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和总结了近年来浙江省连拱隧道修建过程中的施工方法、防排水设计等方面的一些经验教训。传统的连拱隧道采用直墙式中隔墙。由于施工工序繁多,中隔墙顶部V形围岩Ⅸ受到多次施工扰动,极易产生塑性松弛而垮塌,而拱圈与中隔墒之间的纵向施工缝常常成为地下水渗透的通道,加之竖向排水管因施工工序冲突极易破坏和堵塞,严重影响了结构排水效果。鉴于传统连拱隧道在结构受力性能、防排水效果等方面的小足,提出了曲中墙式连拱隧道的结构形式。通过数值分析表明,后者的受力性能较前者合理,故能较好的控制住中隔墙顶部V形围岩区的塑性变形。并且通过将两侧主涧二次衬砌。各自独立成环、落底,从而根本上消除了墙顶施工缝处渗水的质量通病。另外,采用该结构形式能简化施工工序,便于机械化施工,从而极大地缩短施工工期。  相似文献   

5.
对连拱隧道进行了介绍,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从中导洞施工、中隔墙施工、中隔墙顶部防排水、正洞开挖等方面对连拱隧道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强调了隧道监控量测的重要性,从而完善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积累连拱隧道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比分析采用无导洞法施工连拱隧道时最安全稳定的开挖断面形式,提高施工过程中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福建某连拱隧道作为工程背景,按照中墙顶部回填量从大到小的顺序选取了三种不同的施工断面方案,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最终状态衬砌结构安全系数、临时支撑和中墙稳定性三个方面,对三种方案稳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发现后行洞上台阶开挖与支护的过程是衬砌结构受力变化最大的过程;无论哪种方案,在浇筑中墙后立刻回填中墙顶部的空隙总是对衬砌结构有利。可见,选择方案三作为无导洞法施工连拱隧道的断面形式,并及时回填中墙顶部,可以有效提高连拱隧道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是最优的断面形式。  相似文献   

7.
连拱隧道中隔墙防、排水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隔墙防、排水施工是连拱隧道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关系到隧道防、排水治理的成败,控制着隧道工程的整体质量。文中的工程实例,采取“以排为主,防排结合,四道防线。三项措施,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治理原则,详细介绍了连拱隧道防、排水的施工方案、施工工序、施工方法及其技术措施,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8.
邓伯科 《山西建筑》2008,34(16):317-318
根据曼歇3号隧道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介绍了连拱隧道中隔墙的施工防排水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提出了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为隧道防排水施工提供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全面推进,隧道工程在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对线路优化、生态环保等有发挥着重要意义。而做好结构物防排水工程是保证隧道正常营运的重要前提,施工期间防排水措施是保证隧道建成的关键。本文针对连拱隧道中隔墙提出了如何加强的防排水施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孟伶俐  李涛 《市政技术》2013,31(1):66-67
以京承高速公路(密云沙峪沟—市界段)工程中的黑古沿隧道为例,分析、总结了传统暗挖连拱隧道直中墙渗漏水的原因,并对该隧道直中墙的防排水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该优化设计不仅可有效减少直中墙厚度,节省洞外引线占地面积,而且为解决连拱隧道直中墙渗漏水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构造应力与导流洞围岩的破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造应力对围岩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地应力的实测资料,考虑岩体自重和构造应力的作用,采用有限元法,结合多元回归法确定出构造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俞茂宏双剪强度理论把围岩的破坏分为广义拉伸破坏、广义压缩破坏和广义剪切破坏。结合一个水电站导流洞工程,分析了构造应力对导流洞围岩的应力分布、破坏特征和破坏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考虑构造应力时应力集中主要发生在拱顶和墙角等部位,边墙的应力集中不明显,破坏过程首先是边墙底角和拱顶的破坏,然后底部发生破坏,除此之外在距导流洞较远的部分单元也发生了破坏;不考虑构造应力时应力集中主要发生在边墙和墙角等部位,破坏过程首先也是边墙底角的破坏,然后是边墙中部和顶拱相继发生破坏,破坏单元主要集中于导流洞的周边。根据工程观测实际情况,可知考虑构造应力时破坏顺序基本反映了导流洞破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下,使得连拱隧道出现了衬砌开裂、渗漏水等病害;由于其复杂性,很难准确的推断出造成衬砌开裂、渗漏水等病害的真正原因;使得连拱隧道渗漏水病害出现了拱顶渗水和滴水,拱脚处渗水和淌水,施工缝部位渗水和淌水、以及局部涌水、涌泥等,在冬天则表现为顶部形成冰挂,侧墙形成冰柱,在道床形成冰堆、冰坡等。通过对杭徽高速公路七座连拱隧道渗漏水的的实地调研以及所处的地质水文条件的考察,分析其渗漏水的原因,并结合现有的隧道堵漏材料性能的研究,给出了有效防止隧道渗漏水产生的治理措施。通过渗漏水治理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治理效果良好,对今后连拱隧道的防渗漏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龙池隧道出口明拱暗墙进洞施工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出安全进洞是整条隧道顺利施工的前提,结合工程概况,介绍了龙池隧道出口洞口浅埋段采用明拱暗墙法进洞的具体施工方法,得出了明拱暗墙法既可确保洞口边仰坡稳定,又可节省明拱顶部的大管棚,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张正刚 《山西建筑》2010,36(15):334-335
通过对某连拱隧道施工现场的调研,针对连拱隧道施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喷射混凝土梁解决中墙顶部空洞问题,针对分段爆破、预裂爆破问题,提出了隧道开挖造成隧道破坏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了得到寒区巴郎山隧道衬砌安全性评价时所需的冻胀力荷载,进行了室内模型试验。将隧道板岩岩体视为裂隙介质,主要研究由水分在裂隙中迁移产生的冻胀。模型中铺设透水布模拟裂隙,采取隧道洞腔内降温的方式模拟隧道受到的低温条件。运用热电阻元件和应变片测试试验中衬砌的温度和应变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衬砌的冻胀应变在仰拱和仰拱脚处较小,在拱顶、拱脚和边墙处较大,最大处发生在边墙。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岩石圈整体冻胀模型和含水风化层冻胀模型在衬砌上的应力分布模式,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相比较,确定选择含水风化层冻胀模型为巴朗山隧道冻胀荷载计算方法,即冻胀荷载可为衬砌边墙上的水平侧向荷载,冻胀力的大小可以按照洞口0.9 MPa,洞身0.6 MPa取值。  相似文献   

