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然而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多。科技管理部门如何帮助中小微企业走出困境,助力企业快速成长。【方法】通过列举山东省出台的一系列培育和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举措,对“行动计划”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提出下一步优化赛事的意见及建议。【结果】“行动计划”为山东省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存在企业参赛积极性不高、项目质量下滑、赛后跟踪服务不够等问题。应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扶持体系、加强赛后跟踪服务、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等。【结论】实施“行动计划”,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社会资本更好结合,推进山东省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  相似文献   

2.
朱若岭  宋振源 《河南科技》2023,(10):155-158
【目的】分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产业的特点,提出构建河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方案。【方法】从创新驱动的视角,结合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汽车制造、信息通信、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兴业态,具备产业链条长、科技密度高、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对照分析河南汽车产业的发展态势。【结果】河南汽车制造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但也存在一些困境,如汽车产业规模偏小、品牌效应引领力不足、芯片传感器高科技公司偏少等问题。【结论】河南需要在创新驱动战略下,健全产业政策、增强协同创新能力、培育区域品牌影响力、加快商业应用落地,实现河南汽车制造业换道领跑,打造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河洛地区与粤澳地区在中医药产业化方面的优势与劣势,促进两地的互补、融合与创新,实现千亿规模经济和乡村振兴的双效益。【方法】依据国务院拟将澳门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的战略布局,分析“河洛-横琴”中医药全产业链合作的内在根据、综合优势、三产融合、发展格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预期。【结果】共同打造“河南著名药企+中药农业+智造中药+商业流通+终端连锁+生物医疗”的产业链条。【结论】协同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存在堵点、难点,制约因素多,需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进行研究,有效提高转化效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法】对海安市近年来在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生态、创新科技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构建成果转移转化市场体系、强化人才科创项目招引等6个方面的做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海安市在打破县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壁垒方面的有关创新和实践。【结果】海安市形成了具有县域科技创新治理“海安模式”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经验,促进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结论】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董学力  王水萍 《河南科技》2023,(13):150-154
【目的】在知识经济和创新驱动的背景下,现有的双创载体已无法满足创业者的需求,创新街区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分析中国双创载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创新街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系统性地总结了创新街区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同时归纳总结了空间优化型、园区产城融合型和环高校院所集聚型三种创新街区的建设方向。【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创新街区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载体,在促进创业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潜力。不同类型的创新街区在发展模式、资源配置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能为创业者和创新团队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支持平台。【结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要强化创新载体平台支撑、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支撑、构建财政金融政策支撑、优化城市规划引导支撑、做实“产学研联动”支撑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燕 《河南科技》2023,(4):155-158
【目的】提出河南省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路径,为中部地区缝合经济与科技“两张皮”,促进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提供建议。【方法】以河南省科技创新、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内容,通过数据搜集、分析和整理,对比国内北京、广州等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较为先进的省份,比较分析河南省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性难题。【结果】河南省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已经取得不少成就,但还存在科技创新的适应性有待提高、可操作性不具体、与经济协同融合不够、数字化覆盖面不广、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结论】河南省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力吸引高新技术人才,优化体制机制,拓展核心城市或重点领域的辐射力,以促进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汪晓梦 《河南科技》2024,(3):149-153
【目的】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为了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需对科技创新绩效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基于公共政策评估理论和相关研究文献,立足安徽创新发展实践,构建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2016—2021年面板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并与中部地区比较。【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科技投入与创新产出表现为中度相关性,绩效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科技创新绩效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结论】基于研究结果,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安徽科技创新绩效优化的对策建议。采取释放研发人员潜能、优化科技经费效用、建立分类绩效评价等措施来提升科技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信阳市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建议,以促进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方法】以信阳市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构现状为研究对象,结合信阳市“1+1”产业定位,探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在信阳市强市建设中的发展。【结果】信阳市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初步建构、雏形显现。但其起步晚、发展慢、基础较薄弱,且在战略制定与实施体系、过程控制、运营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短板明显。【结论】按照“加强战略顶层设计—完善过程控制体系—健全运营服务体系—加快形成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逻辑进路,构建完善的信阳市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推进信阳市“1+1”产业“五链”耦合发展,提升信阳市“1+1”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以强市建设推动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9.
韩迪  王辉 《河南科技》2023,(20):144-148
【目的】分析济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本地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对策建议。【方法】收集、整理济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数据,从企业数量、区域分布、行业分布、职工人数、研发投入、创新产出、融资能力等7个方面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结果】济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体量规模小、研发投入不足、创新产出不高等问题。【结论】提升济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及质量,建议从加大政策宣讲及落实、推动科技创新创业、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加强人才引进及培育、深化科技金融服务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0.
唐玮罡  赵强 《河南科技》2023,(14):155-158
【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研院所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科技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设现代科研院所对于促进河南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科技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方法】利用分析法阐述建设现代科研院所的重要性,介绍现代科研院所建设的主要任务,并对现代科研院所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河南省现代科研院所的建设是指在河南省内建立具有现代化科研能力和水平的研究机构,以推动河南省的科技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该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引入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开展前沿的科技研究和创新,形成河南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结论】需要从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科学普及和科技文化建设等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侯红昌 《河南科技》2023,(11):151-154
【目的】分析河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和面临的现实挑战,为在新发展阶段深入推动河南现代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探讨我国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对照分析河南现代服务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明显特征。【结果】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仍面临整体层次不高、内部结构不优和对外开放度较低等方面的现实挑战。【结论】深入推动河南现代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深化改革、技术突破、城乡协同、产业集聚、有序开放等方面对河南服务业的发展政策体系进行改进和提升。  相似文献   

