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咳嗽病因病机复杂多变,宣降失司、肺气上逆是发病的关键。外感咳嗽,辛温与宣降并用,驱邪理肺,宣畅气机,则咳止;内伤致咳,温补肺脾肾三脏,通调水道,排除多余水液,使痰无由生,又可调畅气机,从而减少咳嗽;感染后咳嗽为本虚标实,宜重温阳润肺,则余邪自散,咳嗽得止;素体阳虚者,当温补脾肾,使邪气无由生,咳嗽无由发。因此,对于临床常见症状咳嗽的治疗,应重视温法的应用,然切记以正确辨证为前提,不可一味温补。  相似文献   

2.
向红  彭斌 《河南中医》2023,(2):211-213
彭斌教授认为,变态反应性鼻-鼻窦炎病机为肺、脾、肾三脏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遇寒而发病,宜标本兼治,补益肺肾,温阳散寒,常用温阳祛风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温阳祛风汤温补脾肾,祛风散寒;穴位贴敷补益肺肾,散寒通窍。若伴咳嗽,可加桔梗、紫菀止咳化痰,降逆肺气;若睡眠不佳,可加酸枣仁、茯神安神助眠;若头痛头晕,可加磁石、龙骨、天麻平肝抑阳;若自汗出,加黄芪、白术补气固表止汗。另外,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介质,注意保暖,坚持长期服药。  相似文献   

3.
痰湿壅阻型是咳嗽的常见证型之一,临床治疗不当易反复发作.咳嗽多因脾肺气虚、痰湿阻滞、肺气失宣而作,治疗应以温补太阴、理肺止咳、燥湿化痰为原则,选用姜辛五味止咳汤加减治疗,取效甚佳.  相似文献   

4.
咳嗽的发病原因多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病后肺气虚弱或先天肺脾肾不足密切相关.其病在肺、脾、肾,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实者多为风邪犯肺及湿困肺脾,虚者多为肺肾阴虚和肾不纳气.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因外感或内伤所致的肺气壅滞,肺气上逆是咳嗽的病理生理特点,并在临床给予分型治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1病因病机咳嗽是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多由风寒、风热、燥邪、痰热等邪客肺系,肺系肃降,肺气不宣所致,而内伤多由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如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在论述咳嗽的病理时说:“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火不炽,咳不甚,其大较也”。本文重点论述脾虚不生金而引起之咳嗽,脾虚湿停,乘肺而咳,《医碥·杂症·咳嗽》谓:“脾胃先虚,不能制水,水泛为痰,乘肺而嗽”,又有“初虽心火刑金,因服寒凉伤脾,脾虚而嗽”。上述理论充分说明,脾乃肺…  相似文献   

6.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见喘息为特征 ,严重的可以导致肺气肿、肺心病。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痰浊阻肺、寒饮内伏、肝火犯肺等造成 ,肺气闭阻或肺气上逆 ,升降失司的病证 ,病在肺 ,根在脾肾 ,关系到肺、脾、肾三脏。属于“咳嗽”、“哮喘”、“肺胀”、“痰饮”的范畴。笔者根据其急性发作期表现为外感风寒 ,痰饮内伏的病机 ,以小青龙汤加减治疗60例 ,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6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其中男26例 ,女34例 ,年龄1…  相似文献   

7.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临床多见,早期不易诊断,诊断后不易治愈,中药膏方治疗本病,具有整体调理、全面改善的优势。文章总结了夏永良主任运用膏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经验,夏永良主任认为,风邪恋肺、肺失宣肃、土不生金、肾不纳气,是其常见病机,临证时强调疏散风邪、宣肃肺气、重视脾肾,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8.
温补脾肾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1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明 《河南中医》1997,17(4):22-22
温补脾肾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17例刘明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温补脾肾汤/治疗应用气管炎/中医药疗法慢性支气管炎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临床多按痰湿、阴虚、湿热、肺脾两虚治之,余根据临床实践,运用自拟温补脾肾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17例,...  相似文献   

