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研究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在大型倒虹吸工程中的应用,利用BIM技术,创建观音山特大倒虹吸三维信息模型,实现倒虹吸模型的参数化设计,提高了倒虹吸工程在Revit中的构建效率.优化倒虹吸工程施工方案以及场地管理,使施工方案与场地规划更加合理.利用物联网智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将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结合,提高装配式叠合板设计精度、构件生产效率及施工质量,实现项目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为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方法法】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应用BIM技术对装配式叠合板拆分布置、钢筋深化、孔洞预留、构件节点连接等阶段进行深化设计。【结果】结果表明,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叠合板的深化设计能有效解决施工中混凝土浇捣质量及安装难题,使构件设计更精确,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成本。【结论】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能有效解决深化设计中的难题,确保各环节的效率与质量,促进装配式建筑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BIM具有三维可视化、信息化特征,可以实现多方的信息共享,应用于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能够带来良好的项目管理价值。但是,建立信息化三维模型费时,效率不高是阻碍BIM技术应用的瓶颈之一。依托贵州都匀高速隧道项目,本文利用Revit平台、Dynamo插件对基于Revit的二次开发的隧道BIM参数化建模技术进行初步探索,通过开发小程序,建立隧道模型,解决隧道建模过程冗杂的问题,从而提高BIM建模效率,实现快速建模。  相似文献   

4.
郭栋  黄立鑫 《河南科技》2023,(13):78-81
【目的】针对传统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过程中设计参数复杂、设计效果可视化低及建筑性能分析不准确等问题,基于BIM技术对甘肃省兰州市区内某单位的行政办公楼进行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应用研究。【方法】通过收集获取既有建筑属性信息,建立建筑实景三维模型,用于绿色方案设计选择,主要从外墙、屋面和窗户三个方面进行了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经过绿色改造后外墙的热系数为0.038,屋面的传热系数小于0.30,窗户的传热系数为1.750,均满足国家标准规范要求。【结论】研究成果为BIM技术在西北地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正飞 《河南科技》2023,(14):15-20
【目的】随着三维建模技术的发展,建筑信息模型已成为工程分析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对实际工程中缺失设计资料的老旧桥梁进行智能化检测和可视化管理及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针对老旧桥梁结构,提出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的三维形态测量法,利用搭载单目相机的无人机来采集綦江城北大桥和内江沱江四美大桥的引桥部分影像,利用Smart3D软件来重建桥梁结构的实景三维模型,测量其具体尺寸,并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获取到的桥梁三维实景模型纹理清晰、尺寸数据精度较高。【结论】了解桥梁结构的状况及获取尺度数据,为后续BIM重建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董辰浩 《河南科技》2023,(15):78-82
【目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过程对地层的扰动会对既有车站产生影响,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风险,保证既有站的安全及正常运营,需要开展相关研究。【方法】利用MIDASGTS-NX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以郑州市某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为背景,按照接收端地层加固、左线盾构施工、右线盾构施工的顺序,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预测施工过程既有站主体结构的变形规律和内力变化,分析计算盾构隧道近距离斜交下穿施工过程对既有地铁车站的影响,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施工监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及可行性。【结论】研究成果为隧道近距离斜交下穿既有站施工引起的沉降变形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指导施工、保证施工安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分析地铁开挖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郑州市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02工区黄河迎宾馆站至英才街站区间左线盾构区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FLAC3D计算模型,研究了模型隧道开挖后形成的位移曲线。【结果】得到隧道开挖掘进地表的沉降规律,与实际工况基本吻合。【结论】说明数值模拟对盾构施工前期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地下矿山测量一直以来都是矿山测量的重点和难点,而传统测量技术效率较低,已无法满足现代地下矿山监测的需求,将新技术应用到地下矿山监测中,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方法】本研究利用GeoSLAM Horizon扫描仪,以霍邱县张庄铁矿某矿段为试验区,对地下矿山巷道进行测量。【结果】运用SLAM技术可快速构建地下巷道模型,且模型整体平滑美观,能准确反映各巷道的走向,且在巷道拐弯和连接处模型表达准确,不存在异常扭曲和变形的情况。根据模型可快速生产巷道轮廓线,所得结果均能导入CAD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结论】GeoSLAM技术在地下矿山测量中具有效果好、测量精度高的优点,能大幅度提高地下矿山监测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黄勋科 《河南科技》2023,(15):13-18
