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院外急救通讯信息化建设,是院外急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灾害群体伤害事件,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医疗需求不可或缺的强大技术支撑.当前,国家对院外急救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十分重视,近年来各地院外急救通讯调度指挥中心相继建成启用,其在院外急救过程中缩短院外急救反应时间,规范院前医疗行为,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快速的服务日益发挥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突发公共事件的增多,尤其是“非典”、汶川大地震带给社会的警示,以及临沧市两次特大突发性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带来的启示,院外急救越来越显现出其紧迫性和重要性。急救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院外急救机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为院外急救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树立了我国院外急救的品牌。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院外急救是急救医学的一个分支。急救中心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院外急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绩,院外急救医疗工作己经在医疗卫生体系中占有了一定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结合院外急救医学发展现状和天津市急救中心工作的体会,旨在探讨院外急救医学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包括院外急救和院内急诊,院外急救由急救中心承担,院内急诊由急救网络医院承担.为明确急救网络医院,健全方便快捷、优质高效、功能完善的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实现院外和院内急救一体化,提高救治能力和水平,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地级市,根据需要选择若干综合医院急诊科纳入急救网络,负责接收急诊患者和紧急救援中心转运的伤病员,提供急诊医疗救治,并向相应专科病房或其他医院转送"[1],〈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急救网络医院设置指南的通知〉(云卫发[2009]344号),结合〈卫生部关于印发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医政发[2009]50号)[2]的要求,制定急救中心网络医院设置指南与评估细则,探讨急救中心网络医院的评估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2006年8月7日14时55分,天津市津南宜坤化工厂4个反应罐发生爆炸,天津市急救中心领导亲临现场指挥,共调用15部救护车,50余名院外急救人员参与现场抢救与转运。事件发生后,天津市急救中心遵照市卫生局的指示,从大卫生观与紧急医疗救援的角度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以指导今后应对新的类似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6.
急救通讯指挥系统再开发与院外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急救通讯指挥系统是日常院外急救反应的中枢。它不但是急救医疗调度、指挥与协调的工具,而且还担负着急救信息的接受、存储、传递和分析整理的任务,是急救中心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宜春市以往的急救电话是靠一部普通电话来完成,同一时间只能满足一个用户的呼救,而且反应速度慢,不能阻断恶意电话的骚扰,也无法统计急救信息,  相似文献   

7.
国内分层次急救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广大急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院外急救事业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建立起了规模不等的急救中心(站),“120”急救专线电话已深入人心。随着“非典”等公共卫生事件的相继发生,院外急救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初步体现,政府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软硬件的投入不断加强。目前整个院外急救系统已进入高速发展、完善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120急救电话是院外急救机构受理医疗救援呼救、代表卫生行政部门协调、指挥医疗资源、应对灾害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工具,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线。以120特服号码为核心的院外急救调度指挥信息化建设,为提高院外急救反应速度和救治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院外急救工作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克服各种困难,在全国中等以上城市普遍建立了不同规模的院外急救医疗中心,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历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急救医疗中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20"院外急救工作已日益为社会所重视.  相似文献   

10.
