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露天矿山排土场由大量废弃渣土堆积而成,结构往往较为松散,且地基地形陡峻,基底软弱土层厚度较大,在降雨、地震等因素诱发下,极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灾害。【方法】为了对某露天矿山大型排土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依据极限平衡理论,采用Bishop法分别计算了3条剖面在自然工况、降雨工况、地震工况条件下的安全系数,并对其稳定性作出了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表明,该排土场边坡在自然、降雨、地震三种工况条件下最小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要求的极限值,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结论】评价结果可以为该排土场的日后维护和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束乐  赵鹏 《河南科技》2023,(1):87-90
【目的】改扩建工程中新路基沉降的准确预测至关重要。【方法】依托沪陕高速公路合肥至大顾店段改扩建工程,首先选择试验段对新路基沉降进行实测;然后分析了星野法、GM(1,1)和二者的组合法等三种沉降预测方法的预测效果。【结果】结果表明:GM(1,1)在预测后期结果偏大,星野法比GM(1,1)法预测效果好,与两个独立的预测模型相比,GM(1,1)-星野法预测模型预测准确率更高。【结论】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昆鹏铜业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治理建议。【方法】采用Geostudio软件模拟滑坡在受自然工况、暴雨工况、地震工况影响下的稳定性变化。【结果】昆鹏铜业滑坡在自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影响下滑坡稳定性从基本稳定状态变为不稳定状态,在7级及以上地震的影响下滑坡也会从基本稳定状态变为不稳定状态造成滑坡失稳。【结论】目前滑坡处于蠕滑阶段,必须对滑坡进行治理,建议完善滑坡区域的排水措施,对滑坡进行支挡和裂缝填塞处理。  相似文献   

4.
吕清显 《河南科技》2023,(1):96-100
【目的】基于EPC项目设计阶段,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基础采用的2种技术方案。【方法】以钻孔灌注基础和强夯法2种处理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方面比较,比较两种方法在处理本项目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适用性。【结果】经对比分析发现,钻孔灌注桩基础不用考虑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且能满足上部结构承载力要求,沉降变形小,但造价高、工期长;强夯法能够消除土层的湿陷性,提高土层的承载力,而且造价低、工期短。【结论】综合比较本项目确定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强夯法在处理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轻微~中等湿陷等级土层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可消除湿陷性,提高土层地基承载力,使得满足设计要求,便于施工、节省工期、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滑带土强度特性问题。【方法】以三门峡槐扒滑坡滑带土为例,不仅对滑带土做了基本物理试验分析,而且使用德国wille环剪仪对滑带土的重塑样开展了在恒定剪切速率0.2 mm/min下,不同垂直压力(100 kPa、200 kPa、300 kPa、400 kPa)不同含水率(12%,15%,18%,21%,24%)条件下的环剪试验。【结果】滑带土残余强度会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在低含水率时呈现“应变软化”现象,残余强度有所减小;高含水率时呈现“应变硬化”现象,残余强度有所增加。含水率相同时,滑带土的残余强度会随着垂直压力的增大而增大。【结论】为三门峡的滑坡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解决大功率LED灯具高效散热问题。【方法】以干冰为冷却介质,设计出干冰喷射散热器,通过COMSOL软件研究干冰喷射对功率为300 W LED灯的散热特性。【结果】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增大干冰流量能明显改善传热效果,流量由7.85 mL/s增至23.55 mL/s,散热器相同位置处干冰固相分数由0.04增至0.34。增大干冰流速可显著降低基板表面温度,流速由0.1 m/s增至0.3 m/s,温度约降低26.4%,且随着流速增大,降温效果逐渐减弱。【结论】与自然对流和水微喷射阵列冷却方式相比,以干冰为冷却介质的基板表面温度分别降低44.71%和23.44%;与单相射流方式相比,温度降低24.1%。干冰喷射冷却效果明显提升,温度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7.