9.
根据“气虚宜掣引之”的理论内涵阐述“掣引”之法治疗产后尿潴留。“掣引”之法是指在本虚标实的情况下,采取导引、升提阳气从而补气升阳、畅通气机,令其补而不滞。产后尿潴留病位在膀胱,总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肾失蒸化,肺失治节,脾失运化是该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若单用补益之剂恐有壅滞气机、助邪之弊,故治宜“掣引”之法。根据张景岳对“掣引”的释义,通过温补脾气、调畅气机、提掣肺气、温肾纳气、以补为通的方法掣引肺脾肾之气,以达到扶正祛邪、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小便排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系肺、脾、肾等脏腑功能虚损,痰瘀互结所致,慢阻肺病机复杂,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洪敏俐教授认为:肺系疾患失治误治,迁延不愈,肺气亏虚,日久及肾;反之,年老或久病肾气亏虚亦可影响肺主气和宣发肃降功能,肺肾两虚是慢阻肺发病的重要病机。治疗上,洪教授以肺肾相关理论为指导,依据患者兼症的不同,以调补肺肾为主要治则,辅以健脾益气、温阳化饮、化痰祛瘀等治法。标本兼治,虚实兼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林素财  罗燕 《环球中医药》2009,2(2):141-142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症。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治肺成止咳之常法,治脾成祛痰之惯例,如《活法机要’咳嗽证》所云:“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但临床咳嗽往往病情错综复杂,“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相似文献   

12.
宋乃光教授认为,治疗顽咳宣降肺气原则应当贯穿始终,以宣降肺气、疏表气为法。用药须选用“轻剂”,药重则过病所。重视调整肺与脾、心、肝、肾的关系。咳嗽日久,湿、痰、瘀一体,发为顽咳,须配伍涤痰化瘀药物。支气管哮喘用药不避温,喉源性哮喘当从风、肝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以搜风宁肺为法,紧扣风、燥之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13.
曾陈芳 《新中医》2019,51(5):322-324
简版:正文:咳嗽是临床常见病证,咳嗽的病机不外乎外感六淫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伤肺。《慎疾刍言》日: “伤风不醒则成痨”,说明治疗咳嗽应治早治小重视诱囚。咳嗽的病机关键在于肺气上逆,而与此密切相关之脏腑主要为脾、胃、肾。刘炳凡(1910-2000年)为全国著名中医学家,行医70载,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咳嗽临床疗效显著,现就其治疗咳嗽的学术思想作一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4.
论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肺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胀系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膺涨满不能宣降的一类疾病。其以久病肺虚为主要病因,痰浊水饮血瘀互为影响阻碍肺气为基本病机。因此,肺胀的治疗应标本兼治,益气活血化痰法应贯穿于肺胀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15.
咳嗽一证,为临床最常见。《内经》列有专篇论述,历代医家阐述很多,但立论太繁,后人莫知所从,治难得效,故《医学真传》说:“诸病易治,咳嗽难医”。张师对咳嗽颇有心得,兹简介如下,以示一斑。一、咳嗽的病机要点1、咳嗽不离于肺,亦不止于肺:人身之气,禀命于肺,肺气清肃则周身之气顺行,肺气壅塞,则周身之气犯上,肺气上逆,咳嗽乃生;肺为华盖,以覆诸脏,若心肝脾肾等脏已病,上干于肺,肺失清肃,亦发咳嗽。故肺脏功能失调是咳嗽发生之病理关键。  相似文献   

