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DF-1/CXCR4轴在内皮祖细胞治疗脑缺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DF-1/CXCR4轴在血管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脑缺血时,缺血组织内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SDF)-1表达增加,其与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表面的CXCR4受体结合,进而促进骨髓EPC的动员、增殖并向缺血区迁移和归巢.EPC能在缺血区分化为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新血管形成,从而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文章就SDF-1/CXCR4轴在EPC治疗脑缺血中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前利用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一个更好的治疗策略就是利用细胞因子动员自体骨髓源干细胞(BMDCs)进入外周血并迁移到心肌梗死部位再生修复受损的心脏。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动员BMDCs靶向迁移到心肌梗死部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配体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所构成的SDF-1/CXCR4轴具有调控干细胞迁移及归巢的作用。近来,国内外以SDF-1/CXCR4轴为靶点探索SDF-1介导的干细胞动员迁移到损伤组织部位作了大量研究。该文就SDF-1/CXCR4轴在干细胞动员迁移到损伤部位修复受损的组织器官,尤其SDF-1/CXCR4轴介导的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前景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背景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干/祖细胞动员和归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最近的研究显示SDF-1在损伤动脉局部强表达,且在稳定性冠心病中其血浆浓度明显高于不稳定性患者.目的 探讨SDF-1是否参与血管损伤后的内皮祖细胞(EPC)动员.方法 采用0.35 mm直径的弹性导丝损伤小鼠左颈总动脉,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术后各时间点损伤动脉SDF-1α的表达变化;采用SDF-1α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测定术后各时间点外周血及骨髓SDF-1α浓度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后各时间点外周血EPC(Sca-1 VEGFR2 细胞)数量.给颈动脉损伤小鼠注射SDF-1α单克隆抗体,检测术后各时间点外周血EPC数量,及采用Evans blue染色和病理形态学分析检测14 d后损伤动脉的再内皮化面积和新生内膜增生情况.结果 动脉损伤后1 d即可见损伤血管局部SDF-1α表达明显上调,3 d时达到高峰.外周血SDF-1α浓度在术后1 d明显升高,3 d时达到顶峰.而骨髓SDF-1α浓度在动脉损伤后明显下降,同时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在SDF-1α单克隆抗体注射组,仅术后1 d时外周血EPC数量轻度升高,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明显低于IgG1同型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未检测到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术后14 d SDF-1α单克隆抗体注射组损伤动脉再内皮化面积明显明显低于IgG1同型对照组(P<0.01),而新生内膜面积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DF-1参与介导血管损伤后的EPC动员,其介导动员的EPC参与调节动脉内膜损伤后的再内皮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EPC)能否分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SDF-1能否抑制紫杉醇、AMD3100(特异性阻断SDF-1与其受体CXCR4结合)等诱导的EPC凋亡。方法取不同时间段的EPC培养液上清,采用ELISA检测上清中SDF-1a浓度。用不同浓度的紫杉醇、AMD3100及无血清培养诱导EPC凋亡;或在上述基础上加不同浓度的SDF-1a处理;48 h后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EPC凋亡率。结果EPC培养液上清中SDF-1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紫杉醇、AMD3100和无血清培养一样,均可显著增高EPC凋亡率(P<0.01);加入外源性SDF-1a可显著降低紫杉醇组、无血清培养组EPC凋亡率(P<0.01),却不能降低AMD3100组EPC凋亡率。结论体外培养的EPC可分泌SDF-1a,采用AMD3100阻断其作用可诱导EPC凋亡;SDF-1a可对抗紫杉醇和无血清培养诱导的EPC凋亡,但对AMD3100诱导的凋亡无效。  相似文献   

5.