【目的】地铁乘务管理系统已普遍应用于国内各地铁公司运营业务,其核心功能是交路表编制、班表编制、出退勤管理、安全事件管理、考勤管理等,但仍存在部分功能不足,如在导出版时刻表排版、排班规则生成等方面还没实现“最后一码”工作。通过研究,为实现导出版时刻表自动化排版提供参考。【方法】阐述了时刻表排版的工作内容,利用PhpSpreadsheet开发时刻表打印排版系统。【结果】解决导出版时刻表排版的“最后一码”问题。【结论】时刻表打印排版系统可以实现时刻表自动化排版,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压缩交路表编制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800 kV白浙线长江大跨越工程复杂地质下的桩基施工难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为今后同类型工程施工提供建议。【方法】本研究从优化施工机械选用、细化施工方法、合理运用长护筒、采用新型制浆材料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旋挖钻机对包含流沙的复杂地质适应性好、对深层岩石掘进效率高等显著优势,同时辅以北斗导航桩基信息化系统及超声波成孔检测装置等技术手段。【结果】在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施工方案后,大跨越桩基施工效率及成孔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经工程实际验证,优化施工方法后的旋挖钻机在复杂地质桩基施工中全部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湖底隧道施工通常具有地质条件复杂、难度系数大、危险性高等特点,为研究冻结法在隧道下穿湖底联络通道中的施工技术要点,依托某实际地铁工程展开研究。【方法】结合地质勘察资料,综合湖底特殊地质条件及水文概况,设计采用冻结加固技术预先对周围土体进行处理,合理设计和优化开挖与构筑施工技术,对相关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结果】结果表明,冻结法施工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且适用于各种复杂的水文地质,如软土、流砂以及高水压和高地压地层。【结论】本研究对城市地铁湖底联络通道的安全和有效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BIM技术在地铁施工安全方面的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方  李超 《河南科技》2013,(9):130-13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量也跟着急剧增加,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的发展与进步。而地铁的建设能在不占用地面面积的情况下,大量的缓解交通的压力,要知道地铁相对于地面的公共汽车,其运输能力要强7-10倍左右。加上地铁速度快,无污染,舒适安全,便利等优势,现已成为许多大中城市的主要代步交通工具。但随着全国建设地铁规模的不断扩大,地铁施工的安全就变得十分重要,到现在已经造成了许多起地铁施工事故。因此就需要基于BIM技术,采取信息来构建地铁空间和时间的模型,对施工现场进行空间安全管理。下面让我们为指导地铁施工的安全,基于BIM的地铁施工安全管理做一些研究,相信对保障地铁施工安全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掌握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双层连续摊铺施工技术,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双层连续摊铺施工工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方法】本研究就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双层连续摊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双层连续摊铺施工技术的优缺点,通过对比验证双层连续摊铺的特点,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双层连续摊铺施工提供技术支持。【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双层连续摊铺施工技术,不但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节约资源成本,更能在摊铺过程中,降低病害概率,提高摊铺路面整体结构强度、承载力、层间黏结性和稳定性。【结论】本研究可以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南昌市某雨污水管道、箱涵工程为例,结合场地条件和施工区域工程地质情况及水文条件,探讨明挖法施工对邻近结构的影响。【方法】基于修正莫尔-库伦本构模型和室内试验参数标定,结合岩土隧道专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 NX进行二维建模,模拟分析箱涵明挖施工过程,探讨基坑整体位移情况和邻近地铁结构变形位移。【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江纺路雨污水管施工邻近隧道最大水平位移为2.11 mm,最大竖向位移为3.40 mm;民园路雨水箱涵施工邻近隧道最大水平位移为2.38 mm,最大竖向位移为8.76 mm;民园路雨水箱涵施工邻近车站最大水平位移为0.10 mm,最大竖向位移为0.34 mm。【结论】邻近结构位移变形均满足地铁车站和区间结构安全要求。数值模拟方法可为城市建设可行性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提高高校出入管理工作效率,保障师生安全,构建安全校园管理模式。【方法】从系统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实现、应用效果等方面出发,阐述智慧校园出入管控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结果】通过性能检验,基于智慧校园的出入管控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较高,该系统的应用为高校出入管理工作提供便利,能有效提高高校出入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减轻安保人员的工作量,解决传统校园出入管理中存在的弊端。【结论】智慧校园出入管控系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校园出入管控系统的应用能有效改善校园管理流程,从而实现校园网络化管理,为师生提供便捷的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16.