16.
应用广泛的浅埋连拱隧道中隔墙先行实施技术,是隧道成功实施的先决条件。阆中东山隧道地质以软质岩为主,易出现基础承载力不足、侧壁坍塌,在中隔墙实施过程中,掘进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基础注浆锚杆、墙顶空隙注浆、型钢花架支撑防止偏压等针对性措施,使中隔墙顺利实施,为隧道正洞掘进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地质雷达无损检测和收集工务部门资料,探明霍家梁隧道病害主要为拱墙裂缝、拱顶空洞、拱墙渗水及滴水、隧底积水、中心水沟裂缝及冒泥、结冰、道床局部下沉等。分析了各种病害产生的原因,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结合衬砌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分析无衬砌隧道开挖后压力拱的形成过程,根据隧道衬砌后应力位移的分布规律来研究衬砌施工时间对隧道压力拱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隧道开挖后,不进行衬砌施工,应力重新分布后顶部水平应力和侧边垂直应力增大,顶部垂直应力和侧边水平应力减小;随着时间的发展,形成的压力拱的垂直外界基本不变,垂直内界逐渐减小,水平内外界逐渐减小,压力拱拱体内最大应力均逐渐增大;隧道围岩较好时,衬砌时间选在稳定压力拱形成的时间,而围岩较差时,衬砌时间选在隧道压力拱开始形成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周韩芳 《山西建筑》2006,32(13):303-304
介绍了善家峁隧道病害的成因,从道床翻浆冒泥、边墙裂缝、拱部开裂、渗漏水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采取更换仰拱、开挖竖井、衬砌注浆、凿槽排水等病害整治措施,整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偏压连拱隧道中隔墙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小聪  郭鹏  冯景伟 《山西建筑》2009,35(20):308-309
通过对比,对连拱隧道中隔墙的结构形式、受力特点作了探讨,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偏压连拱隧道中隔墙的结构、施工进行了优化,对偏压连拱隧道的中隔墙设计施工提出了建议,从而进一步完善连拱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