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手术特点及术式选择。方法玻璃体腔液体灌注维持眼内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或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88例(100只眼)中,术后视力注0.1者77只眼(77%),0.3者38只眼(38%)。术中并发症有晶体核脱位至玻璃体腔内(1只眼)、玻璃体出血(1只眼),术后并发症为虹膜红变(1只眼)、人工晶体夹持(1只眼)。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的自内障手术必须采取克服低眼压的措施,玻璃体腔液体灌注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可有效维持眼内压,是一种理想的方法;但对于硬核患者,自内障囊外摘除较超声乳化吸出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眼科显微手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普遍开展,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摘除、现代囊外摘除手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已成为自内障手术复明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于2003年12月-2006年3月老年性自内障患者进行了小切口囊外摘除、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45例50眼进行了完整的视力的随访观察,现将视力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我院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自1995年11月至1997年3月,共手术68例,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均达到预期效果。现就此手术配合情况浅述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27例,女41例,年龄16~90岁,平均年龄66岁,其中外伤性白内障4例,先天性白内障5例,老年性白内障59例。手术适应症:(1)角膜虹膜损伤不严重的单眼外伤性白内障;(2)先天性白内障;(3)老年性白内障。手术优点:术后患者不用配镜能获良好视力,并可获立体视觉,视野范围大,无盲区,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弱视,2术前准备2.1手术设备:手术显微…  相似文献   

4.
孙玉丽 《现代护理》1999,5(12):76-77
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当前白内障患者复明的主要方法之一。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正确选择散瞳时间、保持术眼无菌、术后严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很重要的。我院自1997年5月~1998年8月共收治白内障107例。手术顺利,结果满意。现将我们的护理工作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白内障病人107例,男42例,女65例;年龄16~92岁之间。双眼手术3例,单眼手术104例。先天性白内障2例,老年性白内障72例,并发性白内障30例,外伤性白内障3例。术前视力:光感一手动/眼前有87例,指数/眼前-0.2有20例,出院时裸眼视力0.2~0.5有70例,0.5~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手术,采用何种术式其手术成功率为高。方法:将168眼白内障分为两组,第Ⅰ组采用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第Ⅱ组采用囊袋内白内障摘除手术,分别进行术中、术后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及视力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囊袋内白内障摘除术较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视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自2001年起我院眼科开展了在表面麻醉下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这种手术方式比大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成本低,手术时间短且具有小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但对病人的护理工作特别是术前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了438例460只眼的术前术后护理工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简称超乳三联术),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简称囊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10余年患青光眼白内障在我院行超乳三联术62例(62眼)和囊外三联术60例(60眼)患者的资料,记录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散光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术后超乳三联术组散光明显低于囊外三联术组(P〈0.05)。手术并发症超乳三联术组少于囊外三联术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乳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囊外三联术。  相似文献   

8.
陆艳媚 《全科护理》2012,10(36):3410-3410
白内障是我国的主要致盲性眼病,治疗以手术为主,超声波乳化摘除和小切口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两者均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不用缝线、术后反应轻、愈合快、视力恢复快等优点,但由于超声乳化设备昂贵,手术费用高,操作复杂及我地区经济困难,短时间内很难开展该手术,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为117例(126眼)白内障病人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取得良好的效果,是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 2 0 0 1年起我院眼科开展了在表面麻醉下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这种手术方式比大切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成本低 ,手术时间短且具有小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1] ,但对病人的护理工作特别是术前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了 4 38例 4 6 0只眼的术前术后护理工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表面麻醉下共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4 38例 (46 0只眼 )。其中男 2 17只眼 ,女 2 4 3只眼 ,年龄4 1~ 90岁 ,平均年龄 (6 8.3± 11.5 )岁。术前视力光感至 0 .…  相似文献   