12.
张中  郑春蕊 《河南科技》2023,(14):151-154
【目的】分析河南省深入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的现状,提出数字化转型推动河南省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的实践进路。【方法】从创新驱动的视角,结合数字化转型的理论背景和发展态势,对照技术改造的重点、难点,提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任务。【结果】河南省制造业技术改造呈现较好发展态势,技术改造投资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数实融合加速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完备有效支撑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技术改造的核心关键技术能力不足、中小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性不高、支持技术改造的服务体系不完备、制造业技术改造资金使用效益较低。【结论】需要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支持头部制造企业创新示范、鼓励中小制造企业智改数转、推动制造业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强化技术改造产业生态培育,充分激发河南省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相似文献   

13.
黄亚囡 《河南科技》2024,(5):152-158
【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赴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新的概念。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生成性概念,代表了生产力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对其进行相关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系统分析等方法,对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和实践路径进行阐述、分析和研究。【结果】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不仅进一步丰富、完善、拓展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更重要的是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新时代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遵循。【结论】从顶层设计、政策体系、具体抓手3个方面对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2000年以来江西省颁布的涉及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的政策进行研究,以期帮助政府更好地规划科研院所科技活动,激励科技创新,促进科研院所发展。【方法】筛选江西省2000年以来104份科研院所发展相关政策文本,参照NATPI政策分析框架从政策发文数量、政策发布主体、政策类型、政策力度、政策工具5个方面对政策文本内容及其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政策发文数量呈整体上升趋势;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政府、江西省科技厅是发文的核心主体,但联合发文频率低;政策类型多样,但法规规章较少,政策力度偏弱;政策工具使用频率不高。【结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发文主体间合作、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政策力度、优化政策工具组合的建议,以期提升科研院所发展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白蕾  王赟潇 《河南科技》2023,(11):155-158
【目的】进一步实现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的有效对接,解决目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进1+X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及行业发展充分融合。【方法】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不注重未来岗位面向、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标准、专业学习缺少有效引导、“双师型”教师资源匮乏等问题。【结果】通过对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X”证书的梳理与分析,可利用1+X证书制度实现解决目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论】可从基于“X”证书对应工作岗位进行项目化教学、创建网络资源库、大力推进“三教”改革、灵活设置考核方式等方面构建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科技创新是加快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科技创新资源增速迅猛,科技创新资源也随之出现分散化、封闭化、单一化等特点。【方法】为突破困境,本研究基于GIS,辅以可视化等技术,搭建集创新资源地图管理、创新资源运行管理、创新资源配置管理、创新资源一体化查询、数据统计与分析于一体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结果】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数字化、可视化管理、动态监测、配置管理以及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全面了解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发展状况、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提供数据支撑。【结论】平台的构建旨在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促进资源集聚共享,辅助政府决策管理、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吴颖  刘冬 《河南科技》2023,(14):147-150
【目的】了解唐山市科技创新政策对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服务效能现状,为制定和优化支持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梳理唐山市有效运行的支持政策,提取普惠性较高政策的关键条款,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掌握全市科技创新政策服务效能现状。【结果】唐山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已基本完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有待完善,政策宣传力度有待强化,政策落实效率有待提高,政策评估机制有待完善。【结论】建议通过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研发科技创新政策宣传载体、建立科技创新政策评估机制来优化唐山市科技创新政策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8.
王婧 《河南科技》2023,(13):137-140
【目的】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共同体,为河南省创新生态建立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方法】通过调查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问题。【结果】分析出河南省整体科技成果产出呈现上升趋势,在全国处于中游,科技发展实力相对落后。应构建“产学研”为创新主体、“政金服用”为外层动力的七位一体协同创新模式。【结论】河南省政府部门应利用创新政策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多措并举拓宽资金渠道,打造产学研三螺旋协同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陈颖  葛靓  廖望 《河南科技》2023,(15):142-148
【目的】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福建省政府引导基金“双创”培扶的机理、问题与成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对加强政府引导基金发展规划与宏观指导、更好支持福建省创新创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调研访谈法和文献归纳法,了解福建省政府引导基金运行现状。【结结果果】发现作为较早开展政府引导基金运行的省份,福建省政府引导基金仍存在“双创”培扶效应不足、政策性与市场化矛盾、增值管理能力有待完善、创新要素融合水平较低、绩效考核评价滞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创新创业培扶效益。【结论】福建省政府引导基金应通过特色发展的“双创”培扶道路、完善容错与激励机制,构建专业母基金管理团队,打造基金数智化赋能平台,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等,以进一步提升其运行效能,助力福建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20.
方正  郭帅新 《河南科技》2023,(1):145-149
【目的】探索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的内涵与路径,为新时期国家高新区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提供指引与现实借鉴。【方法】以区域创新理论为基础,根据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发展内涵,结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定位,分析国家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体系的内涵与机制。【结果】杭州高新区的实践表明,国家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体系凸显出系统性、协同性特点,具备创新要素、运作机制等基础条件,须强化数字要素协同创新。【结论】基于此,提出国家高新区应打造数字经济协同创新生态,加强数字技术创新主体、研发平台、创新服务、创新资本、创新体制等要素建设,形成有利于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的产业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