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益肝方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患者,两组随机分为益肝方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经典内科综合治疗方案(基础给药加个例区别)进行治疗,益肝方组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我院中药益肝方进行治疗。结果:治疗6周后,益肝方组有效率80.0%,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有效率56.0%,有1例不良反应(P0.05)。益肝方组的血清总胆红素、血氨、内毒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肝方联合基础肝衰竭内科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毒副反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联合化疗(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1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0例采用化浊解毒方配合化疗治疗;对照组104例单纯给予化疗(NP方案)。观察2组瘤体大小变化、生存质量、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45.4%、稳定率82.7%,对照组有效率13.4%、稳定率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有效率88.1%,对照组有效率6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配合N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显著的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培元解毒通络汤治疗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抽取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以西医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培元解毒通络汤,2组均治疗7天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后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阳性率,治疗前后Kam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及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阳性率为4.35%(2/46),低于对照组的17.39%(8/46)(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及GG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44/46),高于对照组的78.26%(36/46)(P<0.05)。结论 培元解毒通络汤治疗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4.
张伟娜  王璐 《河南中医》2020,40(4):529-532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味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病灶最大直径、卡氏评分(KPS)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2.50%,观察组有效率为75.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FP、病灶最大直径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味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脾栓配合西医治疗脾虚湿热型激素抵抗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1月收治的98例脾虚湿热型激素抵抗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健脾栓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12.2%)与对照组(1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栓配合西医治疗脾虚湿热型激素抵抗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可取得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化浊方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1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采用解毒祛瘀化浊方配合化疗治疗;对照组104例单纯给予NP化疗方案。观察两组瘤体大小变化、生存质量、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45.5%、稳定率82.7%,对照组有效率13.5%、稳定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有效率88.1%,对照组有效率6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祛瘀化浊方配合N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显著的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肝解毒方治疗痰瘀蕴毒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痰瘀蕴毒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及益肝解毒方,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及水飞蓟素片。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血脂变化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56%、51.1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③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ALT、AST、GG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G、TC两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肝解毒方能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具有修复肝损伤、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培元解毒通络汤对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综合征患者肝功能指标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2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培元解毒通络汤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后发热、恶心呕吐、便秘、肝区疼痛症状消失时间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血清肿瘤标记物AF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发热、恶心呕吐、便秘、肝区疼痛症状消失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发热、恶心呕吐、便秘、肝区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及GGT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ALT、AST、TBiL及GG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2周血清AFP水平均降低(P<0.05)...  相似文献   

9.
王鹏利  周小燕  魏辉  罗璐  王希胜 《中成药》2023,(8):2557-2561
目的 探讨清肝抗癌方对肝胆湿热型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肝抗癌方,疗程8周。检测临床疗效,血清MMP-9、VEGF、AFP、PGE2、IL-6,免疫功能指标(CD4+/CD8+、IgG),KPS评分,肿瘤最大直径,中医证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MP-9、VEGF、AFP、PGE2、IL-6、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5),免疫功能指标、KPS评分升高(P<0.05),肿瘤最大直径减小(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 清肝抗癌方可安全有效地减轻肝胆湿热型晚期肝癌患者炎症反应,抑制疼痛介质分泌,调节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周文锋 《河南中医》2020,40(7):1058-1061
目的:观察益气软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本院诊治的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益气软肝方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96.67%,对照组有效率73.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IL-4、IL-6、肝硬度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软肝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能改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及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降脂方对脂肪肝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4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1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研究组予以阿托伐他汀联合降脂方水煎剂。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血脂水平、颈动脉超声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06%)低于研究组总有效率(8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较低,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高,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粥样硬化斑块数目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嗜睡、口干及心动过速,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恶心、腹泻及肌痛。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降脂方对脂肪肝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肝功能,调节血脂水平,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周飞铖 《新中医》2022,54(8):61-63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2.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ALT、AST、ALP、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LT、AST、ALP、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为14.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炎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并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马芹  刘清磊  王苗  张亮  张萌 《四川中医》2022,(3):145-148