10.
韦爱群 《现代护理》2005,11(23):2006-2007,2011
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显微器械的改进,白内障手术质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术后并发症大大降低,尤其是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不用缝合切口,可使切口闭合达到水密程度,术后病人即可下床活动或者乘车回家,明显加快了白内障的术后康复。然而,白内障术后,特别是人工晶体植人术后,因手术刺激,病人都会表现出或轻或重的并发症,反应程度除与术中机械创伤及其他理化刺激有关外,还与体质对创伤的应急反应有关。因此,准确地判断和处理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至关重要。现就白内障术后常见并发症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行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58例(58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4%爱尔卡因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结果:58例57只眼均顺利完成手术。疼痛指数为0~1级,术中眼球运动和眼睑痉挛:56只眼为1级、1只眼2级,1只眼为3级。95%的患者表示满意。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36只眼(62.0%),术后1周视力≥0.1者53只眼(91.4%)。术中并发症主要是晶状体后囊破裂1只眼,术后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和后弹力层皱褶12只眼,术后早期前房积血1只眼,未发生切口渗漏,前房变浅或消失、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表面麻醉行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钵植入术,疗效确切,可提高手术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青光眼伴白内障病人的手术效果和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对青光眼伴白内障病人42例(42眼)同时进行小梁切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即三联合术)术后平均随访14.5个月。结果:视力,术前光感-0.1,术后0.01-1.0,眼压,术后37眼恢复正常,随访5-18个月仍正常,5眼术后1周眼压为3.25-3.86kPa,经局部降眼压药作用10天后恢复正常,随访8-24个月的正常,结膜滤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在白内障手术的应用和优势。方法分别对326例白内障患者(348眼)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256眼(73.6%),术后3月矫正视力〉0.5者316眼(90.8%)。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提高和显微器械的改进,白内障手术质量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术后并发症大大降低,尤其是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不用缝合切口,可使切口闭合达到水密程度,术后病人即可下床活动或者乘车回家,明显加快了白内障的术后康复.然而,白内障术后,特别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因手术刺激,病人都会表现出或轻或重的并发症,反应程度除与术中机械创伤及其他理化刺激有关外,还与体质对创伤的应急反应有关[1].因此,准确地判断和处理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至关重要.现就白内障术后常见并发症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付少山 《临床医学》2009,29(4):83-8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原发性闭角型和开角型青光眼56例61眼,设计一种手术方法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小梁切除,可调节缝线及根据年龄及结膜下Tennon’s情况决定是否应用丝裂霉素C浸润,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均比术前明显提高,0.4以上占7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平均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平均眼压(P〈0.01);Ⅰ、Ⅱ型滤过泡占86.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成功率高,简单、安全、经济,更适合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6.
任春吾 《当代护士》2003,(11):40-42
总结了12例12眼角膜混浊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Ⅰ期人工晶体 植入术的术前术后护理,认为对植片的透明,是否有高眼压、虹膜粘连进行详细观察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初学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原则。方法:对初学者在一年内对215例235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中发生并发症者47例50眼进行并发症分类及原因分析。结果:术中后囊膜破裂15眼(6.4%),虹膜脱出5眼(2.1%).虹膜根部离断3眼(1.3%);术后角膜水肿45眼(19.1%),瞳孔上移10眼(4.3%),后发障6眼(2.6%),前房皮质残留2眼(0.9%),后囊瞳孔区皮质残留2眼(0.9%),继发瞳孔阻滞性青光眼1眼(0.4%),黄斑囊样水肿1眼(0.4%)。结论:术中后囊膜破裂和术后角膜水肿是初学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主要并发症;充分认识和掌握手术的要点是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各类并发症将明显减少;出现并发症后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透明的晶体变为混浊即形成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为使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手术治疗是必要手段,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也日益增多。结合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是必要的。我院2004~2006年共收治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7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玉虹 《现代康复》1998,2(8):850-851
目的:探讨白内障除手术,采用何种术式其手术成功率为高。方法:将168眼白内障分为两组,第1组采用现代囊外白内障除术,第Ⅱ组采用囊袋内白内障除手术,分别进行术中、术后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术中、术后并发症及视力情况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囊袋内白内障除术较现代囊外白内障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视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林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5):3574-3575
自2005~2006年我院共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88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02例,女86例,年龄48~90(平均68)岁;老年性白内障124例,糖尿病性白内障60例,抗青光眼术后并发性白内障4例。术前最好视力0.2,最差为光感,术前均测量角膜曲率,A超测定眼轴长度,术后随访2~4(平均3)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