唐兵 《河南科技》2023,(1):77-82
【目的】分析不同降雨情境下传统开发模式的雨水管网地表径流、管网节点及管段的运行性能,找出传统开发模式的局限性。【方法】利用芝加哥雨型分配由暴雨强度公式计算的降雨量,结合均匀设计法拟合不同重现期、降雨历时、雨峰位置等多场降雨情境,输入SWMM模型。【结果】结果表明,重现期、降雨历时、雨峰位置对地表径流水力状况的影响依次减小;对检查井溢流数量及排放口运行状态的影响按大小依次为重现期、雨峰位置、降雨历时;管段运行状态几乎不受降雨历时影响,受重现期影响最大,其次是雨峰位置。【结论】借助芝加哥雨型拟合降雨数据时,应首要考虑重现期设置的梯度,雨峰位置及降雨历时可作为次要因素考虑,选取的梯度范围可适当减小。  相似文献   

8.
王炎  吴博 《河南科技》2023,(7):70-73
【目的】禹门口隧道口上方因顶部危岩体塌落及人工建设而形成了以崩积体及弃渣体为主的四处斜坡堆积体,堆积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方法】运用传递系数法以及GEO-SLOPE软件计算了堆积体九个剖面的稳定性。【结果】计算结果显示:自然工况下,四处斜坡堆积体都处于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除第四区堆积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外,其余三区堆积体都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地震工况下,第三区及第四区堆积体处于欠稳定状态,第一区及第二区处于稳定状态。【结论】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差距不大,依最大危险原则,选取Morgenstern-Price法计算结果作为防治措施的设置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深基坑工程中土体的开挖卸荷会导致土体位移变形,可能引起周围建筑物变形,因此有必要对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宅楼的变形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以郑州某深基坑工程为例,在采取上部土钉墙、下部桩锚支护的联合支护方式下,使用FLAC3D对基坑的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不同工况下基坑开挖对周边土体和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沉降量随着距基坑边缘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最终降低为零;沉降量和围护体的水平位移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邻近建筑物的沉降随着基坑开挖的加深而增大,随着距基坑边缘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结论】本研究验证了该支护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高层建筑对筏板基础的影响,对筏板基础沉降、钢箔应力和基底反力变化规律展开讨论。【方法】以郑州某实际工程为分析案例,利用现场的实测数据对筏板基础沉降、钢筋应力和基底反力的变化趋势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基础沉降值与上部荷载的变化成正比,沉降曲线呈下凹形,筏板基础中间的沉降量明显高于两边的沉降量;上部荷载增加,基底反力增大明显,对基底的反力测点分析发现角部比边部和中部的反力大;随着上部荷载的变化,钢筋顶层应力较底层变化更为迅速,分布在边部的钢筋应力较中部更大,筏板边部钢筋应力大于中部钢筋应力。【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后续深入研究高层建筑对筏板基础的变形影响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电渗法是通过在土体中施加低压直流电来加速排水固结的处理方法。在电场中,液体在外加电场的影响下通过膜的运动称为电渗。【方法】鉴于电渗法的特点,它通常联合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和化学法共同使用来治理软黏土,本研究对黄河范县段的淤筑土采用单独电渗法、电渗联合堆载预压法、电渗联合化学法的比较试验,通过累积排水量、含水率、抗剪强度、能耗等结果来对比三种方法的效果。【结果】与未施加电渗法的三组对照试验相比,电渗试验无论是排水速率还是累计排水量相比于传统单一的方法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电渗联合堆载预压法处理后土样的强度最高。【结论】在各种方法当中电渗联合堆载预压法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炭厂沟泥石流爆发时的危险性。【方法】以炭厂沟1:5 000等高线、50年降雨数据和掩膜作为基础,结合现场勘察情况,运用FLO-2D和GIS软件,模拟炭厂沟在不同降雨频率下(10%、5%、2%和1%)泥石流的运动堆积过程。【结果】以1%降雨频率为例,模拟出的最大泥石流流速为20.97 m/s,最大泥石流流深为7.7 m,堆积面积为33 175 m2。极端危险区范围占比81.8%,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对比模拟计算流速与公式计算流速来验算精确度,结果显示可靠性高。【结论】通过选用流速和泥深作为泥石流危险度分区的定量指标,得到炭厂沟泥石流的危险性分区图,为该流域的灾害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察隅县编号N047泥石流灾害的运动特征,为后续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依据野外调查成果,采用Massflow数值仿真软件,对N047泥石流灾害进行模拟。【结果】(1)在20年一遇暴雨状况下,其运动特征为:泥石流从开始到停歇经过了“蠕动-加速-减速-停歇”的过程,导致其运动状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沟道内地形、沟形的不断变化;(2)在50年一遇与100年一遇暴雨状况下,预测的泥石流最大流速与最高泥深分别为:5.678 m/s、4.950 m及6.476 m/s、5.353 m。【结论】不同降雨频率下,该泥石流的流速、泥深及流体液面范围均与流量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豫西渑池县槐扒滑坡为地质原型,探究降雨条件下堆积体边坡变形破坏启动机制。【方法】基于前人研究建立概化堆积体边坡的地质模型和数值试验模型。【结果】降雨作用下,坡脚首先发生破坏,随后牵引斜坡发生整体变形破坏。边坡灾变过程可描述为3个阶段:(1)雨水入渗—堆积体边坡浸润变形阶段;(2)堆积体边坡裂缝发展阶段;(3)滑坡发生阶段。【结论】其变形破坏过程可以概括为:坡脚变形破坏—中后部变形发展—裂缝发育贯通—滑坡发生。  相似文献   

15.