内皮祖细胞是一类介于干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具有游走特性的、能够增殖分化及自我更新的定向干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但又缺乏其特征性表型,尚不能形成管腔样结构[1,2]。SDF-1/CXCR4生物学轴是指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CXCR4构成的一个与细胞增殖、迁移、信号传导等密切相关的偶联分子对。研究发现SDF-1/CXCR4轴参与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动员、归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关系,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研究对象为同期收治的92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SAP患者(CCC良好42例、不良50例),均采集外周血测定EPC数量、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并用ELISA法检测其血浆SDF-1α水平,采用直线相关和Pearson检验分析CCC良好与不良者各指标间及与CCC分级的相关性;同上分离92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随机分为6组,分别加入含有PBS、SDF-1α(10、50、100ng/ml)、SDF-1α(100ng/ml)+CXCR4拮抗剂AMD3100、SDF-1α(100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K18751的培养液,培养至第7天同上测定EPCs数量、体外生成血管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VEGF水平。结果与CCC不良者比较,CCC良好者EPCs集落形成数量增加、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增强,且血浆SDF-1α水平增加,三指标间及与CCC分级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与PBS及SDF-1α+AMD3100、SDF-1α+K18751干预者比较,SDF-1α可呈剂量依赖性显著上调EPCs数量、增强其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及VEGF水平(P〈0.05、0.01)。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SAP患者CCC形成情况与循环EPCs及血浆SDF-1α水平有关,VEGF可能参与此过程的调节;提高VEGF及SDF-1α活性可能对冠心病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前利用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一个更好的治疗策略就是利用细胞因子动员自体骨髓源干细胞(BMDCs)进入外周血并迁移到心肌梗死部位再生修复受损的心脏。其中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动员BMDCs靶向迁移到心肌梗死部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配体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所构成的SDF-1/CXCR4轴具有调控干细胞迁移及归巢的作用。近来,国内外以SDF-1/CXCR4轴为靶点探索SDF-1介导的干细胞动员迁移到损伤组织部位作了大量研究。该文就SDF-1/CXCR4轴在干细胞动员迁移到损伤部位修复受损的组织器官,尤其SDF-1/CXCR4轴介导的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前景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及其受体CXCR4(SDF-1/CXCR4)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表型检测分析CD3 4细胞上CXCR4的表达;ELISA方法动态分析患者造血干细胞动员过程中血浆中SDF-1水平的变化。结果①采集物中CD3 4CXCR4 细胞较动员前外周血和骨髓中CD3 4CXCR4 细胞均显著减少,分别为:(22.4±10.92)%,(32.09±12.71)%,(59.07%±26.98)%,P(0.01;动员好的组CD3 4CX-CR4 细胞数(20.11±8.87)%较动员差的组CD3 4CXCR4 细胞数(27.79±12.71)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1.21)②血浆SDF-1至采集干细胞时显著降低;动员好的组血浆SDF-1平均含量显著低于动员差的组(P(0.001)。结论在造血动员过程中,SDF-1/CXCR4信号的表达是逐渐下调的,血浆SDF-1含量显著降低者动员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测定55例无微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和26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SDF-1水平、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EPCs表面SDF1的受体CXCR4表达率。糖尿病患者分单纯糖尿病组、大血管病变组。结果SDF1水平和EPCs数量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大血管病变组依次降低(P〈0.0S或0.01);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大血管病变组CXCR4表达率依次降低(P〈0.05或0.01);SDF-1水平与EPCs数量成正相关(r=0.327,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SDF-1、EPCs负相关(r=-0.342、0.298,P〈0.05)。