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誉的确认     
商誉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确认商誉应从商誉的实质出发,以经济业务是否符合商誉的实质为标准.  相似文献   

2.
不论自创商誉,还是外购商誉都应该及时确认并计量反映,这才符合会计的可比性、相关性、及时性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同时,商誉的价值应随着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大小进行调整,才能正确反映商誉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商誉在企业的重要性不断加强,改进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善意,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商誉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的同时,对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并且对负商誉以及我国商誉会计的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商誉是企业财务核算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问题,也是会计理论界引起较多争议的一个问题,从而使商誉会计成为会计界备受关注的一大难题.作者在分析、评述已有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对商誉的性质及构成、商誉的确认、计量及商誉的记录、报告存在的主要观点和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同时,对商誉会计的未来作了些许展望.  相似文献   

5.
李重耀 《大众商务》2010,(6):131-13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商誉在企业的重要性不断加强,改进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善意,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商誉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的同时,对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并且对负商誉以及我国商誉会计的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商誉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但目前人们所谈论的商誉更多的是对企业购并中产生的商誉如何进行评估与核算的总理2,很少论及自创商誉,而自创商誉才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对自创商誉进行正确的评估与核算,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重视对企业商誉形成因素的投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商誉的探讨     
本文分析商誉三元理论中的“超额盈利能力”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结合目前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措施,使企业取得超额利润。  相似文献   

8.
自19世纪末以来,商誉及商誉会计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最具争议的论题之一。只有通过对传统商誉会计的反思,才能解决建立商誉会计中的问题,把握商誉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的效用(或称使用价值)是其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其使用成本则既包括劳动力的报酬,也包括其对实物资本的消费,效率低下,机会的丧失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两者的差额大于市场平均值的部分称为人力资本的超额效用,由于资本与劳动在市场中力量不对称性,它们之间所签定的契约是不完备契约,企业由此而形成对人力资本的垄断,进而占有其超额效用,这正是企业商誉的来源,商誉的形成与维护受企业内部以及外部多种因素的制约,企业的商誉每周都会发生增减变化,也会不停地被耗费,因此其计量与摊销的年限都应是有限的。每个企业努力提高其商誉的结果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但总有一半左右的企业其商誉为负。  相似文献   

10.
韩庆兰  杨昊 《新智慧》2004,(11A):11-12
传统商誉会计将商誉按不同的标准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正商誉和负商誉。但随着商誉对现代经济活动影响的增大以及会计界在商誉问题上的分歧不断扩大,这种分类显然已不能满足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需要。因此,本试对商誉的分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对商誉的争论至今也未停止过 ,传统会计仅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 ,而对企业自创商誉不予计价入账。本文则认为虽然自创商誉具有不确定性 ,但其作为企业一项不可确指可预期的未来收益 ,符合资产的定义及确认的基本标准 ,应予确认。  相似文献   

12.
商誉是无形资产的范畴,关于商誉的性质有“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总计价帐户论“之分;关于商誉的确认可以采用“帐面反映法“有三种处理方法;关于商誉的价值可用公式N∑i=1 Si(1 r)-i表示;关于商誉的分摊有直线法、加速法、贴现法三种.  相似文献   

13.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存在着各种对商誉的错误认识,这些错误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企业存在超额盈利就一定存在正商誉,反之就一定存在负商誉。②并购实践中,买价与被购企业净资产的评估价的差额就是外购商誉的价值(正负商誉)。③品牌资产其实就是商誉资产。④正商誉就是消费者偏好企业产品所带来的利益,负商誉就是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不够偏好所带来的损失。⑤商誉(正负商誉)的价值是随着时间的递延而减少的。⑥外购商誉其实就是企业的自购商誉。⑦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形成商誉的原因之一。⑧正商誉的形成一定是有资金投入的。本文将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不合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自创商誉所产生的支出应作为费用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已达成共识。然而,对于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分歧,本文重点探讨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同时,就企业在购并时形成负商誉的账务处理,也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与计量并不符合资产计量的目的,自创商誉不应予以确认计量;外购商誉是购并企业为达到自身目的而支付的代价,因而可作为递延项目进行处理;在特定的购并情形下会出现负商誉,对负商誉的处理应本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科技产业不断发展,商誉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会计核算也相应的成为企业和信息使用者所关注的重点.根据我国新准则对于商誉的定义,我们可以结合历史上商誉会计理论界对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问题未曾休止的讨论,对此问题进行一些深入的再审视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7.
对商誉处理的通行做法是不确认自创商誉,新的观点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自创与外购商誉一样,也应确认。在对上述两种做法进行了探讨的同时,笔者认为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均不应由帐,而是通过其它途径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商誉会计主要争论综述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百年来 ,会计理论界对商誉会计问题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对商誉的本质、自创商誉的会计确认、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负商誉性质等问题的主要争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商誉在现行会计处理中的认识,揭示了商誉在会计处理中对会计目标、会计原则和资产概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充分阐述了自创商誉应予以揭示的理由,进而提出了自创商誉应予以计量的观点与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百年来,会计理论界对商誉会计问题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对商誉的本质,自创商誉的会计确认,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负商誉性质等问题的主要争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