常亚婷  金波 《河南科技》2023,(15):98-103
【目的】查清绿豆坪滑坡形成原因,对其进行治理,以减少当地居民生命财产损失。【方法】在进行现场详细勘查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采用物探、钻探及样品分析等手段,对绿豆坪滑坡影响因素逐一进行分析,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影响滑坡失稳的主要因素为降雨,且该滑坡在天然状态、饱水状态、地震状态及暴雨+地震工况下处于不稳定-基本稳定状态,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结论】研究结果为该工程及类似工程的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重庆市南川区鱼枧水库工程中溢洪道边坡所处位置地质条件复杂,开挖规模较大,加之不确定因素较复杂,导致该工程溢洪道边坡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方法】结合溢洪道左侧边坡的总体结构特征,研究选取两个典型剖面及相应的岩体力学参数,利用强度折减法对该边坡分别在不同工况和不同施工工序下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研究表明:该边坡在未开挖及开挖支护两种工况下均满足稳定性要求,而在开挖未支护时处于不稳定状态;边坡采用边开挖边支护的施工工序比先开挖后支护工序产生的整体位移缩减15%。【结结论论】本研究验证了边坡支护方式的合理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研究一种多功能实心区域的预制高性能混凝土夹芯外挂墙板的抗弯性能。【方法】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建立试件的有限元模型,并讨论混凝土强度、内外叶板厚度、钢筋间距、钢筋强度对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该新型墙板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延性,模拟过程中最大应力部分出现在荷载加载点的纯弯段区域;在总厚度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强度、内外叶板厚度能明显提高其承载能力;钢筋间距、钢筋强度对承载力基本没有影响。【结论】综上所述,该类型墙板抗弯性能良好,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提升混凝土强度、内外叶板厚度来获得更加优异的抗弯性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分析地铁开挖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郑州市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02工区黄河迎宾馆站至英才街站区间左线盾构区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FLAC3D计算模型,研究了模型隧道开挖后形成的位移曲线。【结果】得到隧道开挖掘进地表的沉降规律,与实际工况基本吻合。【结论】说明数值模拟对盾构施工前期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酒店结构常常会因为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首层层高做得很高,随之而来的是首层会出现薄弱层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必然会在首层应力集中,加剧结构的破坏。【方法】对于这类问题,本研究以实际的酒店工程为例,通过有限元软件ETABS,对纯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增加屈曲约束支撑刚度比为0.5、1.0、1.5、2.0的结构建模分析,并按规定选取二条天然波和一条天然波,对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及动力响应分析。【结果】从分析中可知,随着抗侧刚度比的增加,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楼层位移等都有明显的减小趋势,当抗侧刚度比为1.0时,效果最明显。继续增加抗侧刚度比,结构的动力特性减小不再显著,但顶部楼层的动力响应有增大趋势。【结论】因此,通过合理设置支撑与结构的抗侧刚度比可以实现很好的耗能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DDC法(孔内深层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时合理桩间距的控制问题,在代表性场地采用不同桩间距处理地基,对其处理前后地基土的干密度和湿陷系数等指标做了比对,并分析其挤密效果,得出当桩间距为预成孔直径d的3倍时,地基土受到挤密所产生的侧向力是相对均匀的,当桩间距〉3.0d时,三桩间土体的挤密效果明显较两桩间差,故挤密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的有效挤密区为3.0d,即DDC处理地基时的合理桩间距为3.0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