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Planning》2013,(1)
水系景观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滨水区水系景观受到严重破坏,制约了其生态功能的发挥。笔者尝试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城市滨水区生态水系景观规划,分析我国城市滨水区水系景观的发展动态、现状及在景观营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城市滨水区生态水系景观营造方法,从保护物种多样性、城市特色与历史文化等角度出发,营造凸显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景观特质的现代城市滨水区生态水系景观。  相似文献   

2.
城市滨水区建筑是滨水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塑造具有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与滨水区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滨水区建筑景观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对城市滨水区建筑景观的设计原则、滨水建筑的立面塑造、滨水建筑天际线的塑造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潘荫昶  蓝世萍 《规划师》2007,23(9):25-28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公共空间中兼具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要素的区域,是形成城市景观特色的最重要的地段.北海北部滨水区规划以和谐共生为规划理念,注重城市滨水区空间形体的整体性,强调滨水区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并注重结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高滨水区的文化内涵,延续城市特色景观风貌,从而营造出良好的滨水区环境.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塑造——兼对上海外滩景观设计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周晓娟  彭锋 《规划师》2002,18(3):37-41
城市滨水区在城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滨水景观是城市社会百态的缩影。通过对滨水区建筑景观控制和临水景观塑造的讨论,具体分析了上海浦江两岸滨水区景观的设计,从外滩的可达性、滨水建筑设计到亲水环境设计、绿化种植设计和景观多样性方面,指出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浦江滨水环境应继续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论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塑造;兼对上海外滩景观设计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滨水景观是城市社会百态的缩影,本通过对滨水区建筑景观控制和临水景观塑造的讨论,并具体分析了上海浦江两岸滨水区景观的设计,从外滩的可达性、滨水建筑设计到亲水环境设计、绿化种植设计和景观多样性方面,指出了随着经济和技术提高,浦江滨水环境继续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理想的生态走廊.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给滨水区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建设失控、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诸多新的问题.文章从生态学的角度,阐述城市滨水区的生态特性,并从分析目前城市滨水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入手,对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优化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城市滨水区发展为目标,提出由地域景观环境形态决定的四类滨水城市和城市滨水区。提出城市吸引力、生命力、承载力与景观化的概念。并以张家港市暨阳湖生态园区为实例,阐述了景观环境生态优先、景观环境建设的高密度、复合功能与公共使用相结合等以城市滨水区发展的景观化思路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任龙 《城乡建设》2011,(7):34-35
一、城市滨水区景观营造的生态途径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开发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它是人们远离拥挤噪杂城市生活的自然世界,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理想境地。因此,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设计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9.
水文化与城市滨水区景观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晟  陈月华  叶东辉 《山西建筑》2007,33(10):16-17
首先指出了当前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引入了水文化的概念,阐述了从水文化角度来研究城市滨水区景观营造的必要性,最后对水文化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营造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天津市塘沽海河外滩公园的实地调查,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要素进行了分析,从景区划分、景观亮点、交通组织、夜景规划等方面阐述了城市滨水区的景观构成,从而促进城市滨水区的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王江萍  聂爽 《华中建筑》2012,30(6):93-9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滨水景观被当作人们生活闲余的最佳选择正在蓬勃的发展着。作为一个城市的滨水公共空间,应当在满足视觉景观需求的前提下,考虑如何做到低碳与生态。该文结合低碳生态的理念,在对国内滨水景观现状的分析基础上,分析并提出了相应低碳生态化景观设计的设计要素和实现方法途径,具体为:滨水景观的延续性、滨水空间的功能复合化、滨水景观的亲水性、滨水景观的自然生态化以及滨水区域的交通便捷性。并且结合国内外的优秀案例和科技手段,从中寻求低碳生态和滨水景观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2.