16.
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甚密。如肺气失于通调、水液不能下输膀胱,或脾气失于转输、水湿内停,或肾气失于气化、开阖不利、水无所主而泛滥,则水液潴留,形成水肿。三脏之间任何一脏失调,都可相互影响而发病,但关键在肾,故有“本在肾,标在肺,制在脾”之说。笔者曾用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之法,予以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1例脾肾阳虚型水肿,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沈英森强调,岭南之人多湿热体质,湿热壅滞三焦,气化失司,为岭南地区肾炎水肿的重要病机之一。水肿病人常见本虚标实,临床兼症复杂,加之病人病程长短不同,体质壮弱不同,需整体考量。临床常见由于肺卫受邪致肾炎水肿加重,外邪袭人,往往首先犯肺,急慢性肾炎发病常见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扁桃体炎感染后发病,病因多为风热、湿毒之邪从皮毛内归于肺脾,下伤及肾,从而导致肺热气壅。此类病人常见发热恶风、恶寒,头痛鼻塞,咳嗽咽痛,头面眼睑浮肿,或初起浮肿不显继则面目双下肢肿甚,治疗应及时清热解毒、肃降肺气,在风药基础上加银花藤、连翘、牛蒡子、土牛膝、板蓝根、浙贝母、芦根、大黄等。临床中常见病人虚实错杂,上热下寒之证,例如既可见四肢浮肿、腰膝酸软、疲倦乏力的脾肾阳虚寒之证,又见口干鼻燥、咽喉疼痛、甚至鼻涕中带有血丝的肺气壅热之证,如何使药物具有补而不滞、利而不伐的作用,治疗中既可扶正以温补脾肾,又可祛邪以宣达肺气,是临床上经常考虑的问题。遇此类错杂情形,沈老经验为在温阳补益药物中加入银花藤30 g,同时给予银翘解毒丸,嘱早晚各服一丸,可使上述症状消失。沈老在治疗上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医理与实践相结合,辨证准确对症下药,强调"标本结合,以本为主"的基本原则;同时突出"本虚标实、攻补兼施"的治疗方针;灵活运用"标本兼治、分清主次"的个体方案。在对肾炎水肿的治疗中着眼于变化无穷之证,三因制宜巧设处方,值得后学之人认真参酌体会。  相似文献   

18.
频发咳嗽基本病机为气机升降失常、肺气上逆,又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可见病位与脾胃、肝、肾、大肠等皆相关。肺主气,司呼吸,故气之为病,首责于肺,肺气宣降失常,郁闭于胸或上逆而出现咳嗽;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浊气不降,清气不升,气道壅塞不畅发而为咳;肝升肺降,左不升,右不降,道路不通则为咳;金水相生,肺肾同源,肾气足摄纳肺气定喘,肾失摄纳则气上涌而咳。咳嗽往往涉及多个脏腑功能,恢复肺气宣降正常是治疗咳嗽的首要任务,同时协调机体大升降治疗咳嗽,从本论治。本文以气机升降理论为指导思想,从宣肺、疏肝、调畅脾胃、助肾纳气等方面入手,介绍单纯应用中医药治疗顽固性频发咳嗽。  相似文献   

19.
以肺脏与其他脏腑气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理论依据,从气机升降论治咳嗽,认为肺气宣降正常、肝肺升降有序、脾升胃降、肺肾协调,则咳嗽自愈,为临床治疗咳嗽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病分燥湿 药别刚柔:石芾南阴阳燥湿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肺脏是一身中心历来医家或重后天脾,或重先天肾,唯石氏独重肺。其言“人之身,肺为华盖,居于至高,一呼一吸,与天气相通,体极轻虚,用主肃降,肺固人之天也”,而各脏腑之本气以运行,“皆随肺气以运行,皆为肺气所贯通”。甚至有言:“人身肺之真阴,下布于肾而为水;肺之真阳,下纳于肾而为火。”五行之间,“一气相生,始于肾,终于肺”;“一气相克,始于肺,终于肺”,一切均以肺为中心。而脾只是堤防之土,“为胃散精以上输于肺耳”;肝为“地上之木,以枢转地中生发之气耳”;“心系于肺,犹日系于天”,“人身肺之宗气,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