结论T2DM患者外周血中SDF-1/CXCR4轴的变化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在颈动脉损伤小鼠血管损伤修复中发挥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30只立特艾比拉特洛波(C57BL/6)/小鼠建立颈动脉损伤模型,从中选12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只,分别注射生理盐水、TG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GF-α+VEGF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TGF-α对颈动脉损伤小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动员的影响;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TGF-α对外周血中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分泌含量的影响;测定TGF-α处理颈动脉损伤小鼠不同时期外周血中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依文思蓝染色检测TGF-α对颈动脉损伤小鼠血管再内皮化的作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TGF-α对颈动脉损伤小鼠血管新生内联增生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TGF-α和VEGF可以显著促进颈动脉损伤小鼠外周血中EPC的动员含量(P0.05),且TGF-α能与VEGF发生协同作用;ELISA检测发现TGF-α能够显著刺激促血管修复因子VEGF、SDF-1、EGF bFGF的分泌(P0.05);随着TGF-α处理时间的延长,颈动脉损伤小鼠外周血中ET-1含量逐渐下降(P0.05),而NO分泌量逐渐上升(P0.05);依文思蓝染色发现TGF-α能够显著促进颈动脉损伤小鼠血管再内皮化(P0.05);HE染色同样发现TGF-α能够显著抑制颈动脉损伤小鼠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P0.05)。结论:TGF-α能够通过促进颈动脉损伤小鼠外周血EPC动员,刺激血管修复因子的分泌和血管的再内皮化并抑制血管新生内膜的增生,从而在血管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受体-4(CXCR4)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7例TNBC组织中SDF-1和CXCR4的表达,分析SDF-1和CXCR4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SDF-1和CXCR4在TNBC中高表达率分别为41.6%、64.9%,且二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41);SDF-1和CXCR4高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不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无瘤生存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DF-1是TNBC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OR=2.318,95%CI=1.028~5.230)。生存分析显示SDF-1和CXCR4高表达者无瘤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者(P均〈0.05)。结论 TNBC中SDF-1/CXCR4表达可作为判断TNBC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内皮祖细胞(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存在于骨髓、外周血和脐血中,并参与出生后的血管发生过程.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刺激可动员骨髓EPC进入外周血,参与缺血组织的血管重建和损伤血管的再内皮化过程.血液循环中的EPC数量或质量下降是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EPC移植有可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李佳 《心脏杂志》2008,20(4):501-503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在人和动物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其与血管发生、心脏发生以及造血祖细胞的迁移关系密切,故而关于SDF-1/CXCR4与心脏疾病的关系开始引起研究者的注意,本文就SDF-1/CXCR4与心肌梗死、心衰、房颤等临床常见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糖尿病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动员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链脲霉素诱导C57BL/6雄鼠糖尿病,随机分为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组)3组(各组n=32).入组小鼠饲养2个月后行左侧股动脉高位结扎离断术造成急性单侧后肢缺血模型.胰岛素组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流式细胞术检测术后(0,1,3,7天,n=6-10)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干细胞因子受体/干细胞抗原-1/胎肝激酶-1阳性早期EPC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及骨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间充质衍生因子1α(SDF-1α)水平.免疫印迹法测定骨髓VEGF、蛋白激酶B、内皮一氧化氮合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酶谱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酶活性.结果:糖尿病组呈现缺血诱导的骨髓EPC动员障碍,动员高峰期其外周血早期EPC数量较非糖尿病组显著减少(P<0.01);并伴随血浆及骨髓VEGF及SDF-1α释放减少(P<0.01);骨髓VEGF蛋白表达受抑制、蛋白激酶B与内皮一氧化氮合酶磷酸化减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酶活性受损(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组缺血术后骨髓EPC动员能力、VEGF及SDF-1α释放水平及骨髓蛋白激酶B/内皮一氧化氮合酶/基质金属蛋白酶-9信号通路活化水平较糖尿病组均明显提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改善糖尿病动物缺血诱导的骨髓EPC动员障碍,这种作用可能通过恢复受损的SDF-1α/VEGF信号通路活化而介导.  相似文献   

15.
