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风莲是<红高粱>中塑造的较为成功的艺术形象,她不仅是莫言笔下较杰出的女性形象,就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像她这样鲜活、亮丽,充满生命活力又有着传奇经历的女性形象也是不多见的.她把生活本身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充分地融和在自己身上,以致呈现了多义性和超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池莉是一位女性意识比较突出的作家.她的作品大多数以发性的立场、意识为出发点,池莉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鲜活、有个性、多姿多彩的,但她笔下的男性形象却是丑陋和失败的,她的作品中几乎没有出现过传统意义上的正面男主角,更没有品德高尚、性格丰富饱满的男性英雄形象.男性角色的存在只是一种陪衬,只是为了烘托女性,使得女性形象更加绚烂夺目和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3.
富有挑战性的孙绍振在挑战中构建了幽默话语,其构建核心在于解构.在幽默散文中,他颠覆了传统形象观念,颠覆了常理常规,颠覆了情感倾向,颠覆了语言规则,解构了可能的与不可能的一切.对孙绍振幽默散文的审美是从话语表层的颠覆转化为深层平衡的审美体验过程,是从审丑到审美乃至审智的重新建构.语境参与从颠覆到平衡转化的全过程,是链接解构与重建的桥梁.在语境的参与下,孙绍振幽默话语以语境悖离与适应、荒谬与理性、审丑与审美等一对对辩证统一关系构建了其审美体系.  相似文献   

4.
雷达新世纪长篇小说"自主创新"理念内涵的何大草长篇小说的审美阅读印象,川渝城市群民间观音信仰的日常生活审美表现,忆君形象的塑造,及其"证悟般若"与"最终解脱"都缺乏故事的充实、展开.相关地域民俗宗教观音思想资源开掘不够,体验不深,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毕淑敏主要作品中,医务工作者被塑造为保障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的医学审美的主导性角色,患者及家属被塑造为充分尊重、理性地处理医患关系的主体性角色,医疗环境被塑造为增进医疗效果、保证医护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角色.这些审美形象的塑造,为提升医务工作者的整体形象提供了模本,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了指向,为建设新型的高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场所、方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从审美角度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困境的原因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复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及教育的"病理性说服"导致大学生审美疲劳,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错层导致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审美饥饿",以工具理性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论和价值论导致教育过程审美的单向度.要摆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应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创设教学情境,重塑审美形象;立足传统审美文化,合理利用大众文化,构建和谐的当代审美文化;改变教学理念,加强教育过程中的审美互动.  相似文献   

7.
妙玉是<红楼梦>中独特、典型的形象.她的遭遇代表了书中无家可归的女性的命运;身为女尼却是性情中人,她同样有自己的情感追求但却最终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8.
学习艺术的都知道,艺术基本有三个特征,分别是形象性、主体性和审美性.其中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艺术的审美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9.
歌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艺术本领,是抒发内心情感最直接的表现方式。而在演唱过程中如何更好的表现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演唱者不断完善自身的审美意识,而在审美观的培养与建立过程中,要注重歌声的审美、情感上的审美以及形象上的审美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歌剧在悲剧审美的观念上与西方审美有着很大的差异,而如何把握悲剧的标准,是进行审美评价和审美升华的基础。只有明确到中国悲剧题材歌剧主人公音乐形象的本质审美特征,观众才能在歌剧欣赏中理解中国悲剧题材歌剧的深刻内涵,达到与作品与演员的共鸣,达到悲剧题材歌剧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1.
舞蹈是通过形体动作的表情来传神达意,它比其它艺术显得更为形象、直接和生动,说明舞蹈语言是情感的进一步升华,是一种抑制不住的情感的外化.组织、使用和欣赏舞蹈语言应遵循审美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篇目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还是古文言文都无一不散发出人类文学特有的芬芳,从篇章艺术到语言形式到字里行间的意蕴都彰显出强烈的审美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通过具体的可感的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注入生机,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愉快的学习中接受知识、形成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肩负着美育责任,与审美教育有着质的统一性。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感知美的情境,发现形象美;调动审美体验,发现情感美;展开审美鉴赏,发现艺术美;提高审美能力,发现内在美。  相似文献   

14.
在莫扎特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伯爵夫人的音乐形象与整部歌剧是有所不同的。她始终扮演着正歌剧的形象。其唱段庄重、典雅,与整部歌剧的音乐形象大相径庭。正是因为这一特殊的角色,才使整部歌剧更具戏剧性和冲突性,也丰富了整部歌剧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工具学科,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让学生了解教材内容,从而提高思维、表达、创造、审美等能力.电教手段的运用,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对这些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尽管众多的清代流官和一些文人雅士,不是出于审美创造的目的来塑造湘西的形象,而更多的是因为行政工作的需要或者从事方志写作的需要。但他们所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中所构建的湘西形象,总还是有意或者无意的渗透着作者的审美情思,其中也灌注着作者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态度。  相似文献   

17.
乔治·艾略特是文学发展史上,同时也是女性文学发展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在她众多小说中,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广为人知。肖尔瓦特曾指出,在英国小说的版图里,女性的领土通常被描绘成四周被山峦包围的荒漠,这些山峦即"奥斯汀颠峰,勃朗特峭壁,艾略特山脉和伍尔夫丘陵"。乔治.艾略特之所以能够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中获得一席之位是因为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女性所面临的问题的深切关注与探讨,以及从她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所反映出来的当时社会的巨大变化。她们虽然是虚构的人物,但在某种程度上又是真实的,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的勇气和  相似文献   

18.
"双性同体"是性别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突破性别对立的传统思维框架,达到超越性别的新境界.本文从"双性同体"角度对<无名的裘德>中女主人公淑的形象进行分析,发现她不同于男权中心文化所规定的被动消极柔弱的女性形象.而是集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于一身,且具有男性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是传统性别角色的有力挑战者.  相似文献   

19.
铁凝与俄国文学渊源深厚,文学创作深爱屠格涅夫诗意现实主义艺术的影响,屠格涅夫对人性美的审美追求,尤其是屠格涅夫笔下绽放人性之美的女性形象对铁凝的影响巨大,他们笔下的女性是爱与美的精灵,但是国别文化和作家经历的不同使她们呈现出异质之美.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审美理念,运用审美教学媒介-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认识语言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把审美情趣带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新课堂.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其新颖、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为语文课堂教学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诱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求精神.使语文课堂教学绽放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