总结天津市120急救中心在抗击“非典”战斗中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成立“非典”应急站,使用专人专车,建立院外红区,紧急消毒隔离培训,及这些措施在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取得的成果。指出战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信息渠道不畅;决策层对所发生情况预见性不足,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平时培训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改进建议:密切关注全国医学动态,了解疾病发展的总趋势,以此作为制订中心工作计划的参考;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预案,不打无准备之仗;作好科普教育,提高全中心职工的专业素质。为今后处理紧急突发公共事件、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促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迅速、准确、有效的现场急救和安全的监护转运,为医院内的救治赢得时机。方法采用填写急救资源调查表调查的方法,从急救中心的急救人员保障、运转资金保障、救护车与医疗装备保障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结果截止2008年底,云南省基本上已建立了省级、州(市)级、县(市、区)级三级院外急救网络。但全省急救中心的财政经费投入和从事院外急救工作的人员均不足,在岗总人数中编制内人员占48%、编制外人员占52%;“120”急救电话开通率达73.8%,计算机调度系统的拥有率仅为3.2%;急救中心救护车和医疗设备也不足,州(市)级急救中心平均有救护车4.6辆、随车医疗设备不足4套,县(市、区)级急救中心平均只有救护车1.3辆、随车医疗设备不足1套。结论云南省院外急救资源极其缺乏,必须增加人员编制,保障运行经费,建立先进的调度系统,装备相应的救护车和医疗设备,实现院外急救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强化管理职能,完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院外急救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的能力,实现院外急救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外急救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全面提升院外急救能力和水平。方法分析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的宝山区医疗急救中心2008年1月~9月18349例院外急救病例,对疾病谱的构成、年龄构成、一般急救与危重病构成及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院外急救患者排前5位是骨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普通外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共占院外急救总量的49.6%;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院外急救对象的38.1%。根据院外急救对象病情程度统计,一般急救患者占66.0%,危重患者占31.2%,死亡患者占2.8%,前5位致死疾病是心血管系统(15.3%)、车祸多发伤(11.1%)、恶性肿瘤(10.1%)、呼吸系统疾病(8.0%)、神经系统(6.0%)。结论宝山市120院外急救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在城乡结合部的急救中心,常见的疾病包括骨科及普外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3.
大冬会医疗保障期间院外与院内无缝隙链接启示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年第24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开幕,从2月13日大运村开村到2月28日闭村,120急救中心共转运伤病员75人。现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各国伤病员的院外急救及转运进行总结,为以后急救工作的院外与院内无缝隙链接及大型冬季运动会医疗保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口老龄化,在指挥调度型120急救中心调度工作中,当班调度员接警时经常会遇到非院外急救呼救,即不同于正常院外急救呼救目的、处置方法和要求特殊的医疗服务、医疗咨询等呼救,如在家中行导尿术。这些呼救一般超出急救调度工作的职责范围,若调度员处理不当,或引起患者投诉,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万州区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处该区的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是渝东北片区唯一的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依附该院的三峡急救中心是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万州分中心.2000年7月成立院外急救站,2003年中心开通了"120"急救专用电话,2005年政府投资50万元建成万州区120调度指挥平台.三峡急救中心不仅承担辖区日常伤病员的院外救治工作,还担负着突发事件紧急救援和大型社会活动医疗急救保障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群体伤是指三人以上群体性伤病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较严重。为了提高群体伤的院外急救水平,对云南省急救中心于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院外急救的984次突发群体伤事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120)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调动医疗急救资源,指挥医疗救援人员,有效地开展现场抢救。在通讯网络中断情况下,应急小组迅速建立“一线移动指挥平台暨救护车集结点”,通过电台与“120”急救中心联系,组织调派非“120”网络的救护车支援,将急救指令准确地发往各个急救车及网络医院,指挥调度中心手工操作接警、指挥、伤亡统计,并报送上级有关部门,提供领导部门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院外急救工作具有社会性、随机性、紧急性和流动性,各类突发急救事件决定了急救工作的高强度和高压力,护士长期处于这种高应激的工作状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本文对院外急救护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以提高院外急救护理质量,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9.
院外急救设备包括三要素:车辆、医疗(设备)、通讯(设施)。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国家对各地市急救中心加大投入。国债资金购买了急救车辆、医疗设备,建设通信调度指挥系统,硬件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与此同时要求管理者和急救人员对急救装备的性能和使用、保养和管理有足够重视,杜绝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内科危重患者、重症创伤、中毒等意外事件的不断增加,院外急救在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对2008年7月~12月云南省急救中心呼救调度的1120例院外急救死亡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寻找院外急救特点,总结院外急救护理经验,提高院外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