目的:应用解毒定痛方中药制剂,观察对骨转移瘤患者热毒蕴结证放疗爆发痛防治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病例102例,按照骨转移瘤患者放疗爆发痛方式的不同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癌痛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癌痛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解毒定痛方中药制剂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NRS疼痛评分、KPS功能状态评分、爆发痛频率、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镇痛效果的临床疗效评价及血清β-EP、PGE2、5-HT、NPY水平的差异。结果:总体有效率治疗组94.12%,对照组80.39%,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RS疼痛评分、爆发痛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PGE2、5-HT、NP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PS功能状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血清β-E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解毒定痛方治疗骨转移瘤放疗爆发痛热毒蕴结证患者,可显著减少爆发痛频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血清疼痛介质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降黄合剂Ⅱ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合降黄合剂Ⅱ号方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r-GT)、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PTA)等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r-GT、TBIL、PTA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黄合剂Ⅱ号方能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解毒凉血健脾方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高风险肝胆湿热、毒邪蕴结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搜集80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高风险肝胆湿热、毒邪蕴结证患者,应用SAS 9.2软件PROC PLAN程序制定随机方案,产生随机分配方案的序列,随机序号和分组方案采用不透光的密封信封隐藏,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0例和西医对照组40例。西医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毒凉血健脾方,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指标,统计治疗后两组患者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病情进展率、治疗的累积有效率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中西医结合组的累积有效率为70.0%(28/40),高于西医对照组的37.5%(15/40, P<0.05);中西医结合组病情进展率[12.5%(5/40)]低于西医对照组[17.5%(7/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4、6及8周,中西医结合组ALT、AST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01),与同一时间点西医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TBIL自治疗2周后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同期西医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余时间点,TBIL两组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治疗1周后,中西医结合组PTA明显升高(P<0.05),但与西医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2周时,中医证候评分及MELD评分较西医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解毒凉血健脾方能够降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高风险患者的病情进展率,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加减方。治疗两周后观察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2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3 d及5 d时血清淀粉酶、总胆红素、谷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血总胆红素、谷氨酸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医联合大柴胡汤加减方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于解毒凉血利湿法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63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0例,西医对照组33例。西医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解毒凉血利湿方,治疗4周,随访8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统计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例数和累积有效的例数,并据此计算病情进展率、治疗累积有效率。结果治疗2、3、4周及随访2、4周中西医结合组病情进展率均为6.67%,西医对照组均为24.24%;治疗2周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累积有效率为70.00%,西医对照组为4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中西医结合组治疗2周总胆红素(TBi L)、总胆汁酸(TBA),随访8周碱性磷酸酶,随访2、4、8周谷氨酰转肽酶下降;与西医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2周及3周TBi L、TBA降低(P<0.05或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4周及随访4、8周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C)下降,治疗2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下降;与西医对照组比较,治疗1、2周中西医结合组NC及NLR下降,随访4、8周淋巴细胞计数升高(P<0.05或P<0.01)。结论基于解毒凉血利湿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降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的病情进展率,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解毒化瘀汤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本组92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治疗组(n=46)。对照组给予腺苷蛋氨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自拟解毒化瘀汤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4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69.5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胆红素(30.46±9.17)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52.49±8.59)μmol/L,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ST、ALT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而且ALB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且差异统计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解毒化瘀汤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韦新  冼丽萍 《河南中医》2016,(10):1751-1753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方联合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TACE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健脾解毒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远期生存率、Karnofsky评分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远期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近期有效率为62.0%,治疗组有效率9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解毒方联合TACE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提高远期生存率,调节免疫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百丹疏肝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予抗结核、抗真菌基础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百丹疏肝方治疗。2组均治疗2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及肝功能损伤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48%,对照组总有效率59.2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0.37%,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肝损伤发生率14.81%,对照组肝损伤发生率38.89%,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丹疏肝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并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及肝功能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