张贝宜 《河南科技》2023,(11):10-13
【目的】合理制定泵房底板温控施工方案,避免混凝土施工最大拉应力破坏,提高泵房底板温控施工科学性。【方法】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单元生死”技术实现对跳仓法混凝土温控施工的仿真模拟。【结果】对实例工程进行仿真分析,该温控方案满足温控防裂需求,混凝土各块浇筑的最大温度应力均出现在混凝土的上部边角处。【结论】利用ANSYS可实现对泵房底板跳仓法施工温控方案的仿真模拟,判断温控方案是否满足混凝土温控防裂要求。仿真还可确定温度应力最大区域,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该部位的混凝土保温养护。  相似文献   

17.
【目目的的】为了实现对承压类特种设备的信息资源的大数据管理,构建一个数字化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建立特种设备检验管理平台。【方法】通过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管理过程中,设置检验检测人员管理、检验检测记录管理、出具检验报告、检验仪器管理等功能模块,并实现将检验检测数据上传到特种设备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果】该系统实现了各项过程的流转、审批及查询等操作的全程可控,可记录各个承压类特种设备的检测信息,并生成检测记录、报告及检测情况告知书。【结论】该系统采用模块集成化设计,功能独立完善,能满足检验检测机构全面深入的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通过构建融合存储系统来解决高校海量数据资源的存储问题,从而有效缓解“数据孤岛”、数据迁移困难等问题,实现高校多平台间信息资源的整合与高效利用。【方法】本研究结合高校自身的软硬件特点,对智慧化校园建设背景下高校平台的分布式存储技术展开研究。【结果】基于存储切片、分布式共享原理构建了一个高效率、分布式、高安全性和较低成本的分布式融合存储系统及成果展示平台。【结论】该融合存储平台实现了高校内软硬件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应用,提高了数据的存储传输效率、设备性能及数据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快速高效完成拟建坝前截渗墙场地勘察工作,需要对物探方法在勘察工作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瞬变电磁法和天然电场选频法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施测,充分发挥瞬变电磁法多匝小线圈探测分辨率高和天然电场选频法设备轻便灵活、适应性强等优势。【结果】两种方法相互印证,解决了单一方法多解性问题,提高了勘察精度,圈定了易渗漏区段,为钻探布置和截渗墙设计提供了支撑。【结论】综合物探方法在场地勘察中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精度好的优势,在同类地区场地勘察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胡心勇 《河南科技》2023,(10):71-74
【目的】选择合适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方案,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通过构建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方案评价体系,可以较好地实现温控方案的优选。【方法】本研究探讨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方案评价体系中指标的确定方法。结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选取合适的评价方法,提出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给出指标权重确定的具体步骤,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论证。【结果】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实现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方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结论】本研究对类似工程可以起到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