永宁河—下分水河段是台州市主要河流水系"两环十三纵九横"的重要组成部分,串联了台州市各景观要素,既是台州市"山水格局"的中心轴线和心脉所在,又是台州市打造"山水城市"的重要载体和轴线。台州市永宁河—下分水沿岸空间规划研究在总结国内外城市滨水区的特点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认知滨水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结合地域性景观类型的特征,提炼出主要的设计元素,构成景观的空间结构,将滨水空间的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台州城市未来的空间形态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平顶山作为老的工矿城市,现代景观环境风貌质量较低。在城市面临转变发展方式的背景下,新城滨水中心区的开发建设,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提升环境质量。本文探讨了滨水区开发在这个过程中的意义,从设计的角度研究了该类地段城市设计的方法,并总结了有价值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4.
鲁永盛  徐盼 《城市建筑》2013,(24):59-5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滨河区被大量开发。如何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对城市滨河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成为当前景观设计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城市滨河景观的设计特点进行了概述,并从五个方面,就如何加强滨河景观设计,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汪笑梅  种培芳 《园林》2021,(5):42-49
滨水景观作为城市边缘地带,是城市自然资源和生物类别最为丰富的区域,对于城市风貌的打造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其采取生态保护措施能够更好地促进景观环境和谐发展。以兰州黄河风情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探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剖析滨水景观类型,探讨现存问题,从滨水景观生态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景观优化措施和生态修复策略。旨在解决兰州黄河风情线滨水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为城市滨水景观发展提供重要的生态保护支撑,探寻现代滨水生态景观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6.
吉林市是松花江流域的重要城市,其城市景观生态格局既与该流域其他滨水城市相似,又特色鲜明。从吉林市城水结构、滨水景观及水域环境三个层面入手,研究水域空间的结构布局、景观规划及生态保护路径,提出将吉林自然生态骨架与城市空间融为一体,构建"山水环绕组团结构"的城市景观格局,突出"城在景中,景在城内"的水域景观特质,以及建立城水和谐关系,保护水域环境的城市景观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17.
邓节 《山西建筑》2007,33(28):36-37
介绍了山地城市滨水带景观的主要研究范畴,通过对重庆滨水带景观的现状分析,指出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失误,并提出了山地城市滨水带的景观设计理念和方法,以使滨水区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文化娱乐休闲活动的空间,最终使城市整体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蔡哲  邱灿红  黄媛 《中外建筑》2012,(11):60-62
水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是生机,是形象,是资源,也是象征——文明素质、地域文化的象征。现代大城市中的河流滨水地区逐渐成为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地段,它不仅包容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而且蕴含着城市滨水区的物质空间和人文景观,是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更是城市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门户和窗口,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功能,通常是城市中最有魅力的地区。本文通过挖掘滨水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对其进行科学定位,突出文脉与自然、和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旨在构筑一个具有地域特征的融休闲、文化、娱乐、景观等多功能的可持续滨水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风景园林学科的角度出发,对传统老广州曾经存在的地域人文景观里的典型——滨水动态人文景观进行了初步的全面整理,以日常型滨水动态人文景观和节庆型滨水动态人文景观为两种基本类型,总结梳理出超过25种滨水动态人文景观的主要类型,充分说明了广州市传统滨水动态人文景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并以景观格局的理论视角分析了传统滨水动态人文景观在广州旧城的空间格局,分析得出其两个核心聚集区:以祭祀水神的仁威神庙为精神核心节点的呈圆形扩散的西关功能核心区和以长堤滨江段为中线的呈椭圆形扩散的珠江两岸功能核心区,并总结了促使这种人文景观发展与繁盛的历史经验,为广州地域文化景观的发扬及旧城更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5)
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 is the most vital landscape form in a city, the most quality urban green line, and also an ideal habitat corridor. 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 belt has inborn lasting attractiveness for urban citizens. Considering needs of urban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and redevelopment of waterfront areas have been initiated in many cities to meet relaxation and leisure needs of citizens. This paper analyzed landscapes of urban riverfront environment, embankment landscape engineering, and waterfront plant cultivation, so as to further explor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urban waterfront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