杨勤  张亚声 《胃肠病学》2011,16(2):72-76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5-氟尿嘧啶(5-Fu)节律化疗可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降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但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目的: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5-Fu节律化疗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两者联合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5-Fu节律化疗组、复方苦参注射液组和联合治疗组(5-Fu+复方苦参注射液).RT-PCR、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VEGF、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移植瘤、肝和肺组织SDF-1蛋白表达.结果:5-Fu节律化疗组、复方苦参注射液组和联合治疗组裸鼠移植瘤组织VEGF、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移植瘤、肝和肺组织SDF-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且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5-Fu节律化疗组和复方苦参注射液组(除肝组织SDF-1表达).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5-Fu节律化疗可能通过协同抑制移植瘤组织的VEGF、CXCR4和SDF-l表达,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腹水以及肿瘤组织中基质细胞衍化生长因子-1(SDF-1)及其特异性受体CXCR4的表达。方法ELISA法分别检测39例肝癌患者、16例肝硬化患者、12例肝炎患者和12名正常人的外周血和(或)腹水中的SDF-1表达水平,以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肝癌、肝硬化和肝炎患者肝组织中CXCR4的表达。结果健康对照者SDF-1水平为(2625.38±868.37)ng/L,肝癌Ⅰ、Ⅱ期和Ⅲ、Ⅳ期患者分别为(5121.33±1021.58)ng/L和(7829.43±1443.32)ng/L,肝硬化患者(2932.83±891.28)ng/L,慢性肝炎患者(3029.56±765.38)ng/L,肝癌患者外周血SDF-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肝炎、肝硬化患者组,肝癌Ⅰ、Ⅱ期低于Ⅲ、Ⅳ期患者。肝硬化和肝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和肝癌组腹水SD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高分化呈弱阳性,而中、低分化呈强阳性,其表达率分别为56%,62%和67%。结论外周血SDF-1和肝癌组织的CXCR4高表达可以作为一种肝癌的肿瘤标志,而且其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邹丽萍  金翠  张德重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2):1703-1705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是趋化因子亚家族的成员之一,SDF1与趋化因子受体CXCR4(CXCR4)作用,构成SDF-1/CXCR4反应轴,在介导造血干细胞迁移及归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HIV感染、胚胎发育、免疫与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SDF1/CXCR4通过调节炎症细胞、血管形成、气道高反应性(AHR)等方面参与支气管哮喘(哮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遗传及环境等多种综合因素所致的疾病,最近研究发现,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与其受体4(CXCR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结合,通过活化和介导炎症细胞进入动脉粥样斑块内,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不稳定.因而,以SDF-1/CXCR4 轴为靶点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就SDF-1/CXCR4生物轴与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及其配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中CXCR4蛋白和颈部转移淋巴结组织中SDF-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中CXCR4蛋白呈高表达水平,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P〈0.05;CXCR4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癌细胞转移者颈部淋巴结组织中SDF-1蛋白呈高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者,SDF-1蛋白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癌组织中CXCR4蛋白表达与淋巴结组织中SDF-1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207,P=-0.0171)。结论CXCRd及其配体SDF-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向颈部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的房颤(AF)对人外周血CD34+造血祖细胞(CD34+HPCs)的影响,以及持续心房快速起搏犬心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受体CXCR4的表达,初步探讨CD34+HPCs及SDF-1/CXCR4在AF时心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阵发性AF患者组(n=35)、持续性AF患者组(n=35)及窦性心律者对照组(n=30)外周血中CD34+HPCs的百分含量;并对持续性AF患者组中24例患者成功进行体外直流电复律后48 h,测定外周血中CD34+HPCs的百分含量。另外,将成年健康杂种犬13条随机分为两组:即快速起搏组(n=7)和假手术组(n=6),均开胸后于右心耳缝植AOO型起搏器,快速起搏组以400次/min起搏6周,假手术组不起搏。应用RT-PCR测定左心耳和左心房CXCR4 mRNA的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左心房SDF-1蛋白的表达。结果: 持续性AF患者组外周血中CD34+HPCs的百分含量明显高于阵发性AF患者组和对照组(P〈0.05);而后两组间无差别。持续性AF患者成功进行体外直流电复律后48 h,外周血中CD34+HPCs的百分含量较复律前明显下降(P〈0.05)。快速起搏组犬左心耳和左心房CXCR4 mRNA表达的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左心耳增高16.7%,左心房增高18.8%;SDF-1蛋白质表达的水平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 持续性AF患者外周血中CD34+HPCs的数量增加;心房快速起搏犬心房SDF-1/CXCR4的表达增加。CD34+HPCs和SDF-1/CXCR4可能参与了持续性AF患者心房损伤时心肌组织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